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开远市省级冬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总结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胡丽仙
王姝娴
-
机构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
2019年第2期54-56,共3页
-
文摘
近年来开远市冬马铃薯稳步发展,是开远市重要的夏收农作物之一,面积约占夏收粮食作物面积的1/5。为了加快优势农产品发展步伐,开远市以推进适度规模种植、发展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升种植效益为工作思路,在水利条件、光热、土壤、交通和市场等综合因素较为理想的中和营坝子、大庄坝子集中种植发展冬马铃薯,通过强化政府推动与引导,创新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各项粮食生产科技增产措施,切实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应用,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激励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冬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并在开远市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中显现亮点。在上级部门的重视下,继2012年后,2017年开远市第四次被确定为省级冬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示范片,以此为契机,全市围绕冬马铃薯高产创建目标任务,制定出台项目实施方案,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与指导下,通过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2017年开远市建立1片(666.67hm^2)冬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建立百亩核心区1个,举办千亩示范样板1个,引进新品种2~3个,开展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扩行缩株、高效节水微喷滴灌、机耕机收、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项目区产量提高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80%,良种覆盖率≥90%,亩均增收≥50元,农药使用增长率≤1%。在经过前几年引进和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的基础上,在推广合理密植“扩行缩株沟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绿色防控技术方面下功夫。示范区670hm^2全部采用良种丽薯6号,覆盖率100%;全部采用精制有机肥+推荐配方肥进行施肥管理,覆盖率100%;采用黄板+诱芯10000套,覆盖示范种植区。实现省工、省材料、省水,减少减轻病害发生,降低劳动强度,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
关键词
冬马铃薯
开远市
工作总结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省级
标准化生产
技术引进
综合生产能力
-
分类号
S532.04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开远市发展蔬菜产业助农增收
- 2
-
-
作者
李权润
杨鹏辉
-
机构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
2018年第4期41-42,共2页
-
文摘
开远市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山区、半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条件,如夏秋季节雨水集中,天然降水资源丰富,光热条件优越,气候温润,耕地及劳动力资源充足,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具备,拥有良好的发展夏秋蔬菜产业的自然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技术基础。发展山区夏秋季特色蔬菜产业可填补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越南及国内市场空档,为当地农户、产业相关涉农企业及各类新型主体带来巨大市场机会,是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支点。近年来,随着党的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在开远市的实施,山区蔬菜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如开远市贫困人口较多、平均海拔18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碑格乡,在乡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17年初,成功引入石屏县绿宝蔬菜外贸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当地蔬菜产业。目前,该公司在碑格乡的白石岩、小寨、大寨等自然村发展结球甘蓝面积10 hm2,带动近百户农户增收致富。又如白石岩村彭绍林农户在2017年6月底种植的0.33 hm2结球甘蓝,经过55 d的栽培管理,9月前采收完毕。按之前与绿宝公司约定0.6元/kg保底收购价,全部商品菜由该公司收购,共获销售现款9660元。按每亩平均320元扣减掉肥料、农药等农资投入1600元,种苗费由乡政府全额补助,另加乡政府每亩300元的单项政策性肥料、农药等农资投入补助,0.33 hm2地获补助金1500元计,彭绍林家(2个劳动力)2017年种植结球甘蓝纯收入达9560元,单季亩均纯收入达1912元。同村的李学义农户因担心公司能否信守合同,不敢多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2017年种植近0.1 hm2结球甘蓝,获得3100元销售现款,扣除肥料、农药等农资投入并加乡政府给予的针对本项目的政策性补助后,获种菜纯收入3280元,单季亩均纯收入达2299元。2017年种植结球甘蓝取得初步成绩后,根据绿宝公司的发展计划,今后打算在碑格乡适宜区种植萝卜333.33 hm2以上及发展萝卜深加工。目前,该公司正在与乡政府有关部门协商公司发展用地事宜。公司需要征用土地1.34 hm2建设项目基地,主要用地规划是冷库建设用地0.47 hm2、生产加工区厂房建设用地0.47 hm2、员工办公及生活区建设用地0.4 hm2。目前项目征用地进展情况处于停滞状态。原因一是乡政府仅能提供公司0.47 hm2用地,不能满足公司所需用地需求;二是乡政府所供土地为集体土地性质,公司担心投资风险,恐长久生变,要求乡政府征为国有土地后由公司购进并确保获土地产权,此为乡政府能力所不及。经市政府有关领导协调后,此问题仍未解决。因公司发展建设用地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今后产业的发展进程,亟待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帮助并协调解决。
