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医师防范住院患者自杀的方法与措施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慧莉 高维东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2-53,共2页
自杀是人类的悲剧。全球每年约有100.120万人自杀死亡:世界上每40秒钟有1人成功自杀.每3分钟有1人自杀未遂:自杀是15~35岁年轻人死亡原因前三位之一:每一位自杀者要严重影响至少6个人(指亲友)。自杀给家庭和社区带来的心理、社... 自杀是人类的悲剧。全球每年约有100.120万人自杀死亡:世界上每40秒钟有1人成功自杀.每3分钟有1人自杀未遂:自杀是15~35岁年轻人死亡原因前三位之一:每一位自杀者要严重影响至少6个人(指亲友)。自杀给家庭和社区带来的心理、社会和财务上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自杀是生物、遗传、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北京地区40家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在2914例年龄大于15岁的住院病人中,187人(6.42%;95%CI为5.58%~7.64%1有过自杀意念,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1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9.2.95%CI为6.5~12.9)、亲属有过自杀行为(4.3,2-3.8.31、调查当时有重性抑郁发作(2.7,1.7~4.3)、熟人有过自杀行为(2.0,1.3.2.9)、年龄小于55岁(1.7,1.2.2.3)、女性(1.5,1.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防范 住院患者 自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平选 席文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1,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下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6-03/2010-02收治的208例经临床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了临床监测并回溯式综合调查分析,对下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使... 目的:探讨研究下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6-03/2010-02收治的208例经临床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了临床监测并回溯式综合调查分析,对下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使用一次过滤器II-A组与使用复用式过滤器的II-B组患者、使用经气体消毒剂消毒喉镜的III-A组与使用喉镜行普通消毒的III-B组患者、麻醉前使用抗生素的IV-A组与麻醉前未使用抗生素的IV-B组患者相比,前者的细菌感染例数与下呼吸道感染例数组间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前者显著低于后者。结论:临床为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应采取将气管导管、螺纹管、面罩、麻醉机等麻醉用设备器械进行定期的消毒清洁,尽量使用一次性过滤器,喉镜使用气体消毒并在术前适量使用抗生素等预防手段,以便规范化麻醉器械的消毒管理,进而达到控制和降低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机 气管插管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可溶性环氧化物酶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虹 刘志忠 +2 位作者 杨军 康熙雄 阚志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814-3817,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中可溶性环氧化物酶(EPHX2)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EPHXZ,比较238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组)与221例无颅内动脉瘤(对照组)EPHX2基因rs751141、rs2291635多态... 目的探讨汉族人中可溶性环氧化物酶(EPHX2)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EPHXZ,比较238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组)与221例无颅内动脉瘤(对照组)EPHX2基因rs751141、rs229163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结果女性颅内动脉瘤组与对照组中EPHX2 rs751141多态性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前者GA+AA基因型频率(22.2%)低于后者(41.7%)(P=0.002);但在男性和不分性别患者中该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9163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男性、女性、不分性别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人的rs751141基因异质性可能与女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环氧化物酶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美荣 刘斌 +3 位作者 张国顺 尚华 吴贵恺 高宝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近5年来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并发UGH...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近5年来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并发UGH患者共计462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研究出血病因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肝硬化并发UGH的病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16%;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占27.71%;肝源性溃疡占11.04%;急性胃黏膜病变占4.11%;混合型占3.25%;其他占1.73%。不同病因患者之间,肝功能ChildPugh B级、C级和A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2,P=0.007)。结论肝硬化并发UGH的病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病因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肠出血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