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实验室发动机尾气小引射比降温排放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博 王育鹏 +1 位作者 吴敬涛 马建军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4-541,共8页
为了研究气候实验室室内发动机开车时尾气小引射比降温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以一典型小涵道比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考虑发动机尾气组分及可变比热流体属性条件下,分析排气管道直径、管道入口距离及喷水降温对于... 为了研究气候实验室室内发动机开车时尾气小引射比降温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以一典型小涵道比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考虑发动机尾气组分及可变比热流体属性条件下,分析排气管道直径、管道入口距离及喷水降温对于发动机尾气小引射比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射比与排气管道直径线性正相关,随管道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管道入口距离对引射比影响较小,但存在一个最佳管道入口距离;喷水降温会破坏引射流场激波结构,尾气射流速度亏损减少,引射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实验室 发动机开车 可变比热流体 引射比 喷水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机结构坠撞性能缩比实验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肖成 惠旭龙 +6 位作者 白春玉 刘小川 张欣玥 韩鹤朝 徐绯 冯威 杨先锋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9,共11页
缩比实验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周期短等优势,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以典型民机机身下部结构为对象,开展了民机结构坠撞缩比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推导了民机坠撞缩放比例因子,设计并加工了1/4缩比实验件,开展了6 m/s工况下的坠... 缩比实验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周期短等优势,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以典型民机机身下部结构为对象,开展了民机结构坠撞缩比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推导了民机坠撞缩放比例因子,设计并加工了1/4缩比实验件,开展了6 m/s工况下的坠撞实验,获得了全尺寸坠撞实验与缩比实验中机身结构关键位置处的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地面撞击载荷响应以及局部关键部位的变形和破坏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缩比实验件与全尺寸实验件在框和立柱处的变形和破坏模式具有较好一致性。缩比结构对全尺寸原型结构的坠撞载荷峰值预测误差为14.4%,座椅加速度峰值预测误差为14.8%,横梁处的加速度峰值预测误差为13.1%。缩比实验可以有效预测全尺寸原型结构的变形、破坏过程和关键部位的动态响应,可用于民机结构坠撞性能验证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飞机 缩比理论 坠撞性能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韧-脆性转变强度的理论预测
3
作者 杨成鹏 贾斐 魏景超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11-1919,共9页
韧-脆性转变对于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的设计与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纤维圆柱体模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剪滞理论、纤维统计强度理论以及混合率,考虑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纤维近表面应力集中因子和界面脱黏能量释放率... 韧-脆性转变对于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的设计与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纤维圆柱体模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剪滞理论、纤维统计强度理论以及混合率,考虑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纤维近表面应力集中因子和界面脱黏能量释放率,建立了CMCs的跨尺度韧-脆性转变过程拉伸强度的表征预测模型,并将理论模型用于2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初步对比论证.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率强度模型可合理表征CMCs韧-脆性转变过程的强度特性,并准确预测CMCs的韧-脆性转变界面力学条件,其对2D-C/SiC复合材料的强度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揭示了纤维近表面应力集中效应对CMCs韧-脆性转变的核心作用机制.此外,考虑断裂纤维簇对应力集中的影响时,模型的强度预测值大幅度降低,表明非均匀界面性能和非均匀承载导致的局部纤维簇断裂核,对CMCs的承载性能具有显著削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强度理论 界面脱黏 韧脆性转变 混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姿态转换与控制
4
作者 燕晨耀 尹伟 +2 位作者 杜星 田文朋 吝继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针对以往大型飞机姿态转换过程存在潜在的胶布带脱落、局部失稳以及多种提升设备不协调等风险问题,提出一种大型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姿态转换与控制方法。通过设计位移提升装置和全浮动支持平台,确保飞机姿态转换系统安全可靠;应用协调加... 针对以往大型飞机姿态转换过程存在潜在的胶布带脱落、局部失稳以及多种提升设备不协调等风险问题,提出一种大型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姿态转换与控制方法。通过设计位移提升装置和全浮动支持平台,确保飞机姿态转换系统安全可靠;应用协调加载控制系统,提出多点协调的位移提升控制方案,实现飞机姿态平稳转换和精准控制;研究飞机姿态实时测量算法,开发可视化监控系统,实现飞机姿态多维变量实时监控。通过全要素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某大型飞机的姿态转换过程实现了多维度可视化监控,与传统方法相比,效率提升了约35%,可靠性及安全性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构强度试验 姿态转换与控制 协调加载 可视化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结构静强度试验屈曲检测系统设计实现
