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或糖尿病及二者联合作用对新发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俊娟 周靖 +5 位作者 李慧英 陆春红 王剑利 黄金杰 鲁德江 吴寿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0-896,共7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及二者联合对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为研究对象,每2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排除基线资料缺失、CKD、癌症、心脑...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及二者联合对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为研究对象,每2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排除基线资料缺失、CKD、癌症、心脑血管病史者,以及随访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未参加体检、随访资料缺失者,共51156例纳入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血压及血糖水平正常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4组,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高血压、糖尿病及二者联合对新发CKD的影响。结果至2014-2015年度健康体检结束时,随访(7.3±2.3)年,新发CKD 8179例,发病密度为22.19/千人年。在总人群中,上述4组发病密度分别为17.39、27.78、31.39、42.58/千人年。在男性人群中,上述4组发病密度分别为18.20、28.29、32.77、44.37/千人年。在女性人群中,上述4组发病密度分别为15.28、25.37、26.99、36.42/千人年。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体育锻炼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使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情况后,与血压及血糖水平正常组比较,总人群中单纯高血压组、单纯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新发CKD的HR值(95%CI)分别为1.57(1.49~1.66)、1.67(1.45~1.92)、2.13(1.89~2.39),按性别分层后该趋势一致。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新发CK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可显著增加新发CK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基线脉压水平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侯金泓 王剑利 +4 位作者 李俊娟 黄金杰 周靖 刘艳 吴寿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研究脉压水平对老年人群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选择开滦集团年龄≥60岁健康体检者9695例,以脉压水平分为:脉压<40mmHg(1mm Hg=0.133kPa,1组)972例、40~49mmHg(2组)2393例、50~59mmHg(3组)255... 目的:研究脉压水平对老年人群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选择开滦集团年龄≥60岁健康体检者9695例,以脉压水平分为:脉压<40mmHg(1mm Hg=0.133kPa,1组)972例、40~49mmHg(2组)2393例、50~59mmHg(3组)2553例、脉压≥60mmHg(4组)3777例,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为肾功能受损。随访24~63(50.84±4.83)个月,用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脉压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组、2组、3组和4组肾功能受损分别为11例、71例、81例和189例(1.1%vs3.0%vs3.2%vs5.0%,P<0.01)。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1组比较,其他3组发生肾功能受损的相对风险分别为2.67(95%CI:1.33~5.38,P<0.01)、2.98(95%CI:1.49~5.96,P<0.01)和4.90(95%CI:2.50~9.63,P<0.01)。结论脉压是老年人远期肾功能受损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脉压升高,远期新发肾功能受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功能不全 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压纵向轨迹对新发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金杰 李俊娟 +6 位作者 张昕蕾 周靖 马一涵 张俊录 王茹 郭智珍 吴寿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纵向轨迹对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3 985名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研究对象前3次健康体检的SBP纵向轨迹,生成5个不同的SBP...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纵向轨迹对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3 985名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研究对象前3次健康体检的SBP纵向轨迹,生成5个不同的SBP轨迹组:低-稳定轨迹组(106.42~109.43 mmHg,n=2927)、中-稳定轨迹组(120.63~124.46 mmHg,n=6916)、中-高轨迹组(132.22~142.97 mmHg,n=2716)、高-中轨迹组(156.77~134.15 mmHg,n=668)及高-稳定轨迹组(154.65~158.98 mmHg,n=758)。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SBP轨迹组随访期间新发CKD的累积发病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SBP纵向轨迹对新发CKD的影响。结果 13 985例受试者的年龄为(49.5±11.0)岁,其中男10 712例(76.6%),女3273例(23.4%)。随访时间为(6.8±1.0)年。新发CKD的累积发病率为13.9%(1187/13 985),其中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高-稳定轨迹组分别为7.7%(147/2927)、12.2%(514/6916)、17.8%(291/2716)、21.9%(93/668)、35.4%(142/758),呈逐渐升高趋势,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61,P<0.001)。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低-稳定轨迹组比较,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高-稳定轨迹组均为新发CK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调整后,其HR值及95%CI分别为1.36(1.04~1.77)、1.62(1.08~2.43)、2.06(1.40~3.02),且SBP纵向轨迹对新发CKD的影响优于基线SBP水平。结论 SBP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CK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纵向轨迹 新发慢性肾脏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丹 张昕蕾 +6 位作者 赵权辉 周靖 陈朔华 范旭男 吴寿岭 李璐 李俊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对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蛋白尿和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2018年开滦研究队列中完成健康体检并行两次baPWV检测的8182例职工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两次体检baPWV的变化分为ba...