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行波频带瞬时能量比值的新能源场站220 kV输电线路单端暂态量全线速动保护方案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宇奇 王楷杰 +2 位作者 黄梓欣 李正天 林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20-3435,I0012,共17页
工频量保护方案在新型电力系统蓬勃发展的当下正面临着无法正确动作的难题,这使得不受新能源电源本身特性影响的暂态量保护重获大众视野。在此方面,鉴于单端暂态量边界保护具备全线速动的优势与潜力,能否依靠高压系统现有边界元件设计... 工频量保护方案在新型电力系统蓬勃发展的当下正面临着无法正确动作的难题,这使得不受新能源电源本身特性影响的暂态量保护重获大众视野。在此方面,鉴于单端暂态量边界保护具备全线速动的优势与潜力,能否依靠高压系统现有边界元件设计全新的暂态量边界保护方案暂欠缺足够的研究认知。该文研究发现,220 kV高压系统母线边界处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与母线杂散电容共同组成的线路边界具备强健的高频滤波特性,其为保护方案的设计奠定了基础;而后,基于Teager能量算子,利用区内外故障时电流行波高低频带瞬时能量比值构造了暂态量边界保护新判据;继而,提出不同通信条件下的重合闸配套补救策略,以弥补上述方案在对端母线故障时误动的弊端;最后,通过PSCAD仿真平台检验了所提方案的优异性能,该方案能够可靠承担起220 kV高压系统的保护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 kV高压系统 暂态边界保护 线路边界 瞬时能量 重合闸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差异化产销者参与社区能源交易方法
2
作者 梁泽庭 郑杰辉 +2 位作者 方家琨 李志刚 吴青华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6-1836,I0016,I0017,共13页
考虑到新型电力系统中产消者特征各异,产消者对能源交易中的隐私性高度重视以及传统基于模型的优化方法在多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一种面向社区能源交易考虑特征差异和隐私保护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首先,分析不同产消... 考虑到新型电力系统中产消者特征各异,产消者对能源交易中的隐私性高度重视以及传统基于模型的优化方法在多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一种面向社区能源交易考虑特征差异和隐私保护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首先,分析不同产消者的地理位置、分布式资源种类和主体类型等特征差异,建立相应的典型产消者模型;其次,以社区型市场结构为基础,构建基于市场中端费率定价的社区能源交易模型;最后,以市场收益和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将产消者参与社区能源交易的能源交易优化问题构建成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针对储能的荷电状态循环约束引入的稀疏奖励问题,该文提出采用基于余弦距离的动态奖励整形对奖励函数进行改进。针对其中的多智能体环境非平稳性问题,该文提出采用平均场近似机制对柔性策略-评价算法的Q函数进行近似,并采用该算法求解得到产消者的能量管理决策。通过算例验证,所提算法解决考虑特征差异和隐私保护的能源交易问题能够提高1.39%~54.32%的训练效率和降低0.46%~50.34%的平均累积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能源交易 特征差异 隐私保护 强化学习 柔性策略-评价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决策综述 被引量:72
3
作者 杨博 陈义军 +2 位作者 姚伟 石重托 束洪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00-223,共24页
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等高级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挖掘复杂非线性映射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使其在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青睐。首先,梳理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稳... 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等高级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挖掘复杂非线性映射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使其在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青睐。首先,梳理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决策的基本框架;其次,针对稳定评估与稳定决策问题,分别从功角、频率、电压、宽频振荡这4个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和预防控制、紧急控制、恢复控制这3种控制类型出发,进行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及关键技术评述;最后,依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现状,从数据、模型和应用3个层面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可能的应对措施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力系统稳定性 稳定评估 稳定决策 数据驱动 知识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配电变一体化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熊卿 张哲 +2 位作者 尹项根 文明浩 王存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64,共6页
