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国际传播力研究--基于创办《当代中国与世界》智库学刊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蕙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1年第4期104-110,共7页
[目的/意义]本文以研究中美战略博弈长期持续且美国和西方国家把控全球舆论场议程设置和话语权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传播力建设为研究目的。[方法/过程]本文以战略传播和国家及公共组织形象品牌传播理论为依据,并充... [目的/意义]本文以研究中美战略博弈长期持续且美国和西方国家把控全球舆论场议程设置和话语权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传播力建设为研究目的。[方法/过程]本文以战略传播和国家及公共组织形象品牌传播理论为依据,并充分结合《当代中国与世界》智库学刊的创刊思想和实践进行论述。[结果/结论]本文从讲好“学理性”中国故事、从“策源地”影响和塑造国际舆论以及快速提升智库国际影响力三个方面论证了构建新型智库国际传播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了构建新型智库国际传播力的四个维度,即战略传播运营力、品牌传播塑造力、话语传播创新力和传播生态治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国际传播力 国际影响力 《当代中国与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通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博物馆——以《申报》(上海版)、《字林西报》《大陆报》为中心的考察(1920-1939)
2
作者 周夏宇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研究以《申报》(上海版)、《字林西报》和《大陆报》的博物馆报道为研究对象,以一种交互的视野,呈现三家报纸对博物馆的建构。近代报刊与博物馆同样作为西方理念在中国的本土实践,成为中国与世界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申报》体现中国... 研究以《申报》(上海版)、《字林西报》和《大陆报》的博物馆报道为研究对象,以一种交互的视野,呈现三家报纸对博物馆的建构。近代报刊与博物馆同样作为西方理念在中国的本土实践,成为中国与世界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申报》体现中国知识分子振兴中华的强烈呼喊和在新旧秩序冲击与东西方文明对撞中对中国融入世界的关切。《字林西报》聚焦于宣传本国博物馆的理念,美化英国博物馆建设中的殖民色彩,突出其公共性的特质,促进英帝国秩序在世界范围的建立,弱化中国人创办博物馆的主体性和民族情感。《大陆报》更关心中国博物馆建设的细节和遇到的困难、世界对中国文化与艺术的浓厚兴趣等。博物馆与报纸一同作为中西文化与新旧秩序的接触地带,是近代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近代在华报纸 跨文化传播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墨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61,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标定了中国现代化新的时代方位、中华文明发展新的历史高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光辉历程,对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标定了中国现代化新的时代方位、中华文明发展新的历史高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光辉历程,对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向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开辟新境界的根本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人机融合:智慧出版视域下AIGC数字协同机理与模式演进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泊霖 孙敬鑫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7-64,共8页
随着“关系嵌入”向“多模态融合”的演进,AIGC正从底层结构属性的关系工具转变为功能联结的跨界平台,编辑正面临能力解体与数字驯化的双重挑战。AIGC与编辑数字能力的主体性从理论上的分流争议逐渐转向实践中的合流协作,二者展现关系... 随着“关系嵌入”向“多模态融合”的演进,AIGC正从底层结构属性的关系工具转变为功能联结的跨界平台,编辑正面临能力解体与数字驯化的双重挑战。AIGC与编辑数字能力的主体性从理论上的分流争议逐渐转向实践中的合流协作,二者展现关系式赋能、情景式调适、功能性联结的协同逻辑机理,数字协同模式从“主体—客体”的主副模式向“主体—主体”的家庭融合模式演进,构建了关系互嵌、伴随式记录、深度学习、多模态牵引的协同模式,呈现从技术化脱域到人格化演进的趋势。智慧出版借助数据资本和内容共生,正逐步实现从技术去中介化到“人格”再中介化的效果递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融合 智慧出版 数字能力 协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溯源、传统价值与跨文化叙事
5
作者 毕健康 刘欣路 +1 位作者 肖凌 黄蕙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9,156,共28页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明对话与交流绵延千年,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中东地缘格局加速调整,阿拉伯国家的秩序观、安全观、发展观等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中阿之间的共同性、共通性因素明显增加...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明对话与交流绵延千年,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中东地缘格局加速调整,阿拉伯国家的秩序观、安全观、发展观等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中阿之间的共同性、共通性因素明显增加。中国的国际传播理应抓住阿拉伯受众日益“向东看”的趋势,积极回应其信息需求。但由于中阿历史上深层次文化交流的有限性和当代中阿文化的差异性,对阿国际传播中还存在“文化折扣”现象。本文学者分别从历史溯源、文化传承、新闻传播和跨文化叙事构建等角度分析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特点、挑战与展望,以期提升国际社会对文明多样性价值的认知。研究表明,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与理念在促进文明间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同时,为全球南方的整体叙事重构提供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多样性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共通、共享: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新进路 被引量:36
6
作者 于运全 朱文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6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出"融通中外"的国际传播理念,这既是一个工作原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传播学理论,实现融通中外就是要在客观实践基础上,推动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出"融通中外"的国际传播理念,这既是一个工作原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传播学理论,实现融通中外就是要在客观实践基础上,推动中国话语在国际传播中做到共情、共通、共享。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话语在内容构建上充分体现出共情、共通、共享的特征,并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新进路。当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正在进行时代性、超越性的范式转换。实现共情、共通、共享的国际传播目标,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影响力 对外话语体系 国际传播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新发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于运全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4-91,115,共9页
