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掖市EM秸秆饲料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魏玉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13年第5期95-96,共2页
张掖市属典型的绿洲农业灌溉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之一,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9.2万hm2,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232.69万t,优质牧草59.61万t,全市用于养畜的饲草达292.3万t(风干重)。由于秸秆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 张掖市属典型的绿洲农业灌溉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之一,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9.2万hm2,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232.69万t,优质牧草59.61万t,全市用于养畜的饲草达292.3万t(风干重)。由于秸秆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阻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因此,张掖市在多年前引进并推广EM微贮技术,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饲料 张掖市 EM 农作物秸秆 应用 绿洲农业 制种基地 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彦春 李明瑞 卢汝学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33-33,35,共2页
关键词 张掖市 大肠肝菌 血清型鉴定 分离 生化试验 致病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规模养猪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魏玉明 钱振波 《畜牧兽医杂志》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对近年来张掖市规模养猪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总结阐述,并根据具体实际,从场址选择布局、消毒灭源、无害化处理、品种引进、检疫检测、猪群净化、免疫预防、寄生虫病驱治、饲养管理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今后防控工... 本文对近年来张掖市规模养猪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总结阐述,并根据具体实际,从场址选择布局、消毒灭源、无害化处理、品种引进、检疫检测、猪群净化、免疫预防、寄生虫病驱治、饲养管理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今后防控工作的对策,旨在对广大规模养猪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养猪场 疫病 防控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主要猪疫病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文玉 魏玉明 钱振波 《畜牧兽医杂志》 2017年第2期73-75,78,共4页
通过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张掖市农区5县区年饲养300头以上的300个规模养猪场户猪的发病、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育肥猪127 241头,其中发病16 250头,死亡3 543头,发病、死亡率分别为12.77%、2.78%;应用实验室血清学方法对O型口蹄疫... 通过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张掖市农区5县区年饲养300头以上的300个规模养猪场户猪的发病、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育肥猪127 241头,其中发病16 250头,死亡3 543头,发病、死亡率分别为12.77%、2.78%;应用实验室血清学方法对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细小病毒病、副嗜血杆菌病、衣原体病、圆环病毒病、乙型脑炎、弓形虫病、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布鲁氏菌病等14种疫病进行了抽样检测。在各县区中,经免疫的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支原体肺炎4种疫病的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24%、75.59%、81.39%和75.23%,经其父母代免疫而自身未免疫的伪狂犬病的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0.93%,查出细小病毒病、副嗜血杆菌病、衣原体病、圆环病毒病、乙型脑炎、弓形虫病、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等9种感染疫病,其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82%、35.14%、38.56%、31.73%、28.49%、26.36%、2.81%、2.87%和1.16%,并且两病或多病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流行病学 血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养猪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齐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第1期37-38,共2页
本文通过对目前张掖市养猪业生产现状、特点的调研,找出近几年养猪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阐述了我市今后养猪业的发展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我市养猪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张掖市 养猪业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养殖生物安全集成技术的研究——张掖金牛绿色饲养技术
6
作者 袁涛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第6期78-84,共7页
[目的]为研究与集成配套张掖金牛绿色饲养技术。[方法]综合运用肉牛饲养学、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肉牛营养学、动物饲料加工学、动物传染病学等学科理论及有关生产绿色畜产品的法规、规范和标准,从张掖金牛产... [目的]为研究与集成配套张掖金牛绿色饲养技术。[方法]综合运用肉牛饲养学、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肉牛营养学、动物饲料加工学、动物传染病学等学科理论及有关生产绿色畜产品的法规、规范和标准,从张掖金牛产地环境、生产环境、牛舍设计和建筑、张掖金牛绿色饲草料科学配制等14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集成了11个有关绿色畜产品肉牛生产的单项技术及1项原则和1项规定,组装配套成为张掖金牛绿色饲养技术。[结论]张掖金牛绿色饲养技术顺应当今消费者追求绿色食品的潮流,示范推广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金牛 生物安全 绿色饲养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育肥牛来源调查
