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格局的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蒙吉军 江颂 +1 位作者 拉巴卓玛 张维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53-1562,共10页
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外部压力、脆弱性和稳定性表征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模型,分析了1980—2015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空间分布在不同时期虽有不同,但冲突强... 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外部压力、脆弱性和稳定性表征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模型,分析了1980—2015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空间分布在不同时期虽有不同,但冲突强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甘州、临泽2个人类活动较为活跃的区县,且指数最高的区域呈围绕城市四周分布的特点;②土地利用冲突在不同时期变化显著,1995—2005年是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增加较为明显的时段,中部的甘州区、南部的山丹县两地增加最为明显;2005—2015年虽然冲突强度增大区域的面积少于上一时段,但冲突增加幅度高于上一时段,尤其民乐县和高台县增加较为明显;③土地利用冲突与自然因素的相关性极弱,与道路和河流等用地条件的相关性较强,而与人口密度和GDP为代表的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最强;④土地利用冲突与土地利用变化的阶段性特征一致,1995—2000年是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为剧烈的时期,而1995—2005年也是土地利用冲突面积增加最多的时段;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增长极为活跃,对生态用地产生侵占,反映了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三者之间的矛盾是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冲突 黑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SO2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及其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青青 巨天珍 +4 位作者 王培玉 温飞 石垚 马成 常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9-70,共12页
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物多尺度监测手段,辨识污染物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城市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可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OMI、EOS/MODIS卫星影像及其他统计类数据,在分析了兰州市2006-2016年对流层SO2柱浓... 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物多尺度监测手段,辨识污染物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城市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可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OMI、EOS/MODIS卫星影像及其他统计类数据,在分析了兰州市2006-2016年对流层SO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NDVI、工业总产值、汽车保有量等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生态要素的结构变化与SO2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兰州市对流层SO2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以河谷低海拔区域分布为中心,向西北、东南山地两侧递减的"倒U"形格局;2)近10年内,兰州市大气SO2柱浓度值在0.033-0.25(多布森单位)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14%,降速为0.02(多布森单位)/a;3)兰州市大气SO2柱浓度变化特征与城市工业生产和交通因素关系密切,又受地形、季节风向等气象气候条件制约;4)兰州市NDVI指数与大气SO2柱浓度值相关性明显,兰州市植被覆盖度较低,植被指数为0.09-0.66,对SO2净化能力有限。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认为,通过调控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并适当采用基因工程等科学技术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量,是下一步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对流层 SO2柱浓度 时空特征 NDVI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詹莉莉 《湖北农机化》 2020年第7期45-45,共1页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提升当前环境管理工作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从事环境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本文针对现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繁杂,审批过程耗时长等问题,为提高审批效率,提出审批制度创新方面的思考和建议,希望为...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提升当前环境管理工作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从事环境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本文针对现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繁杂,审批过程耗时长等问题,为提高审批效率,提出审批制度创新方面的思考和建议,希望为实际工作创新改进发挥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 环评审批 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策驱动的土地利用转型对土地 多功能利用的影响——黑河中游案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蒙吉军 朱丽君 +2 位作者 王祺 郭力仁 张维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2-1112,共11页
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转型分析和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探讨2000—2014年期间土地政策对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转型明显,生活用地增加一倍,生产用地增加1/3,生态用地基本上平衡;2)土地利用功能增加近一... 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转型分析和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探讨2000—2014年期间土地政策对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转型明显,生活用地增加一倍,生产用地增加1/3,生态用地基本上平衡;2)土地利用功能增加近一倍,多角度利用更加充分,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是主要的土地利用功能,且提升较大;环境功能和文化功能相对较弱,提升较小;3)土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多功能利用。土地开发整理对就业支持、土地生产和资源维持等功能有显著的影响,耕地非农化管控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保障功能和经济供给功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多功能利用 土地政策 黑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地区鹰嘴豆适应性评价及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占鑫 刘露露 +6 位作者 韩顺斌 马小乐 王兴 吴学军 闵庚梅 李志荣 杜蓉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30-34,共5页
以生产中综合表现良好的鹰嘴豆品种陇鹰1号为对照,对5份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鹰嘴豆资源材料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均以张鹰5号和张鹰7号产量表现较高,均较对照品种陇鹰1号增产。其中乌江镇永丰村试验点分别增产17.... 以生产中综合表现良好的鹰嘴豆品种陇鹰1号为对照,对5份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鹰嘴豆资源材料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均以张鹰5号和张鹰7号产量表现较高,均较对照品种陇鹰1号增产。其中乌江镇永丰村试验点分别增产17.65%、20.00%;新墩镇分别增产20.28%、16.00%;花寨乡分别增产11.55%、16.34%。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鹰嘴豆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价值(D值)以张鹰7号最高,为0.8085;张鹰5号次之,为0.6641。这2份材料丰产性较好,适合在河西地区种植。综合分析表明,5个鹰嘴豆材料在乌江镇永丰村整体表现最好,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高于3400 kg/hm^(2),增产显著,这2个品种可在该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及示范推广,也可在该地区进行多品种筛选和鉴定评价研究;新墩镇试验点整体产量中等,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达到3000 kg/hm^(2)以上,说明新墩镇地区的气候条件可筛选种植部分品种;花寨乡试验点折合产量均偏低,说明鹰嘴豆不适宜在该地区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鹰嘴豆 适应性评价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份鹰嘴豆种质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占鑫 刘露露 +1 位作者 吴智年 杜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5-74,共10页
【目的】阐明河西地区多份鹰嘴豆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适应性,为河西地区鹰嘴豆种质资源创新和品质选育提供材料。【方法】对114份鹰嘴豆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分析评价,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特异种质。【结果】114份鹰嘴豆材... 【目的】阐明河西地区多份鹰嘴豆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适应性,为河西地区鹰嘴豆种质资源创新和品质选育提供材料。【方法】对114份鹰嘴豆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分析评价,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特异种质。【结果】114份鹰嘴豆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个数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 diversity index)由大到小分别为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株粒质量>结荚高度>单株粒数>荚粒数>株高>空荚数;6个质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 diversity index)由大到小为粒色>花色>荚色>粒形>株型>叶形。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883%,主要与产量、株高、分枝数有关。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5时将114份鹰嘴豆资源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材料为株高较高,分枝数和空荚数较少;类群Ⅱ株高适中,分枝数较多,百粒质量较高;类群Ⅲ株高较矮,分枝数适中,籽粒较大。【结论】综合考量各性状筛得5份株高适宜、高产、粒色丰富、大粒鹰嘴豆特异种质资源,分别为86-68c、2014-088、张黑脑豆、张高产脑豆、87品-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