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渡县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保护管理对策
1
作者 饶志红 黄丽娟 张加燕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3期173-175,共3页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的瑰宝,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被称为绿色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做好古树名木管理保护工作,本...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的瑰宝,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被称为绿色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做好古树名木管理保护工作,本研究在弥渡县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弥渡县古树名木数量分布特征、主要优势树种、生长因素特征,为弥渡县古树资源的保护管理、抢救复壮、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资源调查 保护管理 弥渡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渡云南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云 付玉嫔 +6 位作者 李思广 车凤仙 邓彭荣 李根 周阳 陈艳萍 杨琼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共7页
为明确弥渡云南松种子园内各群体无性系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以该种子园内6个群体的191个无性系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无性系松针样本,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2对SSR引物对6个群体191份云南松松针样本进行SSR扩... 为明确弥渡云南松种子园内各群体无性系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以该种子园内6个群体的191个无性系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无性系松针样本,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2对SSR引物对6个群体191份云南松松针样本进行SSR扩增,共检测到100个等位基因,22个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365和0.671,多态信息指数(PIC)平均值0.325,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值为0.036,基因流(N_(m))的均值为10.086,说明云南松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多。(2)6个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803个,期望杂合度(H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355和0.628。综合来看,弥渡云南松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中等,遗传多样性最高的群体为LX(临翔),最低的是LP(龙朋)。群体间遗传距离均值为0.022,两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值为0.020,分子变异分析(AMOVA)判断云南松遗传变异仅有3.14%存在于群体间。研究结果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非常小,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显示6个群体聚为2个分支。研究结果为云南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及其天敌昆虫的潜在分布区及其适生性
3
作者 张炎 黄导 +2 位作者 谢华 唐绍荣 李宗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5-133,共9页
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and Zhang)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并导致其大量死亡,对当地森林生态建设及生物安全造成威胁。依据收集的云南木蠹象及其主要天敌昆虫——茧蜂的有效地理分... 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and Zhang)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并导致其大量死亡,对当地森林生态建设及生物安全造成威胁。依据收集的云南木蠹象及其主要天敌昆虫——茧蜂的有效地理分布数据,结合气候、地形、植被、人类活动因子,利用Biomod2组合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云南木蠹象及茧蜂在当前(1970—2000年)及未来(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气候情境下的潜在分布区及其适生性变化。结果表明:云南木蠹象在当前气候背景下的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横断山脉周边的滇西北山区、滇中高原、贵州毕节、四川盆地周边山区丘陵以及西藏东南部,茧蜂则以滇中高原为中心,覆盖除川西高原外的云、贵、川、渝大部分区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云南木蠹象的适宜分布区将明显向西部高海拔地区扩张,茧蜂则由原有适生区向四周扩张。两者的适生重叠区面积不断萎缩,且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增高而大幅度降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为活动明显改变云南木蠹象及其天敌昆虫的适生分布区,尤其是西部高海拔生态脆弱区,建议在这些地区开展云南木蠹象的普查和防控工作,加强检疫,以应对害虫扩散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茧蜂 组合物种模型 潜在分布区 适生重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2株核桃优势真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浩东 张婧怡 +2 位作者 石焱 赵宁 唐绍荣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5年第5期179-186,I0002,共9页
对云南核桃主产区大理州的核桃病害开展了调查,从病害中鉴定到2株核桃真菌病害的优势病原菌,对2株优势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核桃叶部病害的病原菌HTY-6为甜樱间座壳,引起核桃枝干病害的病原菌HTZ-2为小新壳... 对云南核桃主产区大理州的核桃病害开展了调查,从病害中鉴定到2株核桃真菌病害的优势病原菌,对2株优势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核桃叶部病害的病原菌HTY-6为甜樱间座壳,引起核桃枝干病害的病原菌HTZ-2为小新壳梭孢;甜樱间座壳在持续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pH为6,最适碳源和氮源为麦芽糖和蛋白胨;小新壳梭孢在持续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pH为5,最适碳源和氮源为蔗糖和蛋白胨。本研究明确了大理州核桃病害的优势病原菌,为大理州核桃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州 核桃 病原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