-
关键词
蔬菜产业
开远市
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设用地
结球甘蓝
劳动力资源
夏秋季节
乡政府
-
分类号
S6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开远市蔬菜产业发展展望
- 3
-
-
作者
李权润
胡丽仙
-
机构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
2019年第3期33-34,共2页
-
文摘
开远市冬季霜期较短(小于40d),光热资源丰富,拥有优越的发展冬春季蔬菜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享有“天然温室”的美誉。经过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目前,开远市全年蔬菜总播种面积已达8000hm^2以上,其中冬早春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市蔬菜总生产面积的近70%,蔬菜产业基本形成以冬春季外销菜种植为主,夏秋季度淡蔬菜种植(主要供应本地市场)为辅的基本格局。在地方特色品种方面,本地东山(碑格、老寨)所产珍珠玉藠头品种在开远市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的藠头洁白晶亮,其色半透如玉,脆嫩无渣,品质优良,是腌渍本地名特“开远甜蕌头”的上佳原料,适宜在本市碑格、老寨等海拔2000m以上地区种植。目前开远市蕌头种植规模在600hm^2左右。以本地珍珠玉藠头腌渍的开远甜藠头是云南著名特产,为当地腌菜师王宝福在1914年首创,距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开远甜蕌头”也是开远市重要的一张特产名片。
-
关键词
蔬菜产业
开远市
展望
种植面积
特色品种
资源丰富
资源条件
自然气候
-
分类号
S6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开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浅析
- 4
-
-
作者
王馨悦
文贵云
纳艳
-
机构
云南省开远市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
云南省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南方农业》
2017年第12期70-72,共3页
-
文摘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国家长治久安。只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更进一步发展。基于此,以2015年开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的工作情况为例,详细阐述了开远市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的工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开展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
监管
分析
开远市
-
分类号
F3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开远市不同种类水稻专用肥比较试验
- 5
-
-
作者
王涛
李勤伟
王开学
-
机构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第11期58-59,共2页
-
文摘
开远市种植的水稻品种"云恢290"系常规优质稻,需肥量与需肥规律与杂交稻有较大不同,为了有效探索不同种类复合肥对开远市优质稻"云恢29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该试验,旨在能更有效地为水稻种植户提供较为科学的施肥指导意见,为该市发展优质稻产业增产增效提供合理化建议。
-
关键词
开远市
水稻专用肥
比较试验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节水抗旱栽培技术措施
被引量:6
- 6
-
-
作者
盘杰青
刘海燕
罗俊
-
机构
开远市种子管理站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
2017年第7期28-30,共3页
-
文摘
开远市位于东经103°4’~103°43’,北纬23°30’~23°59’,地处哀牢山以东,黔桂台地的西部边缘,红河与南盘江两大断层之间的低纬高原。海拔950~2775.6m,相对高差1825.6m,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的特点显著。
-
关键词
抗旱栽培技术
节水
玉米
低纬高原
气候类型
立体农业
立体气候
开远市
-
分类号
S666.204.7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云南高山地区蕌头无公害栽培技术
- 7
-
-
作者
李权润
杨鹏辉
-
机构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
2018年第2期60-61,共2页
-
文摘
1本技术文本引用规范性文件NY/T 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GB/T 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2建园条件2.1环境在开远市蕌头种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本市的碑格乡和大庄乡老寨),选择交通方便及小微型农机作业,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有灌溉条件或有夜潮,无“三废”公害污染的缓坡地或坡度在25°以下的山地、丘陵地建园。海拔要求在1900 m以上。2.2气候开远市蕌头种植适宜区域海拔高度在1900~2400 m,年平均气温在9.0~12.0℃,光照强烈,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6-9月,在蕌头生长期所处春夏季节气候温凉、湿润,年降雨量为600~840 mm。2.3土壤各类土壤质地均可栽培,但以排水良好的砂壤为最好。要求土层厚度0.5 m以上,地下水位1 m以下,有机质含量为2%~7%;pH值5~7,土壤全N含量为1.9~3.6 mg/kg,土壤有效P在10~30 mg/kg,土壤速效K在60~110 mg/kg。3园地规模结合开远市高山地区耕地实际,从方便交通运输、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的角度考虑,园地规模在20 hm2以上连片种植的为大型种植园地,在规划设计中要有园区主干道和支道相联,方便中、小型运输工具交通;园地规模在2~20 hm2的为中型种植园地,在规划设计中要求有园区主干道或支道相连,方便中、小型运输工具交通;园地规模在2 hm2以下的为小型种植园地,在规划设计中要求至少有一条支道或便道相联,并方便小型运输工具、小微型农机、耕牛、骡马的通行。4大田播种4.1整地播种前40 d,进行深翻晒垡,然后整地并进行园地清洁,消灭虫源。要求清除前茬残留物及沟埂、田园周围的杂草等,并进行集中焚烧。通过整地清园,减少越冬虫口基数。最后进行精细整地分畦,要求做到土细畦平。
