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刺激术对癫痫性脑病患儿认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1 位作者 李岩 张兵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癫痫性脑病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于2016年10月—2018年8月完成VNS的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能力评价量表评估VNS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结果纳...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癫痫性脑病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于2016年10月—2018年8月完成VNS的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能力评价量表评估VNS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结果纳入15例患儿,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7.3±1.76)岁;其中Lennox-Gastaut综合征8例,Dravet综合征4例,Doose综合征3例。患儿平均病程(5.46±2.19)年(1~9年)。与治疗前比较,患儿在VNS治疗后12个月时的语言能力、注意力、认知能力得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VNS治疗后12个月,10例患儿癫痫发作减少率>50%,5例发作减少率≤50%;VNS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两组间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注意力、认知能力各项评分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S可以改善癫痫性脑病患儿的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与VNS是否减少癫痫发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癫痫性脑病 LENNOX-GASTAUT综合征 DRAVET综合征 Doose综合征 癫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A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腓骨肌萎缩症1A型一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为12岁男孩,因双下肢乏力就诊。患儿四肢肌张力稍减低,四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及...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A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腓骨肌萎缩症1A型一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为12岁男孩,因双下肢乏力就诊。患儿四肢肌张力稍减低,四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及双上肢远端肌肉对称性萎缩,四肢末端感觉稍减退,膝反射、踝反射消失,双足高弓足,病理征阴性,共济运动未见异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MP22基因外显子1-5杂合重复。患儿母亲携带同样的基因变异,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追溯其家系四代16位成员,共6例患者,均正常存活且有高弓足、小腿肌萎缩和肢体无力表现,1例需依靠轮椅行走,1例行基因验证有同样变异。患儿行康复治疗后随访,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腓骨肌萎缩症1A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为主的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部畸形、感觉功能减退;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慢,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腓骨肌萎缩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RS2基因变异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2 位作者 王曼丽 黄静 张兵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RARS2基因变异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家系2例RARS2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为姐妹,均于4月龄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顽固性局灶性癫痫发作、四肢肌张力减低、小头畸形,血乳酸一过性升高;头颅磁... 目的探讨RARS2基因变异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家系2例RARS2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为姐妹,均于4月龄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顽固性局灶性癫痫发作、四肢肌张力减低、小头畸形,血乳酸一过性升高;头颅磁共振示双侧大脑半球萎缩,右侧颅板下出血,右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先证者检测到RARS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NM_020320 c.1157G>T(p.R 386L),NM_020320 c.1210A>G(p.M 404V)。先证者姐姐首次基因检测无发现,再次分析发现RARS2基因同样变异,并于1岁4月龄死亡。检索到相关文献19篇,包括本家系2例共37例患儿。其中男37.2%、女62.8%,大多在6月龄内起病;临床表现有癫痫发作,精神运动发育停滞或倒退,喂养困难,肌张力减低,小头畸形;大部分患儿血、脑脊液乳酸增高及脑桥小脑发育不良。共发现RARS 2基因33个变异位点。结论RARS2基因变异的临床表现有顽固性癫痫发作、喂养困难、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或倒退、小头畸形、肌张力减低,部分患儿无桥脑小脑发育不良,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S2基因 桥脑小脑发育不良6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联合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BECTs合并多动综合征50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媛媛 姚丹 邓星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对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BECTs)合并多动综合征(ADHD)患儿近期疗效及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量表(PSQ)评分的影响。