7
作者 何彦春 闫晓玲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第5期77-78,共2页
为了查清目前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育肥牛的来源,对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15个肉牛育肥场的5560头育肥牛来源开展了调查。调查表明:来自当地散养户的犊牛占80.5%,来自外地的犊牛占10.6%,来自肉牛育肥场自繁的犊牛占5.8%,来自当地奶牛场... 为了查清目前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育肥牛的来源,对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15个肉牛育肥场的5560头育肥牛来源开展了调查。调查表明:来自当地散养户的犊牛占80.5%,来自外地的犊牛占10.6%,来自肉牛育肥场自繁的犊牛占5.8%,来自当地奶牛场的公牛犊占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牛 来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鸡新城疫发生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8
作者 李兰香 《养殖技术顾问》 2007年第11期57-57,共1页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养鸡业发展很快,规模养鸡户遍布各地,但鸡新城疫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与养殖户采用的免疫程序不当、不能正确使用鸡新城疫疫苗有关,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鸡新城疫疫苗 张掖市 防制措施 原因 规模养鸡户 免疫程序 养鸡业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奶牛发展现状与对策
9
作者 潘竟平 《养殖技术顾问》 2007年第11期111-111,共1页
奶牛业是饲料转化效率最高、资源利用最节约的畜牧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奶牛业的发展不但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第二、三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奶牛业 张掖市 饲料转化效率 畜牧产业 资源利用 朝阳产业 发展潜力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生物秸秆饲料推进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0
作者 魏玉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13年第5期92-93,共2页
张掖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之一,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9.2万hm2,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292.3万t(风干重),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以草食畜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秸秆进行生物发... 张掖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之一,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9.2万hm2,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292.3万t(风干重),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以草食畜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秸秆进行生物发酵后饲喂家畜,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张掖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秸秆饲料化工作,不断加大秸秆生物发酵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酵技术 秸秆饲料 张掖市 节粮型畜牧业 农作物秸秆 制种基地 种植面积 秸秆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肉杂鸡繁育和生产体系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11
作者 何彦春 《畜牧兽医杂志》 2013年第5期71-72,共2页
张掖市肉杂鸡最早出现于1995年前后,当时都是从中原地区引进的。经专业户试养后,取得良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此后当地的孵化户开始尝试自行繁育,逐渐掌握了繁育方法。肉杂鸡是经商品代蛋鸡与快大型父母代公鸡杂交生产出的肉用鸡... 张掖市肉杂鸡最早出现于1995年前后,当时都是从中原地区引进的。经专业户试养后,取得良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此后当地的孵化户开始尝试自行繁育,逐渐掌握了繁育方法。肉杂鸡是经商品代蛋鸡与快大型父母代公鸡杂交生产出的肉用鸡,?又叫土杂鸡,是近年来大量替代快大型肉鸡饲养的一个趋势。肉杂鸡生产的主要市场基础是目前的肉种鸡繁殖性能相比蛋种鸡较低,一般的肉鸡父母代母本年产合格种蛋160个左右,这样使肉鸡苗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肉种鸡场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难以获得利润。其次是由于引进的快大型白羽肉鸡肉质较差,在本市市场售价较低,活鸡销售市场不是很好,这就为肉杂鸡生产奠定了市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体系 繁育方法 肉杂鸡 张掖市 优势 市场波动 肉鸡饲养 商品代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动物布病防控简史及现状、问题和对策
12
作者 魏玉明 胡立国 +1 位作者 王鹏 魏炳成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78-79,共2页
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该病在人、畜问的感染率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究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简史及现状、问题和对策,对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布病 防控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石模型适用性的肃南县草地畜牧业竞争力培育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娅 张文波 窦学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1-537,共7页
