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鲁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经验、存在问题和思考建议
1
作者 王亚茹 陈佳萌 +2 位作者 包振兴 王娜 孙皓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1期76-78,共3页
废旧地膜回收对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是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虽然当前部分地区开展了废旧地膜回收工作,但是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本文介绍了... 废旧地膜回收对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是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虽然当前部分地区开展了废旧地膜回收工作,但是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本文介绍了开鲁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为其他地区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及农业面源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地膜 回收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半干旱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过程及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矫丽娜 张福胜 +4 位作者 姚影 芦雪 战海云 刘晓双 贾艳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3期164-165,共2页
从通辽地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过程的视角,分析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果,以期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浅埋滴灌 灌水定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植条件下开鲁县2022年不同引进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3
作者 徐璐 于新超 +1 位作者 王志红 王海水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5期30-33,共4页
加快区域玉米品种的引进进程,对于丰富区域品种多样性和促进农户增产增收至关重要。为明确不同引进玉米品种在开鲁县密植条件下的适应性,并筛选出适宜在开鲁县地区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2022年5~10月在开鲁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不... 加快区域玉米品种的引进进程,对于丰富区域品种多样性和促进农户增产增收至关重要。为明确不同引进玉米品种在开鲁县密植条件下的适应性,并筛选出适宜在开鲁县地区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2022年5~10月在开鲁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不同引进玉米品种适应性比较试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引进品种的生育进程、倒伏情况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差异性,筛选得出适应性最优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在开鲁县密植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生育进程一致,无明显差异。不同玉米品种间的倒伏率和倒折率间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其中以玉米品种“德单1403”的倒伏情况和倒折最为严重,以玉米品种“宏博701”的倒伏情况效果最优。玉米品种“宏博701”产量最高,达到了1084.27 kg/亩,而且秃尖较少,百粒重比较高,抗倒伏,适合密植栽培模式,可在开鲁县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开鲁县 适应性 密植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启厚 古瑜 +2 位作者 于海龙 李玉珍 刑堃 《长江蔬菜》 2015年第2期50-53,共4页
以双丰3号菜豆为试验材料,比较了种子消毒方法,筛选了快繁最佳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移栽基质。结果表明,25%次氯酸钠浸泡20 min对菜豆种子消毒效果最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5+6-BA 5.0 mg/L,14 d获得再生芽为9.2个/外植体;最佳生根... 以双丰3号菜豆为试验材料,比较了种子消毒方法,筛选了快繁最佳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移栽基质。结果表明,25%次氯酸钠浸泡20 min对菜豆种子消毒效果最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5+6-BA 5.0 mg/L,14 d获得再生芽为9.2个/外植体;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B5+IBA 0.1 mg/L,生根率达95.3%;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蘑菇渣=1∶1,移栽成活率为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消毒 增殖 生根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施加对开鲁红干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玉梅 秦艳玲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为明确微生物菌肥对开鲁红干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在减肥增效方面的应用效果,于2024年5月至2024年9月在开鲁县建华镇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施肥量为对照,设置4个微生物菌肥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量+微生物菌肥、80%常规施肥量+微生物... 为明确微生物菌肥对开鲁红干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在减肥增效方面的应用效果,于2024年5月至2024年9月在开鲁县建华镇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施肥量为对照,设置4个微生物菌肥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量+微生物菌肥、80%常规施肥量+微生物菌肥、60%常规施肥量+微生物菌肥、40%常规施肥量+微生物菌肥处理。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常规肥料,有利于开鲁红干椒生长发育和产量提升,以60%常规施肥量+微生物菌肥(60%CG)条件下表现最优,推荐在开鲁地区红干椒种植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开鲁红干椒 生长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鲁县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波 张淑媛 +2 位作者 贾艳红 姜立慧 刘冬平 《河北农机》 2023年第6期42-45,共4页
