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TNFα、IL-1β和IL-6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6
1
作者 钟敏 曾因明 +1 位作者 柳垂亮 招伟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IL-1Β TNFΑ 表达变化 IL-6 脊髓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岁以上老年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军龙 屠伟峰 +3 位作者 戴建强 戴永忠 郄文斌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31-532,共2页
目的观察长寿老年(≥90岁)患者术前、术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例,以动态心电图(DMSHolter5.0型)监测每例患者术前日23:00至术晨7:00及术后1、2d相同时间段HRV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d,总... 目的观察长寿老年(≥90岁)患者术前、术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例,以动态心电图(DMSHolter5.0型)监测每例患者术前日23:00至术晨7:00及术后1、2d相同时间段HRV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d,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LF/HF和极低频功率(VLF)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经受麻醉、手术创伤等应激后,老年患者心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以交感神经调节心脏活性受损和均衡性改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术前 术后 心率变异性 交感神经 神经功能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和侧脑室内注射米贝地尔对慢性坐骨神经松结扎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志新 文先杰 +1 位作者 曾因明 方志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1-575,共5页
目的观察鞘内和侧脑室内注射T型钙通道阻断剂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和脊髓上水平T型钙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 I)神经病理痛模型,运用鞘内和侧脑室给药技术,用von Frey纤维细... 目的观察鞘内和侧脑室内注射T型钙通道阻断剂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和脊髓上水平T型钙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 I)神经病理痛模型,运用鞘内和侧脑室给药技术,用von Frey纤维细丝和热辐射仪测定脊髓和脊髓上水平不同剂量的米贝地尔在对CC I大鼠机械缩是阈值(MWT)和热缩是潜伏期(TWL)的影响。结果CC I大鼠从术后3 d开始到本实验观察的21 d表现出明显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鞘内注射各个剂量的米贝地尔能明显减轻热痛敏和机械痛敏;侧脑室注射米贝地尔100、200μg组却增强大鼠的机械和热痛敏。结论阻断脊髓水平T型钙通道具有镇痛作用,阻断脊髓上水平T型钙通道有致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脊髓上水平 神经病理性疼痛 T型钙通道 痛阈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诱导对老年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向兵 王志萍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80-481,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复合麻醉 静脉全麻 老年 循环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米贝地尔抑制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 被引量:7
5
作者 文先杰 曾因明 +2 位作者 方志源 陈志新 李张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T型钙通道阻滞剂米贝地尔(m ibefrad il)对坐骨神经慢性松结扎(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T型钙通道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生理盐水组,...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T型钙通道阻滞剂米贝地尔(m ibefrad il)对坐骨神经慢性松结扎(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T型钙通道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生理盐水组,CCI+米贝地尔50μg、100μg、200μg组。CCI组和Sham组在术前、术后1 d、3 d、5 d、7 d、14 d、21d测定大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其余各组大鼠在手术前5天先进行鞘内置管,在术前测定基础MWT和TWL,CCI手术后5 d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米贝地尔,测定给药前、给药后0.5 h、1 h、2 h、4h、8 h大鼠MWL和TWL。结果:CCI组从术后3 d开始直到本实验观察的术后21 d,MWT和TWL均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CCI加生理盐水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上与给药前相比MWT和TWL无明显改变(P>0.05);CCI加米贝地尔各个剂量组大鼠在给药后MWT和TWL均逐渐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性,并随时间的延长又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CCI+米贝地尔200μg在给药后1 h时作用最明显,与给药前和盐水组相比P<0.01,并一直持续到给药后4h。结论:鞘内注射米贝地尔能明显减轻慢性坐骨神经松结扎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提示T型钙通道在脊髓水平参与疼痛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米贝地尔 脊髓 T型钙通道 钙通道阻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参与丙泊酚预处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桂波 曹红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化在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上,64只肾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8组(n=8):对照组(CTRL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组),...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化在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上,64只肾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8组(n=8):对照组(CTRL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组),DMSO组,30、100和3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组(P30、P100和P300组),ERK1/2激酶抑制剂PD98059组(PD组)及PD98059+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组(PD+P100组)。