钻石模型是运用于产业竞争力培育的典型范式。本研究以甘肃省肃南县草地畜牧业为对象,从钻石模型组成要素和产业发展角度,检验了钻石模型在生态脆弱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波特钻石模型自身的缺陷及其局限性、区域的生态... 钻石模型是运用于产业竞争力培育的典型范式。本研究以甘肃省肃南县草地畜牧业为对象,从钻石模型组成要素和产业发展角度,检验了钻石模型在生态脆弱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波特钻石模型自身的缺陷及其局限性、区域的生态约束性、产业的特质性,使得钻石模型在指导肃南县草地畜牧业竞争力的培育方面失灵。因此,将区域生态环境作为第3个外生变量引入波特钻石模型并居于6要素模型的核心主导位置,构建符合微观区域特质和产业竞争力实质的"区域生态约束钻石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生态脆弱、少数民族聚居、欠发达且受资源环境约束等多特征叠加区域,高度依赖自然资源、技术层次低、受生态环境约束的产业竞争力培育的"竞争力钻石模型",以期实现高附加值畜牧业的回归性升级,为其他高原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畜牧业 产业竞争力 区域生态约束钻石模型 竞争力钻石模型 肃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场生物安全集成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涛 魏玉明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研究与推广生物安全集成技术在肉牛场的应用,综合运用肉牛饲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等理论,对肉牛场的科学选址、肉牛场的生物安全设计与建造、肉牛隔离检疫等10个关键环节进行... 为研究与推广生物安全集成技术在肉牛场的应用,综合运用肉牛饲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等理论,对肉牛场的科学选址、肉牛场的生物安全设计与建造、肉牛隔离检疫等10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总结制定了肉牛场生物安全集成技术10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场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集成技术 研究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玉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5期19-21,共3页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小尾寒羊比较,陶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0.5%,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小尾寒羊比较,陶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0.5%,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21.4%、14.4%和14.5%,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3.3%,体长增加16.7%,胸围增加19.1%,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38.21%,净肉重提高47.09%。波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7.7%,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9.1%、20.8%和16.0%,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6.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5%,体长增加16.1%,胸围增加17.8%,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47.07%,净肉重提高58.52%。萨寒杂交Fl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4.0%,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8%、13.3%和14.4%,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31.5%,体长增加17.6%,胸围增加19.2%,管围增加11.4%;6月龄胴体重提高45.36%,净肉重提高5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角陶塞特 波德代 萨福克 小尾寒羊 杂交试验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蒙古羊杂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玉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4期31-33,共3页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蒙古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蒙古羊比较,陶蒙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4.6%,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5%、16.1%...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蒙古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蒙古羊比较,陶蒙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4.6%,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5%、16.1%和13.3%,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2.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3%,体长增加17.1%,胸围增加27.1%,管围增加16.6%;6月龄胴体重提高29.92%,净肉重提高37.82%。波蒙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2.2%,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3.0%、23.3%和15.3%,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9.7%,体长增加19.7%,胸围增加30.9%,管围增加17.0%;6月龄胴体重提高33.88%,净肉重提高43.17%。