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将保护原生态文化从理论和现实上延伸下去——第二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文化国际论坛综述 |
陈正府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0 |
0 |
|
2
|
贵州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基于当前宣传思想工作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 |
林茂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3
|
《多彩贵州风》与“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塑造 |
李波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1 |
9
|
|
4
|
电影艺术的地域形象传播刍议及其对贵州外宣的启示 |
彭奇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5
|
以摄影推动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案例分析 |
李森
|
《电影评介》
|
2014 |
3
|
|
6
|
《土司遗城——海龙屯》传播文化贵州好故事 |
晏青
曹洪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7
|
谁是反排木鼓舞的主人翁──从反排木鼓舞艺术的发展来看反排文化的主体性 |
陈正府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09 |
11
|
|
8
|
乡村转型与变迁中的脱贫叙事——电影纪录片《出山记》价值评议 |
岳振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9
|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新闻传播的特点 |
曹洪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0
|
从《声临其境》看融媒体时代原创内容的圈层传播结构 |
晏青
曹洪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1
|
浅谈新闻写作中文学手法的借鉴 |
喻丹
|
《电影评介》
|
2013 |
3
|
|
12
|
《十八洞村》:传播中国脱贫攻坚好故事 |
曹洪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3
|
纪实电影人物形象塑造如何坚持辩证法--基于电影《文朝荣》的评述 |
林茂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4
|
支教电影的人文情怀表达与受众心理需求的精准传播 |
梁瀚泽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5
|
电影《影》的美学回归与视觉重构 |
梁瀚泽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6
|
政论片的思辨性特点分析——以《将改革进行到底》为例 |
蒋叶俊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7
|
侗族迎客仪式的民俗学阐释 |
吴文仙
|
《电影评介》
|
2014 |
1
|
|
18
|
“德性是否可教”——《美诺篇》的谋划与“86E—87B”的几何学假设 |
郭娅
林茂申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19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从电影《天才捕手》说起 |
曹洪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20
|
《文朝荣》:脱贫攻坚的英雄诗篇 |
顾海凇
李思瑾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