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线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冰 朱国玲 +6 位作者 孙秋 吉瑞更 陈硕华 李广鉴 袁楠 赵利 曹立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4,共5页
背景急性胰腺炎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聚焦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内容集中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与血糖的关系,鲜有关于空腹血糖与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探讨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对... 背景急性胰腺炎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聚焦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内容集中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与血糖的关系,鲜有关于空腹血糖与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探讨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对新发急性胰腺炎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首次参加2006—2007、2008—2009年健康体检、无急性胰腺炎病史及空腹血糖资料完整的开滦研究人群作为观察队列,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25088人,观察该研究对象中新发急性胰腺炎发病率,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对新发急性胰腺炎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人群按空腹血糖四分位水平(≤4.69、>4.69~5.13、>5.13~5.72、>5.72 mmol/L)分为4组,平均随访(10.14±1.71)年,共发生急性胰腺炎297例,发病率分别为1.83/万人年、2.38/万人年、2.00/万人年、3.18/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空腹血糖>5.72 mmol/L组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是空腹血糖≤4.69 mmol/L组的1.44倍〔HR(95%CI)=1.44(1.04,2.01)〕。结论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在5.72 mmol/L以上增加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急性胰腺炎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秋 朱国玲 +6 位作者 张冰 吉瑞更 赵利 李广鉴 任庆帅 马一涵 吴寿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8-812,共5页
背景现有研究表明,吸烟既是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尚缺乏吸烟对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吸烟对AP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7年健康... 背景现有研究表明,吸烟既是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尚缺乏吸烟对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吸烟对AP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7年健康体检、无AP病史且吸烟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观察队列,最终纳入分析者98 287例。研究人群按吸烟(n=39 635)和非吸烟(n=58 652)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人群的AP发病率;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9.7±1.4)年,共发生AP 158例,总人群AP发病密度为1.56/万人年,吸烟组和非吸烟组的AP发病密度分别为1.98/万人年和1.45/万人年。经Log-Rank法检验,吸烟组的累积发病率高于非吸烟组〔0.19%(76/39 635)比0.14%(82/58 652),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吸烟组的AP发病风险是非吸烟组的1.82倍〔95%CI(1.39,2.38)〕;校正了基线时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性别、年龄、收缩压、腰围、臀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后,吸烟组的AP发病风险是非吸烟组的1.58倍〔95%CI(1.05,2.38)〕。结论吸烟是A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将早期戒烟作为AP患者临床治疗管理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胰腺炎 急性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益母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秦玉璇 云凤 +3 位作者 司军莉 许莉 边文会 高晓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益母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复方益母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益母胶囊,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流产情况、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药物流产前,2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D-D、IN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益母胶囊可明显改善药物流产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效提高流产的成功率,可在临床广泛使用。但研究的病例数较少,数据存在一定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益母胶囊 药物流产 阴道流血 国际标准化比值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血浆纤维蛋白原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