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张量成像对布氏杆菌脊柱炎椎间盘病变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朋 张玉姣 +2 位作者 秦芳 刘兰 崔书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9-527,共9页
目的研究各项异性分数(FA)和弥散系数(ADC)对布氏杆菌脊柱炎(BS)椎间盘改变早期诊断价值,并评估BS椎间盘改变治疗后的价值,进一步探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BS影像特点。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例)及张家口市传染病医... 目的研究各项异性分数(FA)和弥散系数(ADC)对布氏杆菌脊柱炎(BS)椎间盘改变早期诊断价值,并评估BS椎间盘改变治疗后的价值,进一步探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BS影像特点。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例)及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40例)2013年8月至2017年5月60例经血清学实验或病理确诊的BS患者。BS患者进行CT、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应用DTI Fiber Trak软件包进行椎间盘FA值、ADC值测量。比较各期及治疗后FA值、ADC值特点。结果不同时期ADC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FA值普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期治疗后6个月ADC值明显低于治疗前,FA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治疗后12个月ADC值以及各期治疗后12个月FA值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仅ADC值在慢性期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结论 FA值和ADC值对诊断BS椎间盘改变较常规MRI序列更加敏感,能够早期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同时为BS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脊柱炎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参数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玉姣 吴朋 +4 位作者 朱月香 曲迎午 崔书君 秦芳 冯志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4-949,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DTI相关参数与该病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BS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脊柱进行螺旋CT、MRI常规及DT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DTI相关参数与该病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BS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脊柱进行螺旋CT、MRI常规及DT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3例)、慢性期(14例)、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及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保守治疗前、后的ADC值和FA值;对所有BS患者的ADC值、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共发现病变椎体65个,常规MRI共发现病变椎体99个,常规MRI对病变椎体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对照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04,P=0.000),FA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7.12,P=0.000)。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期ADC值较急性期、亚急性期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3)。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的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期FA值较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FA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治疗后ADC值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治疗后FA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13),慢性期治疗后FA值高于治疗前(P=0.043)。ADC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呈正相关性(r=0.837,P=0.007);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不相关(r=-0.197,P=0.16)。结论:DTI检查通过测量FA值和ADC值能够量化分析BS椎体的改变情况,指导临床治疗,为进一步评估BS患者预后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血清凝集试验 血清学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对结核性胸膜炎肺功能及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卫佳 张亚平 +2 位作者 冯平 程彩霞 孔素花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对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对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抗结核及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胸水引流量、胸膜厚度、胸水胸痛消失时间、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pred)、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d)、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百分比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DC1/PBMC,DC2/PBMC及DC1/DC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水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消失时间、胸痛消失时间以及胸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C%pred、FVC%pred、TLC%pre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液瘀汤联合西药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胸水吸收,降低胸膜肥厚,减少胸痛持续时间,改善肺功能,调控机体DC细胞亚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结核性胸膜炎 西药 肺功能 外周血 胸膜厚度 穿刺引流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护理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宏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83-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孕28周开始口服替夫定600mg/次,每天一次,至分娩后1个月停药,并在产前、产时和产后进行...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孕28周开始口服替夫定600mg/次,每天一次,至分娩后1个月停药,并在产前、产时和产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替比夫定阻断治疗;两组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后即刻、1月龄是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次,出生即刻、1个月、6个月时按程序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bd)10μg/次,进行联合阻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分娩后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变化,并于婴儿出生后及6、12月龄取血测HBsAg,对比两组阳性率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前血清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24h内、6个月及12个月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HBIG、Hepd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减少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同时配合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了母婴HBV阻断率,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晓燕 吴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各面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及层黏连蛋...