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性脑病神经影像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罗松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肝性脑病是由各种严重肝脏疾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发生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神经影像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从结构、功能、代... 肝性脑病是由各种严重肝脏疾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发生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神经影像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从结构、功能、代谢等多方面对肝性脑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随访观察。本文就肝性脑病神经影像学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光明 祖茂衡 +3 位作者 徐凯 徐浩 顾玉明 许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均行肝脏CT平扫、CT灌注成像及常规肝增强扫描并以三者作为术后影像学随访的手段。根据灌注扫描所得图像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均行肝脏CT平扫、CT灌注成像及常规肝增强扫描并以三者作为术后影像学随访的手段。根据灌注扫描所得图像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和肝动脉指数(HAI)。以再次肝动脉造影结合临床随访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临床诊断试验与评价。结果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与非瘤区肝组织的BF,BV,MTT,HA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S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50)。CTP的诊断正确率=91.07%;灵敏度=95.74%;特异度=66.67%;阳性预测值=93.81%;阴性预测值=75.00%;阳性似然比=2.74;阴性似然比=0.13;Youden指数=57.82%。结论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值扩散加权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路欣 徐凯 +2 位作者 李绍东 杨春 华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系列分析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15例肝癌,18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行不同b值DWI(b=600 s/mm2,1000 s/mm2,2000 s/mm2),...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系列分析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15例肝癌,18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行不同b值DWI(b=600 s/mm2,1000 s/mm2,2000 s/mm2),观察病灶DWI信号强度连续变化并计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肝癌不同b值DWI均表现为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肝血管瘤DWI(b=600 s/mm2)表现为高信号,DWI(b=1000 s/mm2,2000 s/mm2)表现为高或等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降低(P﹤0.05);肝囊肿DWI(b=600)表现为高、等或低信号,DWI(b=1000 s/mm2,2000 s/mm2)表现为低信号,随b值增加,囊肿信号强度降低(P﹤0.05)。随b值增加,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均逐渐降低(P﹤0.05)。结论:不同b值DWI系列分析可能鉴别诊断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 肝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介入放射学临床实习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魏宁 徐浩 +6 位作者 祖茂衡 顾玉明 张庆桥 许伟 崔艳峰 刘洪涛 王文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2-825,共4页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普及。本文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提出现阶段医学生在介入放射科临床实习过程中应重视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临床教学重视力度、医患关系变化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并探讨改进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临床实习 医患关系 职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螺距模式下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CT胸主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罗松 郑玲 +5 位作者 张龙江 周长圣 李勰 顾海峰 王清清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评价Flash大螺距模式下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结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在CT胸主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按扫描方式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扫描参数采用大螺距模式,智能最佳kVp技术扫描,图像重建方式为迭代重建;B组扫... 目的:评价Flash大螺距模式下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结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在CT胸主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按扫描方式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扫描参数采用大螺距模式,智能最佳kVp技术扫描,图像重建方式为迭代重建;B组扫描参数采用常规螺距,120kVp管电压,图像重建方式为滤波反投影法,比较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别。客观图像质量A组明显好于B组。胸主动脉3个位置CT值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的SNR、CNR均明显高于B组,背景噪声A组低于B组。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两位医生的一致性分别为0.737、0.617和0.705。A组有效剂量要明显低于B组,降低了30%。结论:大螺距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结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CT胸主动脉成像不但有效的降低了辐射剂量,还同时提高了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技术 心血管 主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术前动静脉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垠垠 陈波 +3 位作者 曹建民 李国立 刘坤 许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患者多为进展期,预后不佳。文中旨在研究术前静脉化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6例均有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FLEP方案术前静脉联合动脉灌注化疗。第1至第5... 目的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患者多为进展期,预后不佳。文中旨在研究术前静脉化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6例均有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FLEP方案术前静脉联合动脉灌注化疗。第1至第5天5-FU37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顺铂80 mg/m2+依托泊苷80 mg/m2,第6天、第20天动脉灌注,2个疗程后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治疗,总体缓解率为78.57%(44例),其中4例完全缓解(7.14%)。46例接受手术切除,其中21例化疗前被认为不可切除。化疗前评估可切除组的R0(手术切缘阴性)切除率为96.15%(25/26),不可切除组的R0切除率为66.67%(20/30)。8.70%为病理学完全缓解。毒副反应均为较轻常见反应,无化疗药物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6~76月),整组和可切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1%和42%。