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医用生物学》(第4版)“遗传与变异”一章若干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4
1
作者 蔡绍京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3-407,共5页
本文指出了“遗传与变异”一章的具体内容、语言结构、英文名词、插图表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作者认为 :内容具有科学性、语言通顺流畅、英文名词翻译准确、图表应用规范是对教材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教材 遗传学 《医用生物学》 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瑞芹 张丽 +3 位作者 张兰 王文 艾厚喜 李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35-1536,共2页
关键词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 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RKB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蛋白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改良培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兴启 刘轩 +3 位作者 杨丽华 戚大石 刘静 姚瑞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44-1447,共4页
目的对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方法新生1~2d 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8d后,采用恒温摇床振荡分离法、差速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结合条件限定培养基纯化培养细胞,... 目的对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方法新生1~2d 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8d后,采用恒温摇床振荡分离法、差速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结合条件限定培养基纯化培养细胞,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纯化培养2d后进行A2B5和DAPI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和细胞纯度分析。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纯化培养细胞的胞膜完整,细胞无损伤;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纯度分析显示,A2B5染色阳性细胞占DAPI染核细胞的百分比为98.14%。结论通过对传统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及振荡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改进,能够培养出高纯度的O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细胞培养 纯化 鉴定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保护PD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洪梅 余景考 +3 位作者 丁艳霞 王红军 王炎强 高殿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7-372,共6页
探索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保护受损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可能作用。成年大鼠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Parkinson病(PD)模型。动物模型右侧黑质内注射GDNF,于注射后第7、14和21d进行动物... 探索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保护受损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可能作用。成年大鼠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Parkinson病(PD)模型。动物模型右侧黑质内注射GDNF,于注射后第7、14和21d进行动物行为学分析,行黑质节段连续冠状石蜡切片,以抗酪氨酸羟化酶(TH)、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显示DA能神经元和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光镜观察并进行细胞计数。用免疫印迹法分析注射后第21d黑质内TH、GFAP蛋白表达量,蛋白条带用图像处理仪扫描,LabWork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动物在注射GDNF后第21d,行为学功能出现显著性恢复;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在检测的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大量的GFAP阳性细胞;TH、GFAP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黑质内注射GDNF可能通过激活了的星形胶质细胞保护PD模型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病模型 星形胶质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高乙酰化介导的Egr-1结合促进gdnf基因高转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周儒 刘捷 +3 位作者 雷宇 倪海波 蔡红星 张宝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启动子II区组蛋白H3K9高乙酰化引发该基因高转录的机制。方法采用Ch IP-PCR技术检测了大鼠C6星形胶质瘤细胞和正常星形胶质细胞中gdnf基因启动子II区转录因子Egr-1结合位点处H3K9的乙酰化水平以及Eg... 目的探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启动子II区组蛋白H3K9高乙酰化引发该基因高转录的机制。方法采用Ch IP-PCR技术检测了大鼠C6星形胶质瘤细胞和正常星形胶质细胞中gdnf基因启动子II区转录因子Egr-1结合位点处H3K9的乙酰化水平以及Egr-1与该启动子的结合能力;利用Real-time PCR和Ch IP-PCR技术,检测了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姜黄素(Curcumin)和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处理对C6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启动子II区Egr-1结合位点处H3K9的乙酰化水平、Egr-1与之的结合能力以及该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较之正常星形胶质细胞,C6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启动子II区Egr-1结合位点处H3K9的乙酰化水平显著升高,并且Egr-1与之的结合能力也显著升高(P<0.01)。当Curcumin显著降低了Egr-1结合位点处H3K9乙酰化水平时,Egr-1与启动子II区的结合量以及gdnf基因m RNA的表达量都显著下调(P<0.05);而当TSA显著升高了Egr-1结合位点处H3K9乙酰化水平时,Egr-1与启动子II区的结合量以及gdnf基因m RNA的表达量都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启动子II区H3K9高乙酰化介导的Egr-1结合量升高可能是其高转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 启动子 组蛋白乙酰化 EGR-1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8
6
作者 胡安康 朱孝荣 袁红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4-38,94,共6页