针对我国配电网及箱式变电站无功补偿所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配电变压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单元的一体化无功补偿技术(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TATCOM,DT-STATCOM)。该技术充分利用配电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动态补偿变压器及其负载的无... 针对我国配电网及箱式变电站无功补偿所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配电变压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单元的一体化无功补偿技术(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TATCOM,DT-STATCOM)。该技术充分利用配电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动态补偿变压器及其负载的无功消耗;通过灵活的接入电压选择,扩展了补偿单元电力电子器件的选型范围;紧凑的一体化结构也有效降低了补偿装置的体积和成本,提高装置整体效率。介绍了DT-STATCOM的结构形式,并针对该特殊结构,提出了两种跨端口瞬时无功功率(电流)的检测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DT-STATCOM技术对配电网无功动态补偿和综合电能质量控制有着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变压器 STATCOM 一体化 无功补偿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能脉冲激光器直驱式电源系统的主动补偿脉冲发电机的电磁设计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袁培 于克训 +2 位作者 黄福勇 何智强 范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28-2537,共10页
脉冲激光器直驱式电源系统用主动补偿脉冲发电机(active compensated alternator,ACPA)代替传统的电容器组来直接驱动脉冲氙灯泵浦进行放电。ACPA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同步发电机,该文从作为电机负载的脉冲氙灯的物理特性出发并借鉴常规同... 脉冲激光器直驱式电源系统用主动补偿脉冲发电机(active compensated alternator,ACPA)代替传统的电容器组来直接驱动脉冲氙灯泵浦进行放电。ACPA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同步发电机,该文从作为电机负载的脉冲氙灯的物理特性出发并借鉴常规同步发电机的相关电磁设计经验,提出一种较为完善和可信的适用于该直驱式电源系统的ACPA的电磁设计方法。同时,利用Ansoft软件进行磁场有限元分析对样机的电磁性能进行核算后提出铁心优化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加工制造出样机。最后,将样机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该论文阐述的电机电磁设计方法的正确性,这种方法对其他特种同步电机的分析与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补偿脉冲发电机 脉冲氙灯 直驱式电源系统 电磁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差分运行方式新型无刷双馈发电机的仿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程源 王雪帆 何怡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2-619,共8页
无刷双馈电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电机。以往研究的无刷双馈电机无论采用的是何种转子结构,其自然同步速均为60-f/︱(p_1+p_2)︱,即基于和调制的运行方式。为了提高无刷双馈电机的自然同步速,扩大其运行和控制范围,提升电... 无刷双馈电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电机。以往研究的无刷双馈电机无论采用的是何种转子结构,其自然同步速均为60-f/︱(p_1+p_2)︱,即基于和调制的运行方式。为了提高无刷双馈电机的自然同步速,扩大其运行和控制范围,提升电机的功率密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运行方式的新型无刷双馈电机,即自然同步速为60-f/|p1-p2|。采用绕线转子结构给出该种电机的设计方法,并结合一种1/4对极发电机的设计实例建立电机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详细分析。研制实验样机并对其空载和负载性能进行测试。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实了电机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电机 差分模式 绕线转子 有限元 样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区域局部迭代的工程实用化新能源短路电流计算 被引量:41
7
作者 贾科 侯来运 +3 位作者 毕天姝 李银红 秦红霞 丁晓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51-158,共8页
新能源快速发展,正在由辅助电源向主力电源过渡。现有新能源工程短路电流计算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用1.2~2倍额定电流表征新能源故障特性,过度简化导致计算精度差,难以满足保护要求;二是现有短路电流整定计算软件不支持迭代,因而无法根据... 新能源快速发展,正在由辅助电源向主力电源过渡。现有新能源工程短路电流计算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用1.2~2倍额定电流表征新能源故障特性,过度简化导致计算精度差,难以满足保护要求;二是现有短路电流整定计算软件不支持迭代,因而无法根据节点电压变化而更新新能源故障电流,体现其压控电流源特性。针对该问题,首先,基于新能源的故障特性精细化解析模型,结合现场故障录波数据,构建满足工程实用计算要求的电压电流映射关系;然后,根据电网故障后节点电压跌落程度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划分故障区域,并在故障区域内依据新能源的工程实用化计算公式进行局部迭代计算来求解网络的节点电压和短路电流,从而避免了全局迭代可能带来的收敛性问题,同时也缩短了计算时间;最后,通过工程计算软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计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故障特性分析 局部迭代 节点电压 短路电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高效电磁暂态仿真技术综述 被引量:80
