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rx发生器的中小型电磁脉冲模拟器驱动源 被引量:7
1
作者 贾伟 陈志强 +5 位作者 郭帆 谢霖燊 杨天 汤俊萍 金廷军 邱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96,共6页
为满足不同尺寸效应物抗强电磁脉冲(EMP)性能试验的需求,产生覆盖范围更全面、波形更理想的模拟电磁环境,对基于Marx发生器的一级脉冲陡化EMP模拟器驱动源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结合实际设计与调试经验,分析了设计该类装置... 为满足不同尺寸效应物抗强电磁脉冲(EMP)性能试验的需求,产生覆盖范围更全面、波形更理想的模拟电磁环境,对基于Marx发生器的一级脉冲陡化EMP模拟器驱动源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结合实际设计与调试经验,分析了设计该类装置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给出了研制的电压等级在100~600kV的中小型EMP模拟器驱动源的结构、参数与输出指标。通过紧凑型Marx发生器、低电感平板型薄膜电容器、低电感输出开关等关键部件与连接结构优化、器件参数选取,获得在驱动源接120~180Ω负载时可输出前沿1.2~2.7ns、半宽32~41ns的双指数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驱动源 MARX发生器 一级陡化 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园明 阮林波 +5 位作者 罗尹虹 郭红霞 王忠明 姚志斌 张凤祁 王燕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7-172,共6页
在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DDS)单粒子效应失效现象的基础上,研制了具备寄存器读写、功耗电流测试和输出效应波形捕获功能的DDS辐射效应在线测试系统,开展了DDS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粒子效应会导致DDS输出波形扰动,波形功能中... 在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DDS)单粒子效应失效现象的基础上,研制了具备寄存器读写、功耗电流测试和输出效应波形捕获功能的DDS辐射效应在线测试系统,开展了DDS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粒子效应会导致DDS输出波形扰动,波形功能中断,功耗电流陡然增大。分析认为:DDS内部PLL模块发生单粒子瞬态和单粒子翻转,是引发波形扰动的主要原因;内置DAC的主要功能寄存器翻转引发了输出波形功能中断;电流增大是单粒子闭锁引起的。本项研究为国产DDS器件的加固和考核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 单粒子效应 波形扰动 功能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安保典型系统电磁脉冲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秦锋 钟少武 +2 位作者 崔志同 刘清 毛从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5-71,共7页
高空电磁脉冲(HEMP)是一种能够通过场线或孔缝耦合到各种电子电气设备内部的暂态电磁波,该电磁能量会对正常工作的电子电气设备造成干扰甚至永久性损伤。为了确保关键部门的安保系统能够在电磁脉冲环境下正常工作,有必要针对安保系统进... 高空电磁脉冲(HEMP)是一种能够通过场线或孔缝耦合到各种电子电气设备内部的暂态电磁波,该电磁能量会对正常工作的电子电气设备造成干扰甚至永久性损伤。为了确保关键部门的安保系统能够在电磁脉冲环境下正常工作,有必要针对安保系统进行电磁脉冲效应试验,分析该种类型系统在电磁脉冲环境下的薄弱环节和生存能力。针对核安保典型系统拓扑结构,搭建了电磁脉冲辐照试验和脉冲电流注入试验平台,并通过试验获取了报警分机、门禁主机、报警中心端等核安保典型系统关键部件的电磁脉冲效应阈值和效应现象。进一步结合各部件的电路原理分析了关键部件的失效机理,总结了核安保典型系统的薄弱环节,为后续安保系统的防护加固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电磁脉冲 辐照试验 脉冲电流注入 安保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脉冲堆堆芯损伤事故序列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志远 陈伟 +1 位作者 袁建新 朱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48,共4页