目的建立两种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观察瘦素蛋白在大鼠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方法建立两种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1)大鼠肾大部分切除诱发肾衰(Platt法)。(2)腺嘌呤诱发大鼠慢性肾衰竭的动物模型(Yokozaw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血尿素氮(BU... 目的建立两种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观察瘦素蛋白在大鼠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方法建立两种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1)大鼠肾大部分切除诱发肾衰(Platt法)。(2)腺嘌呤诱发大鼠慢性肾衰竭的动物模型(Yokozaw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a2+、P5+等含量。取肾脏组织,HE染色,行免疫荧光,检测瘦素蛋白在两种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含量明显升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两种模型大鼠肾脏组织瘦素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两种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显示不同模型组织部位的瘦素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瘦素蛋白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瘦素蛋白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ig2对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梦娇 王贝 +6 位作者 郭瑞 曲学彬 王会平 张强 董富兴 任传路 姚瑞芹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螺旋-环-螺旋家族的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神经前体细胞(NPCs)分化过程中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ESCs分为正常组、空载体组和Olig2转染组,用含有RA、Purmorphamine、bF GF和P... 目的:探讨碱性螺旋-环-螺旋家族的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神经前体细胞(NPCs)分化过程中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ESCs分为正常组、空载体组和Olig2转染组,用含有RA、Purmorphamine、bF GF和PDGF-AA的培养基将其诱导分化为NPCs;分别在诱导分化的第11 d和14 d,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神经前体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经Olig2-GV218慢病毒转染后的mE SCs,Olig2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增强;诱导分化后11 d,三组细胞Nestin蛋白表达无明显区别;14 d时,正常组和空载体组仍能检测到较高的Nestin蛋白表达,而Olig2转染组Nestin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mESCs向NPCs分化过程,过表达Olig2可降低Nestin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过表达 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脑室下区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殿帅 蔡青 +2 位作者 鲁强 刘丙方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为研究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 (SVZ)细胞的组成及特征 ,本研究对该区组织切片进行了免疫特异性反应、镀银及铅铀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SVZ含有能被溴脱氧尿核苷 (Brd U)标记且具有... 为研究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 (SVZ)细胞的组成及特征 ,本研究对该区组织切片进行了免疫特异性反应、镀银及铅铀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SVZ含有能被溴脱氧尿核苷 (Brd U)标记且具有成神经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分裂后细胞 ,还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样细胞等其他类型细胞。另外发现 ,室管膜(EL)细胞、EL深部细胞、少突胶质样细胞以及不同细胞突起所组成的网络样结构与上述 SVZ成神经样细胞紧密相邻。实验结果表明 ,SVZ成神经样细胞周围可以没有特定的胶质细胞鞘包裹 ,位于侧脑室外侧壁的不同类型细胞可能在 SVZ神经生发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神经生发功能 脑室下区 细胞 形态学 胶质细胞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付燕燕 段静雨 段昌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OMT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OMT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尼莫地平组和OMT低、中、高剂量给药组6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DNF和Trk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OMT中、高剂量组神经学评分均减低,BDNF阳性细胞数以及BDNF和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脑缺血再灌注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烷胺诱发小鼠行为学变化和前脑内FosB/δFosB蛋白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传响 张静 +3 位作者 刘芳 宋亮 王德广 陈幽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7-593,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金刚烷胺(amantadine)治疗流行感冒或帕金森病(PD)时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副作用的中枢机制,给予小鼠不同剂量金刚烷胺,评价其行为学的改变,同时检测小鼠脑内FosB/δFosB蛋白的表达。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金刚烷胺(amantadine)治疗流行感冒或帕金森病(PD)时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副作用的中枢机制,给予小鼠不同剂量金刚烷胺,评价其行为学的改变,同时检测小鼠脑内FosB/δFosB蛋白的表达。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金刚烷胺组(20mg/kg、40mg/kg、60mg/kg),分别用自主活动观察、Sams-Dodd的刻板行为评分标准、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OPAR)等模式对模型小鼠的行为改变进行检测,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脑内FosB/δFosB蛋白的表达。结果:(1)高浓度的金刚烷胺(60mg/kg)作用于小鼠,小鼠的自主活动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出现明显的刻板行为及社会行为的降低。中(40mg/kg)、低(20mg/kg)浓度的金刚烷胺作用于小鼠,小鼠的自主活动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金刚烷胺以剂量相关性方式改变FosB/δFosB蛋白的表达,其表达区域主要集中在前额皮质、扣带皮质、梨状皮质、齿状回、隔区、伏隔核、杏仁核和嗅结节等脑区。结论:(1)大剂量的金刚烷胺能够引起小鼠的行为变化。(2)FosB/δFosB阳性细胞高表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前脑内与情绪活动和内脏活动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这些区域脑神经元的功能变化可能是临床使用金刚烷胺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副作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胺 FosB/δFosB 精神症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信号通路在IGF-1诱导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裕华 胡安康 +4 位作者 陈仁金 彭长凌 吴连连 袁红花 朱孝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诱导新生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C57BL/6J小鼠海马体外分离、培养NSCs,分别...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诱导新生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C57BL/6J小鼠海马体外分离、培养NSCs,分别加入终浓度100 ng/ml的IGF-1和20μmol/L的抑制剂U0126。CCK-8试剂盒检测IGF-1对NSCs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检测IGF-1对细胞分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并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CCK-8测定细胞增殖,第3 d U0126组相对OD值显著低于IGF-1组,第7 d时IGF-1组OD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U0126组(P<0.05)。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IGF-1组βⅢTubulin和GFAP阳性分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U0126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GF-1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U0126组(P<0.05),IGF-1促进ERK磷酸化,U0126则抑制ERK的活化。结论:IGF-1可显著诱导NSCs的增殖和分化,ERK1/2信号通路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IGF-1可能参与ERK1/2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K1 2信号通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干细胞 增殖和分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双龙洞景区的不同海拔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晔 黄华 +2 位作者 陈雯 戚大石 郑荣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770-2773,共4页