5
作者 许向彦 常亮 +1 位作者 韩志华 聂小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74-9480,共7页
全机结构危险部位的实时判断与筛选一直是结构强度验证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屈曲部位的识别与判断作为飞机结构静力试验中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决定着现场试验人员对试验全局的掌控程度。针对飞机结构静强度试验中,试验风险越来越... 全机结构危险部位的实时判断与筛选一直是结构强度验证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屈曲部位的识别与判断作为飞机结构静力试验中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决定着现场试验人员对试验全局的掌控程度。针对飞机结构静强度试验中,试验风险越来越难以把控,不可预期的结构失效状况时有发生等问题,为了准确高效地实现对结构屈曲部位的识别,设计实现了屈曲实时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定时器技术实现采集数据的实时获取,基于非线性度完成屈曲部位判断,最后分别通过二维与三维方式对屈曲部位进行可视化显示。系统在航空型号试验现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试验 屈曲识别 实时检测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波分位数回归神经网络的多钉结构裂纹诊断
6
作者 吕佳龙 徐钰森 +4 位作者 陈健 袁慎芳 杨宇 白生宝 王莉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104-113,共10页
金属多钉连接结构的准确裂纹诊断对于指导飞机结构地面试验和保障在役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其裂纹长度–导波损伤因子的异方差不确定性将严重影响结构裂纹诊断以及诊断结果的可靠性评估。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分位数回归神经网络(... 金属多钉连接结构的准确裂纹诊断对于指导飞机结构地面试验和保障在役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其裂纹长度–导波损伤因子的异方差不确定性将严重影响结构裂纹诊断以及诊断结果的可靠性评估。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分位数回归神经网络(Quantile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QRNN)的多钉结构裂纹诊断方法,采用QRNN构建损伤因子和裂纹长度的映射模型,通过中位数实现结构裂纹长度的诊断。进一步结合分位数输出,得到不同裂纹长度下的诊断可靠性。以复杂多层长桁多钉连接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诊断与可靠性评估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实现典型长桁多钉连接区域裂纹的准确诊断,其中蒙皮上损伤诊断均方根误差为1.2 mm,长桁上损伤诊断均方根误差为2.2 mm,并且实现了诊断结果的可靠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钉结构 裂纹诊断 可靠性评估 导波检测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金属飞机机身下部结构坠撞的吸能特性与吸能设计
7
作者 张欣玥 惠旭龙 +3 位作者 刘小川 白春玉 李肖成 牟让科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8,共16页
为研究飞机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吸能特性并进行吸能设计,以典型民机金属机身的下部结构为对象,首先开展了典型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实验,基于实验和仿真结果,对机身下部结构的吸能特性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吸能... 为研究飞机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吸能特性并进行吸能设计,以典型民机金属机身的下部结构为对象,首先开展了典型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实验,基于实验和仿真结果,对机身下部结构的吸能特性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机身下部结构的坠撞吸能设计,并采用仿真手段研究了新型机身下部结构的布局参数对结构坠撞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坠撞过程中,原构型机身下部结构的立柱均在连接处附近弯折并断裂,而立柱的其他区域几乎未发生塑性变形;在机身结构总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与原构型相比,新型机身下部结构变形更加充分,可显著降低飞机坠撞前期的载荷和加速度峰值,机身框和下部吸能结构的吸能占比明显增大;相较于原构型,优化后的新型机身结构的平均过载下降了30.8%,客舱地板上2个质量点的平均加速度分别下降了25.0%和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下部结构 适坠性 坠撞实验 吸能特性 坠撞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超高频振动疲劳实验
8
作者 王昭晗 潘凯 +3 位作者 陈永辉 杭超 王永杰 燕群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常用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超高周疲劳问题,基于压电超声疲劳测试系统,设计出一种可实现20 kHz超高频振动疲劳试样并完成测试;获得常温环境下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在不同存活概率5%、50%及95%下超高周振动疲劳P-S-N曲线。测...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常用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超高周疲劳问题,基于压电超声疲劳测试系统,设计出一种可实现20 kHz超高频振动疲劳试样并完成测试;获得常温环境下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在不同存活概率5%、50%及95%下超高周振动疲劳P-S-N曲线。测试结果表明:GH4169材料的疲劳寿命在达到10^(7)周次后曲线呈下降趋势,没有出现疲劳极限,试样仍发生疲劳破坏。断口分析表明:超高周疲劳裂纹大多起源于试样表面或亚表面的位置,存在单点起裂和多源起裂的情况,起裂方式表现为表面滑移起裂与非金属夹杂物滑移起裂两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镍基高温合金 超高频振动 超高周疲劳 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薄壁结构热声载荷下应力应变分析
