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将保护原生态文化从理论和现实上延伸下去——第二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文化国际论坛综述
1
作者 陈正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围绕原生态文化的概念、价值以及如何保护和开发等议题,探讨了继承和保护原生态文化对于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建立原生态文化保护机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研讨。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文化价值 保护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基于当前宣传思想工作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
2
作者 林茂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98,共3页
为更好地了解贵州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现问题和困难,以便为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实证依据,当代贵州社情民意调研中心、内参编辑部在贵州省委党校、贵阳市委党校、贵州大学等院校,贵阳市乌当区政府等行政单位,贵阳... 为更好地了解贵州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现问题和困难,以便为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实证依据,当代贵州社情民意调研中心、内参编辑部在贵州省委党校、贵阳市委党校、贵州大学等院校,贵阳市乌当区政府等行政单位,贵阳市北京路社区等社区开展了"贵州省宣传思想工作若干问题"问卷调查,并对部分调研对象进行了访谈。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77份,有效回收率约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工作 创新路径 网络谣言 行政单位 问卷调查 实证依据 市委党校 意识形态工作 调研中心 调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彩贵州风》与“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塑造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通过6年的成功运作和打造,《多彩贵州风》已经成为贵州省的文化品牌,是贵州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它给人以艺术的审美享受和视觉愉悦,艺术再现贵州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培养和造就本土艺术人才,揭开"多彩贵州"主题文化活... 通过6年的成功运作和打造,《多彩贵州风》已经成为贵州省的文化品牌,是贵州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它给人以艺术的审美享受和视觉愉悦,艺术再现贵州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培养和造就本土艺术人才,揭开"多彩贵州"主题文化活动的序幕。"多彩贵州"主题文化活动,培育本土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逐渐改变外界对贵州的误读,不断树立起贵州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彩贵州风》 多彩贵州 文化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艺术的地域形象传播刍议及其对贵州外宣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奇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64,共3页
电影作为一门兼容多种艺术门类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综合体,在艺术表现上,既有着诸如戏剧、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特征,同时又因其独特的蒙太奇式视觉画面的组接技术而拥有了超越其他艺术的表现方式.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形象传播 外宣 贵州 地域 现代科技 艺术门类 艺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摄影推动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森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9期92-93,共2页
旅游业就是一个发现美、开发美、包装美、营销美的产业,而摄影就是发现美、营销美的直接推手。如何通过摄影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摄影对旅游景点的“掘宝人”功能是当前摄影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贵州这块宝地上,有着异彩... 旅游业就是一个发现美、开发美、包装美、营销美的产业,而摄影就是发现美、营销美的直接推手。如何通过摄影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摄影对旅游景点的“掘宝人”功能是当前摄影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贵州这块宝地上,有着异彩纷呈的多民族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它们成为贵州摄影创作的最宝贵的题材。2008年“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诞生,为贵州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成为贵州旅游的重要推手。研究摄影艺术如何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为贵州旅游文化产业、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发展 贵州旅游 摄影界 原生态 案例分析 国际 中国 旅游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司遗城——海龙屯》传播文化贵州好故事 被引量:1
6
作者 晏青 曹洪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5-57,共3页
由石姝丽执导,央视纪录频道大型考古探索历史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该片荣获第31届金鸡百花最佳纪录片提名,2018年3月28日、29日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摄制组历时4年,在2013年就入驻海龙屯遗址,现场拍摄土司遗址及周边土... 由石姝丽执导,央视纪录频道大型考古探索历史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该片荣获第31届金鸡百花最佳纪录片提名,2018年3月28日、29日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摄制组历时4年,在2013年就入驻海龙屯遗址,现场拍摄土司遗址及周边土司大墓群的考古发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传播文化 海龙 历史纪录片 故事 贵州 考古发掘 现场拍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反排木鼓舞的主人翁──从反排木鼓舞艺术的发展来看反排文化的主体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正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3期98-102,共5页
反排木鼓舞是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县反排村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分析在反排木鼓舞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反排社区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整合,国家开发、保护政策的实施与反排木鼓舞艺术自身的能动创造,体现出一种互主性。特别是在国家保护... 反排木鼓舞是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县反排村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分析在反排木鼓舞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反排社区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整合,国家开发、保护政策的实施与反排木鼓舞艺术自身的能动创造,体现出一种互主性。特别是在国家保护与开发的双重逻辑与反排人的"内部东方主义"符号化实践之下,谁是反排木鼓舞的主体?反排文化的主体性何在?通过反排木鼓舞传承渊源及现状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排木鼓舞 主体 客体 开发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转型与变迁中的脱贫叙事——电影纪录片《出山记》价值评议 被引量:3
