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方桂忠 文林 +7 位作者 王新宇 冯淑婷 周莹 陈硕华 李广鉴 蒋晓忠 吴寿岭 王珊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2007年开滦总医院及其下属医院共11家医院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其中符合MAFLD诊...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2007年开滦总医院及其下属医院共11家医院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其中符合MAFLD诊断的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排除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据缺失及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出血和脑梗死病史的人群。自2006年起,每年随访一次,新发CVD(首次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死住院)诊断数据来自开滦集团旗下11家医院出院登记簿和市级社会保险机构,随访截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NHR四分位数将MAFLD患者(n=28952)分为Q_(1)组(NHR<1.97,n=7241)、Q_(2)组(1.97≤NHR<2.57,n=7235)、Q_(3)组(2.57≤NHR<3.36,n=7240)、Q_(4)组(NHR≥3.36,n=7236)。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AFLD患者新发CVD的生存曲线图,计算不同NHR分组的CVD累积发病率,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NHR分组与MAFLD患者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14.03±3.99)年,新发CVD共4666例,Q_(1)组~Q_(4)组的CVD发病例数分别为1061例、1167例、1186例、1252例,总人群及Q_(1)组~Q_(4)组的CVD发病密度分别为11.5/1000人年、10.4/1000人年、11.4/1000人年、11.7/1000人年、12.5/1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Q_(1)组相比,Q_(2)组~Q_(4)组的CVD发病风险逐渐增加(Q_(2)组:HR=1.13,95%CI:1.04~1.23;Q_(3)组:HR=1.15,95%CI:1.05~1.25;Q_(4)组:HR=1.22,95%CI:1.12~1.33)。结论:MAFLD患者的CVD风险随NHR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疾病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发病风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合并肥胖患者脂代谢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卫欢 李秋云 +8 位作者 周艳茹 刘星 王倩 郭智慧 杨春伟 王婷婷 何桦 李晓庆 王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合并肥胖患者脂代谢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016年5月~2017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T2DM合并肥胖患者138例,经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利拉...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合并肥胖患者脂代谢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016年5月~2017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T2DM合并肥胖患者138例,经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利拉鲁肽组患者接受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持续3月。对比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标、胆固醇相关指标、载脂蛋白、炎症介质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3月后,利拉鲁肽组血清中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FBG、FINS的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中胆固醇相关指标TC、LDL-C的含量较对照组低,HDL-C的含量较对照组高;血清中载脂蛋白Apo AⅠ、Apo AⅡ的含量较对照组高,Apo CⅡ、Apo CⅢ的含量较对照组低;血清中炎症介质IL-6、IL-17、TNF-α的含量较对照组低。结论: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加入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可进一步优化机体糖脂代谢并抑制全身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DM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脂代谢 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艳敏 常延河 +7 位作者 蒋晓忠 吴寿岭 张杰 段和力 朱国玲 张海玲 王谦 张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尿酸(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 目的:探讨基线血尿酸(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群(8 30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访1~53(47.38±5.12)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按基线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非高尿酸组,分析基线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发生率较非高尿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TC、TG、HDL-C、SBP、DBP、BMI及吸烟史后,基线水平高尿酸血症组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全因死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非高尿酸组的2.46倍(95%CI:1.40~4.33,P〈0.05)和1.72倍(95%CI:1.19~2.50,P〈0.05)。结论 :基线SUA水平可预测糖尿病人群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SUA水平较高者发生上述事件的危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脑血管事件 血尿酸 队列研究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艳敏 蒋晓忠 +7 位作者 常延河 张杰 段和力 张萌 佟博 张海玲 王珊 吴寿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数据库,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数据库,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9489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进行第二次体检,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802例(男2344例,女458例),年龄22~88岁。hsCRP和SUA作为发生NAFLD的预测指标,按2006-2007年的hsCRP和SUA水平分为对照组、高hsCRP组、高SUA组、高hsCRP及SUA组,比较不同组2型糖尿病患者2008-2009年进行第二次体检时NAFLD的发病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1)2年间观察队列2802例中有813例发生NAFLD,发生NAFLD的比例为29.0%。(2)2年后对照组、高hsCRP组、高SUA组和高hsCRP及SUA组NAFLD的发病率分别为24.8%,32.6%,39.5%和42.2%。(3)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BMI后,三组发生NAFLD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1.32、1.64和1.65倍。结论:基线hsCRP及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hsCRP或SUA水平较高者发生NAFLD的风险增加,二者共同作用发生NAFLD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敏C反应蛋白 血尿酸 2型糖尿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