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发展与建议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昊
杜平
+5 位作者
李艾阳
陈娟
张云慧
李敏
王海燕
张海燕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我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先后经历了污染控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风险管控标准等发展阶段,已形成一套具有我国国情特色的成熟标准体系框架.为探究过去30余年相关标准的发展与演变特征,以200余项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文...
我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先后经历了污染控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风险管控标准等发展阶段,已形成一套具有我国国情特色的成熟标准体系框架.为探究过去30余年相关标准的发展与演变特征,以200余项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文件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国内外标准制定现状,重点分析得出现阶段标准制定的领域热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方案和发展方向.结果表明,目前土壤污染物的检验方法是最主要的土壤环境标准文件类型,分光光度法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测试方法.未来发展任务可从开发污染地块精细化和本土化的风险评估模型、健全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完善风险调查检测评估与防治相关技术规范等方面进行,切实为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优化完善提供重要的方法基础,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
标准
建设用地
污染地块
风险管控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营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
59
2
作者
瓮巧云
黄新军
+5 位作者
许翰林
刘瑶
袁晓峰
马海莲
袁进成
刘颖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2-470,共9页
为明确冀西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简称玉豆间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青贮玉米中原单32与大豆绥农41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了5种不同间作模式种植试验,测定了青贮玉米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营养与微...
为明确冀西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简称玉豆间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青贮玉米中原单32与大豆绥农41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了5种不同间作模式种植试验,测定了青贮玉米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营养与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玉米单种(CK)相比,玉豆间作能明显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品质,改善土壤营养和微生物菌落。玉豆2∶1模式为该地区最佳间作模式,该模式青贮玉米产量为68.53 t·hm^-2,粗蛋白(CP)、淀粉含量明显增加,分别比CK多0.5和3.2个百分点;每吨干物质可生产的牛奶量达到1539.00 kg·t-1。与CK相比,玉豆间作下根瘤菌固氮作用明显,其中玉豆2∶1模式下灌浆期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为124.3 mg·kg^-1。此外,在玉豆间作模式中,玉米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真菌表达丰度增加,担子菌门真菌表达丰度降低;出现柄孢壳菌、Harpophora radicicola等新真菌类型。玉豆2∶1模式下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OTU最多,达到318个。本研究为冀西北地区开展高产、优质玉豆栽培技术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
间作模式
青贮玉米产量
品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发展与建议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昊
杜平
李艾阳
陈娟
张云慧
李敏
王海燕
张海燕
机构
生态
环境
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
环境
监管技术中心
中国
环境科学
研究院
环境
标准
研究
所
张家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0YFC1806300)。
文摘
我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先后经历了污染控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风险管控标准等发展阶段,已形成一套具有我国国情特色的成熟标准体系框架.为探究过去30余年相关标准的发展与演变特征,以200余项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文件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国内外标准制定现状,重点分析得出现阶段标准制定的领域热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方案和发展方向.结果表明,目前土壤污染物的检验方法是最主要的土壤环境标准文件类型,分光光度法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测试方法.未来发展任务可从开发污染地块精细化和本土化的风险评估模型、健全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完善风险调查检测评估与防治相关技术规范等方面进行,切实为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优化完善提供重要的方法基础,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土壤环境
标准
建设用地
污染地块
风险管控
环境保护
Keywords
soil environment
standard
construction land
contaminated site
risk contro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营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
59
2
作者
瓮巧云
黄新军
许翰林
刘瑶
袁晓峰
马海莲
袁进成
刘颖慧
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张家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2-470,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D0300305)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19226420D)。
文摘
为明确冀西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简称玉豆间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青贮玉米中原单32与大豆绥农41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了5种不同间作模式种植试验,测定了青贮玉米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营养与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玉米单种(CK)相比,玉豆间作能明显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品质,改善土壤营养和微生物菌落。玉豆2∶1模式为该地区最佳间作模式,该模式青贮玉米产量为68.53 t·hm^-2,粗蛋白(CP)、淀粉含量明显增加,分别比CK多0.5和3.2个百分点;每吨干物质可生产的牛奶量达到1539.00 kg·t-1。与CK相比,玉豆间作下根瘤菌固氮作用明显,其中玉豆2∶1模式下灌浆期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为124.3 mg·kg^-1。此外,在玉豆间作模式中,玉米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真菌表达丰度增加,担子菌门真菌表达丰度降低;出现柄孢壳菌、Harpophora radicicola等新真菌类型。玉豆2∶1模式下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OTU最多,达到318个。本研究为冀西北地区开展高产、优质玉豆栽培技术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大豆
间作模式
青贮玉米产量
品质
土壤微生物
Keywords
corn/soybean
intercropping model
silage corn yield
quality
soil microorganism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发展与建议
张昊
杜平
李艾阳
陈娟
张云慧
李敏
王海燕
张海燕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营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瓮巧云
黄新军
许翰林
刘瑶
袁晓峰
马海莲
袁进成
刘颖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