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导航置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海东 张子阳 +2 位作者 周立国 夏建军 信远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3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时在天玑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导航置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4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置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时在天玑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导航置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4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置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中采用徒手置钉的方式为对照组患者置钉,术中在天玑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导航置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置钉的一次性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及康复的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时在天玑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导航置钉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术中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提高其术中置钉的一次性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天玑骨科机器人 导航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显微内镜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冶 孟磊 +3 位作者 尚军 郭松 张琪 李东风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UBE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50%,与对照组的9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和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有效促进功能恢复,但UBE可更有效地减轻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 显微内镜(MED) 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应用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
3
作者 徐明亮 陈国梁 +3 位作者 伊力扎提·伊力哈木 董长红 彭爱民 石荣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725-731,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1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右侧6例,左侧5例;年龄10...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1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右侧6例,左侧5例;年龄10~14岁。在股骨远端畸形处找出成角旋转中心(center of roration of angulation,CORA),以CORA为中点,行穹顶状截骨,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环形外固定架,截断股骨远端,即时矫正股骨远端目测下外翻畸形,外固定架固定维持。术后根据双下肢负重全长正侧位X线片提示的下肢力线及长度结果,矫正残余畸形及短缩。结果:11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3~25个月,带架时间12~17周。末次随访拍摄双下肢负重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11例双下肢长度均等长,畸形均矫正。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术中即时矫正目测下股骨外翻畸形,术后根据双下肢负重正侧位片提示的下肢力线及短缩程度,动态调整矫正残余畸形及短缩,损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畸形 畸形成角旋转中心 穹顶状截骨 ILIZAROV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Ⅰ期修复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 被引量:19
4
作者 蒋守海 邱东新 +6 位作者 董长红 徐明亮 郝亮 张冶 周立国 夏建军 彭爱民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2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44例,男35例,女9例;年龄18~70岁,平均42.5岁。骨... 目的 :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44例,男35例,女9例;年龄18~70岁,平均42.5岁。骨缺损4~16 cm,皮肤缺损3 cm×4 cm^5 cm×16 cm。手术彻底扩创,切除感染骨段,微创截骨,安装可延长骨段的环形外固定架,应用Ilizarov骨延长技术,术后1周开始转动螺杆上的螺母,每日延长0.5~1.0 mm。观察创面、新生骨痂以及骨段会师后愈合状况,确定临床疗效。结果 :4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36个月,平均18.5个月。截骨后骨缺损6~22 cm,平均11.5 cm;伤口愈合时间21~79 d,平均38 d;骨缺损愈合时间8~15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病例治愈,无感染复发、再骨折及小腿短缩畸形等。结论:Ilizarov骨段延长技术Ⅰ期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手术创伤小,感染复发率低,可避免多次复杂手术,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 骨髓炎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IX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任海东 周立国 +2 位作者 张子阳 夏建军 信远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0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均接受INFIX治疗,其中Young-Burgess分级中前后挤压型Ⅱ级、侧方挤压型Ⅰ级直接应用INFIX完成前环固定治疗;垂直剪切...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均接受INFIX治疗,其中Young-Burgess分级中前后挤压型Ⅱ级、侧方挤压型Ⅰ级直接应用INFIX完成前环固定治疗;垂直剪切力型骨折及侧方挤压型Ⅱ级、Ⅲ级先应用后路骶髂螺钉固定,后应用INFIX完成前环固定。对患者持续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情况、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手术时间49~97 min,平均手术时间(77.40±16.5)min;术中出血量21~55 ml,平均术中出血量(36.42±11.2)ml。患者骨折复位优、良、可、差占比分别为75.00%(24/32)、25.00%(8/32)、0、0,优良率为100.00%。术后3个月,患者骨盆功能恢复优、良、可、差占比分别为62.50%(20/32)、34.38%(11/32)、3.13%(1/32)、0,优良率为96.88%。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7/32),其中发生股神经损伤2例(6.25%)、切口感染1例(3.13%)、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12.50%)。结论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应用INFIX治疗,其复位效果及骨盆功能恢复效果理想,但需关注术后股神经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 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 复位 股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学业 任海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7期69-71,共3页
目的 分析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例锁骨骨折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22例)和研究组(30例)。参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肩关节功... 目的 分析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例锁骨骨折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22例)和研究组(30例)。参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53.20±3.42)min、住院时间(5.20±1.42)d、骨折愈合时间(10.20±4.02)周均短于参照组的(55.45±3.29)、(7.45±1.29)d、(13.45±4.29)周,术中出血量(43.36±3.95)ml少于参照组的(51.45±4.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参照组的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可有效改善手术情况,减少并发症,使患者肩关节功能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 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信远 任海东 吴学业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3期73-76,共4页
目的 分析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52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2019年10月~2022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和观察组(26例,采用不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扩髓... 目的 分析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52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2019年10月~2022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和观察组(26例,采用不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处疼痛评分(1.24±0.24)分、关节弯曲评分(1.13±0.11)分、下地行走评分(1.35±0.29)分均较对照组的(2.35±0.49)、(2.90±0.41)、(2.36±0.64)分低(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88.25±6.16)分、Barthel指数评分(88.66±3.23)分均较对照组的(81.82±4.59)、(80.85±2.68)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88.62±9.59)分、躯体角色评分(88.58±9.62)分、机体疼痛评分(89.68±9.51)分、一般健康评分(88.96±5.63)分、精力评分(85.69±6.51)分、社会功能评分(89.65±9.61)分、情感角色评分(86.98±8.52)分、心理健康评分(89.63±5.6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58±8.48)、(73.59±8.55)、(71.59±8.12)、(72.56±10.02)、(71.59±9.65)、(72.59±6.82)、(72.61±6.51)、(72.58±5.65)分,(P<0.05)。结论 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适合胫骨结节下离关节面>5 cm未出现感染的骨折治疗,术后不需要外固定,有助于骨折愈合,以免影响膝踝关节功能,可尽早活动,加速患者术后恢复,优化患者预后,临床推广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扩髓型交锁髓内钉 胫骨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