-
关键词
无公害栽培技术
高山地区
蕌头
种植园地
土壤质地
交通运输
精细整地
云南
-
分类号
S668.4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珍珠玉藠头无公害栽培技术
- 8
-
-
作者
杨增文
-
机构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
2011年第2期18-18,共1页
-
文摘
云南开远生产的珍珠玉藠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产品个大、洁白、肉质肥糯、脆嫩、无渣,品质好,被誉为"糯藠头"。由于珍珠玉藠头不仅味道可口,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
关键词
无公害栽培技术
藠头
珍珠
历史传统
药用价值
肉质
-
分类号
S668.4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香蕉组培育苗技术
- 9
-
-
作者
唐彬
张梅影
-
机构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红河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
出处
《云南农业》
2005年第8期8-8,共1页
-
-
关键词
香蕉组培苗
育苗技术
良种推广
高科技
芽苗
-
分类号
S668.109.3
[农业科学—果树学]
S792.9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冬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
- 10
-
-
作者
盘杰青
曾昶
李燕
纳艳
-
机构
开远市种子管理站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
2024年第10期66-68,共3页
-
文摘
为有效推进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科技转化率,加快马铃薯新品种推广步伐,了解马铃薯新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为马铃薯品种布局和推广提供技术依据特安排此试验。结果表明,昭薯12号、滇薯14023、云薯116产量高,综合品质优良,可在开远市马铃薯冬作区扩大试验示范面积。滇彩薯101生育期较短、产量较高,薯形好、薯皮光滑、芽眼少且浅、薯皮薯肉均为深紫色,卖相极好,可适当作为特色品种种植。
-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
植株及块茎性状
鲜薯产量
昭薯12号
-
分类号
S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冬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被引量:7
- 11
-
-
作者
纳艳
姚佳
-
机构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
2018年第10期71-73,共3页
-
文摘
为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摸清采用有机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分别减少10%~20%氮、磷施用量)的减量增效效果,特进行该试验。结果表明,用高效新型生物肥料代替部分化肥后,既可减少10%~20%的化肥用量,又使马铃薯产量和效益保持相对稳定,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
关键词
冬马铃薯
化肥减量增效
生物有机肥
-
分类号
S118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冬马铃薯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增效对比试验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徐梦
王姝娴
陈进波
-
机构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开远市中和营镇农科站
-
出处
《云南农业》
2020年第11期71-72,共2页
-
文摘
为明确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料在冬马铃薯上的效果,而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00 kg生物有机肥料替代10%化肥(氮磷肥),比对照常规施肥亩增产111.96 kg,亩增效377.48元。
-
关键词
冬马铃薯
有机肥
减肥增效
同田对比
-
分类号
S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盾叶薯蓣种植开发及前景
- 13
-
-
作者
唐彬
-
机构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
2004年第5期29-29,共1页
-
-
关键词
盾叶薯蓣
种植业
产品开发
高新技术
农民收入
-
分类号
F326.1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控释配方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 14
-
-
作者
普成林
金应康
杨秀娟
-
机构
开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
2013年第7期37-38,共2页
-
文摘
2012年开远市在优质稻云恢290上进行了榕枫牌水稻控释配方肥多点次示范应用,结果表明:榕枫牌水稻控释配方肥比常规施肥,平均每亩增产稻谷39.2kg、增幅7.1%、增收149.3元,且氮、磷、钾施用量分别减少4kg、7.8kg、0.8kg、节省劳动力成本10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水稻
控释配方肥
产量
效益
示范
-
分类号
S667.1
[农业科学—果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