9
作者 孙远驰 赵奉同 +3 位作者 骆丽 张立 宋乐琨 沙云东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2,共8页
为有效解决航空发动机薄壁结构热声疲劳强度破坏导致的发动机运行异常难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板状结构计算模型,并结合高温行波管试验器上薄壁结构板状试验件的约束条件对该模型施加约束载荷。计算结构危险位置单元在基频处的Von Mi... 为有效解决航空发动机薄壁结构热声疲劳强度破坏导致的发动机运行异常难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板状结构计算模型,并结合高温行波管试验器上薄壁结构板状试验件的约束条件对该模型施加约束载荷。计算结构危险位置单元在基频处的Von Mises应力以及应变片位置单元的应变值,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动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以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薄壁结构为研究对象,构建结构动力学响应计算模型,结合结构热模态理论计算结构的模态阵型与频率,完成稳态的温度载荷和有限带宽高斯白噪声的加载。计算热载荷与声载荷联合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学响应,分析不同声压级和不同温度等因素对板状结构应力/应变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00℃、声压级为157 dB时,板状结构分别在扩散场加载和行波场90°加载时的Von Mises应力最大;在温度为1500℃、声压级为157 dB时,板状结构在扩散场和行波场90°时的应变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薄壁结构 有限元法 热声载荷 Von Mises应力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结构静强度试验虚拟显示中的CAE图形可视化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辉 许向彦 +1 位作者 聂小华 常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151-9159,共9页
近年来,虚拟显示作为飞机结构静强度虚拟试验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在航空结构试验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促进了虚实融合试验新模式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当前航空虚拟试验中的关键问题,基于自主CAE图形引擎SABRE.visual,从试验数据实时监控处理... 近年来,虚拟显示作为飞机结构静强度虚拟试验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在航空结构试验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促进了虚实融合试验新模式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当前航空虚拟试验中的关键问题,基于自主CAE图形引擎SABRE.visual,从试验数据实时监控处理、三维云图快速绘制、试验应变片快速定位及关联显示及支持多镜头的用户界面设计等4个方面总结了在虚拟显示领域的关键技术探索,形成了一款虚拟显示软件,具备试验应变数据三维云图实时显示和试验应变片快速定位及关联显示功能,并在航空型号试验现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试验 实时显示 SABRE.visual Qt多线程 界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生宝 肖迎春 +1 位作者 刘国强 黄博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6,共13页
飞机全寿命周期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应用对提高飞机在役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地面维护效率,延长飞机使用寿命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效益,因而得到国内外的持续关注和研究。该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已成为衡量飞机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飞机结构... 飞机全寿命周期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应用对提高飞机在役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地面维护效率,延长飞机使用寿命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效益,因而得到国内外的持续关注和研究。该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已成为衡量飞机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标准规范与策略的制定是技术开展的首要任务。分析了航空制造业先进国家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相关的标准规范,明确了制定标准规范的具体要求;通过总结国外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最新研究进展,梳理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框架体系;针对我国飞机结构地面试验和服役环境2大应用场景的技术特点,明晰了我国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的总体架构和可供剪裁的技术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完整性 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检测 监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响应分析模型的金属结构损伤导波检出概率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莉 杨宇 +3 位作者 刘国强 王霞光 李嘉欣 任一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1,186,共11页