8
作者 董毅峰 王彦良 +3 位作者 韩佶 李姚旺 苗世洪 侯俊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13-2231,共19页
数字电磁暂态仿真是分析电力系统运行、规划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随着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在我国电网中的进一步应用,以及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微网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已呈现出电力电子化的趋势和其复杂性快速增加的特征,... 数字电磁暂态仿真是分析电力系统运行、规划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随着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在我国电网中的进一步应用,以及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微网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已呈现出电力电子化的趋势和其复杂性快速增加的特征,传统数字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已无法满足研究、实验、生产等方面的需求。该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高效数字电磁暂态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提升仿真效率的要素与关键技术,提炼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理清下一步研发思路。该文依次从算法、硬件、接口、模型角度,重点讨论基于并行计算架构的高效算法、基于新型计算设备的仿真平台、基于混合计算架构的仿真模式和基于快速求解模式的建模技术。同时,根据作者观点,分类提出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磁暂态仿真 高效性 数字仿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增强现实技术在变电站二次设备运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简学之 刘子俊 +1 位作者 文明浩 张惠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70-176,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电力二次设备的运检工作中存在的重复性强、人员效率低且易出错等不足,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构建了包含标准化作业指导库和运检资源库的二次设备运维系统。引入A-KAZE特征提取算法,结合聚类分析和点集验证的算法,通过OpenCV... 为了解决传统电力二次设备的运检工作中存在的重复性强、人员效率低且易出错等不足,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构建了包含标准化作业指导库和运检资源库的二次设备运维系统。引入A-KAZE特征提取算法,结合聚类分析和点集验证的算法,通过OpenCV源码的实现来发挥其在图像辨识、虚实影像叠加、智能纠错判断、手势语音交互等方面的技术优势。AR智能终端设备捕捉被检查设备的信息后,通过与后台信息数据库的比对可实现自动排查设备异常等功能,并可实时记录现场的运检数据。在变电站二次设备运检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系统,规范了运检操作流程,实现了无纸化操作,提高了变电站二次设备巡检工作效率和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变电站 二次设备 运检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完备状态下电磁弹射系统弹射时序再恢复策略
10
作者 魏繁荣 徐昂 琚兴宝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7-187,共11页
战时,航母上两部主力弹射储能系统可能遭受打击,进而使其蓄电池组部分遭受损坏。依靠两者之间功率动态平衡建立的交替弹射时序可能发生紊乱。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电磁弹射系统耦合的弹射时序再恢复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包含蓄电池、... 战时,航母上两部主力弹射储能系统可能遭受打击,进而使其蓄电池组部分遭受损坏。依靠两者之间功率动态平衡建立的交替弹射时序可能发生紊乱。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电磁弹射系统耦合的弹射时序再恢复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包含蓄电池、超级电容器(super capacitor, SC)、直线电机(line motor, LM)及耦合装置的电磁弹射系统耦合模型。其次,在分析弹射系统动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充放电功率优化策略。即通过协调互联装置与储能控制,在失衡的非完备状态初始条件下,实现两侧系统在各自弹射周期内功率交替性动态平衡,进而恢复正常的弹射时序。并针对动态充放电过程中的蓄电池单侧耗尽问题,提出了基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均衡的自适应下垂控制方法。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建模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在实现交替弹射时序再恢复及避免蓄电池单侧耗尽方面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完备状态 交替弹射 时序恢复 荷电状态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脉冲强磁场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小涛 张绍哲 +2 位作者 魏文琦 王俊峰 李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021-5034,共14页