对西安脉冲反应堆进行概率安全分析,先要识别其事故序列。针对西安脉冲反应堆2 MW稳态运行工况,定义了燃料包壳破损(CD1)和燃料芯块熔化(CD2)两种堆芯损伤状态,利用现有的确定论分析结论及补充的热工水力学计算,建立了堆芯损伤事故的事... 对西安脉冲反应堆进行概率安全分析,先要识别其事故序列。针对西安脉冲反应堆2 MW稳态运行工况,定义了燃料包壳破损(CD1)和燃料芯块熔化(CD2)两种堆芯损伤状态,利用现有的确定论分析结论及补充的热工水力学计算,建立了堆芯损伤事故的事件树,采用事件树法识别出了7个导致CD1的事故序列和10个导致CD2的事故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概率安全评价 西安脉冲堆 事故序列 成功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电缆感性脉冲电流注入试验仿真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志同 魏兵 +1 位作者 吴伟 孙蓓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9,共8页
为开展同轴电缆感性脉冲电流注入试验的量化分析及设计,利用Spice建模的方法求解电缆屏蔽层的耦合电流,给出了脉冲电流注入仿真中转移阻抗适用的测试方法以及屏蔽层与芯线间耦合的计算方程,建立了同轴电缆感性脉冲电流注入的Spice+Matla... 为开展同轴电缆感性脉冲电流注入试验的量化分析及设计,利用Spice建模的方法求解电缆屏蔽层的耦合电流,给出了脉冲电流注入仿真中转移阻抗适用的测试方法以及屏蔽层与芯线间耦合的计算方程,建立了同轴电缆感性脉冲电流注入的Spice+Matlab联合仿真方法;另外,基于响应等效原理解决了负值电感的Spice电路表征问题,建立了转移阻抗实测值的拟合电路模型,继而在完成屏蔽层与芯线间耦合的集总近似电路建模的基础上,实现了同轴电缆感性脉冲电流注入的全Spice电路仿真。经数值和实验验证,上述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且均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和良好的时域收敛性,可以用于同轴电缆感性脉冲电流注入试验的设计、分析、效果预估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瞬态电磁干扰 传导试验方法 脉冲电流注入 转移阻抗 Spice电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放电紫外光纤阵列检测与定位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玉 郭洁琳 +3 位作者 钟辉 孙冠姝 陈志强 贾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0-166,共7页
峰化电容作为电磁脉冲模拟器中用于陡化脉冲输出的关键部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发生沿面放电和击穿现象,采用光电检测系统可对绝缘沿面放电现象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峰化电容器沿面放电监测的技术难题,研制了一套绝缘沿面放电过程光电检... 峰化电容作为电磁脉冲模拟器中用于陡化脉冲输出的关键部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发生沿面放电和击穿现象,采用光电检测系统可对绝缘沿面放电现象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峰化电容器沿面放电监测的技术难题,研制了一套绝缘沿面放电过程光电检测系统,对绝缘沿面放电现象进行光电检测。首先提出了绝缘介质沿面放电过程光电探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其次,对系统的时延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完成了绝缘介质沿面放电过程定位实验,验证了光电探测系统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放电区域的有效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紫外光纤 光纤阵列 紫外光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有限积分技术的四级串联快脉冲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电磁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邱浩 王曙鸿 +2 位作者 孙凤举 王志国 何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6-826,共11页
快脉冲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FLTD)感应腔内部结构和媒质分布复杂,支路放电时快速上升沿脉冲将使空间离散更为繁密,导致计算量剧增。该文利用时域有限积分理论首次研究4级串联共用、独立腔体结构MA级FLTD在支路放电时的电磁场分布规律。... 快脉冲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FLTD)感应腔内部结构和媒质分布复杂,支路放电时快速上升沿脉冲将使空间离散更为繁密,导致计算量剧增。该文利用时域有限积分理论首次研究4级串联共用、独立腔体结构MA级FLTD在支路放电时的电磁场分布规律。使用场路耦合将电路中电容元件的放电电流作为激励耦合至三维场模型,使用非均匀网格对FLTD初级感应腔内的关键部件剖分网格进行加密处理,使用表面阻抗边界条件描述良导体以降低求解自由度数量,使用基于等效原理的区域分解算法将4级串联FLTD划分为24个不同的求解子区域。结果表明,时域有限积分技术可有效分析FLTD初级腔体内脉冲放电瞬态过程,两种感应腔结构的输出性能和电磁场分布基本一致,4级串联共用腔体结构FLTD设计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 有限积分技术 瞬态电磁场 场路耦合 区域分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空电磁脉冲环境快速计算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锦锦 程引会 +1 位作者 聂鑫 刘政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43-847,共5页
