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讲述中国的方法——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读札
被引量:5
- 1
-
-
作者
何言宏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6,共6页
-
文摘
读罢《老生》,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贾平凹在“后记”中所说到的这部小说的创作缘起与写作景象。那常常是在烟雾腾腾之中,作家沉思和凝望着自己的个体生命以及和自己的生命深切关联的中国历史,欲罢不能。《秦腔》以来,在每一部小说——《古炉》、《带灯》和《老生》——的“后记”中,贾平凹都会谈到自己的身世,谈自己的家庭出身、人生经历和自己的亲人,特别是他父母的先后离世,和他对“自己是老了”的意识,这使他的“后记”充满了浓重的人生况味和感伤气息。
-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中国历史
贾平凹
老生
个体生命
人生经历
创作缘起
《秦腔》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个体困境的探究与揭示──鲁敏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何言宏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5期27-32,共6页
-
文摘
鲁敏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中出现的一位很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好评,也曾经被很多学者和批评家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过讨论,我这里想关注的,是鲁敏笔下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作为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鲁敏的作品、在鲁敏为他们所设置的当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中,怎样生活与挣扎,复又具有深深的关联?在我所读过的关于当代中国的精神与生存的文学书写中,鲁敏的作品颇为独特,鲁敏的关切、鲁敏的叙事和鲁敏的精神立场,都与大家颇为不同,她的写作,又具有怎样的意义?
-
关键词
鲁敏
个体
困境
当代中国
精神立场
中国文学
文学书写
作品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复杂时代的精神选择——刘醒龙长篇小说《蟠虺》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何言宏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4期42-45,共4页
-
文摘
一《蟠虺》是刘醒龙继《圣天门口》后发表和出版的又一部很有影响的作品,问世以来,颇获好评,它不仅在作家个人的创作史上具有集大成性的里程碑意义,其对当前的整个中国文学,都有突出的启发性。我注意到,目前已有的一些关于《蟠虺》的讨论,往往都集中于知识分子的精神与人格问题,这一问题,确实是《蟠虺》思考和表现的主要内容,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
-
关键词
刘醒龙
曾侯乙尊盘
人格问题
圣天
中国文学
创作史
文化寻根
创作动机
文化人格
道德判断力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