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各面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及层黏连蛋白(LN)。结果:观察组血清HBVDNA水平及HA、PCⅢ、CⅣ、LN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水平不同范围的患者HA、PCⅢ、L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Ⅳ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DNA与HA、PCⅢ、CⅣ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与LN呈正相关关系(r=0.29,P<0.05)。结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及控制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对延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程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肝纤维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评估 被引量:13
6
作者 魏占芳 武永萍 +1 位作者 马莉莎 段凌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6期1898-1900,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RTE)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RTE测定应变均值(MEAN)、蓝色领域...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RTE)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RTE测定应变均值(MEAN)、蓝色领域%(%AREA)、标准差(SD)、复杂度(COMP)、对比度(CONT)、峰度(KURT)、偏度(SKEW)、均等性(ENT)、杂乱性(IDM)、一致性(ASM)、相关性(CORR)弹性图像定量参数,观察两组弹性图像特征定量值差异性及各纤维化分期弹性图像特征定量值变化。结果:两组除ENT、ASM、C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定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变化,各弹性图像特征定量值相应发生变化,各分期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E具有简单、实用性强、可重复性、无创等优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可提供较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E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糖类抗原125和铁蛋白等检测水平与肺结核病灶侵及胸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唐天弼 王建萍 +2 位作者 武栋 高永革 范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04-410,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铁蛋白(SF)等检测结果与肺结核病变侵及胸膜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7年4月入住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296例,依据肺实质病灶是否侵及胸膜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侵及胸膜...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铁蛋白(SF)等检测结果与肺结核病变侵及胸膜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7年4月入住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296例,依据肺实质病灶是否侵及胸膜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侵及胸膜组(207例)和未侵及胸膜组(89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CA125和SF水平,以中位数(四分位数:Q1,Q3)表示;并进行痰菌检查[包括抗酸杆菌染色涂片镜检(萋-尼染色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MGIT960快速液体培养,简称“MGIT960培养”)]、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各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3的实验室相关检查。采用Mann-WhitneyU检验、x^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新变量[logk(P)](由CA125、SiC、痰菌检查三组指标数据计算得出)回归方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最佳临界值,探索CA125、SF、hs—CRP、痰结核分枝杆菌、IGRA和Hb、ALB、PA的变化原因及与肺结核浸润病变侵及胸膜间的关系。结果侵及胸膜组与未侵及胸膜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中,CA125[31.55(18.45,71.80)ku/L;16.15(9.55,23.15)kU/L1、SF[234.68(128.27,504.12)μg/L;127.39(86.31,201.76)μg/L]、hsCRP147.50(16.00,82.55)mg/L;3.40(0.78,7.73)mg/L]和痰菌检查阳性率(32.85%,68/207;11.24%,1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4.87、-6.34,x^2=296.00;P值均=0.000)。两组患者的CA125、SF、hs—CRP指标与是否侵及胸膜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存在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38、0.32、0.64,P值均=0.000)。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CA125、SF、痰菌检查结果与是否侵及胸膜具有相关性(OR=1.11,P=0.001;OR=1.01,P=0.005;OR=5.89,P=0.025)。新变量logit(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8)高于CA125和SF指标(均为0.78),具有明显预测概率(P值均=0.000)。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CA125、SF指标与侵及胸膜面积(y)存在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69、0.55,P值均=0.000);进一步经回归模型Anova分析,lnCA125、lnSF与侵及胸膜存在明显相关性(F值分别为68.65、29.45。P值均=0.000)]。结论肺结核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阳性及血清hs-CRP、CA125和SF指标升高与肺实质浸润病变侵及胸膜呈正相关,IGRA与肺实质浸润病变侵及胸膜无相关性。肺结核患者CA125、SF指标升高与肺结核病变侵及胸膜面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 胸膜 抗原.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铁蛋白质类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海波 刘海春 王振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1-72,76,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sFas、sFasL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48例(观察组),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和ABC-ELISA双抗体... 目的:观察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sFas、sFasL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48例(观察组),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和ABC-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A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l7相关因子、IL-17、IL-22和外周血凋亡蛋白sFas、sFasL的表达,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4+、CD3+CD4+/CD3+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3+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22、sFas、sFas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IL-1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A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参与其迟发型超敏反应;IL-22在CAD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外周细胞凋亡蛋白表达异常亦在其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凋亡蛋白 白介素-17(IL-17) 白介素-22(IL-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孙逸敏 王振清 +1 位作者 贾佳 谷化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患者纳入标准搜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248例初诊为疑似肺结核的患者,最终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181例...