近些年,随着覆膜年限和覆膜面积的增加,农田地膜残留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对农田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巨大的威胁。随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稳步推进,开鲁县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回... 近些年,随着覆膜年限和覆膜面积的增加,农田地膜残留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对农田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巨大的威胁。随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稳步推进,开鲁县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本文通过总结开鲁县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利用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归纳国内研究文献,对开鲁县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应用、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同时针对废旧地膜回收存在的问题,从地膜的推广应用、高效回收、机具的选择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鲁 机械化 回收 对策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开鲁县红干椒生产、肥料使用现状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常海文 胡栓红 +6 位作者 刘晓蕊 扈顺 张俊 左明湖 于晓翔 黄洁 杨志刚 《辣椒杂志》 2021年第3期8-12,共5页
内蒙古开鲁县是我国重要的干制和酱制辣椒生产基地,辣椒已经成为开鲁县的支柱产业。近年,开鲁县红干椒生产中遇到的品种、肥料使用、栽培技术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2018—2020年对开鲁县红干椒生产、品种和肥料使用等情况进行入户调研... 内蒙古开鲁县是我国重要的干制和酱制辣椒生产基地,辣椒已经成为开鲁县的支柱产业。近年,开鲁县红干椒生产中遇到的品种、肥料使用、栽培技术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2018—2020年对开鲁县红干椒生产、品种和肥料使用等情况进行入户调研,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干椒 开鲁县 生产现状 肥料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移栽红干椒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惠敏 谷秀芳 +1 位作者 黄维忠 张树学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8年第S1期100-101,共2页
1育苗1.1育苗大棚大棚面积按每平方米移栽0.22亩大田计算。1.2营养土配制田园土40%,腐熟马粪40%,炉渣20%,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再加硝酸铵0.75kg,过磷酸钙1kg,草木灰5kg。1.3床土消毒播前用50g... 1育苗1.1育苗大棚大棚面积按每平方米移栽0.22亩大田计算。1.2营养土配制田园土40%,腐熟马粪40%,炉渣20%,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再加硝酸铵0.75kg,过磷酸钙1kg,草木灰5kg。1.3床土消毒播前用50g代森锌或双效灵Ⅱ200~400倍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 红干椒 磷酸二铵 营养土配制 农业技术推广 百菌通 炭疽病症状 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东北地区大棚辣椒套种菜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鲍岩峰 谷秀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8期119-,共1页
东北地区由于自身良好的土壤环境,生长着各式各样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大棚辣椒的选种、育苗、生长管理、防治病虫害方面,详细分析了东北地区大棚辣椒套种菜豆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大棚辣椒 套种菜豆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干椒亩产400kg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俊发 杨淑芹 宋雅茹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8年第1期35-36,共2页
红干椒亩产400kg栽培技术侯俊发杨淑芹宋雅茹(内蒙古哲盟开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鲁028400红干椒在开鲁县种植已有近十几年历史,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大面积推广。近几年,由于栽培水平的提高和推广力度的加大... 红干椒亩产400kg栽培技术侯俊发杨淑芹宋雅茹(内蒙古哲盟开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鲁028400红干椒在开鲁县种植已有近十几年历史,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大面积推广。近几年,由于栽培水平的提高和推广力度的加大,红干椒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到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红干椒 产量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秸秆反应堆在北方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及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红 王海水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4期21-21,共1页
介绍在北方寒冷地区,为了解决设施蔬菜生产中温度低、蔬菜品质差、产量低以及长期连作造成土传病害增加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而推广实施的秸秆反应堆技术,及所产生各种效应。
关键词 内置式秸秆反应堆 北方地区设施农业 应用及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复种豆角栽培技术
12
作者 侯俊发 杨淑芹 +1 位作者 左明湖 王泽远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8年第S1期62-62,共1页
