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走向公共领域:教育舆论中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角色转型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徐长玲
-
机构
张家口学院人文社科系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3,17,共4页
-
文摘
教育理论工作者参与教育舆论分析与研究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提升教育理论的实践品性,体现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实践关怀;有利于普及教育理论知识,提升公众的教育科学文化素养,塑造舆论参与者的理性品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舆论氛围。为此,教育理论工作者应从专业领域走向公共领域,以专业的知识与视角推动教育舆论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构建和谐有序的教育舆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关键词
教育理论工作者
教育舆论
公共理性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论生态道德观在文学教育中的渗透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丁洁
杨建慧
-
机构
张家口学院人文社科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X期15-16,共2页
-
文摘
在高校的文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态的视角解读文学作品,在学习中渗透生态道德审美教育,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审美,用文学作品中的生态美学影响学生的道德养成。
-
关键词
生态意识
道德教育
文学教学
美学意识
-
分类号
H19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与品格修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丁洁
-
机构
张家口学院人文社科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X期50-,52,共2页
-
文摘
文学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美,就仅仅是单纯的自然美,也不是单纯的艺术创造的美,而是道德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体。这里讲的道德美不是在艺术美本身中所包含的那种广义的道德美,而是具有特定内容的道德形态。作为艺术形态的文学作品,其在不断提升学习者文学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同时也在用艺术之美修正着人的行为,从而实现道德美和艺术美的相得益彰。
-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艺术修养
道德教育
品德之美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宋词“双性同体”创作模式探微
- 4
-
-
作者
曹翠
-
机构
张家口学院人文社科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X期50-51,共2页
-
文摘
宋词在创作中普遍采用"男子而作闺音"的"双性同体"创作模式,即词的创作者是男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是女性,男性代女性立言,展现女性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这种独特的创作模式为宋词赢得了一代文学的美誉。笔者试图找出宋词采用"双性同体"创作模式的内在因由,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创作模式给宋词带来的艺术魅力,作为其当选为一代文学之代表的有力佐证。
-
关键词
宋词
“双性同体”
创作模式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