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患者纳入标准搜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248例初诊为疑似肺结核的患者,最终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181例,非肺结核患者67例。由结核科医生根据相应临床表现及体征按照每例患者选用1种类型临床标本的原则共采集248份临床标本,包括101份晨痰标本、67份胸腔积液标本、80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248份标本均行TCT、萋-尼抗酸染色涂片镜检(Ziehl-Neelsen 染色涂片法镜检,简称“Z-N涂片法”)、BACTECTM MGIT 960液体培养法(简称“MGIT 960法”)检测分枝杆菌。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CT检测248份标本、痰液标本、胸腔积液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53.63%(133/248)、67.33%(68/101)、17.91%(12/67)、66.25%(53/80)]均明显高于Z-N涂片法[分别为25.81%(64/248)、36.63%(37/101)、7.46%(5/67)、27.50%(22/80)](χ^2值分别为46.788、19.736、9.449、20.83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2、0.000);但TCT检测痰标本的阳性率明显低于MGIT 960法[81.19%(82/101)](χ^2=5.076,P=0.024),而检测胸腔积液及支气管灌洗液标本的阳性率与MGIT 960法[分别为25.37%(17/67)、70.00%(56/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00,P=0.294;χ^2=0.377,P=0.539)。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TCT、Z-N染色法、MGIT 960法检测所有临床标本的敏感度分别为72.93%(132/181)、30.39%(55/181)、85.64%(155/181),一致率分别为79.84%(198/248)、48.79%(121/248)、89.52%(222/248),特异度分别为98.51%(66/67)、98.51%(66/67)、100.00%(67/67)。结论 TCT检测痰液、胸腔积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枝杆菌的阳性率、敏感度均高于Z-N涂片法,对诊断肺结核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胸腔积液 诊断技术和方法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慧娟 冯晓兰 +1 位作者 杨军 王常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阴道瘘(RVF)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40例RV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采用直肠黏膜移动瓣技术治疗的20例RVF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用传统术式(经会阴、经阴道及经肛门括约肌途径修补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阴道瘘(RVF)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40例RV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采用直肠黏膜移动瓣技术治疗的20例RVF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用传统术式(经会阴、经阴道及经肛门括约肌途径修补术)治疗的20例RVF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传统术式与直肠黏膜移动瓣技术对RVF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直肠黏膜移动瓣技术治疗RVF一次补修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术式(P<0.05);两组术后各项应激指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黏膜移动瓣技术可有效治疗中低位RVF,并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在中低位RVF治疗中较传统术式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阴道瘘(RVF) 直肠黏膜移动瓣技术 传统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火栀麦片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慢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4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古玉茹 石栓柱 +4 位作者 陈翛然 刘颖翰 孔素花 温占平 冯敬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观察清火栀麦片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慢性期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期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利福平0.6 g,1次/d;多西环素0.1 g,2次/d;6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白介素-240... 目的:观察清火栀麦片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慢性期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期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利福平0.6 g,1次/d;多西环素0.1 g,2次/d;6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白介素-240万IU,皮下注射,3次/周,6周为1个疗程,同时加用清火栀麦片,4粒/次,3次/d,治疗6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愈率为37.5%,基本治愈率为33.3%,好转率为20.8%,无效率为8.4%;而对照组患者近期治愈率为21.3%,基本治愈率为16.7%,好转率为19.5%,无效率为42.5%,前者疗效明显好于后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测的血清IL-1β、IL-6、5-HT及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好。结论:清火栀麦片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慢性期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布鲁氏菌病 重组人白介素-2 清火栀麦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吸入对中重度POCD稳定期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海春 王海波 +1 位作者 王振青 武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吸入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采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B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C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吸入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采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B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C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比3组治疗4、12周后BODE指数(B为体重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评分、血气指标及静脉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BODE指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BODE指数改善较A、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下降较A、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铁联合沙美特罗吸入治疗稳定期中重度COPD,可有效延缓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降低患者BODE指数及血清MMP-9水平,对改善COPD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 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 噻托溴铵铁 沙美特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