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前应用静脉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期,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化疗 静脉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松 张龙江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9-1202,共4页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严重障碍和(或)门体分流术后发生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动物模型的建立在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严重障碍和(或)门体分流术后发生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动物模型的建立在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检测、治疗技术的提高,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制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文中就肝性脑病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动物和方法的选择及其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 动物模型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对合理选择布-加综合征CT静脉成像延迟时间的参考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光明 祖茂衡 +1 位作者 邹文卫 徐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所测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对合理选择布-加综合征(BCS)CT静脉成像(CTV)延迟时间的参考价值。方法40例DSA证实的BCS患者,介入治疗前1周内均以多普勒超声测量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值。CTV延迟时间设定为120s、180s、240s、300s...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所测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对合理选择布-加综合征(BCS)CT静脉成像(CTV)延迟时间的参考价值。方法40例DSA证实的BCS患者,介入治疗前1周内均以多普勒超声测量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值。CTV延迟时间设定为120s、180s、240s、300s,直至获取到满意的原始图像。将最佳延迟时间与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0例BCS下腔静脉血流速度为(3.02±6.87)cm/s,其中血流速度≤5cm/s者6例,CTV最佳延迟时间均为300s;血流速度>5且≤10cm/s者22例,CTV最佳延迟时间均为240s;血流速度>10且≤15cm/s者11例,其中CTV最佳延迟时间180s者8例,240s者3例;血流速度>15cm/s者1例,CTV最佳延迟时间120s。结论多普勒超声所测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对BCSCTV延迟时间的合理选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术后脑默认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梁雪 张龙江 +6 位作者 倪玲 罗松 孔祥 戚荣丰 许强 钟元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硬化患者脑默认网络(DMN)的影响。方法:10例拟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患者组)和1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10例正常对照者及10例患者术前、术后...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硬化患者脑默认网络(DMN)的影响。方法:10例拟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患者组)和1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10例正常对照者及10例患者术前、术后(平均8天)均行rs-fMRI。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离得到各受试者的默认网络脑区,采用单样本t检验对患者术前和对照组进行组内分析,观察各自的DMN空间分布模式;分别对患者TIPS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患者TIPS术后与术前的DMN功能连接进行组间比较,观察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的改变情况。结果:TIPS术前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显示出典型的静息态脑默认网络空间分布模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IPS术前肝硬化患者默认网络脑区功能连接既有降低也有增高,降低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背外侧、双侧顶下小叶及颞叶;增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及内侧前额叶。与TIPS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出现双侧楔前叶及角回功能连接增强,而后扣带回及内侧前额叶功能连接度减低。结论:静息状态下,TIPS术后早期肝硬化患者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即出现改变,既有功能连接减低也有增强,提示TIPS对肝硬化患者脑默认网络既有功能损伤又有代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脑默认网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正电子断层图像去噪研究的简易图像模拟方法
10
作者 赵杰 唐鹤云 +2 位作者 陈志成 李致贤 任子晖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正电子断层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疗和医学研究。正电子断层成像设备昂贵,成像药物具有放射性,所以相关图像处理研究大多以电脑模拟生成的正电子断层图像作为研究对象。目前比较常见的正电子断层图像模拟方法... 正电子断层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疗和医学研究。正电子断层成像设备昂贵,成像药物具有放射性,所以相关图像处理研究大多以电脑模拟生成的正电子断层图像作为研究对象。目前比较常见的正电子断层图像模拟方法主要是基于蒙地卡罗法,使用GATE或者Sim SET来得到模拟图像。这些模拟方法较为复杂,整个模拟过程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此提出一种PET图像模拟方法,通过对比模拟图像与真实图像经小波去噪处理后的结果,进而论证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该模拟方法基于Matlab平台,以实际物理模型的数码照片作为蓝本,通过拉登变换并加入强度为5的泊松噪声,最终得到模拟PET图像。在小波去噪的处理中,选择图像的SNR、CR、FWHM等指标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经过小波去噪处理后的模拟图像与真实图像在SNR与FWHM两个指标中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CR指标中,图像变化率误差小于10%。实验结果证明,该模拟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断层成像 图像处理 图像模拟 图像去噪 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球形金纳米棒作为癌细胞靶向探针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爱华 高斌 +2 位作者 贺克武 程继新 肖卫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制备椭球形核-壳结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复合材料。方法选用二氧化硅作为壳材,制备椭球形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并用硅烷耦联剂和二氧化硅耦联,将叶酸联接到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GNRs@SiO2-FA),用罗丹明异硫氰酸酯与GNRs@SiO... 目的制备椭球形核-壳结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复合材料。方法选用二氧化硅作为壳材,制备椭球形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并用硅烷耦联剂和二氧化硅耦联,将叶酸联接到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GNRs@SiO2-FA),用罗丹明异硫氰酸酯与GNRs@SiO2-FA表面的氨基基团反应,得到罗丹明标记的GNRs@SiO2-FA。用MTT比色法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结果表面修饰后的金纳米棒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透射电镜观察到金纳米颗粒以细胞吞噬方式进入细胞,可靶向结合于叶酸高表达的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见GNRs@SiO2-FA能携带荧光探针进入细胞内,可作为荧光物质或药物的载体。结论 GNRs@SiO2-FA可靶向作用于癌细胞,并可作为荧光试剂或其他生物标记物的载体,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肿瘤125I粒子治疗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二氧化硅 叶酸 荧光染料 细胞摄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便合成椭球形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 被引量:3
12
作者 鲍乐 黄鹏 +1 位作者 高斌 崔大祥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61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椭球形核-壳结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分别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紫外、电子衍射和扫描电镜能谱对制备出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呈椭球形,大小为60~80...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椭球形核-壳结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分别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紫外、电子衍射和扫描电镜能谱对制备出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呈椭球形,大小为60~80nm,壳层二氧化硅厚度约10~20nm.通过紫外检测发现,二氧化硅壳层对金纳米棒的光学特性几乎没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颖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微球在生物医学(如治疗、传感器和分子影像等)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