高空电磁脉冲环境计算为电磁脉冲效应技术研究和防护加固等提供环境基础。为了快速计算高空电磁脉冲环境参数及其分布,研究了一种物理计算方法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高空电磁脉冲的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出不同爆高、不同... 高空电磁脉冲环境计算为电磁脉冲效应技术研究和防护加固等提供环境基础。为了快速计算高空电磁脉冲环境参数及其分布,研究了一种物理计算方法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高空电磁脉冲的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出不同爆高、不同γ当量、空间不同位置的高空电磁脉冲离散数据,再使用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多参数快速计算模型,最后根据建立的快速计算模型,并行批量计算一定范围内任意不同爆高、不同当量、空间不同位置地面附近的高空电磁脉冲环境参数,并快速计算推导高空电磁脉冲在地面附近的场分布。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可以极大加快计算速度,可以为高空电磁脉冲传导环境计算提供所需的大量入射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电磁脉冲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快速计算 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中氧化铝环氧复合材料的纳秒脉冲闪络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楚昱 王海洋 +1 位作者 谢霖燊 迟晓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27,共6页
氧化铝掺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电力绝缘设备中应用广泛,然而人们对其在纳秒脉冲下的绝缘性能研究较少,这限制了它在指导脉冲功率装置中的应用。为探究其在纳秒脉冲下的沿面绝缘性能,对氧化铝掺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前沿数十ns快脉冲电... 氧化铝掺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电力绝缘设备中应用广泛,然而人们对其在纳秒脉冲下的绝缘性能研究较少,这限制了它在指导脉冲功率装置中的应用。为探究其在纳秒脉冲下的沿面绝缘性能,对氧化铝掺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前沿数十ns快脉冲电压下的闪络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闪络电场较纯环氧有较大提高,闪络电压符合韦伯分布。实验表明,闪络电压随电压上升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从5.8 kV/ns时的108 kV上升到20.5 kV/ns时的226 kV,增幅超过1倍。闪络时延随电压上升率的上升呈现“先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在试样闪络通道表面观测到明显的碳化现象,说明实验中的闪络放电对复合材料有破坏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 环氧树脂 快脉冲 沿面绝缘 沿面闪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级串联共用外腔体新结构LTD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凤举 姜晓峰 +4 位作者 魏浩 王志国 梁天学 尹佳辉 邱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2,共6页