平顶脉冲磁场(FTPMF)是指峰值磁场能持续稳定一段时间的特殊强磁场,兼具脉冲磁场高场强和稳态磁场高稳定度的双重优点,在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文根据飞轮储能脉冲发电机、电容器、蓄电池在功率、容量... 平顶脉冲磁场(FTPMF)是指峰值磁场能持续稳定一段时间的特殊强磁场,兼具脉冲磁场高场强和稳态磁场高稳定度的双重优点,在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文根据飞轮储能脉冲发电机、电容器、蓄电池在功率、容量、输出电压等方面的特点,综述了FTPMF的产生及其高精度调控方法,介绍了改善FTPMF的稳定度、平顶时间等参数指标的最新技术进展。分析了FTPMF对改善核磁共振(NMR)性能和在测量材料物性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工作,给出了铌金属单质^(93)Nb在22T下的NMR测量、自旋二聚体Ba_(3)Mn_(2)O_(8)在64T下的比热测量、以及电荷密度波材料Li_(0.9)Mo_(6)O_(17)在30T下的非线性I-V测量应用情况。最后,对发展FTPMF需要的电源系统协同供电、小型化与模块化、脉冲磁体材料、寿命及其状态监测等技术,以及FTPMF在脉冲场回旋管太赫兹波源上的应用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脉冲磁场 脉冲电源 调控技术 核磁共振 太赫兹回旋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短路比的新能源场站中跟/构网可切换单元的最优配置方法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于清 姚伟 +3 位作者 宗启航 周泓宇 赵海宇 文劲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102,共12页
现有新能源场站中的发电单元基本采用跟网控制,难以在极弱电网下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在发电单元全采用跟网控制的新能源场站内配置少量跟/构网可切换发电单元,可提升场站在弱网下的运行能力,避免失稳问题。首先建立跟/构网可切换单元模型... 现有新能源场站中的发电单元基本采用跟网控制,难以在极弱电网下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在发电单元全采用跟网控制的新能源场站内配置少量跟/构网可切换发电单元,可提升场站在弱网下的运行能力,避免失稳问题。首先建立跟/构网可切换单元模型,实现无扰切换。其次,分析了新能源发电单元在跟/构网控制下的稳定特性,进而选取运行短路比并作为跟/构网切换指标。再次,提出基于运行短路比的新能源场站跟/构网切换方案,并提出了跟/构网可切换单元最优配置方法。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配置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场站 跟/构网切换 容量配置 次同步振荡 特征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波达时刻不确定性及较低采样率的新能源送出线路就地暂态量主保护判据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豪 林湘宁 +2 位作者 吴宇奇 李振兴 李正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77-3788,I0003,共13页
不对称接地故障占所有线路故障的90%以上,接地距离保护在应对此类故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能源高比例渗透,各种传统单端工频量保护性能显著下降已成为共识。基于故障分量线模和零模波速差的保护判据理论上仅需利用到故障... 不对称接地故障占所有线路故障的90%以上,接地距离保护在应对此类故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能源高比例渗透,各种传统单端工频量保护性能显著下降已成为共识。基于故障分量线模和零模波速差的保护判据理论上仅需利用到故障初始行波到达时刻信息,是一种原理简单可靠的单端量快速保护判据,已经在直流电网中成功实践。但在尝试将这类保护应用于交流电网时发现,受波头前陡较缓而难以精确定位波到时刻、依赖高采样率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存在过大的模糊判别区,除了特长线路外,对绝大部分线路几乎没有应用可行性。波到时刻的精准辨识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辨识是一条可行的解决思路,对此,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单端暂态量主保护判据。首先,分析波达时刻与波形关系,并指出这种关系能够采用机器学习来映射;其次,引入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在对初始行波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样本集后,输入GPR预测模型进行训练;然后,依据模型评估指标得到最优训练模型以输出高可信性的线-零模波达时差,据此实现了基于行波模量传输时间差的保护判据;最后,在利用PSCAD仿真验证所提保护判据有效性和普适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对判据进行测试,验证其实用性。该文工作为新能源交流系统下单端暂态量保护的性能提升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过程回归 初始行波 波速差保护 单端暂态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融合和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紧急切机决策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舟平 曾令康 +4 位作者 姚伟 胡泽 帅航 汤涌 文劲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5-1687,I0001,共14页
