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1
作者 耿艳丽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106,共2页
时代要求我们应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有口才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一方面,应要求他们加强普通话语音基本功训练;另一方面,在口语表达时要遵守准确清晰、文明得体、和谐动听的原则。
关键词 口语表达 普通话 基本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名著德育和美育作用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朱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77-178,共2页
文学名著凝聚着中外文化不朽的精华,有着显著的德育功能,能够健全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还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作用。研究德育,应结合学科特点,倡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关键词 文学名著 德育功能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分析在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建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8-130,共3页
审美意象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本体,在高校古典文学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鉴赏式审美意象分析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经历审美注意、审美体验、审美品味、审美领悟和审美净化五个阶段。最终完成这五个阶段的目的是提高... 审美意象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本体,在高校古典文学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鉴赏式审美意象分析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经历审美注意、审美体验、审美品味、审美领悟和审美净化五个阶段。最终完成这五个阶段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去发展美、创造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审美过程 古典诗词 课堂教学 审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语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时学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38-139,共2页
文章介绍了古代汉语这门课的课程特点,分析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和要求,论述了古代汉语采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互动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怀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79,共2页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使其发散思维的培养得以顺利实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发散思维 主体意识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学生信息素养平台的举措 被引量:1
6
作者 路冬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56-58,共3页
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21世纪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主干力量的学生.其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刻不容缓。本文针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构成标准,认为可以从知识、技能、道德三个方面来进行,并指出了... 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21世纪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主干力量的学生.其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刻不容缓。本文针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构成标准,认为可以从知识、技能、道德三个方面来进行,并指出了在培养中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 构成标准 学习方式 人生观 课程整合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敦颐诗风略论
7
作者 耿艳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9-142,共4页
在名家辈出的北宋诗坛,周敦颐的诗歌别具特色。儒道兼宗的思想格局使其诗歌风格多样:长于思辩的儒者气质赋予了其诗歌偏于议论的特点;对道家学说的领悟使其诗歌有了简澹醇雅的自然之气;同时援道入儒,又使其诗歌富有意蕴深远的玄言意味... 在名家辈出的北宋诗坛,周敦颐的诗歌别具特色。儒道兼宗的思想格局使其诗歌风格多样:长于思辩的儒者气质赋予了其诗歌偏于议论的特点;对道家学说的领悟使其诗歌有了简澹醇雅的自然之气;同时援道入儒,又使其诗歌富有意蕴深远的玄言意味。周敦颐的诗歌醇雅之中蕴涵哲理、闲澹之外意趣悠远,使其在宋代诗坛中自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议论 自然 玄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真词创作简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范晖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周邦彦的恋情词在清真词中所占比例较大,在艺术上有低回沉郁、哀婉清绝的鲜明特色,因而被誉为“词中老杜”;但周词往往借抒发相思、描写羁旅的凄清来寄托思致,不仅缺少杜甫诗中所具有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而且缺少杜诗博大精深... 周邦彦的恋情词在清真词中所占比例较大,在艺术上有低回沉郁、哀婉清绝的鲜明特色,因而被誉为“词中老杜”;但周词往往借抒发相思、描写羁旅的凄清来寄托思致,不仅缺少杜甫诗中所具有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而且缺少杜诗博大精深的境界。因此,总体上看,周词难与杜诗匹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邦彦 清真词 简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