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彭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经验总结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建 马占芳 +4 位作者 路志霞 尚建民 袁国良 周文学 李青红 《宁夏农林科技》 2006年第5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工程建设 彭阳县 生态建设 科学规划 宜林荒山 社会效益 示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阳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增产途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世平 李炜 王勃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97-97,107,共2页
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该县光热充足,雨热同季,年均气温8.5℃,无霜期146d左右,年降水量400-600mm,对玉米生产较为有利。近年来.随着草畜产业发展,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以来,全县种植地膜玉米1.77万hm^2以上,
关键词 玉米生产 彭阳县 增产途径 生产现状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种植面积 年均气温 年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彭阳县退耕还林标准化建设的几点做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天禄 董风剑 +6 位作者 王登魁 杨金文 周振兴 蔺少刚 王伯礼 朱天龙 翟红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04年第4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彭阳县 退耕还林 标准化建设 组织领导 宣传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管护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贵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5期111-112,共2页
该文简述了彭阳县退耕还田现状,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管护机制,落实保护措施等。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工程管护 现状 对策 彭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加龙 杨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9期183-183,共1页
根据彭阳县发展生态文明的县情,从坚持生态立县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加强资源保护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相关制度与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划、正确教育引导提高全民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等方面总结了该县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根据彭阳县发展生态文明的县情,从坚持生态立县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加强资源保护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相关制度与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划、正确教育引导提高全民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等方面总结了该县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以期为该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对策 宁夏彭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阳县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治银 刘静 《宁夏农林科技》 2007年第2期75-76,12,共3页
对彭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完成情况、取得的效益、退耕还林“五个结合”落实情况、工程存在的问题、退耕前后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调研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阳县农田地埂防护林分类及发展建议
7
作者 陈克斌 海正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1期245-246,共2页
介绍农田地埂的资源类型及基本特征,总结彭阳县农田地埂防护林类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该县农田地埂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地埂 防护林 类型 问题 建议 宁夏彭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宁夏彭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开发的思考
8
作者 韩占良 袁仁 +5 位作者 吴红霞 蒙玉霞 杨虎 李院兵 王万有 徐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1期160-161,54,共3页
为进一步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山川秀美的彭阳,提升生态文明乡村,本文就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和后续产业开发展开了深入调研,并就完善该项工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后续产业开发 宁夏彭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被引量:14
9
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5 位作者 许志春 张金桐 成小芳 张连生 梁树军 姚国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为比较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的诱集效果,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四碳烯乙酸酯(Z7-14Ac)、反-3-十四碳烯乙酸酯(E3-14Ac)和反-7-十四碳烯乙酸酯(E7-14Ac)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4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4组... 为比较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的诱集效果,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四碳烯乙酸酯(Z7-14Ac)、反-3-十四碳烯乙酸酯(E3-14Ac)和反-7-十四碳烯乙酸酯(E7-14Ac)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4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4组不同配方的性信息素均具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17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11头/d,持效期达26d,不同配方的有效诱捕距离分别达100和150m.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诱捕器的野外诱集效果发现沙棘木蠹蛾实用新型诱捕器的诱蛾效果稍差于三角形诱捕器,但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长时间使用等特点,诱捕器的最佳悬挂高度为1m.用性信息素诱杀害虫作为一种高效、无毒、无污染的新方法为沙棘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性信息素 林间诱蛾试验 诱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种群生态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宗世祥 姚国龙 +2 位作者 骆有庆 许志春 王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264-3270,共7页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a)的根部和干部.