提出一种多级串联共用腔体新结构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FLTD),每级采用一个不包围磁芯支路和角向传输线实现单级感应腔同步触发,引入一路外触发脉冲实现共用外腔体的多级串联FLTD按理想感应电压叠加器(IVA)时序触发。三级串联共用腔体... 提出一种多级串联共用腔体新结构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FLTD),每级采用一个不包围磁芯支路和角向传输线实现单级感应腔同步触发,引入一路外触发脉冲实现共用外腔体的多级串联FLTD按理想感应电压叠加器(IVA)时序触发。三级串联共用腔体FLTD和常规三级串联FLTD的等效电路和三维电磁模型初步计算结果表明,新结构FLTD与常规结构FLTD具有相同的输出性能。采用新结构可大幅降低Z箍缩ICF/IFE FLTD驱动源的触发与充电要求,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箍缩ICF/IFE FLTD驱动源 大规模开关同步触发 角向传输线 感应腔 IVA触发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级串联共用腔体MA级FLTD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凤举 姜晓峰 +2 位作者 王志国 魏浩 邱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91,共8页
目前MA级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FLTD)模块一般引入2~4路快前沿(约20ns)高幅值(100kV)电脉冲触发,百TW级数十MA的FLTD驱动源含有数千个模块,其触发系统非常庞大,并且要求触发脉冲按照精确时序到达各级串联模块,以便实现与次级行波同步... 目前MA级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FLTD)模块一般引入2~4路快前沿(约20ns)高幅值(100kV)电脉冲触发,百TW级数十MA的FLTD驱动源含有数千个模块,其触发系统非常庞大,并且要求触发脉冲按照精确时序到达各级串联模块,以便实现与次级行波同步的感应电压高效叠加,触发系统成为大型FLTD驱动源的瓶颈之一。在之前提出的一种利用一路外触发脉冲实现数十模块串联FLTD与次级行波同步的感应电压高效叠加触发方式基础上,设计了4级串联共用腔体的MA级FLTD模块组,每级共24支路,其中1个用作触发支路,主放电支路由2只100nF双端引出电极电容器和1只GW级气体开关组成;建立了16级串联、次级为水线的单路FLTD电路模型,数值仿真研究了支路开关自放电、触发支路开关闭合时序与分散性,以及次级传输线阻抗对驱动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Z箍缩 FLTD驱动源 感应腔 GW级气体开关 同步触发 触发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隙气体开关触发放电过程及击穿抖动 被引量:6
12
作者 丛培天 邱爱慈 +3 位作者 孙铁平 盛亮 李阳 张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3-1306,共4页
实验研究了开关闭合抖动随欠压比和脉冲触发电压的变化关系,利用紫外光纤探测器测量不同间隙放电时延,分析了放电过程对多间隙开关闭合抖动的影响,并研究采用预电离方法降低开关触发电压。实验表明:开关抖动随脉冲触发电压与欠压比的乘... 实验研究了开关闭合抖动随欠压比和脉冲触发电压的变化关系,利用紫外光纤探测器测量不同间隙放电时延,分析了放电过程对多间隙开关闭合抖动的影响,并研究采用预电离方法降低开关触发电压。实验表明:开关抖动随脉冲触发电压与欠压比的乘积增大呈指数下降趋势;当触发电压和欠压比的乘积大于33kV时,开关抖动小于5ns;乘积大于45kV时,开关抖动降到3ns以下并趋于饱和;对六间隙气体开关抖动的贡献,触发间隙占30%~40%,其余5个间隙为60%~70%;欠压比和触发电压对触发间隙击穿抖动的影响最大,对随后放电的3个间隙影响较小,对最后2个间隙几乎无影响;当欠压比大于57%时,采用预电离措施使开关的触发电压降低了10kV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欠压比 闭合抖动 触发电压 光纤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开关自击穿概率的分析方法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丛培天 邱爱慈 孙铁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31-1834,共4页
利用实测的多间隙气体开关自击穿电压,比较了高斯正态函数和威布尔函数在分析气体开关自击穿概率方面的异同。检验了自击穿电压的正态性和威布尔性,通过参数估计分别确定了自击穿电压的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函数。计算表明:两种概率分... 利用实测的多间隙气体开关自击穿电压,比较了高斯正态函数和威布尔函数在分析气体开关自击穿概率方面的异同。检验了自击穿电压的正态性和威布尔性,通过参数估计分别确定了自击穿电压的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函数。计算表明:两种概率分布得出的概率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相同电压下放电概率差别一般不大于1%,最大为2%(当放电概率大于90%时);在电压高于威布尔分布的阈值参数时,两种方法在相同概率下的放电电压计算结果差别不超过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自击穿 概率 正态分布 威布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间隙串联气体开关触发放电过程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铁平 丛培天 +4 位作者 李阳 黄涛 盛亮 王亮平 曾正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67-2172,共6页