8
作者 岳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18,共3页
改革开放4 0年来,中国有7亿人实现联合国标准下的脱贫。贫穷、战胜贫穷,以及观察、体验减贫力量,是文艺创作的主题。剧情片中,张艺谋"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问题"的《一个都不能少》(1999),杨亚洲执导的《美丽的大脚》(2003),宋海... 改革开放4 0年来,中国有7亿人实现联合国标准下的脱贫。贫穷、战胜贫穷,以及观察、体验减贫力量,是文艺创作的主题。剧情片中,张艺谋"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问题"的《一个都不能少》(1999),杨亚洲执导的《美丽的大脚》(2003),宋海明执导的《水凤凰》(2008)等,都以较高艺术水准或极大教育意义被观众记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纪录片 脱贫 《一个都不能少》 《美丽的大脚》 价值 叙事 变迁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新闻传播的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曹洪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持续走高,"2016年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772部,全国电影总票房457.12亿元。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银幕总数已达到41179块,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影市上半年总票房27...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持续走高,"2016年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772部,全国电影总票房457.12亿元。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银幕总数已达到41179块,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影市上半年总票房271.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9%。2017年上半年全国观影7.81亿人次,相比去年同期的7.23亿增长8.02%。从上映影片来看,2017上半年共上映221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市场 新闻传播 媒体融合 电影故事片 中国内地 银幕 票房 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声临其境》看融媒体时代原创内容的圈层传播结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晏青 曹洪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05-106,共2页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首档声音魅力竞演秀《声临其境》在湖南卫视播出,微博阅读量26.1亿,网络播放量14亿,豆瓣评分8.3,96个新浪热搜。2018年3月12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文艺界别小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张凯丽、吕焕斌等围绕“新时期...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首档声音魅力竞演秀《声临其境》在湖南卫视播出,微博阅读量26.1亿,网络播放量14亿,豆瓣评分8.3,96个新浪热搜。2018年3月12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文艺界别小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张凯丽、吕焕斌等围绕“新时期,继续推进文艺繁荣”的主题各抒己见,《声临其境》得到委员们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结构 圈层 内容 原创 媒体 政协委员 湖南卫视 网络播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闻写作中文学手法的借鉴 被引量:3
11
作者 喻丹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5期107-108,共2页
新闻与文学是两种文体,两种行当,它们的本质区别是:新闻是真实的,文学可以也必须有虚构。这种本质的界限不可抹煞,不能忘记。凡发表在报纸、杂志、电视上的各种报道,其事实、姓名、地址、单位,必须严格地遵循真实的原则,必须经得起检验... 新闻与文学是两种文体,两种行当,它们的本质区别是:新闻是真实的,文学可以也必须有虚构。这种本质的界限不可抹煞,不能忘记。凡发表在报纸、杂志、电视上的各种报道,其事实、姓名、地址、单位,必须严格地遵循真实的原则,必须经得起检验,这才是新闻公信力之所在。而新闻对于文学的借鉴,则是题材上、技巧上的借鉴,不是本质的混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写作 文学手法 新闻性 文学创作 本质区别 公信力 新闻作品 新闻报道 文学语言 必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洞村》:传播中国脱贫攻坚好故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洪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30,共2页
《十八洞村》是由贵州籍导演苗月执导,王学圻、陈瑾等领衔主演的关于"精准扶贫"的主旋律电影,票房累计10702.9万。2018年《十八洞村》获得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十八洞村》是一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电影,用影... 《十八洞村》是由贵州籍导演苗月执导,王学圻、陈瑾等领衔主演的关于"精准扶贫"的主旋律电影,票房累计10702.9万。2018年《十八洞村》获得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十八洞村》是一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电影,用影像记录中国"脱贫攻坚"好故事,非常值得研究。一、驻村干部:脱贫攻坚的人才之源《十八洞村》的创作是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 故事 中国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主旋律电影 传播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实电影人物形象塑造如何坚持辩证法--基于电影《文朝荣》的评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茂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3-45,共3页
