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旱秧出苗的临界土壤水分指标及土壤保湿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黄祥熙 吴永祥 +4 位作者 陈留根 李永丰 陈公翰 赵国良 毛永兴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18-22,共5页
以汕优63和武育粳2号露白的芽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旱育秧的出苗临界土壤水分指标及土壤保湿技术。主要结果:①不同类型品种间出苗所需的土壤水分不同,汕优63出苗的临界土壤水分值明显高于武育粳2号。②以能够出苗所需的土壤水分最低值... 以汕优63和武育粳2号露白的芽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旱育秧的出苗临界土壤水分指标及土壤保湿技术。主要结果:①不同类型品种间出苗所需的土壤水分不同,汕优63出苗的临界土壤水分值明显高于武育粳2号。②以能够出苗所需的土壤水分最低值为生物学出苗临界土壤水分指标;以在一定时限内达到一定出苗率所需的土壤水分最低值为农学出苗临界土壤水分指标。③播种后必须盖土、覆膜,进行土壤保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麦稻两熟制高产途径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强基 袁从 +5 位作者 郑建初 赵剑宏 刘华周 印继勤 童晓明 赵国良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9-15,共7页
本文研究了麦稻两熟制品种、措施、环境3个方面的增产潜力和综合增产潜力,并对其能量平衡、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平衡以及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提出发挥品种、措施、环境的综合技术作用是实现麦稻两熟高产的重要途径,并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 本文研究了麦稻两熟制品种、措施、环境3个方面的增产潜力和综合增产潜力,并对其能量平衡、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平衡以及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提出发挥品种、措施、环境的综合技术作用是实现麦稻两熟高产的重要途径,并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稻 两熟制 高产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秧苗健壮灵的研制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日圣 谷启荣 +2 位作者 周月常 郑淑萍 童红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11,共3页
秧苗健壮灵是选用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经科学配制而成。用于水稻浸种,能有效地抑制秧苗的伸长生长,促进分蘖发生,增加苗基粗,培育矮壮秧的效果明显。同时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治效果稳定在96%以上。秧苗健壮... 秧苗健壮灵是选用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经科学配制而成。用于水稻浸种,能有效地抑制秧苗的伸长生长,促进分蘖发生,增加苗基粗,培育矮壮秧的效果明显。同时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治效果稳定在96%以上。秧苗健壮灵浸种增穗增产显著,一般增产8%左右。它广泛适用于秧龄为35天左右的旱育秧、半旱育秧和水育秧,常规稻和杂交稻、粳稻和籼稻浸种。比先用杀菌剂浸种,苗期再施多效唑更简便、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健壮灵 浸种 壮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小麦高产途径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4
作者 赵强基 刘华周 +5 位作者 赵剑宏 郑建初 袁从祎 赵国良 童晓明 印继勤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14,共5页
本文研究了小麦品种、措施、环境三个方面的增产潜力和综合增产潜力,并对其能量平衡、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平衡、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提出发挥品种、措施、环境的综合技术作用是实现小麦高产并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带蘖旱秧保墒争苗技术
5
作者 吴永祥 王绍华 +2 位作者 黄丕生 毛永兴 赵国良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5,共2页
水稻是我国粮食生产中重要的高产稳产作物。但是由于受水资源的限制,许多宜于种稻地区不能扩种,已有稻区也要承担很大风险。据统计,我国丘陵稻区有1亿亩水稻受到不同程度的缺水威胁。江苏淮北,沿运河地区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该区1200... 水稻是我国粮食生产中重要的高产稳产作物。但是由于受水资源的限制,许多宜于种稻地区不能扩种,已有稻区也要承担很大风险。据统计,我国丘陵稻区有1亿亩水稻受到不同程度的缺水威胁。江苏淮北,沿运河地区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该区1200万亩水稻的灌溉保证率也只有75%,常年缺水达70亿方,其时间主要集中在育秧和栽插季节。因此,培育水稻带蘖旱秧,不仅节省育秧期水分消耗、缓解水源紧张的矛盾,并可为本田提供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秧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带蘖旱秧 育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60)对“苏御糯”的辐照改良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公翰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6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苏御糯水稻 辐照改良效应 钴60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