针对堆栈式六间隙串联气体开关,建立了6个放电间隙的光信号测量系统,实验获得了不同触发电压和气压时开关统计时延和形成时延的变化规律。统计时延占总时延约42%,形成时延占总时延约58%,触发电极相邻的两个间隙击穿时延占总时延约75%,... 针对堆栈式六间隙串联气体开关,建立了6个放电间隙的光信号测量系统,实验获得了不同触发电压和气压时开关统计时延和形成时延的变化规律。统计时延占总时延约42%,形成时延占总时延约58%,触发电极相邻的两个间隙击穿时延占总时延约75%,是开关触发时延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四分幅纳秒高速相机拍摄开关的放电通道图像,初步分析了放电通道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放电通道数量的变化规律。开关最底部间隙可以形成多通道放电,其他间隙以单通道为主。随着触发电压提高,触发间隙的放电通道数量明显增加,但是其他间隙变化不大。在放电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放电通道合并或熄灭的现象,间隙击穿后仍然有可能形成新的放电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统计时延 形成时延 放电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式多间隙气体开关设计与性能测试 被引量:3
15
作者 丛培天 吴撼宇 +4 位作者 孙铁平 李岩 雷天时 曾正中 邱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9-1062,共4页
针对直线脉冲变压器对低电感、低抖动气体开关的研制需要,采用垂直布放的平板轨道电极,组成具有通视结构的水平间隙,设计了一种多间隙轨道式气体开关。利用Meek击穿判据计算了单间隙自击穿电压,实测了4个单间隙的自击穿电压及其相对标... 针对直线脉冲变压器对低电感、低抖动气体开关的研制需要,采用垂直布放的平板轨道电极,组成具有通视结构的水平间隙,设计了一种多间隙轨道式气体开关。利用Meek击穿判据计算了单间隙自击穿电压,实测了4个单间隙的自击穿电压及其相对标准偏差,并根据单间隙自击穿电压,利用概率分析方法预测了多间隙开关自击穿电压,计算值与实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开关电感最大约109nH,自击穿电压相对标准偏差为1.5%,在60kV触发电压和48%~74%欠压比下,开关抖动0.9~2.6ns。与圆环形电极的多间隙气体开关相比,多间隙轨道式气体开关自击穿电压更稳定,也更容易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脉冲变压器 气体开关 自击穿 触发 闭合抖动 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板电极边缘滑闪引起加载电压的“双峰”现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志强 贾伟 +4 位作者 何小平 李俊娜 郭帆 吴伟 汲胜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39,共6页
平板电容器是电磁脉冲(EMP)模拟装置中常用的脉冲压缩器件,在平行板电极的SF 6 沿面闪络实验中发现,原本前沿光滑的纳秒脉冲电压加载在平行板电极上,会在脉冲电压前沿上测得一尖峰,使加载的脉冲电压出现“双峰”现象。为探索该现象的原... 平板电容器是电磁脉冲(EMP)模拟装置中常用的脉冲压缩器件,在平行板电极的SF 6 沿面闪络实验中发现,原本前沿光滑的纳秒脉冲电压加载在平行板电极上,会在脉冲电压前沿上测得一尖峰,使加载的脉冲电压出现“双峰”现象。为探索该现象的原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认为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平行板电极边缘发生了滑闪放电,增大了电极等效正对面积,使平行板电极的等效容值发生突变所致,容值变化越大,尖峰越明显。之后开展了不同气压下平行板电极的沿面闪络实验,并对放电过程的图像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平行板电极边缘产生的树枝状放电在低气压时主干明亮粗大,分枝较多,气压升高后,主干亮度和直径逐渐变小,分枝也越来越少;随着气压的增加,由于平行板电极边缘的滑闪放电受到抑制,平行板的等效面积变化率越来越小,尖峰出现时对应的电压幅值越来越高,且尖峰越来越不明显,与理论分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沿面闪络 纳秒脉冲 放电通道 电容 平行板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单能直流硬X射线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海生 罗剑辉 +3 位作者 马戈 魏福利 夏惊涛 唐波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4-908,共5页