飞机结构损伤导波在线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无损检测手段,为了真正实现该技术在结构运营维护过程中的视情维护,必须明确其结构损伤检出概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OD),以指导结构检查维修方案的制定。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响应分... 飞机结构损伤导波在线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无损检测手段,为了真正实现该技术在结构运营维护过程中的视情维护,必须明确其结构损伤检出概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OD),以指导结构检查维修方案的制定。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响应分析模型的结构损伤导波POD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在线导波监测信号的损伤指数与裂纹长度间的对应关系,得到结构损伤POD的统计计算模型,并分析了拟合参数的不确定性对计算模型的影响,构建了不同置信度下的导波POD计算模型。通过开展金属开孔和搭接结构疲劳裂纹导波监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损伤指数类型、对应关系拟合函数和传感器监测方案均对结构损伤导波POD具有影响,且在95%置信度90%POD下金属开孔和搭接结构的可检裂纹长度分别约为2.6 mm和9.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导波 检出概率(POD) 金属 疲劳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结构试验若干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强 成竹 蒋军亮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2-1100,共9页
热-结构试验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在给出热-结构试验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热-结构试验典型科目介绍,呈现了热-结构试验体系总体架构,为全面了解热-结构试验提供参考;其次重点分析了当前热-结构试验中亟待... 热-结构试验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在给出热-结构试验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热-结构试验典型科目介绍,呈现了热-结构试验体系总体架构,为全面了解热-结构试验提供参考;其次重点分析了当前热-结构试验中亟待突破的时变超高温热载实现、局部热载大梯度模拟以及时/频域载荷协同等7大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热-结构试验 试验体系 关键技术 天地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开孔与含裂缝的复合材料层压板拉伸剩余强度评估
14
作者 汪厚冰 邓凡臣 +2 位作者 魏宏艳 李新祥 杨胜春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为研究含开孔和裂缝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层压板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剩余强度,针对四种典型铺层、两类损伤形式、四种损伤尺寸的约200件试验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相同铺层、相同宽度的复合材料层压板,开孔直... 为研究含开孔和裂缝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层压板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剩余强度,针对四种典型铺层、两类损伤形式、四种损伤尺寸的约200件试验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相同铺层、相同宽度的复合材料层压板,开孔直径与裂缝长度相等时,两类层压板有相同的剩余强度;加载过程中,裂缝根部较早出现裂缝、分层,应力重新分配,降低了裂缝根部的应力集中。基于损伤区纤维断裂判据、经典层压板理论及复变函数理论的强度计算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出含开孔的复合材料层压板剩余强度;计算含裂缝复合材料层压板剩余强度时可将裂缝损伤等效为开孔损伤,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 裂缝 层压板 损伤容限 剩余强度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下高温结构极端热载荷生成方法
15
作者 王彬文 张仡 +2 位作者 秦强 陈宏 吴敬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9-986,共8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地面试验中的严酷气动热载荷模拟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的大气环境下高温结构极端热载荷生成方法。形成了一种石墨加热元件热应力减缓设计方法,确保了大功率加热时的石墨加热元件完整性;构建了一种基于双层气膜...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地面试验中的严酷气动热载荷模拟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的大气环境下高温结构极端热载荷生成方法。形成了一种石墨加热元件热应力减缓设计方法,确保了大功率加热时的石墨加热元件完整性;构建了一种基于双层气膜冷却的石墨封闭透波工作环境营造方法,避免了石墨加热元件在高温下接触氧气从而发生剧烈氧化,实现了大气环境中大热流载荷施加;基于前述方法研制了模块化石墨超高温加热装置,并针对C/SiC试验件开展了大气环境下加热能力试验测试。研究表明,超高温石墨加热装置具备大气环境中超高温加热能力,最大辐射热流达到了1.38 MW/m^(2),试验件热面温度达到了1 800℃级,升温速率达到了40.3℃/s,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热试验提供了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试验 大气环境 热载荷生成 石墨加热 快速升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表皮及蜂窝支撑结构面外变形机制
16
作者 艾森 尹维龙 +2 位作者 郭瑜超 常亮 聂小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761-8766,共6页
变体飞行器可根据任务需求,自适应地改变气动布局,从而获得最优的飞行品质。由柔性表皮及蜂窝支撑结构复合而成的柔性蒙皮是实现变体飞行器构型变化的关键结构形式之一。但由于泊松效应的影响,柔性蒙皮在变形中易产生“凹陷”和“鼓包... 变体飞行器可根据任务需求,自适应地改变气动布局,从而获得最优的飞行品质。由柔性表皮及蜂窝支撑结构复合而成的柔性蒙皮是实现变体飞行器构型变化的关键结构形式之一。但由于泊松效应的影响,柔性蒙皮在变形中易产生“凹陷”和“鼓包”等面外变形模式。为此,首先研究弹性模量、泊松比、表皮厚度、孔格尺寸、蜂窝构型等对面外变形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孔格填充法,分析填充物与蜂窝壁在粘接良好和未粘接状态下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柔性蒙皮的面外变形与相关参数并非都呈现出线性变化关系;在蜂窝孔格内填充弹性材料,可抑制柔性蒙皮的面外变形,但填充材料是否与蜂窝壁粘接良好,对柔性表皮面外变形影响较大,在工程设计时,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飞行器 柔性表皮 蜂窝结构 面外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服役热环境下舵面结构动力学特性试验技术