在宁夏,沙棘除受到沙棘木...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a)的根部和干部.在宁夏,沙棘除受到沙棘木蠹蛾的危害,还受到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 Pallas)的严重危害,该虫主要危害沙棘的干部.作者根据种群生态位理论,从时间、空间等资源利用上,定量地描述了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种群之间的联系和竞争共存机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根部和干部8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具有从干部向根部转移危害的习性;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没有转移危害的习性.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发生期较长,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较广,而不同时期内沙棘木蠹蛾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动较红缘天牛大,其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在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变动,而红缘天牛则较小.空间生态位重叠较小,在沙棘上的分布趋于分离,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而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在沙棘的生长季节均能同时危害,危害期长但不具有明显的危害高峰期.两种害虫在空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小,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大,在整个发生期内,两种害虫均能同时危害沙棘,但其位置有较大差异,在沙棘根部和干部40cm范围内,两种害虫几乎不能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沙棘木蠹蛾 红缘天牛 种群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抗旱造林整地技术集流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进军 李生宝 +2 位作者 蒋齐 张源润 许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130,共4页
以宁南山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的典型抗旱造林整地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88542"集流造林整地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尤其在0-60cm土层表现较为明显;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 以宁南山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的典型抗旱造林整地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88542"集流造林整地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尤其在0-60cm土层表现较为明显;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随地形的变化有所不同:随坡位自上而下改变,"88542"集流水平沟比集流坡面水分的增加率总体上呈增大趋势;随着坡长增大,工程措施对水分增加率也呈增大趋势;随坡度的增大,水平沟相对集流面的水分增加率也随之增加;随坡向不同,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则无明显差异;相对于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坡长和坡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故在工程设计中,坡度越大,相应集流坡面长度就要缩短,反之坡度越缓,集流坡面长度就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整地 88542 半干旱地区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特性及种群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2 位作者 许志春 姚国龙 王玉友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栽植树的根部和干部,红缘天牛同时危害沙棘栽植树和根蘖苗的干部,已成为宁夏沙棘林中两大主要蛀干害虫。通过对沙棘树不同高度范围内沙棘木蠹蛾幼虫和红缘天牛幼虫的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 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栽植树的根部和干部,红缘天牛同时危害沙棘栽植树和根蘖苗的干部,已成为宁夏沙棘林中两大主要蛀干害虫。通过对沙棘树不同高度范围内沙棘木蠹蛾幼虫和红缘天牛幼虫的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和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40~120cm的高度内。红缘天牛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大致呈现向树干上部增加的变化趋势。沙棘木蠹蛾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向根部转移的趋势,7月末,有近98%的幼虫在根部危害。之后,由于初孵幼虫的大量出现,使干部幼虫数量急剧增加,越冬前,虽然有部分转移至根部危害,但到9月末仍有近43%的幼虫停留在树干40~120cm处越冬,直到次年越冬结束。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在沙棘树干部40cm以上危害位置的较大重叠,必然造成它们在时间、空间和营养上的激烈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红缘天牛 危害特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野杏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发旺 董胜君 +2 位作者 刘明国 杨正德 吴月亮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3,共6页
为了明确黄土丘陵区野杏种质资源状况和群体内性状特征,为种质资源库构建、优良品种选育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11~2012年采用路线普查、访问调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会宁县、镇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海原县的野杏A... 为了明确黄土丘陵区野杏种质资源状况和群体内性状特征,为种质资源库构建、优良品种选育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11~2012年采用路线普查、访问调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会宁县、镇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海原县的野杏Armeniaca vulgaris种质资源类型进行了调查与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共收集83种优特类型的野杏样木,首先用主成分分析,将31个性状指标转化为11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8.92%,第一主成分贡献率最高为29.98%。再利用主成分值对83株样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10个类群。分类主要依据果、核、仁、叶、花瓣等大小和形状方面的指标以及果肉口味、仁味等性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杏 种质资源 黄土丘陵区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源润 蔡进军 许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9-131,137,共4页
