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以非视神经炎为首发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岑礼燕 司徒佩珊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以非视神经炎为首发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基层医院曾误诊的以非视神经炎为首发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例以反复性呃逆为首发表现,2例以反复性恶心和呕吐...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以非视神经炎为首发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基层医院曾误诊的以非视神经炎为首发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例以反复性呃逆为首发表现,2例以反复性恶心和呕吐为首发表现,收住消化内科,诊断为胃肠炎,误诊时间1~3个月。1例以肢体乏力为首发表现收住神经内科,予脊髓MRI及脑脊液检查诊断为急性脊髓炎,误诊时间6个月。5例按误诊疾病予相应治疗症状均无明显改善。5例均在疾病首发1~6个月出现视力下降收住神经内科,通过头颅及脊髓MRI、血清及脑脊液AQP4IgG等检查,确诊为视神经脊髓炎,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营养神经及疏通微循环等治疗。出院后6个月内随访,4例视力明显改善,未再发作呃逆或恶心、呕吐;1例视力及肢体功能恢复不理想。结论以非视神经炎为首发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临床极易误诊。加强基层医院医师对视神经脊髓炎相关知识的学习,保持警惕性,是避免其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误诊 胃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关坚红 余仲苟 张琼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共14 d,...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共14 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L,脐周皮下注射,1次/12 h,共7 d;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低分子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拉西坦与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关坚红 余仲苟 周磊乐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奥拉西坦与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奥拉西坦组)48例,给予奥拉西坦0.4g,3次/日;对照组(茴拉西坦组)48例,给予茴拉西坦0.2g,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90d。所有患者... 目的对比研究奥拉西坦与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奥拉西坦组)48例,给予奥拉西坦0.4g,3次/日;对照组(茴拉西坦组)48例,给予茴拉西坦0.2g,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90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应用MMSE、ADL、NIHSS测评其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NIHSS评分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奥拉西坦组患者MMSE、ADL、NIHSS评分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疗效优于茴拉西坦,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奥拉西坦 茴拉西坦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原因分析
4
作者 岑礼燕 李洁嫦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8期14-16,21,共4页
目的探讨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误诊的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5例,误诊率为27.8%。4例因眼痛伴视物不... 目的探讨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误诊的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5例,误诊率为27.8%。4例因眼痛伴视物不清收入眼科,其中3例诊断为急性青光眼、1例诊断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另1例因眼痛伴流泪畏光收入神经内科,既往有偏头痛病史,诊断偏头痛发作。5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手术及内科治疗后2例死亡,2例有肢体瘫痪,1例无后遗症。结论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极易误诊,加强非专科医师对不典型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知识的学习,保持高度警惕性,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眼痛 误诊 青光眼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