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实际生活”与“存在意义”之间——论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讲课中的两条内在线索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宏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8,共7页
海德格尔存在问题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其思想的开端处,亦即他的早期弗莱堡讲课中。通过对世界观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双重批判,海德格尔提出了从"理论之物"回归"前理论之物"的哲学道路。然而,前理论之物究竟意指"实... 海德格尔存在问题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其思想的开端处,亦即他的早期弗莱堡讲课中。通过对世界观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双重批判,海德格尔提出了从"理论之物"回归"前理论之物"的哲学道路。然而,前理论之物究竟意指"实际生活"还是"存在意义"却并不明朗。通过解构和形式显示方法,海德格尔将二者统一于"先行把握",这就是早期海德格尔"实际性存在论"这一哲学规划的主要特征。同时,这也导致了早期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转向"。然而,与其说"存在论转向"是海德格尔对实际生活与存在意义的两难处境的最终解决,不如说,它恰恰彰显了这一两难处境,而生活与存在这两条内在线索之间的矛盾也构成了海德格尔哲学思考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生活 存在意义 存在论转向 形式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谢林的哲学对话 被引量:4
2
作者 劳赫.胡恩 庞昕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33,共7页
海德格尔将谢林的《自由论文》解读为"关于恶的形而上学"。这不仅涉及谢林对早期观念论的批判,同时也表现出他晚期思想探讨意志与泰然让之的虚无主义背景。这样的思考揭示了西方哲学追问第一开端的迷误以及其所保留的另一开... 海德格尔将谢林的《自由论文》解读为"关于恶的形而上学"。这不仅涉及谢林对早期观念论的批判,同时也表现出他晚期思想探讨意志与泰然让之的虚无主义背景。这样的思考揭示了西方哲学追问第一开端的迷误以及其所保留的另一开端的可能。就此而言,谢林的晚期思想划定了德国观念论的边界,并构成海德格尔探讨存在的先声或前史。在与谢林的哲学对话中,海德格尔获得根本的推动与启示而转向批判形而上学并沉思存在自身的"存在历史思想"。与此相应的"本源之思"成为两位思想家共同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意志 泰然让之 开端 本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具体哲学 被引量:2
3
作者 H.马尔库塞 王宏健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1期25-38,共14页
作为对真理的揭示,哲学思考乃是人类实存的一种突出方式。它不只是关心中立的、理论化的抽象真理,更关注与人类此在相关的历史性的具体真理。具体哲学以现实的人类实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凸显其历史性和共时性。具体哲学的使命是哲学的... 作为对真理的揭示,哲学思考乃是人类实存的一种突出方式。它不只是关心中立的、理论化的抽象真理,更关注与人类此在相关的历史性的具体真理。具体哲学以现实的人类实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凸显其历史性和共时性。具体哲学的使命是哲学的具体化、历史化和公开化,它在行动和实践领域发挥作用。必须认识到,人类实存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并不矛盾。社会是个体此在的具体的、历史性的方式,个体实存只能生活在某种社会性处境中。只有通过具体哲学,积极介入现实生活的处境和困境,将生活带入真理、将哲学概念生动化,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可能成为现实,哲学也将恢复其"第一科学"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哲学 实存 历史性 共时性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真理——关于尼采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光(译) 汪洋(译)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5,共6页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指出,“到来中的哲学家”许诺了一种哲学的真理,不同于寻常的事实真理,哲学的真理是具有个体性的。尼采的论证借用了康德那里的“知性特征”,但他把权力意志进行了普遍化,使之作为万物的“知性特征”,以此提供一...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指出,“到来中的哲学家”许诺了一种哲学的真理,不同于寻常的事实真理,哲学的真理是具有个体性的。尼采的论证借用了康德那里的“知性特征”,但他把权力意志进行了普遍化,使之作为万物的“知性特征”,以此提供一种并非源自事实的理解世界的可能性。进一步地,尼采建议用“可显现性的层次”来取代“真”与“假”之间的本质对立。讨论哲学的真理是否有效,就要去讨论显现的特征,包括显现的层次以及显现之可能性,而这是自由精神们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真理 权力意志 康德 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此在形而上学与对作为存在神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之间---论海德格尔的莱布尼茨阐释
5