紧急控制是在严重故障后维持电力系统暂态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人在环路”离线紧急控制决策制定方式存在效率不高、严重依赖专家经验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融合和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智... 紧急控制是在严重故障后维持电力系统暂态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人在环路”离线紧急控制决策制定方式存在效率不高、严重依赖专家经验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融合和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智能紧急切机决策制定方法。首先,构建基于DRL的紧急切机决策制定框架。然后,在智能体处理多个发电机决策时,由于产生的高维决策空间使得智能体训练困难,提出决策空间压缩和应用分支竞争Q(branching dueling Q,BDQ)网络的两种解决方法。接着,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体的探索效率和决策质量,在智能体训练中融合紧急切机控制相关知识经验。最后,在10机39节点系统中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多发电机决策时快速给出有效的紧急切机决策,应用BDQ网络比决策空间压缩的决策性能更好,知识融合策略可引导智能体减少无效决策探索从而提升决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切机决策 深度强化学习 决策空间 分支竞争Q网络 知识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转矩协同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新型直接瞬时转矩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浩天 甘醇 +2 位作者 曲荣海 王双红 孙剑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794-7805,I0026,共13页
该文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的直接瞬时转矩控制(direct instantaneous torque control,DITC)展开研究。由于SRM的强非线性及数字控制器控制带宽的有限性,传统DITC存在电流脉冲大、系统损耗高、转矩脉动大等... 该文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的直接瞬时转矩控制(direct instantaneous torque control,DITC)展开研究。由于SRM的强非线性及数字控制器控制带宽的有限性,传统DITC存在电流脉冲大、系统损耗高、转矩脉动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在脉冲宽度调制DITC(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DITC)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电流转矩协同控制的新型DITC策略。该策略创新性地引入电流误差作为开关导通依据之一,在控制转矩的同时实现对电流脉冲的抑制,完成平稳换相。同时,该策略在开关导通规则中设计与具体工况相关的参数,降低转矩脉动。在此基础上,该文又提出一种开通角迭代更新方案,实现系统效率提升。相比传统PWM-DITC,该策略可有效降低换相区间内电流脉冲,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同时显著降低转矩脉动。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电流脉冲抑制 转矩脉动抑制 效率提升 直接瞬时转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交流电机驱动的新型串联绕组拓扑的动态电流控制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烽 李安 +3 位作者 蒋栋 刘自程 曲荣海 尹智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13,I0025,共11页
电机绕组的动态电压是影响其电流变化能力的直接因素。为了提升电机的转矩响应速度,从直流电压利用率的角度分析串联绕组拓扑的动态电流控制能力。首先,从拓扑结构出发,相比于三相半桥拓扑,串联绕组拓扑将直流电压利用率提升了73%,这使... 电机绕组的动态电压是影响其电流变化能力的直接因素。为了提升电机的转矩响应速度,从直流电压利用率的角度分析串联绕组拓扑的动态电流控制能力。首先,从拓扑结构出发,相比于三相半桥拓扑,串联绕组拓扑将直流电压利用率提升了73%,这使得其动态电压更加充裕。然后,在不同的转速工况下,分析串联绕组拓扑、三相半桥拓扑以及采用电压修正策略的三相半桥拓扑的动态电流控制性能。最后,经仿真与实验证明,若采用电压修正策略来增大三相半桥拓扑的动态电压裕度,其只在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效果才凸显,且提升有限。而采用串联绕组拓扑,其在电压深度饱和下的电流动态响应时间将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串联绕组拓扑 直流电压利用率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含新能源交流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故障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心怡 张健康 +3 位作者 李怀强 任龙飞 胡勇 李银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52-3862,I0085,共12页