2010年3~4月,对双龙洞景区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677只,属4门、9纲、16个目。其中,蜱螨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其余11类为稀有类群。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密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 2010年3~4月,对双龙洞景区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677只,属4门、9纲、16个目。其中,蜱螨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其余11类为稀有类群。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密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类群数受海拔影响较小;各海拔群落的相似程度较小;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仅在海拔500 m以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在海拔500 m Shannon-Wiener指数与丰富度指数下降,但在海拔900~1 100 m处又出现一个单峰图形;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略有下降后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海拔 群落结构 双龙洞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调控神经系统和卵泡发育的关键因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宝乐 高殿帅 徐银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8-586,共9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Gpr3)是一种新发现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它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调节脊椎动物神...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Gpr3)是一种新发现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它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调节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及卵泡的发育过程。作为潜在的治疗多种神经疾病和卵巢早衰的药物靶标,Gpr3的生理功能及作用的分子机制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主要就Gpr3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及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Gpr3 神经系统 卵泡发育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导GDNF促进DA能神经细胞存活与分化的信号路径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红军 曹俊平 +1 位作者 余景考 高殿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7-510,共4页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跨膜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T激活细胞内两条信号通路,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和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为探讨在GDNF促进中脑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过程中,上述两条信...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以通过跨膜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T激活细胞内两条信号通路,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和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为探讨在GDNF促进中脑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过程中,上述两条信号通路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在建立GDNF促进中脑DA能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的细胞培养模型的基础上,以PI3K信号通路中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和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MEK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分别阻断上述两条信号通路;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以DA合成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H)的染色情况为指标来观察上述两条信号通路对DA能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Wortmannin可以阻断GDNF促进TH阳性神经细胞数目及其突起增加的作用;而PD98059对GDNF的生物学效应没有影响。结果提示PI3K而非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介导了GDNF对中脑DA能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室下区吻侧迁移流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艳 高殿帅 +4 位作者 蔡青 刘丙方 高尔静 鲁强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6-582,共7页
为了探讨成年大鼠脑室下区吻侧迁移流(RMS)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及特点,我们利用Nissl染色,BrdU、GFAP、PSA-NCAM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estin与GFAP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等方法观察了正常成年SD大鼠RMS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同... 为了探讨成年大鼠脑室下区吻侧迁移流(RMS)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及特点,我们利用Nissl染色,BrdU、GFAP、PSA-NCAM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estin与GFAP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等方法观察了正常成年SD大鼠RMS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同时观察了正常RMS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观察到:(1)在光镜下,Nissl染色切片的RMS由深染和浅染细胞组成,其中深染细胞为PSA-NCAM、BrdU及nestin免疫反应阳性,浅染细胞为GFAP及nestin免疫反应阳性;(2)电镜下,RMS存在数量不等、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团,以及星型胶质细胞和少量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团中可看到正在分裂的细胞。结果提示:(1)除少突胶质细胞外,RMS主要由两种类型细胞组成,即成神经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2)成神经细胞存在于RMS全长并保持分裂特性,属神经元前体细胞;(3)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RMS中存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下区 吻侧迁移流 形态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亚单位在离体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姗姗 胡忠浩 +1 位作者 姚瑞芹 徐铁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2-566,共5页
