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TKI治疗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患者转换氟马替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松凡 文钦 +6 位作者 张颖 吕敬龙 舒华娥 颜红菊 张诚 魏锦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 观察TKI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ronicphase, CML-CP)患者转换氟马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重庆市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共5家医院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对一... 目的 观察TKI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ronicphase, CML-CP)患者转换氟马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重庆市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共5家医院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对一线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转换氟马替尼(600 mg/d)治疗的患者,观察氟马替尼的疗效及安全。统计患者治疗3、6、12个月时最佳反应率及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 MMR)率、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 CCyR)率、累积MMR率、累积深度分子学反应(deep molecular response, DMR)率、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 EFS)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共纳入100例CML-CP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8(3~36)个月,3、6、12个月最佳反应率分别为92.6%(88/95)、94.4%(85/90)和92.9%(79/85),随访截止至2023年8月20日,累积CCyR、MMR率分别为98.0%(98/100)、81.9%(77/94),达CCyR和MMR的中位时间均为3个月,累积DMR率为51.0%(51/100)。随访时间内,PFS率为100.0%(100/100),1年EFS率为85.6%(75/90)。氟马替尼最常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7.0%),其次为肾功能损害(6.0%)、肌肉骨骼疼痛(2.0%);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小板减少(12.0%)、贫血(6.0%)和白细胞减少(2.0%)。结论 氟马替尼治疗TKI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的CML-CP患者有较好的MMR和DMR,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BCR-ABL阳性 TKI 氟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患者生存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舒华娥 方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分析患者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47例在我院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低中危MDS患者治疗资料,地西他滨皮下注射20 mg/(m^2·d)×5 d,28 d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地西...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分析患者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47例在我院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低中危MDS患者治疗资料,地西他滨皮下注射20 mg/(m^2·d)×5 d,28 d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地西他滨治疗3-4个疗程后评价其治疗反应,分析生存预后因素。结果:根据修订的国际工作组标准(IWG),18例(38.3%)患者达到CR,13例(27.7%)患者达到PR,血液学改善7例(14.9%),7例(14.9%)死于肺部感染或骨髓抑制,2例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地西他滨方案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为80.9%(38/47)。患者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为:IPSS分级高、MDS病程长、早期曾有MDS治疗、老年。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低中危MDS的长期疗效确切,治疗前的临床因素或许可以预测地西他滨治疗MDS的疗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预后 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