作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1928年,海德格尔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形而上学,他称之为“此在形而上学”。此在形而上学包括两个部分,即基础存在论和元存在论。从此在形而上学出发,海德格尔用“渴求”(Drang)来解释莱布尼茨的单子思想。他提出了一种有关时间性的渴求的... 1928年,海德格尔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形而上学,他称之为“此在形而上学”。此在形而上学包括两个部分,即基础存在论和元存在论。从此在形而上学出发,海德格尔用“渴求”(Drang)来解释莱布尼茨的单子思想。他提出了一种有关时间性的渴求的元存在论。根据这种元存在论,对世界的哲学理解是由人类欲望及其在实际性中的锚定状态所刻画的,而实际性的特征是身体性、性和血统、历史性、空间性以及与他人的共在。而在1955—1956年的弗莱堡讲授课中,海德格尔将莱布尼茨看作关于作为存在神学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家。海德格尔试图超越莱布尼茨和作为存在神学的形而上学。在比较了海德格尔的两次莱布尼茨阐释之后可以发现,海德格尔在1955—1956年的道路过于极端。1928年的此在形而上学并不能归入海德格尔在1955—1956年批判的“存在神逻辑学”形而上学,它具有特殊的哲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莱布尼茨 此在形而上学 元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现代性——反思云格尔、海德格尔及其他理解现代性的可能 被引量:2
6
作者 石磊(译)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产生自启蒙时期的一种历史性思维方式将当前的时代和过往的一切时代区分为不同的“世代”,并通过当前世代与过往世代的区分和断裂来理解现时代。尼采、海德格尔和云格尔以各个不同的方式继承了这种所谓的“世代思想”,即这种对现代的理... 产生自启蒙时期的一种历史性思维方式将当前的时代和过往的一切时代区分为不同的“世代”,并通过当前世代与过往世代的区分和断裂来理解现时代。尼采、海德格尔和云格尔以各个不同的方式继承了这种所谓的“世代思想”,即这种对现代的理解。文章基于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对柏林“新博物馆”的哲学解读,提出了另外一种理解现代性的可能:无须截然排除传统,而是着眼于作品中传统与当下的共存,来发现其中“非时间地属于今日”的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云格尔 世代 现代性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居住:有关人类生活、建筑物和空间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君特.菲加尔 石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8,共8页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认为"依寓于世界"是人的非本真的存在方式,"本真地生存"具有惶然失所的体验,所以他把居住认作非本真的。在后期的诗思中,海德格尔以认可的态度来谈论居住,但这种居住却将一种特殊的诗...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认为"依寓于世界"是人的非本真的存在方式,"本真地生存"具有惶然失所的体验,所以他把居住认作非本真的。在后期的诗思中,海德格尔以认可的态度来谈论居住,但这种居住却将一种特殊的诗歌理解设为前提:居住依傍于诗歌和语言。菲加尔认为,如此理解的居住是成问题的,并建议从空间与建筑现象入手,以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及其后继者为例,试图从位置、自由空间和广袤三个面向出发,将空间描述为虽不显眼却使得一切空间中的事情得以显现的可能条件。与这个意义上的空间联系在一起的居住,就是日常的居住。一切人与事都由于居住而在场显现,所以这种居住绝不是非本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居住 本真性 赖特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向对象的悠长而温和的目光”:关于海德格尔与阿多诺之思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乌特.古佐尼 夏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7,共7页
阿多诺的“朝向对象的悠长而温和的目光”和海德格尔的“泰然任之”是对待事物的两种相似的聚精会神和耐心的态度,都是面对对象的一种无作为的心态,都表现出与主体性哲学统治原则的不同旨趣,即不是去主动地认识、控制对象,而是让对象展... 阿多诺的“朝向对象的悠长而温和的目光”和海德格尔的“泰然任之”是对待事物的两种相似的聚精会神和耐心的态度,都是面对对象的一种无作为的心态,都表现出与主体性哲学统治原则的不同旨趣,即不是去主动地认识、控制对象,而是让对象展现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阿多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表达与理解之关联-晚期狄尔泰对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奠基 被引量:3
9
作者 汉斯·乌李希·莱辛 王宏健(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84-98,197,共15页
晚期狄尔泰的哲学主题乃是对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奠基,这一规划尤其体现在狄尔泰1900年的《诠释学的诞生》和1910年的《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的建构》之中。在《诠释学的诞生》的导论和补充部分,业已出现了将诠释学从某种技术手段转换为某... 晚期狄尔泰的哲学主题乃是对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奠基,这一规划尤其体现在狄尔泰1900年的《诠释学的诞生》和1910年的《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的建构》之中。在《诠释学的诞生》的导论和补充部分,业已出现了将诠释学从某种技术手段转换为某种哲学规划的尝试,亦即探讨对生活表达之理解的结构与特征,但诠释学在此仍然是对持久固定的文本的解释和阐释。这一诠释学奠基方案在1910年达到了高峰。在《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的建构》中,狄尔泰详尽阐释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的区别,阐发了精神科学的独特结构,亦即生活、表达与理解之关联,最终落脚于客观精神和效果关联。