萨蒙杂交Fl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1.3%,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6.7%、15.2%和11.6%,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0.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47.8%,体长增加33.5%,胸围增加49.0%,管围增加26.8%;6月龄胴体重提高31.04%,净肉重提高4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角陶赛特 波德代 萨福克 蒙古羊 杂交试验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交组合肉羊肉质评定及肉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检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玉明 袁涛 +2 位作者 段华宾 齐明 李旭荣 《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5期4-7,共4页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种公羊,与当地河西蒙古羊、小尾寒羊进行杂交,以河西蒙古羊为对照,对6月龄杂交一代羊的肉品质和重金属、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其杂交一代羔羊生产的羊肉,肉色分值在3.50~3.80之间,肉色正常...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种公羊,与当地河西蒙古羊、小尾寒羊进行杂交,以河西蒙古羊为对照,对6月龄杂交一代羊的肉品质和重金属、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其杂交一代羔羊生产的羊肉,肉色分值在3.50~3.80之间,肉色正常;大理石纹分值在3.15~3.86之间,表明肌间脂肪含量适中;肉品24h后的pH值在5.17~5.84之间,符合鲜肉标准;熟肉率在59.98%~60.92%之间,出品率较高,肉品失水率在18.22%~20.62%之间,保水性能突出;肌纤维直径短,在34.26nm~36.09nm之间,肌肉嫩度剪切力值小,在3.56kg~4.48kg之间,肉质柔嫩;肉品中重金属铅、砷、汞、镉含量分别为0.052 mg/kg、0.067mg/kg、0.000 58mg/kg和0.000 65mg/kg,肉品中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分别为0.014 8mg/kg和0.016mg/kg,符合国家无公害羊肉标准。引进优良肉羊品种,杂交改良本地河西蒙古羊和小尾寒羊,高效、健康养殖的肉羊,其肉品质良好,达到了安全、无公害羊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一代羊 肉品质 检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暖棚养殖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玉明 袁涛 +2 位作者 段华宾 张文波 李珊 《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5期13-15,共3页
根据张掖市冬季漫长,气候寒冷的特点,研究推广了塑膜暖棚养羊技术。从场地的选择、棚舍类型、暖棚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定与施工、温湿度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和研究,确立了2种暖棚羊舍,适合于高寒牧区、半农半牧荒漠区和绿洲... 根据张掖市冬季漫长,气候寒冷的特点,研究推广了塑膜暖棚养羊技术。从场地的选择、棚舍类型、暖棚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定与施工、温湿度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和研究,确立了2种暖棚羊舍,适合于高寒牧区、半农半牧荒漠区和绿洲农业灌溉区等三个不同生态产区,并在养羊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为发展健康高效养羊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棚 养羊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安全集成技术设计建造规模化肉牛场的研究与推广
19
作者 袁涛 张文波 李珊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59-62,共4页
为研究与推广生物安全集成技术在规模化肉牛场的设计与建造。综合运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兽医卫生学、肉牛饲养学和建筑设计学等理论,从肉牛的生产环境、牛舍的设计建造、卫生消毒、鼠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设计了肉牛生... 为研究与推广生物安全集成技术在规模化肉牛场的设计与建造。综合运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兽医卫生学、肉牛饲养学和建筑设计学等理论,从肉牛的生产环境、牛舍的设计建造、卫生消毒、鼠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设计了肉牛生产环境的技术参数,制定了关键生产环节肉牛疾病环境控制措施。说明综合应用生物安全集成技术设计建造肉牛场,为肉牛饲养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肉牛场 生物安全集成技术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绒山羊与河西绒山羊杂交对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玉兵 魏玉明 +2 位作者 屈永峰 童建伟 杨联 《畜牧兽医杂志》 2011年第3期8-10,共3页
河西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生存环境相同,前者产绒量低,绒品质好,后者产绒量高,绒品质相对较差。本文旨在评价内蒙古白绒山羊与河西绒山羊杂交对后代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影响。从河西绒山羊主产地平山湖测定11只河西绒山羊、10只内蒙古白... 河西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生存环境相同,前者产绒量低,绒品质好,后者产绒量高,绒品质相对较差。本文旨在评价内蒙古白绒山羊与河西绒山羊杂交对后代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影响。从河西绒山羊主产地平山湖测定11只河西绒山羊、10只内蒙古白绒山羊和10只杂种产绒量,采集颈部山羊绒测定细度、含绒率和长度。测定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与内蒙古白绒山羊杂交后,杂种后代平均产绒量比河西绒山羊提高了23.43%。杂种后代的山羊绒平均细度比河西绒山羊粗0.32μ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细1.64μm。杂种后代山羊绒长度比河西绒山羊增加5.85m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增加2.9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白绒山羊 河西绒山羊 杂交后代 产绒量 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