持续监测心功能指标,实验末生化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 estern B lotting方法半定量测定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再灌注60 m in末,ISCH组心功能较CTRL组恶化(P<0.01),DMSO组、P30组、P300组和PD组心功能指标与ISCH组相比未见差异,P100组心功能恢复程度高于ISCH组(P<0.01),PD98059能拮抗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引起的心功能改善。P100组MDA含量低于ISCH组和PD+P100组,SOD活性高于ISCH组和PD+P100组。P100组胞浆p-ERK1、胞核p-ERK1/2活性较ISCH组升高,PD+P100组较P100组胞核p-ERK1/2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减轻了肾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涉及心肌细胞p-ERK1/2,尤其是细胞核p-ERK1/2活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预处理 大鼠 高血压 肾性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军 胡毅平 +2 位作者 丁浩中 曾因明 朱晓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方法105例有高血压病史、ASAⅡ或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按RFLP-PCR法测定ACE基因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其中,A、C组为DD型,B组为II型。三组均...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方法105例有高血压病史、ASAⅡ或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按RFLP-PCR法测定ACE基因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其中,A、C组为DD型,B组为II型。三组均以相同麻醉药诱导及维持。C组拔管前经鼻腔滴入卡托普利混悬液25 mg。于术毕、拔管前、拔管后0、1.5、5、15 min记录SBP、DBP、HR和ECG,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拔管前、拔管后0、1.5、5min A、B两组SBP、DBP、HR、RPP均较术毕显著升高(P<0.05或P<0.01),C组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C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1)。A组围拔管期心律失常明显多于B、C组(P<0.05)。结论DD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ACE活性水平,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卡托普利对此有一定防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 血流动力学 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巴氯酚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GABA转运体-1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朱珊珊 谭珊珊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43-1447,共5页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酚(ba-clofen,Bac)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GABA转运体-1的影响。方法建立坐骨神经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在行为学实验部分,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NS组、Bac1组、Bac2组、Bac3组...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酚(ba-clofen,Bac)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GABA转运体-1的影响。方法建立坐骨神经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在行为学实验部分,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NS组、Bac1组、Bac2组、Bac3组(n=8),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0.3、1.0μg巴氯酚10μl,并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1、2、4、8、12、24 h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l latency,TWL)以及运动功能。在第2部分,将大鼠分为NS组与Bac组,鞘内分别给予0.3μg巴氯酚或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4、8 h取大鼠脊髓腰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节段GAT-1免疫阳性神经元(n=6);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30 min、1、2、4、8、12和24 h取大鼠脊髓腰段,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节段GAT-1蛋白含量(n=4)。结果鞘内注射巴氯酚后0.5~2 h,Bac1组、Bac2组与Bac3组大鼠MWT和TWL均较NS组明显升高(P<0.01,P<0.05),鞘内给药后4 h,Bac2与Bac3组大鼠MWT和TWL仍较NS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给药后8 h,Bac3组MWT与TWL仍高于NS组(P<0.05)。与NS组和给药前比较,鞘内注射0.3μg巴氯酚后0.5~4h,大鼠脊髓节段的GAT-1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大鼠脊髓背角浅层GAT-1免疫阳性染色灰度值亦明显降低(P<0.01,P<0.05),至给药后8 h,GAT-1的表达逐渐增多,与NS组和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酚可减轻坐骨神经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痛觉过敏,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水平GAT-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慢性压迫损伤 脊髓 Γ-氨基丁酸转运体 巴氯酚 鞘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昊星 朱珊珊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14-1419,共6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DMSO预处理组(D组),25、50、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组(P1、P2、P3组)。应用Langendorff离体...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DMSO预处理组(D组),25、50、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组(P1、P2、P3组)。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经主动脉用K-H液逆行灌注。各组均缺氧30min,再给氧60min。DMSO组、P1、P2、P3组在缺氧前分别以含DMSO、相应浓度丙泊酚的K-H液灌注10min,再冲洗5min,重复2次。记录平衡灌注末、缺氧前即刻、再给氧30、60min时的心功能指标。再给氧60min时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提取心肌线粒体,免疫印迹法测定线粒体和胞质的细胞色素C水平。