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对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蛋白尿和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2018年开滦研究队列中完成健康体检并行两次baPWV检测的8182例职工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两次体检baPWV的变化分为baPWV持续低组(n=3139,两次体检时baPWV均<1400 cm/s)、baPWV降低组(n=567,第一次体检时baPWV≥1400 cm/s但第二次体检时<1400 cm/s)、baPWV升高组(n=1020,第一次体检时baPWV<1400 cm/s但第二次体检时≥1400 cm/s)、baPWV持续高组(n=3456,两次体检时baPWV均≥1400 cm/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aPWV变化对e GFR下降、蛋白尿和CKD的影响。结果:baPWV持续低组、baPWV降低组、baPWV升高组、baPWV持续高组人群eGFR下降的检出率分别为0.88%、1.81%、1.91%、4.33%,蛋白尿的检出率分别为3.69%、5.52%、3.96%、8.66%,CKD的检出率分别为4.27%、6.88%、5.59%、12.0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baPWV持续低组相比,baPWV持续高组eGFR下降、蛋白尿和CKD的OR(95%CI)分别为[1.73(1.01~2.95),P<0.01]、[1.36(0.95~1.93),P>0.05]、[1.42(1.05~1.93),P<0.01]。结论:baPWV增加是e GFR下降和CK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肾小球滤过率 蛋白尿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1720对高糖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静 张瑞 +1 位作者 李冠青 史永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观察Sirt1激活剂SRT1720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正常糖+甘露醇组、高糖组及高糖+SRT1720组。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Sirt1激活剂SRT1720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正常糖+甘露醇组、高糖组及高糖+SRT1720组。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簇(ROS)产生;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Bcl-2、p38 MAPK、p-p38 MAPK、Sirt1、p53、乙酰化p53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Bax和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系膜细胞ROS产生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cleaved caspase-3、p-p38 MAPK和乙酰化p53表达增高、Bax/Bcl-2比率明显升高、Sirt1表达下降以及细胞色素C易位。SRT1720干预能够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凋亡和ROS产生;下调cleaved caspase-3、乙酰化p53和p-p38 MAPK的表达;上调Sirt1的表达;减少Bax/Bcl-2比率和细胞色素C易位。结论SRT1720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减少ROS产生、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p53乙酰化以及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1720 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凋亡 氧化应激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人群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侯金泓 王剑利 +3 位作者 陈朔华 刘艳 刘静 吴寿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与糖尿病人群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开滦集团公司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职工中的糖尿病人群为研究对象(n=7869),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和血液生化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与糖尿病人群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开滦集团公司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职工中的糖尿病人群为研究对象(n=7869),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和血液生化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对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随着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数量的增多,hsCRP水平逐渐降低,具有0-1项、2项、3项、4-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人群,其hsCRP中位数依次为1.16、1.11、0.90、0.76mg/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性别、年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危险因素后,具有3项、4-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人群hsCRP超过3mg/L的风险分别是具有0-1项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人群的0.60、0.45倍。结论理想的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数量越多,hsCRP超过3mg/L的风险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 健康因素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人群血尿酸对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丹 王剑利 +3 位作者 陈朔华 周靖 李慧心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60岁)男性人群血尿酸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年龄≥60岁男性18202例职工为观察对象,以血尿酸三分位数值分为三组:第一分位组(血尿酸5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男性人群血尿酸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年龄≥60岁男性18202例职工为观察对象,以血尿酸三分位数值分为三组:第一分位组(血尿酸51~266μmol/L,n=6106)、第二分位组(血尿酸267~336μmol/L,n=6002)、第三分位组(血尿酸337~983μmol/L,n=6094)。平均随访(9.16±2.08)年,收集心脑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事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发病风险。结果:随访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076例(11.41%),第一、二、三分位组分别为653例(10.69%)、634例(10.56%)、789例(12.95%);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事件4118例(22.62%),第一、二、三分位组分别为1254例(20.54%)、1344例(22.39%)、1520例(24.94%)。校正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第一分位组相比,第二、三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RR值分别为1.01(95%CI:0.90~1.14)、1.24(95%CI:1.11~1.39),全因死亡的RR值分别为0.98(95%CI:0.91~1.06)、1.06(95%CI:0.98~1.14)。结论:基线血尿酸水平升高是老年男性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心脑血管病 死亡率 老年男性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