小麦是开鲁县主要细粮作物,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但如何提高小麦下茬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也是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新课题。近几年,通过多次试验和生产实践,开鲁县小麦复种豆角已形成规模,产量和效益也逐年增加... 小麦是开鲁县主要细粮作物,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但如何提高小麦下茬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也是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新课题。近几年,通过多次试验和生产实践,开鲁县小麦复种豆角已形成规模,产量和效益也逐年增加,一般田块小麦平均单产30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小麦 可湿性粉剂 种豆 生育期间 磷酸二铵 开鲁县 农业技术推广 播种时间 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菜套种红干椒栽培技术
13
作者 侯俊发 屈志敏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年第4期42-42,共1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红干椒作为高效经济作物,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为了充分利用光源和土地,解决蔬菜淡季供应,采用前期套种菠菜,以增加经济效益。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菠菜栽培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的中性土,667m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红干椒作为高效经济作物,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为了充分利用光源和土地,解决蔬菜淡季供应,采用前期套种菠菜,以增加经济效益。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菠菜栽培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的中性土,667m2施农家肥4000kg、磷酸二铵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红干椒 套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玉米大斑病菌孢子数量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岩佳 马丽杰 +9 位作者 郭帅领 胡小平 吕金 黄卫利 梁红伟 韩艳茹 罗国君 姜立慧 李猛 云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3-1194,共12页
揭示内蒙古地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并为玉米大斑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利用孢子捕捉仪及Real-time PCR方法,连续3 a(2021-2023年)对内蒙古6个玉米主产区的空气中的分生孢子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内蒙古地... 揭示内蒙古地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并为玉米大斑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利用孢子捕捉仪及Real-time PCR方法,连续3 a(2021-2023年)对内蒙古6个玉米主产区的空气中的分生孢子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上旬和8月中下旬。相关性分析显示,6个地区监测的孢子数量与空气温度均呈正相关(P<0.05)。孢子数量与内蒙古西部3个地区(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和呼和浩特)的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与内蒙古东部3个地区(赤峰、通辽和兴安盟)的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孢子浓度的关键因子,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空气温度是影响孢子浓度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分生孢子 Real-time PCR 动态监测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开鲁地区普通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15
作者 于洪伟 张学新 +5 位作者 张淑媛 贾艳红 刘波 王振 于宗波 于海跃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17-19,共3页
为筛选出抗性强、生育时期适宜、产量高并适合在开鲁县地区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该研究选择了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了解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S8006、科河711产量较对照品种京科968增产5.1%~14.9%,综合农艺性... 为筛选出抗性强、生育时期适宜、产量高并适合在开鲁县地区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该研究选择了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了解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S8006、科河711产量较对照品种京科968增产5.1%~14.9%,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均好于对照品种,适宜在开鲁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比较 农艺性状 产量 开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鲜两用型辣椒新品种‘元大1号’的选育
16
作者 庞凤琴 王玉梅 +3 位作者 鲍岩峰 赵瑞凡 彭晓红 王立岩 《辣椒杂志》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元大1号’是以京B12为母本,以094育7为父本配制出的杂交一代辣椒品种,鲜食加工兼用类型。中熟,开花结果期长达80 d;株高60 cm,株幅50 cm,株型开展;果实羊角形,果实纵径13.4 cm,果实横径2.1cm,果肉厚度0.2 cm;单果鲜质量19.8 g,单株结... ‘元大1号’是以京B12为母本,以094育7为父本配制出的杂交一代辣椒品种,鲜食加工兼用类型。中熟,开花结果期长达80 d;株高60 cm,株幅50 cm,株型开展;果实羊角形,果实纵径13.4 cm,果实横径2.1cm,果肉厚度0.2 cm;单果鲜质量19.8 g,单株结果数23个,成熟前果实深绿色,成熟后果实紫红色;中抗炭疽病,中抗疫病,抗青枯病,抗逆性较好。2019年生产示范试验结果平均每667 m^(2)鲜椒产量2197.2 kg,比对照八月红增产19.10%;2020年生产示范试验结果平均每667 m^(2)鲜椒产量2227.4 kg,比对照八月红增产18.40%。该品种适宜内蒙古开鲁地区春季露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干鲜两用型 ‘元大1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密植高产数字调控技术集成与应用分析
17
作者 姚振坤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7期17-19,共3页
