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关联: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静 贾建国 +4 位作者 林艺鑫 吴爽 戴世龙 王明君 张青松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5,共6页
背景早期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然而,有研究发现单纯分析超重/肥胖与女性乳腺癌的关联可能并不科学,因为超重/肥胖可分为不同代谢表型。目前关于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乳腺癌关联的结论并不一致。目的通过队列... 背景早期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然而,有研究发现单纯分析超重/肥胖与女性乳腺癌的关联可能并不科学,因为超重/肥胖可分为不同代谢表型。目前关于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乳腺癌关联的结论并不一致。目的通过队列研究分析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度和2008年度在开滦总医院及其附属共11家医院首次参与健康体检的女性开滦职工为研究对象(n=23406),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代谢综合征和BMI的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代谢正常体质量正常(MHNW)组(n=12739)、代谢异常体质量正常(MUNW)组(n=1060)、代谢正常超重/肥胖(MHO)组(n=6394)和代谢异常超重/肥胖(MUO)组(n=3213)。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以首次参加体检为随访起点,以新发乳腺癌、死亡或随访时间结束(2020-12-31)为随访终点。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代谢表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3.26±1.85)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为353例,总人群发病密度为11.38例/万人年。MHNW组、MUNW组、MHO组、MUO组发病例数分别为154、21、113、65例,发病密度依次为9.08、15.37、13.27、15.49例/万人年,乳腺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2%、2.01%、1.67%、1.9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MHNW组相比,MHO组、MUO组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2%(HR=1.42,95%CI=1.11~1.82)、59%(HR=1.59,95%CI=1.17~2.17)。按照绝经状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前,与MHNW组相比,MUO组发病风险增加69%(HR=1.69,95%CI=1.01~2.83);绝经后,与MHNW组相比,MUNW组、MHO组和MUO组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85%(HR=1.85,95%CI=1.09~3.14)、50%(HR=1.50,95%CI=1.06~2.13)、55%(HR=1.55,95%CI=1.05~2.28)。结论超重/肥胖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合并代谢异常者乳腺癌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绝经后,体质量正常但代谢异常者乳腺癌发病风险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肥胖 代谢综合征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ZEB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与增殖、凋亡与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钟轩 王红钰 +4 位作者 蒋涛 马鹏程 张超 郑宝军 刘金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290-3295,共6页
目的观察干扰ZEB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与增殖、凋亡与迁移的影响。方法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LOVO、SW480中的ZEB1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将对数生长期的LOVO细胞分2组转染:干扰组转染慢病毒pPLK?ZEB... 目的观察干扰ZEB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与增殖、凋亡与迁移的影响。方法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LOVO、SW480中的ZEB1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将对数生长期的LOVO细胞分2组转染:干扰组转染慢病毒pPLK?ZEB1?shRNA,干扰对照组转染慢病毒pPLK?control?shRNA,以未转染的细胞为正常对照。转染48 h后,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率、迁移能力、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干扰ZEB1表达后,人结直肠癌细胞LOVO的增殖、克隆形成率与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上皮间质转化E?cadherin蛋白表达提高,Vimentin、Twist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干扰ZEB1表达可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增加细胞凋亡,抑制其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细胞 干扰ZEB1表达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术后腹腔引流液中CEA、CA125和CA19-9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孙冬生 李东坤 +2 位作者 贾凤洁 刘宁 高春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大肠癌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经手术治疗的71例大肠癌患者(观察组)以及38例肠道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对照组),取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大肠癌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经手术治疗的71例大肠癌患者(观察组)以及38例肠道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对照组),取两组患者术后第1、2天的腹腔引流液,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的CEA、CA125及CA19-9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第1、2天的腹腔引流液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第1、2天的腹腔引流液CA125及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第1、2天的腹腔引流液CEA、CA125及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患者第2天的腹腔引流液CEA水平显著低于第1天(P<0.05),且第2天的CA125水平高于第1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第1、2天的CA19-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A125及CA19-9水平与大肠癌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但CEA水平与大肠癌病理分期存在极大相关性,提示CEA水平是大肠癌分期、肿瘤转移的重要判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腹腔引流液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前壁骨折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
4
作者 许博文 张青松 +4 位作者 安思琪 裴宝瑞 李浩 戴世龙 吴啸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建立髋臼前壁骨折模型,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20个防腐成人半骨盆标本,建立髋臼前壁骨折模型。将骨折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真骨盆上缘重建接骨板固定,B组采用真骨盆内缘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采用顺行拉力螺... 目的建立髋臼前壁骨折模型,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20个防腐成人半骨盆标本,建立髋臼前壁骨折模型。将骨折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真骨盆上缘重建接骨板固定,B组采用真骨盆内缘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采用顺行拉力螺钉固定,D组采用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对各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测量骨折断端水平位移,计算剪切刚度,比较4组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结果相同加载载荷下,骨折断端水平位移:A组>B组>C组>D组,内固定剪切刚度:D组>C组>B组>A组。载荷为400 N时各组水平位移及内固定剪切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荷为800 N至2000 N时,除C组与D组间水平位移及内固定剪切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前壁骨折模型可用于髋臼前壁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采用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壁骨折的稳定性高于重建接骨板固定方式,其中顺行拉力螺钉固定与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稳定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壁骨折 骨折模型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