当前,我国要应对的不仅是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战,也是一场外交战、信息战、舆论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不断炒作、翻新"中国威胁论"新版本,国际舆论标签化、污名化中国的倾向明显。展望后疫情时代,面对复杂多元的国际舆论环境... 当前,我国要应对的不仅是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战,也是一场外交战、信息战、舆论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不断炒作、翻新"中国威胁论"新版本,国际舆论标签化、污名化中国的倾向明显。展望后疫情时代,面对复杂多元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对外传播工作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守正创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深入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全球感召力影响力,为中国在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传播视域下的文博业国际传播叙事体系构建及路径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69,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际传播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国际传播工作需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指示,中国文博业作为重要的文化外交和人文交流机构,是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际传播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国际传播工作需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指示,中国文博业作为重要的文化外交和人文交流机构,是重要的战略传播主体,需要在新的定位下构建其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在战略传播视域下,构建文博业国际传播叙事体系需要在新的历史使命中思考叙事目标是什么、应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怎样叙事的基本问题。因此,应从逻辑起点、价值构建和话语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基于传播学构建国家形象传播路径的“ICON”(偶像)理论考量,文博业国际传播叙事体系构建有四条提升传播效能和精准度的基本路径:一是整合传播要素,二是进行语境化传播,三是创造有机的传播生态,四是创新传播内涵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传播 国家形象传播 中国文博业 国际传播 叙事体系构建 故宫博物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8
9
作者 范大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2,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减贫有效、生态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国家治理优势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国家治理模式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国家治理选择和借鉴,为人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减贫有效、生态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国家治理优势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国家治理模式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国家治理选择和借鉴,为人类治理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期待中国以科学系统的话语体系,来解释、说明和支撑自身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生动、鲜活的制度实践和改革成效。把握历史机遇期,构建有效的中国社会治理话语传播策略,有利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赢得国际话语权。基于此,要充分认识到建构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对外话语体系的紧迫性,进而探究建构这一话语体系的有效途径,解码国家治理优势,讲好中国社会治理故事,推进国际话语体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社会治理 对外话语体系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语言的传播实践:从语言视角考察中国战略传播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焦思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62,共6页
语言是传播关系建立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战略传播价值。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加速演进,中西方国家舆论交锋愈演愈烈,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何完善我国对外话语体系、争夺国际话语权成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 语言是传播关系建立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战略传播价值。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加速演进,中西方国家舆论交锋愈演愈烈,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何完善我国对外话语体系、争夺国际话语权成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元语言是意义实现和存在的先决条件”,实施战略传播的关键点是“意义控制”,我们需要以此为基础寻求中国战略传播体系的现实需求,并勾勒出构建传播体系的语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语言 中国战略传播体系 语言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国际传播的新成效与新进路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运全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41,共10页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回应了国际社会增进文明对话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共同诉求,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全球文明倡议国际传播的主要成效体现在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交流...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回应了国际社会增进文明对话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共同诉求,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全球文明倡议国际传播的主要成效体现在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交流品牌,以及深化人文交流对话。同时,其也面临传播主体协同不够、传播话语较为单一、落地形式不够多元、传播效果存在地域性差异等问题。未来需要完善机制建设,统筹构建全球文明对话网络;深化内容内涵,系统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拓宽路径渠道,不断创新交流对话形式;调动各主体潜能,充分发挥关键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有效提升国际传播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国际传播 新成效 新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醒、愉悦与支配:情感作用下的推特政治传播路径重构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庆安 宁雨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59,共7页