通过在年降水量仅为300~500 地区的抗旱造林中,集成现有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为半干旱退化山区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饲料林、用材林、水源涵养林等的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 通过在年降水量仅为300~500 地区的抗旱造林中,集成现有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为半干旱退化山区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饲料林、用材林、水源涵养林等的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山区 抗旱 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 半干旱 山区 退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 宁南 造林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高原区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玉民 刘亚敏 +1 位作者 苏印泉 许畴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4-347,351,共5页
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用线性规划法对研究区内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经济收入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其它要求在约束条件中加以限制。优化结果中农、林、牧和其它用地比例为33∶25∶28∶14;同时,对优化方案进... 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用线性规划法对研究区内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经济收入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其它要求在约束条件中加以限制。优化结果中农、林、牧和其它用地比例为33∶25∶28∶14;同时,对优化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该优化方案在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适宜性方面都是可行的;土地结构优化后该县的经济收入能增加2095.45万元/a,水土流失量能减少46.2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规划 生态农业开发 土地利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杏树规范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季波 张源润 +2 位作者 蔡进军 许畴 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32-1034,共3页
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主要从育苗、嫁接、造林技术、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宁夏南部山区的杏树栽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杏树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 宁南山区 杏树 规范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变化对沙棘木蠹蛾成虫发生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雪贞 姚国龙 +3 位作者 骆有庆 王涛 何善勇 宗世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5,共6页
根据宁夏彭阳2006—2011年期间沙棘木蠹蛾成虫发生期资料和2005-2011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彭阳县每年5—9月气温变化趋势和沙棘木蠹蛾成虫发生期年变化趋势,探讨了发生期与气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5—2011年,彭阳县平均气温、平... 根据宁夏彭阳2006—2011年期间沙棘木蠹蛾成虫发生期资料和2005-2011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彭阳县每年5—9月气温变化趋势和沙棘木蠹蛾成虫发生期年变化趋势,探讨了发生期与气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5—2011年,彭阳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达-0.89、-0.57℃/10年,而平均最低气温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18℃/10年,但总体来说,气温的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下降趋势不显著。沙棘木蠹蛾成虫始见期和结束期均向后推迟,发生期总体呈现加长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低对沙棘木蠹蛾成虫始见期的影响较大,始见期随气温的降低而推迟,平均温度下降1℃则向后推迟约9d,而历期受气温降低的影响较小,其他时期基本不受气温降低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沙棘木蠹蛾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沙棘木蠹蛾 成虫发生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源润 蒋齐 +2 位作者 蔡进军 许畴 袁国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8-299,302,共3页
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营建与配置,优化了林种和树种结构,改变了树种单一局面,提出了不同立地条件的人工混交林,试区已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结构,带、片、网、团、乔、灌、草相结合的生物学... 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营建与配置,优化了林种和树种结构,改变了树种单一局面,提出了不同立地条件的人工混交林,试区已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结构,带、片、网、团、乔、灌、草相结合的生物学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同时已建成面积为1 200 hm2持续、高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示范区,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区 生态经济型 防护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山区不同整地方式对仁用杏幼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卫平 魏耀峰 +3 位作者 杨挺 周军 晁建勇 许畴 《宁夏农林科技》 2001年第5期4-6,共3页
在干旱的宁夏南部山区对水平沟 (885 42 )、鱼鳞坑、带子田 3种整地方式上的仁用杏幼树园的土壤水分、养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水平沟和鱼鳞坑的蓄水能力明显高于带子田 ,且不同整地对土壤养分中的全N、全P、有机质的含量有影响。综... 在干旱的宁夏南部山区对水平沟 (885 42 )、鱼鳞坑、带子田 3种整地方式上的仁用杏幼树园的土壤水分、养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水平沟和鱼鳞坑的蓄水能力明显高于带子田 ,且不同整地对土壤养分中的全N、全P、有机质的含量有影响。综合比较 ,水平沟整地 ,其养分含量高 ,地上部幼树的生长量也最大。对幼树根系剖面的观察表明 :水平沟整地幼树的根系最多 ,且垂直根系分布深 ;带子田的根系水平分布较广 ,水平根最远。建议干旱山区发展仁用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山区 整地方式 仁用杏 幼树生长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仁用杏覆草、覆膜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卫平 周军 +3 位作者 魏耀峰 杨挺 许畴 张全科 《宁夏农林科技》 2005年第4期24-24,43,共2页
在干旱山区的仁用杏幼树园进行的覆草、覆膜试验结果表明覆草、覆膜可防止旱地仁用杏园的地表水分蒸发,利于土壤水分的蓄积、保持,促进幼树生长。覆膜处理可增加地温,覆草处理地温有所降低,建议干旱山区仁用杏园进行树盘覆草。
关键词 旱地 仁用杏 覆草 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