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彰显故事情节,以曲折故事来诠释人物形象,进而深刻地阐释影视作品主题与主旨,这是电影艺术形成的宝贵经验。其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否能够坚持辩证法,则是直接决定整部电影作品特别是纪实电影的成败。2018年6月21日,... 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彰显故事情节,以曲折故事来诠释人物形象,进而深刻地阐释影视作品主题与主旨,这是电影艺术形成的宝贵经验。其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否能够坚持辩证法,则是直接决定整部电影作品特别是纪实电影的成败。2018年6月21日,纪实电影《文朝荣》举行首映式,数百名干部群众饱含热泪地观看了电影,认为这是一部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礼赞英雄的力作,也是一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具有很高的彰扬正能量影片的艺术水准,展现了国产主旋律电影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 纪实电影 辩证法 主旋律电影 故事情节 作品主题 艺术形成 干部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教电影的人文情怀表达与受众心理需求的精准传播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瀚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1-83,共3页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支教题材电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创作导向的...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支教题材电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创作导向的最好阐释。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无数支教志愿者勇担使命,用心用情托起"明天的太阳",他们培养、锻炼、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为振兴乡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教 有用之才 受众心理需求 精准传播 数据显示 文艺创作 以人民为中心 扎根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影》的美学回归与视觉重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瀚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1]描写了一个梦境:人的影子不愿意做一个不明不暗的影,不愿意偷生苟活于不明不暗的境地,不愿意跟随人了,所以,向人告别。电影《影》讲述了一个真...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1]描写了一个梦境:人的影子不愿意做一个不明不暗的影,不愿意偷生苟活于不明不暗的境地,不愿意跟随人了,所以,向人告别。电影《影》讲述了一个真身与影子的故事。真身子虞是沛国的大都督,因身负重伤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退居幕后,作为幕后操盘者和大权把持者,把叔父隐蔽收养的影子境州推向人前,以替自己面对朝堂的险恶和抵挡弄权中的险象环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 电影 视觉 回归 美学 影子 大都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论片的思辨性特点分析——以《将改革进行到底》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叶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98-100,共3页
政论片是以阐述政治话题、传播政治观念为主要内容,以严密的逻辑思辨为重要特征,用多种符号表达观点的视听作品。[1]10集电视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发了众多讨论。该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政论片是以阐述政治话题、传播政治观念为主要内容,以严密的逻辑思辨为重要特征,用多种符号表达观点的视听作品。[1]10集电视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发了众多讨论。该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非凡历程。整部作品主题鲜明,观点突出,结构严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战略布局 逻辑思辨 全体中国人民 电视政论片 思辨性 政治观念 表达观点 顶层设计 作品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迎客仪式的民俗学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文仙 《电影评介》 2014年第4期103-104,共2页
传统侗寨迎客方式是以拦截来达到通过和交流的目的,客人进入侗寨要通过寨门、鼓楼门和家门三道拦路仪式,在拦路仪式中以拦路仪礼歌对唱的方式来开门进寨.本文以黔东南州黎平县永从乡三龙侗寨的中罗村和九龙村为田野调查点,以田野调查资... 传统侗寨迎客方式是以拦截来达到通过和交流的目的,客人进入侗寨要通过寨门、鼓楼门和家门三道拦路仪式,在拦路仪式中以拦路仪礼歌对唱的方式来开门进寨.本文以黔东南州黎平县永从乡三龙侗寨的中罗村和九龙村为田野调查点,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的相关史料,用音乐民俗学等理论对侗族拦路仪式以及拦路仪礼歌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楼 民俗语境 民俗符号 侗族 峒蛮 迎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是否可教”——《美诺篇》的谋划与“86E—87B”的几何学假设
18
作者 郭娅 林茂申 《电影评介》 2014年第9期92-94,共3页
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对于美诺“德性是否可教”这一追问的答复似有黔驴技穷之感,在对话的最后,两者谈论的“何谓美德”问题依然陷入困惑.这种看似失败的谋划似乎应归咎于苏格拉底应允美诺以几何学假设寻求“德性是否可教”的答案,... 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对于美诺“德性是否可教”这一追问的答复似有黔驴技穷之感,在对话的最后,两者谈论的“何谓美德”问题依然陷入困惑.这种看似失败的谋划似乎应归咎于苏格拉底应允美诺以几何学假设寻求“德性是否可教”的答案,毕竟从表面上看,在对话转入几何学假设之时苏格拉底便在美诺的强烈要求下放弃了对德性之“相”的追求,而对“相”的寻求只能依赖于“学习即回忆”这一论点的支撑.此种论断是否准确?苏格拉底在整篇对话中是如何进行谋划的?将“86E 87B”的几何学假设应用于德性问题是否真的无助于追求“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诺 德性 苏格拉底 几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从电影《天才捕手》说起
19
作者 曹洪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44,共3页
《天才捕手》主要讲述的是美国著名编辑麦克斯威尔·珀金斯和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之间在编辑出版《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等书之间发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两位天才是怎样进行合作、留下出版界一段佳话的。天才编辑麦... 《天才捕手》主要讲述的是美国著名编辑麦克斯威尔·珀金斯和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之间在编辑出版《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等书之间发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两位天才是怎样进行合作、留下出版界一段佳话的。天才编辑麦克斯威尔·珀金斯是如何发现一位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麦克斯威尔·珀金斯的编辑理念,对从事出版行业的编辑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出版 天才 电影 编辑理念 出版行业 沃尔夫 托马斯 珀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朝荣》:脱贫攻坚的英雄诗篇
20
作者 顾海凇 李思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7-39,共3页
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在向千百年来的贫困发起总攻。电影《文朝荣》,以大量真实、丰富、生动的故事和细节,还原20个世纪80年代贫困地区群众的艰苦生活,书写了主人公文朝荣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战... 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在向千百年来的贫困发起总攻。电影《文朝荣》,以大量真实、丰富、生动的故事和细节,还原20个世纪80年代贫困地区群众的艰苦生活,书写了主人公文朝荣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战天斗地、绝地求生的人生传奇,具有特别的人格光彩。影片真正的深入到了主人公的生活,以一个人的故事体察一个时代的心跳,感悟一段历史的壮阔。体现了人物的鲜活感、时代的纵深感、历史的厚重感、思索的深邃感,有一种言近意远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 诗篇 英雄 贫困地区 80年代 自然环境 植树造林 人生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