唐纳德·特朗普担任美国4年总统加速了推特等社交媒体的政治上位,特朗普推文中的鲜明情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的方向与受众行为。在情感社会学的视角下,对特朗普推文情感与受众侧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PAD三维情感模型... 唐纳德·特朗普担任美国4年总统加速了推特等社交媒体的政治上位,特朗普推文中的鲜明情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的方向与受众行为。在情感社会学的视角下,对特朗普推文情感与受众侧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PAD三维情感模型与计算机文本分析工具LIWC分析发现,特朗普推文的愉悦度、唤醒度和支配度均会对受众传播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证明了公众不只因信息的内容,更因信息中的情感而采取行动,高唤醒度,高支配度与极端愉悦度的情感话语更有利于促进政治传播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社会学 三维情感模型 政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的北京冬奥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振民 夏文斌 +4 位作者 孙明 周久财 王帆 许勤华 贺胜兰(整理)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30-32,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文化交流 战略全局 远景目标 五年规划 文明对话 大变局 两个大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运全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46,共3页
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民主自由的追求更加坚定,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客观存在共同利益,必然要求共同价值。在此时代背景下,习近... 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民主自由的追求更加坚定,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客观存在共同利益,必然要求共同价值。在此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继人类命运共同体后又一个在世界上具有标识性、引领性的重要理念,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世界各国广泛而热烈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中国话语 人类共同价值 民主自由 国际传播力 标识性 引领性 共同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右倾——近年来美国主要智库政治倾向与对华立场简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鼎鑫 黄蕙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2年第4期108-112,135,共6页
[目的/意义]美国智库在美国的政治及外交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美国主要智库的政治立场,对于研判美国国家外交趋势和政策导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美国主要智库作为实证研究案例,按照美国智库对美国政治的主要影响方式,... [目的/意义]美国智库在美国的政治及外交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美国主要智库的政治立场,对于研判美国国家外交趋势和政策导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美国主要智库作为实证研究案例,按照美国智库对美国政治的主要影响方式,梳理了近年来美国智库的立场及智库投射能力。[结果/结论]美国政治和对外政策的核心与本质性特征之一是大资本、军工集团和“深层国家”组成的所谓精英集团,尽量通过左右美国社会对外部认知来实现对美国外交政策的高度把控。无论是美国政府自特朗普、拜登相继执政以来,对华政策急遽强硬化“右转”,还是美国智库亦步亦趋推动涉华研究方向“右倾”,均是这一本质性特征的外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智库 政治立场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智库涉华议题的特征与原因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龙 朱旭 刘柳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目的/意义]随着中印关系敏感状态的持续,印度智库对中国的关注空前强烈,值得警惕。追踪分析印度智库的涉华研究,有益于中国提前预判印度的动向,针对印度展开相应的反制措施。[方法/过程]通过数据库检索,搜集2020—2021年印度智库涉华... [目的/意义]随着中印关系敏感状态的持续,印度智库对中国的关注空前强烈,值得警惕。追踪分析印度智库的涉华研究,有益于中国提前预判印度的动向,针对印度展开相应的反制措施。[方法/过程]通过数据库检索,搜集2020—2021年印度智库涉华议题的相关数据以及报告,揭示印度智库涉华议题的特点,分析印度智库涉华观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印度智库的涉华议题呈现出中印关系里“国内民族主义抬头”、新冠疫情中“污名中国”、全球范围内以“地缘政治视角看待中国”的特点,这主要是受到来自印度本国政策、印太战略和其根深蒂固的美西方思维的强大制约。本文建议,要优先构建对印智库研究体系,完善对外发声机制,探索中印学术交流新模式并促进两国多层级合作。同时转向多边国际合作,消解世界范围内对两国关系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智库 民族主义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记者”还是“小记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野下的“廖君事件”
17
作者 朱文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08,112,共5页
本文针对“廖君事件”,围绕新闻与真相、记者的责任、用事实说话、大记者与小记者等舆论争议激烈的新闻理论与伦理规范问题,基于对记者廖君疫情期间331篇文字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进行历史探究与理论阐释。研究发现,廖君不仅在疫情初期... 本文针对“廖君事件”,围绕新闻与真相、记者的责任、用事实说话、大记者与小记者等舆论争议激烈的新闻理论与伦理规范问题,基于对记者廖君疫情期间331篇文字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进行历史探究与理论阐释。研究发现,廖君不仅在疫情初期的报道中符合专业的操作规范与职业要求,而且在后续数百篇的报道中体现出了一名人民记者的责任担当。事件背后反映出当下新闻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缺位。因此,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切实维护广大人民记者的职业尊严,是当今新闻界迫在眉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君 马克思主义 新闻理论 唯物史观 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