结果D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D组相比,P1、P2、P3组再给氧30min、60min时LVEDP降低、LVDP升高(P<0.05),再给氧末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或0.01),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胞质细胞色素C的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丙泊酚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质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减轻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预处理 缺氧再给氧损伤 凋亡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p38MAPK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建雷 申文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背根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痛大鼠脊髓p-p38MAPK表达的变化,探讨p38MAPK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n=4)、假手术组(Sham组,n=16)和背根节... 目的观察背根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痛大鼠脊髓p-p38MAPK表达的变化,探讨p38MAPK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n=4)、假手术组(Sham组,n=16)和背根节慢性压迫组(CCD组,n=16),Sham组和CCD组又分别分为5,7,14d和21d4个亚组(n=4),分别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3组大鼠脊髓均见p-p38MAPK蛋白表达。Naive组和Sha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D组大鼠脊髓p-p38MAPK蛋白表达较Naive组和Sham组明显增多;与Sham组相比,CCD后5,7,14,21d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胞质p-p38MAPK蛋白分别增加了138·1%(P<0·01)、184·3%(P<0·01)、247·4%(P<0·01)和90·4%(P<0·05)。胞核p-p38MAPK蛋白分别增加了167·3%(P<0·01)、177·8%(P<0·01)、262·7%(P<0·01)和72·7%(P<0·05)。结论在CCD大鼠模型中,脊髓p38MAPK的活化与背根节慢性压迫致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和发展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背根节慢性压迫 神经病 理性痛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云 周巧梅 +1 位作者 曾因明 庞庆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合成携带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的乳酸乳球菌,通过对正常大鼠灌胃后,观察其是否有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肠粘膜保护效应,及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携带HO-1基因的乳酸乳球菌灌胃...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合成携带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的乳酸乳球菌,通过对正常大鼠灌胃后,观察其是否有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肠粘膜保护效应,及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携带HO-1基因的乳酸乳球菌灌胃组(HO-1组,n=8)、乳酸乳球菌灌胃组(LL组,n=8)、谷氨酰胺灌胃组(Glu组,n=8)。分别给予携带HO-1基因的乳酸乳球菌、乳酸乳球菌或谷氨酰胺,每日1次,共4次。d4腹腔内注射内毒素,12h后取末端回肠。比较各组动物的死亡率,检查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量。结果与LL组比较,HO-1组的生存率均明显升高(P<0.05);HO-1组和Glu组chiu′s评分和肠组织MPO活性明显降低(均P<0.01);肠组织TNF-α的含量明显减低(P<0.01),IL-10的含量却明显升高(P<0.01);HO-1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Glu组比较,HO-1组的IL-10的含量和HO-1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P<0.05)。结论携带HO-1基因的乳酸乳球菌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粘膜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能明显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内毒素血症 乳酸乳球菌 谷氨酰胺 肠道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抗氧化酶在异氟烷预处理离体大鼠心肌保护作用中的变化
12
作者 范薇 朱珊珊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2-65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氟烷预处理离体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内源性抗氧化酶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随机分为6组(n=14):空白对照组(CON组)、1.44MAC异氟烷对照组(I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0.72MAC...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氟烷预处理离体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内源性抗氧化酶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随机分为6组(n=14):空白对照组(CON组)、1.44MAC异氟烷对照组(I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0.72MAC(I1组)、1.08MAC(I2组)和1.44MAC(I3组)异氟烷处理组。除CON组和ISO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心脏均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异氟烷预处理在心脏缺血前25min时进行,用不同浓度异氟烷充分饱和的K-H液预处理20min,冲洗5min。记录平衡末,缺血前即刻,再灌注30、60min时的心功能指标,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I2组大鼠心肌在平衡末,缺血前即刻,缺血后即刻及再灌30min组织中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力。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使离体大鼠心脏的LVEDP明显升高,HR、LVDP、dp/dtmin及dp/dtmax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再灌注末,I2组和I3组LVEDP和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降低,HR、dp/dtmin、dp/dtmax以及各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平衡末相比,在缺血后即刻心肌组织各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明显降低;而在再灌注30和60min时,其活性较缺血后即刻升高(P<0.05),但仍未达到平衡末水平。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可以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明显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抗氧化酶 异氟烷 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