针对玉米密植生产中水肥竞争加剧、病虫害风险升高等问题,该文创新性地集成北斗导航精播(直线偏差≤2.5 cm)、浅埋滴灌(水利用系数0.92)和AI病虫害识别(准确率98.7%)等技术,构建了"监测-决策-执行"全闭环调控系统。2023年在... 针对玉米密植生产中水肥竞争加剧、病虫害风险升高等问题,该文创新性地集成北斗导航精播(直线偏差≤2.5 cm)、浅埋滴灌(水利用系数0.92)和AI病虫害识别(准确率98.7%)等技术,构建了"监测-决策-执行"全闭环调控系统。2023年在通辽市开鲁县砂黏土混合区(pH值7.20~8.15)的实证表明:相较传统种植,技术集成使玉米空秆率从8%降至3%,穗粒数从420粒/穗增至510粒/穗,百粒重提升18.8%,最终实现亩产1230 kg(1亩=1/15 hm^(2))。特别在节水方面,浅埋滴灌使水肥利用率提升至58%(传统模式32%),设备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2年。该技术体系突破传统单项技术应用局限,通过多技术深度融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玉米密植 水肥协同 物联网 产量预测模型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黄芪间作对高丹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悦 房永雨 +4 位作者 刘拴成 穆俊祥 于新超 卜令超 田牧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0-137,共8页
为探究高丹草/黄芪间作对高丹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高丹草单作为对照(S),设置3种高丹草与黄芪的间作模式(2∶1,2∶2,4∶2),通过测定高丹草农艺性状以及采用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分析高丹草/黄芪间作对高丹草生物性状和... 为探究高丹草/黄芪间作对高丹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高丹草单作为对照(S),设置3种高丹草与黄芪的间作模式(2∶1,2∶2,4∶2),通过测定高丹草农艺性状以及采用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分析高丹草/黄芪间作对高丹草生物性状和高丹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高丹草间作模式下高丹草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等生物性状总体上高于高丹草单作模式,且就平均而言高丹草/黄芪2∶1的间作模式效果最好。采用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丹草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 rDN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对4个样品土壤细菌16S测序共得到优化序列172643条,碱基对数范围为13515561~22878067 bp,平均序列长度分布范围为415.62~417.42 bp。高丹草/黄芪间作使高丹草根际微生物群落Chao 1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大于单作模式(P<0.05),高丹草根际土壤的优势菌种(相对丰度大于10%)分别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3种不同间作模式土壤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高丹草单作土壤,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高丹草单作土壤。不同高丹草间作模式下,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变化,说明高丹草/黄芪间作模式可以改善高丹草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为推广应用高丹草多样性种植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黄芪 间作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志刚 常海文 +4 位作者 胡栓红 张鹏程 康立茹 周璇 张志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9,共6页
内蒙古是我国辣椒重要产区,在规模化、机械化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对内蒙古辣椒产业发展情况、种植分布特点、育苗和种植模式、生产效益、主要病虫害及机械化情况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了内蒙古辣椒产业现状;总结了内蒙古发展辣椒产业的优... 内蒙古是我国辣椒重要产区,在规模化、机械化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对内蒙古辣椒产业发展情况、种植分布特点、育苗和种植模式、生产效益、主要病虫害及机械化情况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了内蒙古辣椒产业现状;总结了内蒙古发展辣椒产业的优势;并从优良品种研发与推广,轻简化、机械化栽培,集约化育苗,产后加工与流通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辣椒产业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保护地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研发,加大加工辣椒新优品种推广力度;保护地鲜食辣椒逐步实现轻简化栽培,露地加工辣椒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支持集约化育苗企业发展,促进新优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加强辣椒流通设施建设,提升辣椒加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辣椒 产业发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长刺蒺藜草成功入侵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宇宇 吴德宝 +4 位作者 丛百明 刘庆岩 徐晓阳 郝丽芬 林克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74,共13页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外来入侵植物形成反馈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本土植物狗尾草根际土壤及无植物种植土壤为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外来入侵植物形成反馈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本土植物狗尾草根际土壤及无植物种植土壤为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差异,并探讨其入侵机制。结果表明,与本土植物狗尾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相比,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提高;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主要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分析表明,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Methylomirabilota是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细菌在光合营养作用、光能自养作用、氧性光能自养、蓝细菌等方面的功能类群均有较高的丰度。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Methylomirabilota是驱动长刺蒺藜草成功入侵的优势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刺蒺藜草 入侵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