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调研报告——以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为例
1
作者 田友明 谭小华 《农家科技》 2020年第1期8-10,共3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设生产加工加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建立了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协调机制,从国家层面细化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具体工作...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设生产加工加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建立了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协调机制,从国家层面细化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具体工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破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不断加大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对奠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物质基础意义重大。本文以彭水县郁山镇为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意义、条件和方式进行探讨,旨在为推进少数民族和深度贫困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现代农业产业园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农业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 科技开发 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彭水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
2
作者 任小东 高才华 +1 位作者 黄江河 刘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12期22-23,共2页
本文对彭水县农业科技创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科技筹资机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涉农企业创新主体地... 本文对彭水县农业科技创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科技筹资机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涉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加快彭水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县 农业科技创新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福娜林下套作甘薯的综合效益分析
3
作者 李语炫 吴靖文 +2 位作者 施廷印 熊刚 戴秀梅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63-74,共12页
【目的】探索布福娜与甘薯套作模式的农艺、经济及病虫害调控效应,以提高山区非粮化农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方法】以布福娜品种‘粉红1号’和甘薯品种‘烟薯25’为材料,设置布福娜净作(T1)、布福娜与甘薯套作(T2)、甘薯净作(T3)3个处... 【目的】探索布福娜与甘薯套作模式的农艺、经济及病虫害调控效应,以提高山区非粮化农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方法】以布福娜品种‘粉红1号’和甘薯品种‘烟薯25’为材料,设置布福娜净作(T1)、布福娜与甘薯套作(T2)、甘薯净作(T3)3个处理,开展大区试验,分析布福娜和甘薯的农艺性状、产量、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等数据。【结果】套作模式下布福娜的茎粗、茎长、叶面积与净作模式下布福娜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平均节距显著增长11.91%;套作模式下布福娜大果比例为34.34%,较净作提高4.21个百分点,大、中果比例为71.5%,较净作提高6.25个百分点,其中大、中果比例显著提升;净作与套作模式下布福娜落果率分别为67.60%、62.00%。净作与套作模式下布福娜产量分别为8070、7935 kg/hm^(2),二者间无显著差异。甘薯套作模式下,除蔓长增幅与净作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农艺性状增长幅度与净作类似,产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套作显著抑制布福娜田间病虫草害,套作模式下田间杂草覆盖率为1.23%,较净作模式显著降低52.5个百分点;杂草鲜质量防效、干质量防效、株防效、高度防效分别达89.2%、93.45%、21.51%、69.2%;套作模式下布福娜叶斑病患病率为17.54%,较净作模式降低7.77个百分点;叶枯病患病率为18.69%,较净作模式降低4.44个百分点。布福娜与甘薯套作模式显著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布福娜套作田比净作田多收益83235.4元/hm^(2),土地等效比达1.97。【结论】布福娜与甘薯套作模式可行,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抑制病虫草害,增加粮食产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福娜 甘薯 套作 种植模式 农艺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邹陈海 向枭 +3 位作者 王天值 黄辉 杨绍卿 张建中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4,共6页
为评价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s)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豆油为脂肪源,分别以6种脂肪水平(2.83%、4.52%、6.68%、9.14%、11.35%、14.07%)的试验饲料养殖初始均质量(0.78±0.05)g的白甲鱼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 为评价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s)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豆油为脂肪源,分别以6种脂肪水平(2.83%、4.52%、6.68%、9.14%、11.35%、14.07%)的试验饲料养殖初始均质量(0.78±0.05)g的白甲鱼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肠蛋白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但当饲料脂肪水平≥9.14%时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饲料脂肪水平<9.14%时无明显变化(P>0.05),脂肪水平>9.14%时显著降低(P<0.05);肠脂肪酶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肝胰脏脂肪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饲料脂肪水平≥11.35%时,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前肠淀粉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中肠淀粉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后肠淀粉酶活性则略有下降(P>0.05),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能改善白甲鱼幼鱼消化酶的活性,提高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甲鱼 脂肪水平 消化酶活性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错案纠错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田仁贵 田友明 +1 位作者 李景国 董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285-287,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简称《农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为政府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推动了土地纠纷的有效解决,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当前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简称《农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为政府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推动了土地纠纷的有效解决,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当前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方面,仍然存在法律不健全、仲裁人员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在仲裁中出现错案在所难免。本文在深入研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实践,深入剖析纠纷仲裁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错案定性,指出了纠正农村土地承包仲裁错案的法律依据、操作程序及实践策略,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纠纷 仲裁错案纠错 定性 法律依据 操作程序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