基于阻抗矩阵的故障计算方法以其计算量小、适用于局部求解等特性,在交流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新能源的大范围接入改变了整定计算中故障计算的局部性特征,增加了故障计算所需内存、降低了故障计算效率。针对这一问题... 基于阻抗矩阵的故障计算方法以其计算量小、适用于局部求解等特性,在交流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新能源的大范围接入改变了整定计算中故障计算的局部性特征,增加了故障计算所需内存、降低了故障计算效率。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基于含新能源的故障计算公式,根据新能源对故障节点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适用于含新能源交流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故障计算方法。首先,从网络结构方面,筛选对故障电气量具有强影响的新能源,构建初始计算域;其次,从新能源输出方面对初始计算域进一步增补和修正;最后,经过逐层外扩,形成最终计算域。在保证工程所需计算精度的同时,降低了矩阵元素使用率,减少了故障计算的计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在IEEE39节点、IEEE118节点系统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矩阵 新能源 故障计算 逐层外扩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新能源幅相特性的新型多馈入短路比指标
18
作者 黄启元 曹善康 +4 位作者 吴宇奇 林湘宁 魏繁荣 杨丹 崔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960-5972,I0010,共14页
为了合理评估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的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multi-infeed HVDC,MIDC)系统电压支撑能力,该文首先分析MIDC系统结构特点,随后基于多馈入短路比(multi-infeed short circuit ratio,MISCR)指标,并结合新能源短路电流幅值和相位随... 为了合理评估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的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multi-infeed HVDC,MIDC)系统电压支撑能力,该文首先分析MIDC系统结构特点,随后基于多馈入短路比(multi-infeed short circuit ratio,MISCR)指标,并结合新能源短路电流幅值和相位随机端电压变化的特性(以下简称“幅相特性”),提出多馈入暂态短路比(multi-infeed transient short circuit ratio,MITSCR)指标;其次,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分析以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为代表的新能源在不同控制模式下的幅相特性,并通过MITSCR指标分析DFIG接入对MIDC系统节点电压支撑能力影响;最后,利用PSACD/EMTDC软件进行时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MITSCR指标能有效表征节点的电压支撑能力,验证了该指标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直流输电 新能源 幅相特性 电压支撑能力 多馈入暂态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布式新能源高压电网的新型线路保护方案
19
作者 卢正飞 蒋焘 +3 位作者 黄福全 张安龙 文明浩 马帅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5,共9页
对于含分布式新能源的高压电网,由于新能源电源种类繁多、故障特性复杂,传统线路保护存在一系列适应性问题。时域微分方程算法可以求解故障距离,在含新能源电源的系统中有良好的适用性,但存在“暂态超越”现象和“电压死区”问题。为此... 对于含分布式新能源的高压电网,由于新能源电源种类繁多、故障特性复杂,传统线路保护存在一系列适应性问题。时域微分方程算法可以求解故障距离,在含新能源电源的系统中有良好的适用性,但存在“暂态超越”现象和“电压死区”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线路保护方案:在线路非保护出口附近发生故障时进行故障点电压重构和等传变处理,再代入到时域微分方程算法中,即采用等传变快速距离保护算法;在线路保护出口附近发生故障时计算测量电压降落与计算电压降落的相关系数,利用二者变化趋势的一致性判断出口故障方向。该线路保护方案能够准确判断线路故障,不受新能源电源种类、容量及故障特性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了该方案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距离保护 方向元件 线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风电参与系统频率调整的技术展望 被引量:210
20
作者 刘巨 姚伟 +3 位作者 文劲宇 黄莹 刘源 马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8-646,共9页
要求风电主动参与系统频率调整是风电大规模并网后电力系统为保证其自身安全做出的必然选择。世界多个国家的风电并网导则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传统的风电机组一般都没有提供频率调整功能,风电如何参与调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从风... 要求风电主动参与系统频率调整是风电大规模并网后电力系统为保证其自身安全做出的必然选择。世界多个国家的风电并网导则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传统的风电机组一般都没有提供频率调整功能,风电如何参与调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从风电参与系统调频的控制策略和能力评估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控制方面,对比研究了模拟惯量控制、下垂控制、转子转速控制、桨距角控制以及协调控制等不同控制策略。调频能力方面,分析了单台及多台风电机组的调频能力,归纳了风电区域互补性对调频能力的影响。并展望了需进一步重点研究的内容:风电场内部机组间及风电场与常规系统间的协调控制、风电场与储能等新技术的协调控制、风电场参与调频的能力评估与经济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风电 频率调整 控制策略 调频能力 储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