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推进张家港市塘桥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钱思航 徐骋成 钱颂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第6期5-7,共3页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分工分业,促使农民致富。自2006年以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试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全镇农田规模经营面积达2800 hm^2,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田...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分工分业,促使农民致富。自2006年以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试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全镇农田规模经营面积达2800 hm^2,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塘桥镇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通过采取建立健全流转土地使用规划及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民参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 家庭农场 政策扶持 塘桥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运粳19”在塘桥镇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措施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钱耀晨 孙晨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43-43,45,共2页
"武运粳19"经张家港市塘桥镇示范种植,发现该品种分蘖性强、产量潜力较大,适宜作机插秧推广,同时在示范中也发现,由于主攻穗数带来了穗型偏小的问题,因此,在配套措施上要以争穗数保穗型为重点,以构建合理的产量结构,充分发挥&... "武运粳19"经张家港市塘桥镇示范种植,发现该品种分蘖性强、产量潜力较大,适宜作机插秧推广,同时在示范中也发现,由于主攻穗数带来了穗型偏小的问题,因此,在配套措施上要以争穗数保穗型为重点,以构建合理的产量结构,充分发挥"武运粳1 9"的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运粳19 机插秧 植株形态 种植表现 配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塘桥镇控制直播稻发展的经验
3
作者 方德才 赵燕萍 《上海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13-14,共2页
在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张家港市塘桥镇通过加大行政推动、加强技术指导、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方法,将机插秧面积发展至85%以上,有效地控制了直播稻的盲目发展,创造了较多的机插秧高产典型,为张家港市机插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直播稻 机插秧 控制 发展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顾志权 黄春祥 +13 位作者 李意坚 张洪雁 吴锡棋 陆建华 钱卫飞 范培贤 杜玉彬 张维生 朱文彬 殷军成 丁木兰 徐云高 陈正清 秦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6-238,共3页
43个土壤基础地力测定汇总,当季小麦土壤基础地力供应氮(N)83.1 kg/hm2、磷(P2O5)36.75kg/hm2、钾(K2O)48.15 kg;12个点的测定结果,100 kg小麦籽粒产量平均吸氮(N)2.75kg、磷(P2O5)1.04 kg、钾(K2O)1.84 kg;小麦全期对肥料养分的吸收率... 43个土壤基础地力测定汇总,当季小麦土壤基础地力供应氮(N)83.1 kg/hm2、磷(P2O5)36.75kg/hm2、钾(K2O)48.15 kg;12个点的测定结果,100 kg小麦籽粒产量平均吸氮(N)2.75kg、磷(P2O5)1.04 kg、钾(K2O)1.84 kg;小麦全期对肥料养分的吸收率钾>氮>磷。水稻土和潮土氮肥吸收率分别为48.31%、39.26%,磷肥(P2O5)分别为28.79%、39.57%,钾肥(K2O)吸收率分别为50.30%、4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测土 施肥 技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铵氮肥用作小麦追肥的肥效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顾志权 秦军 范培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3,66,共5页
脲铵氮肥是新近研制的复合氮肥。研究表明,脲铵氮肥用于小麦全期追肥在碱性潮土上的肥效显著好于氯化铵、尿素和碳酸氢铵,N当季吸收率达77.19%,N的当季吸收量和吸收率比氯化铵分别增24.9 kg/hm2和13.26个百分点。比尿素分别增加43.05 kg... 脲铵氮肥是新近研制的复合氮肥。研究表明,脲铵氮肥用于小麦全期追肥在碱性潮土上的肥效显著好于氯化铵、尿素和碳酸氢铵,N当季吸收率达77.19%,N的当季吸收量和吸收率比氯化铵分别增24.9 kg/hm2和13.26个百分点。比尿素分别增加43.05 kg/hm2、22.98个百分点。比碳酸氢铵分别增加80.7 kg/hm2、43.02个百分点。酸性水稻土上的N吸收量和吸收率比氯化铵分别减少14.25 kg/hm2、7.58个百分点。比尿素分别增加6.15kg/hm2、3.32个百分点。比碳酸氢铵分别增加31.8 kg/hm2、16.98个百分点。在碱性潮土上的小麦平均产量8134.2 kg/hm2,极显著地高于碳酸氢铵和尿素。与单施粉状氯化铵相比虽有增产,但增产差数未达显著。在酸性水稻土上小麦产量虽比尿素、碳酸氢铵增产,但增产差数也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铵氮肥 小麦追肥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范美娟 戴伟峰 +4 位作者 王开峰 尹国军 殷茵 陆彦 王科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101-104,共4页
为明确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共设7个处理: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个剂量拌干稻种晾干后播种,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6%咪鲜·... 为明确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共设7个处理: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个剂量拌干稻种晾干后播种,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清水等浸种后催芽播种,干稻种直接播种。结果表明,10、15、20 mL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5 kg稻种处理对水稻种子出苗无明显影响,对秧苗生长安全,对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明显,与大面积常用的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浸种效果基本相当。20 mL 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5 kg稻种处理效果较优,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对恶苗病的防效,与清水对照相比分别为93. 9%、96. 9%、96. 9%、96. 8%,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为91. 7%、91. 5%、84. 7%、84. 8%,水稻产量达8 872. 5 kg/hm^2,与清水浸种对照相比增幅为22. 9%,与空白对照相比增幅为16. 4%。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干稻种拌种,晾干后直接播种,操作简便,减少了水稻种子浸种催芽环节恶苗病病菌的浸染,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一项新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5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拌种 武运粳30 水稻恶苗病 防治效果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毛慧萍 陈彩琴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119-120,共2页