17
作者 何石 田敏 白春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545-10551,共7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高速飞行过程会遭受严重的气动力叠加热载荷的复杂载荷联合作用,尤其是舵面结构,其在复杂载荷下的结构动力学特性是影响装备服役安全及可靠飞行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和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舵面结构典型服... 高超声速飞行器高速飞行过程会遭受严重的气动力叠加热载荷的复杂载荷联合作用,尤其是舵面结构,其在复杂载荷下的结构动力学特性是影响装备服役安全及可靠飞行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和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舵面结构典型服役工况下表面温度高,迎风面与背风面气动热温差往往达到数百摄氏度,需要在试验中进行精确模拟。以C/SiC舵面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搭建了瞬态热环境下结构动力学特性试验系统,构建了一种加载温度高、迎风面与背风面温差大的典型服役热载荷环境,开展了舵面结构在该环境下的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获取了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为典型服役热环境对现代高超声速飞行器舵面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提供了重要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典型服役热环境 舵面结构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体飞行器结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家应 黄可 +2 位作者 武冠振 王晨 聂瑞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变体飞行器由于可以根据飞行任务、飞行环境以及飞行状态等工况的改变主动地调整自身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在不同任务下都保持最佳性能。柔韧性和承载性良好的一体化柔韧蒙皮、大功率驱动器、轻量化高可靠性变形机构等智能柔性变形机翼技... 变体飞行器由于可以根据飞行任务、飞行环境以及飞行状态等工况的改变主动地调整自身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在不同任务下都保持最佳性能。柔韧性和承载性良好的一体化柔韧蒙皮、大功率驱动器、轻量化高可靠性变形机构等智能柔性变形机翼技术是变体飞行器的重要支撑。为研究智能柔性变形机翼技术,在给出变体飞行器机翼主要变形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变形机翼在变形蒙皮、驱动技术、变形机构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和方法,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飞行器 变弯度 变展长 变体翼尖 局部变形技术 跨速域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结构光的飞机舱门间隙测量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洪伟 胡鹏宇 +4 位作者 杨树明 张国锋 邓惠文 李霖 高战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5-1051,共7页
针对复杂试验环境下,战机舱门间隙非均匀变形动态测量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面结构光的飞机舱门间隙测量方法,研究了条纹投影结构形面测量方法,包括在不需要空间相位展开过程或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搜索包裹相位图中每个... 针对复杂试验环境下,战机舱门间隙非均匀变形动态测量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面结构光的飞机舱门间隙测量方法,研究了条纹投影结构形面测量方法,包括在不需要空间相位展开过程或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搜索包裹相位图中每个有效像素的立体对应和绝对条纹顺序,生成初始视差图和绝对相位图并进行了视差优化;建立了立体结构光模型,利用视差图和绝对相位图计算三维坐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建立被测件的物理坐标系,曲面截取以及对间隙位移量提取。设计了两种标准间隙,对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可以对任意曲面和动态场景进行快速、准确的间隙和阶差的测量。将本方法应用于某飞机舱门间隙变形的测量中,获得了实际的变形位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舱门间隙 狭长间隙 非均匀变形 面结构光 动态结构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SEUS构型翼身融合机体结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
20
作者 田瑞 王海燕 +3 位作者 聂小华 罗利龙 田宇 彭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827,共10页
针对翼身融合(BWB)布局机体结构承载效率低、结构增重以及高后置背撑发动机带来的大载荷和舱内噪声等问题,基于新型材料和新型高效承载结构(PRSEUS),开展以提高结构承载效率和轻量化为目标,兼顾气动、噪声、振动及工艺等多学科约束的非... 针对翼身融合(BWB)布局机体结构承载效率低、结构增重以及高后置背撑发动机带来的大载荷和舱内噪声等问题,基于新型材料和新型高效承载结构(PRSEUS),开展以提高结构承载效率和轻量化为目标,兼顾气动、噪声、振动及工艺等多学科约束的非常规圆截面机体结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构建技术建立了机体结构气动、噪声子系统性能分析代理模型,实现了对机体结构气动载荷、噪声性能的预测,并将气动、噪声性能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几何尺寸及力学响应等约束条件,从而把多学科问题集成到一套有限元分析模型,配合高效数学规划法,解决了多学科高精度模型分析耗时问题,实现了翼身融合机体结构的多学科优化设计。通过机体结构有限元分析验证,在满足各学科约束条件前提下,结构的承载效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中央机体结构减质率达到了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 多学科优化设计 高效承载结构 代理模型 结构减质 数学规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