以直流X射线光机为基础,利用元素具有特征X射线和吸收边的原理,通过设置荧光靶、滤光片,滤除不同元素K层特征线中的K_β线,研制了准单能直流硬X射线装置。该装置由直流X光机、荧光靶和滤光片组成,可产生十多种准单能X射线,X射线谱纯度大... 以直流X射线光机为基础,利用元素具有特征X射线和吸收边的原理,通过设置荧光靶、滤光片,滤除不同元素K层特征线中的K_β线,研制了准单能直流硬X射线装置。该装置由直流X光机、荧光靶和滤光片组成,可产生十多种准单能X射线,X射线谱纯度大于80%,能峰宽小于3 ke V。各能点转换便利,强度可调,束流稳定性小于0.5%。该装置可部分代替放射源,用于测厚、探测器灵敏度标定、透过率标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 特征X射线 滤光片 准单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LiF(Mg,Cu,P)剂量片的X射线能量响应标定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剑辉 黑东炜 +2 位作者 马戈 周海生 唐波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7-1191,共5页
针对国产Li F(Mg,Cu,P)热释光剂量片(TLD)开展了X射线能量响应的标定研究。利用标准剂量仪PTW-UNIDOS,以60Co源1.25 Me V的伽马射线为分析基础获得剂量-热释光输出之间的关系,在X射线机上通过荧光激发的方法解决单色X射线输出难题,建立... 针对国产Li F(Mg,Cu,P)热释光剂量片(TLD)开展了X射线能量响应的标定研究。利用标准剂量仪PTW-UNIDOS,以60Co源1.25 Me V的伽马射线为分析基础获得剂量-热释光输出之间的关系,在X射线机上通过荧光激发的方法解决单色X射线输出难题,建立了完整的标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0 ke V以下的X射线,本文封装的国产Li F(Mg,Cu,P)剂量片相对空气具有非常平坦的能量响应,能够用于脉冲X射线环境中的剂量测量要求,为器件的辐照损伤效应研究和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LiF剂量片 能量响应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堆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志远 杨剑 +2 位作者 陈伟 袁建新 唐秀欢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7-412,共6页
面向开展研究堆概率安全分析(PSA)的需求,以研究堆通用可靠性数据库IAEA-TECDOC-930为通用数据源,基于贝叶斯方法建立了研究堆可靠性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并以西安脉冲堆(XAPR)为对象设计开发了研究堆可靠性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通过该系... 面向开展研究堆概率安全分析(PSA)的需求,以研究堆通用可靠性数据库IAEA-TECDOC-930为通用数据源,基于贝叶斯方法建立了研究堆可靠性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并以西安脉冲堆(XAPR)为对象设计开发了研究堆可靠性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应用获取了不确定性较小且能反映本堆特征的部件可靠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堆 概率安全分析 可靠性数据 贝叶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平板电极与薄膜层叠结构的沿面闪络性能
20
作者 陈志强 贾伟 +5 位作者 谢霖燊 郭帆 王程程 何小平 吴伟 汲胜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99,共7页
强电磁脉冲模拟装置中用于脉冲压缩的陡化电容器常采用电极与薄膜介质层叠的结构,其主要绝缘失效模式为沿面闪络。采用圆形平板电极,在SF6绝缘环境中和加载电压为前沿约30 ns的纳秒脉冲电压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陡化电容器关键结构参数... 强电磁脉冲模拟装置中用于脉冲压缩的陡化电容器常采用电极与薄膜介质层叠的结构,其主要绝缘失效模式为沿面闪络。采用圆形平板电极,在SF6绝缘环境中和加载电压为前沿约30 ns的纳秒脉冲电压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陡化电容器关键结构参数和气压对沿面闪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极厚度、气隙和表面涂覆均不能明显改变层叠结构的沿面闪络电压;(2)气压可以提高层叠结构的沿面闪络性能,但是存在饱和趋势;(3)薄膜介质层数与沿面闪络电压近似线性比例关系;(4)增长薄膜介质伸出长度能显著提高沿面闪络电压。基于流注理论对上述结果进行了探讨,认为极不均匀场中,闪络起始主要由高场强区域决定,但是闪络通道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闪络路径上的背景电场决定,因此减小层叠结构三结合点处电场对闪络性能影响不大,但减小闪络通道发展路径上的背景电场,可以有效提高层叠结构的沿面闪络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模拟装置 陡化电容器 层叠结构 沿面闪络 流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