客观精神是人类生存于其中的超个体的文化世界,使人们对他人的理解得以可能,保证了理解的客观性;效果关联则刻画出精神世界的根本特征,它塑造了客观精神,使其成为精神科学的对象。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奠基才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精神科学 体验 客观精神 效果关联 狄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艺术为历史建基——论海德格尔艺术批评的历史维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聪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海德格尔与夏皮罗有关梵·高的画作《鞋》的阐释之争近年来重新激起了国内学者的强烈兴趣,批评海德格尔者有之,为其辩护者亦有之,然而无论学者们的观点存在多大的分歧,有一点却似乎已经成为共识,即认为海德格尔的艺术批评主要源自... 海德格尔与夏皮罗有关梵·高的画作《鞋》的阐释之争近年来重新激起了国内学者的强烈兴趣,批评海德格尔者有之,为其辩护者亦有之,然而无论学者们的观点存在多大的分歧,有一点却似乎已经成为共识,即认为海德格尔的艺术批评主要源自艺术哲学,缺乏像夏皮罗那样的艺术史眼光。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误解,实际上海氏的艺术批评始终贯穿着一个历史维度,因为他同样追问了艺术的历史,而且十分关注艺术与历史的关系。只不过夏皮罗考察的是具体艺术作品的历史,海德格尔探究的却是艺术之本质的起源。前者主张把历史作为评价艺术的基础,后者却试图让艺术为历史建基。纵观海德格尔的艺术批评,这一维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让艺术为此在历史建基、让艺术为民族历史建基以及让艺术为存有历史建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艺术 历史 此在 存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真理”到“地方”——论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的“转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丰雅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7-165,共9页
关于海德格尔的思想分期,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即:以其20世纪30年代的思想"转向"为界线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思想。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在三十多年后的勒·托尔讨论班中以三个关键词——意义、真理、地方——标明其思... 关于海德格尔的思想分期,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即:以其20世纪30年代的思想"转向"为界线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思想。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在三十多年后的勒·托尔讨论班中以三个关键词——意义、真理、地方——标明其思想道路上的三个站点。由此,根据海德格尔自身的规定,其思想实际上发生过两次"转向"并因此被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对应的主题分别是"存在的意义""存在的真理""存在的地方"。与此同时,其艺术思想也不该局限于"真理"的理论视域,而是经历了中期到晚期的发展,最终落脚于艺术与"地方"的关系。与中期"艺术乃存在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不同,晚期"艺术乃存在的地方创建于作品中"。在厘清了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的"转向"之后,还应超出海德格尔去沉思: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究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还是遮蔽了其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真理 地方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的范畴直观与费希特的智性直观:研究先天之物的先天综合式路径和分析式路径
12
作者 宋文良(译) 张小雅(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费希特尝试通过智性直观来研究先天之物,他的智性直观和康德的分析判断相类似,是一种研究先天之物的分析式方法。而胡塞尔的范畴直观则更接近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是研究先天之物的感性—综合式路径。费希特单纯通过分析概念间的思想关... 费希特尝试通过智性直观来研究先天之物,他的智性直观和康德的分析判断相类似,是一种研究先天之物的分析式方法。而胡塞尔的范畴直观则更接近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是研究先天之物的感性—综合式路径。费希特单纯通过分析概念间的思想关联来研究了先天之物,但并未顾及感性经验、空间和时间的作用。胡塞尔则认为,没有感性经验作为基础,也就无法考察先天的本质,感性经验始终是研究先天之物的先决条件。这两种探讨先天之物的方式有着各自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对自我的认知和意识活动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性直观 范畴直观 先天 胡塞尔 费希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维也纳海德格尔年会纪要
13
作者 王宏健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2期170-173,共4页
2016年5月6日至8日,海德格尔年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奥托·摩尔中心(Otto—Mauer-Zentrum)举行。
关键词 维也纳大学 年会纪要 海德格尔 奥地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