为了研究早期离体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中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和NR2B的表达,分离、培养、传代孕18~19d胎鼠海马NSCs,对NSCs进行nestin和分化鉴定。通过免疫荧光反应和RT-PCR法检测原代培养、传代1次、传代2次的NSCs中NMD... 为了研究早期离体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中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和NR2B的表达,分离、培养、传代孕18~19d胎鼠海马NSCs,对NSCs进行nestin和分化鉴定。通过免疫荧光反应和RT-PCR法检测原代培养、传代1次、传代2次的NSCs中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和NR2B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显示,从孕18~19d的胎鼠大脑海马分离培养出的NSCs,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和NR2B的免疫荧光反应均呈阳性,这三种受体亚单位的mRNA在海马NSCs上均被检测到。上述结果提示,离体培养的胎鼠早期海马NSCs能稳定表达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和NR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鼠 神经干细胞 NMDA受体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大鼠缺氧损伤体外培养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轩 王兴启 +3 位作者 何荣 徐俊 周洁洁 姚瑞芹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对大鼠缺氧损伤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增殖的作用。方法:取新生1~2 d Sprague-Dawley(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振荡分离后纯化3 d行Olig2和A2B5免疫荧光染...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对大鼠缺氧损伤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增殖的作用。方法:取新生1~2 d Sprague-Dawley(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振荡分离后纯化3 d行Olig2和A2B5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纯化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缺氧9 h)和Qu处理组(3,9,27,81μmol/L)。缺氧后3 d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Olig2免疫荧光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纯化培养3 d的细胞胞体呈圆形,有双极或三极突起。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绝大部分细胞为A2B5和Olig2阳性,A2B5/DAPI阳性细胞率为98.54%。缺氧9 h后,模型组很多细胞出现突起皱缩或崩解,细胞密度较Qu处理组明显降低;培养至3 d,光镜下计数和CCK-8检测结果均表明9μmol/L和27μmol/L Qu处理组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P<0.05);Olig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表明9μmol/L和27μmol/L Qu处理组OPCs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9μmol/L和27μmol/L Qu有促进缺氧损伤OPCs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缺氧 细胞增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嗅球对成年大鼠嘴侧迁移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艳 高殿帅 +3 位作者 蔡青 刘丙方 高尔静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4,共6页
我们以前的研究观察到嗅球切除后室管膜下层(SVZ)仍能产生新细胞,但新细胞迁移的通路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建立了成年SD雄性大鼠右侧嗅球切除模型,利用Nissl染色、PSA-NCAM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了成年SD大鼠嗅球切除后存... 我们以前的研究观察到嗅球切除后室管膜下层(SVZ)仍能产生新细胞,但新细胞迁移的通路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建立了成年SD雄性大鼠右侧嗅球切除模型,利用Nissl染色、PSA-NCAM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了成年SD大鼠嗅球切除后存活不同时间两侧嘴侧迁移流(RMS)的形态学特征及RMS细胞的密度和单个细胞的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SA-NCAM在RMS的表达。结果观察到:(1)嗅球切除后不同时间点,嗅球切除侧RMS的细胞数和面积增加,PSA-NCAM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在嗅球切除后2周和4周有明显增加;(2)嗅球切除后两侧RMS的细胞密度和单个细胞的面积没有明显改变;(3)从矢状切片可见嗅球切除后RMS的形态和路径没有明显改变,但在切除断端细胞堆积明显。这些结果提示嗅球切除后仍有年轻神经元沿RMS向嘴侧迁移,SVZ的神经生发活动与嗅球的存在与否可能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球切除 嘴侧迁移流 神经发生 成年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胁迫对小麦幼苗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红丽 姚瑞芹 肖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658-12660,共3页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25、100和200mg/kgCu对小麦幼苗根尖和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果表明,25、100和200mg/kgCu均对小麦幼苗细胞造成明显损伤。Cu胁迫导致根尖和叶片细胞产生质壁分离,细胞质浓缩;叶绿体膨胀,片层结构紊乱,...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25、100和200mg/kgCu对小麦幼苗根尖和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果表明,25、100和200mg/kgCu均对小麦幼苗细胞造成明显损伤。Cu胁迫导致根尖和叶片细胞产生质壁分离,细胞质浓缩;叶绿体膨胀,片层结构紊乱,被膜消失,解体;线粒体结构模糊,空泡化等。Cu胁迫浓度与对小麦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且Cu对细胞各部位或各细胞器的损害程度不同,其中线粒体对Cu反应最为敏感,而不同部位的细胞器对Cu的耐性反应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缰内侧核神经元缺少MAP2和KCC2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德广 张红红 +2 位作者 张静 郑殿杰 陈幽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7-310,共4页
为了观察神经元结构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在缰内侧核神经元内的表达,本实验采用2组成年SD大鼠,一组作常规灌注固定,冰冻切片,KCC2和MAP2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另一组断头取脑,分别取缰内侧核和缰外... 为了观察神经元结构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在缰内侧核神经元内的表达,本实验采用2组成年SD大鼠,一组作常规灌注固定,冰冻切片,KCC2和MAP2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另一组断头取脑,分别取缰内侧核和缰外侧核,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KCC2和MAP2的表达。结果显示:KCC2和MAP2在缰内侧核内的表达非常弱,但在缰外侧核有丰富表达。以上结果表明,缰内侧核神经元缺少神经元结构蛋白MAP2和KCC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缰内侧核 微管相关蛋白2 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