方法 BECTs合并ADHD患儿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对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BECTs)合并多动综合征(ADHD)患儿近期疗效及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量表(PSQ)评分的影响。方法 BECTs合并ADHD患儿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左乙拉西坦10~30 mg·kg-1,bid,po,连续6个月,对照组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18~54 mg·kg-1,qd,po,连续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PSQ评分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BECTs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90.00%(P>0.05);ADHD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8.00%,70.00%(P<0.05)。两组患儿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治疗前相近(P>0.05),治疗后均明显上升,治疗组评定操作量表智商(PIQ)、言语量表智商(VIQ)、全量表智商(FIQ)和C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PSQ评分治疗前相近(P>0.05),治疗后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患儿的多动指数、学习因子、品行因子、焦虑因子、冲动因子和身心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盐酸哌甲酯控释片二联药物方案可以明显提高BECTs合并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降低PSQ评分,改善患儿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哌甲酯 儿童良性癫■ 中央-颞区棘波 多动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患儿基因突变规律及其与临床表型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莉 刘晓鸣 +1 位作者 岳璇 陈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检测结节性硬化症(TSC)患儿TSC1,TSC2基因突变类型,探讨其基因突变规律以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系,为TSC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14~2016年徐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为TSC患儿24例,提取血液标本的基因... 目的:检测结节性硬化症(TSC)患儿TSC1,TSC2基因突变类型,探讨其基因突变规律以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系,为TSC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14~2016年徐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为TSC患儿24例,提取血液标本的基因组DNA,二代基因测序技术(illumina/Solexa平台)进行检测。结果:(1)24例TSC患儿中23例检测到基因突变,突变率95.83%,其中TSC1基因突变4例(4/23,17.39%),TSC2基因突变19例(19/23,82.61%),新发突变18例(18/23,78.26%)。(2)TSC基因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切突变,大片段缺失,除2例患儿突变位点相同外,余均不相同。(3)TSC1基因突变患儿均为家族型,TSC2基因突变患儿5例为家族型(5/19,26.31%)。(4)癫痫发作类型TSC2基因突变患儿以痉挛发作为主(13/19,68.42%),TSC1基因突变患儿以局灶性发作为主(3/4,75.00%);癫痫3月完全控制率TSC2基因突变患儿为46.00%,TSC1基因突变患儿为75.00%,明显高于TSC2基因突变患儿(P<0.01)。(5)TSC2基因突变患儿中智力发育落后(15/19,78.94%)明显多于TSC1基因突变患儿(1/4,25.00%,P<0.01)。结论:TSC基因突变率较高,以TSC2为主,且无明显突变热点,新发突变多见。TSC1基因突变以家族型为主,TSC2基因突变以散发型为主。TSC2基因突变患儿临床表型相对TSC1基因突变患儿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儿童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2S3基因变异致MEHMO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刘晓鸣 王海侠 +2 位作者 陈娇 张园 谈倩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1-205,240,共6页
目的探讨MEHMO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确诊MEHMO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两例患儿均为男性。例1于2岁3个月就诊,表现为癫痫发作、智力低下、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小头畸形、面部畸形、身材矮... 目的探讨MEHMO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确诊MEHMO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两例患儿均为男性。例1于2岁3个月就诊,表现为癫痫发作、智力低下、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小头畸形、面部畸形、身材矮小和隐睾等。例2于3月龄就诊,4个月15天龄死亡,表现为反复低血糖、小头畸形和小阴茎,癫痫状态持续、难治。两例患儿均存在乳酸酸中毒,头颅MRI均显示胼胝体薄。例1患儿EIF 2 S 3基因存在c.137C>T(p.Thr 46 Ile)错义变异,例2患儿EIF 2 S 3基因存在c.1391_c.1394delCAAT(p.T 464 Tfs*5)移码变异。这2种变异在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HGMD)等均未见收录,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ACMG)基因变异解读指南均评定为致病性变异。检索到国外文献5篇,包含18例患者,有5个EIF 2 S 3基因变异位点,1个移码变异和4个错义变异,均为半合子变异。移码变异患者表现出智力障碍、癫痫发作、生殖器发育不全、小头畸形、肥胖、发育迟缓和低血糖等MEHMO综合征的全部重要表型,而错义变异患者表现部分表型且症状较轻。结论MEHMO综合征存在一定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首次报道2例中国人群MEHMO综合征,并发现2个新的EIF 2 S 3基因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F2S3基因 MEHMO综合征 临床表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