为筛选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高效、长效药剂,选用了8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6%艾绿士、20%康宽、10%稻腾、24%艾法迪、20%垄歌和甜核·苏云菌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杀虫控虫作用,除甜核·苏云菌的速效性... 为筛选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高效、长效药剂,选用了8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6%艾绿士、20%康宽、10%稻腾、24%艾法迪、20%垄歌和甜核·苏云菌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杀虫控虫作用,除甜核·苏云菌的速效性差、持效期长外,其他5种药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期都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水稻 稻纵卷叶螟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徐骋成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第5期117-120,共4页
福寿螺是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危害水稻及其他水生植物的恶性水生动物,目前已在苏南地区迅速蔓延。为提高福寿螺的防治水平,介绍了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如福寿螺以成螺越冬、在苏南地区一年繁殖一代,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稻、茭白、... 福寿螺是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危害水稻及其他水生植物的恶性水生动物,目前已在苏南地区迅速蔓延。为提高福寿螺的防治水平,介绍了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如福寿螺以成螺越冬、在苏南地区一年繁殖一代,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等水生植物以及水域附近的旱生植物等;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福寿螺的主要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植保技术在水稻机插秧栽培中的更新 被引量:4
9
作者 毛慧萍 乔静 《农业装备技术》 2012年第1期26-26,共1页
塘桥镇从2006年开始机插秧,6年来机插面积逐年上升,2011年机插秧面积为2 533.3 hm2,占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机插秧的节工省本以及方便易操作已深入人心,连续6年的高产记录更是折服了许多农民。机插秧逐年高产,得益于高产栽培理论的不... 塘桥镇从2006年开始机插秧,6年来机插面积逐年上升,2011年机插秧面积为2 533.3 hm2,占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机插秧的节工省本以及方便易操作已深入人心,连续6年的高产记录更是折服了许多农民。机插秧逐年高产,得益于高产栽培理论的不断探索和高产实践的不断积累,而植保技术是这种新型稻作技术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栽培 植保技术 水稻 高产栽培理论 稻作技术 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意坚 顾志权 +5 位作者 钱卫飞 肖德兴 陆建华 黄春祥 张洪雁 钱卫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2期91-93,共3页
通过水稻田间试验,分析缓释肥料、常规肥料、不施肥料的水稻各时期的养分变化,摸索到L269水稻在黄泥土型水稻土的养分吸收规律;比较了不同肥量和各类肥料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料不仅影响不同时期水稻体内的养分含量,... 通过水稻田间试验,分析缓释肥料、常规肥料、不施肥料的水稻各时期的养分变化,摸索到L269水稻在黄泥土型水稻土的养分吸收规律;比较了不同肥量和各类肥料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料不仅影响不同时期水稻体内的养分含量,同时也影响水稻养分的吸收总量,所试缓释肥能满足水稻中期以前对养分的需求。磷元素受包膜的约束过大,不易加工成包膜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水稻 养分吸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源农药对水稻病虫的影响及增产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国军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水稻病虫 生物源农药 增产作用 无公害生物农药 农业可持续发展 药剂防治 农药使用量 化学农药 防治效果 农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米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慧萍 《上海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31-132,共2页
2010年塘桥镇引进示范了稻鸭共作生产技术,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化学除草剂,极少使用农药和肥料,产量达正常水平,产品达绿色甚至是有机食品标准,该技术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介绍了稻鸭共作生产技术的相关情况... 2010年塘桥镇引进示范了稻鸭共作生产技术,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化学除草剂,极少使用农药和肥料,产量达正常水平,产品达绿色甚至是有机食品标准,该技术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介绍了稻鸭共作生产技术的相关情况,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有机稻米 实践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套播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建刚 陈振华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4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麦田套播稻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肥料运筹 秸秆自然腐解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控释一次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意坚 顾志权 +8 位作者 钱卫飞 肖德兴 范培贤 秦军 陆建华 黄春祥 张洪雁 吴锡棋 钱卫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9期202-204,共3页
以氮素控释剂、有机肥为原料设计水稻控释一次施肥技术处理,通过水稻土类黄泥土属田间试验,筛选出最佳处理:增铵一号15kg/hm2,依次与尿素480kg/hm2、有机肥1 500kg/hm2、过磷酸钙525kg/hm2、氯化钾270kg/hm2混匀,耕翻整地前一次全量施... 以氮素控释剂、有机肥为原料设计水稻控释一次施肥技术处理,通过水稻土类黄泥土属田间试验,筛选出最佳处理:增铵一号15kg/hm2,依次与尿素480kg/hm2、有机肥1 500kg/hm2、过磷酸钙525kg/hm2、氯化钾270kg/hm2混匀,耕翻整地前一次全量施用。该处理水稻产量为8 938.5kg/hm2,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5.6%,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增收14.1%;减少10%氮素施用量;提高肥料氮、磷、钾素利用率分别为5.4%、4.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一次施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茬麦田套稻施肥技术初探
15
作者 秦天斐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超高茬麦田套稻 施肥技术 氮磷钾配比 氮肥水平 经济效益 最佳施肥 施用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套稻种植技术研究和效益分析
16
作者 尹国军 张利钧 秦天斐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5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种植技术 效益分析 麦套稻 人类生存环境 农业生态环境 自然农法 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常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
17
作者 石志平 张忠明 +1 位作者 李明 毛慧萍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3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常优1号 杂交粳稻 大面积推广 产量高 抗性强 示范 熟相 质优 节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蚜酮对水稻三代褐飞虱的药控技术
18
作者 范美娟 尹国军 龚卫良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19-120,共2页
为探明25%吡蚜酮WP对水稻三代褐飞虱的药控技术,我们特进行了水稻三代褐飞虱防治适期、适宜用药量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蚜酮 三代 水稻 技术 药效试验 防治适期 用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