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韩新生 许予明 +4 位作者 裘丽红 张洪阳 张军鸽 韩苗 黄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分析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优化检查和治疗,减少误诊。方法选择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颈部血管超声、头颅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其中2例行头颈部联合C... 目的分析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优化检查和治疗,减少误诊。方法选择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颈部血管超声、头颅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其中2例行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例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检查,3例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3例表现为发作性肢体抖动,2例表现为肢体力弱合并肢体抖动,抖动肢体对侧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给予扩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临床遇到发作性肢体抖动、特别是在肢体力弱的基础上合并肢体抖动,要考虑到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能,该类患者常常存在严重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扩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四肢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眼动系统研究
2
作者 赵桂萍 赵玉宾 +3 位作者 董爱勤 于荣焕 刘立新 张淑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7期531-532,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时的眼动功能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眼震电图仪对83例VBI患者进行眼动系统相关检查,并和57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和结论VBI患者存在眼动系统异常,表现为扫视时间延迟、准确度差、视动增益值降低,平稳...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时的眼动功能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眼震电图仪对83例VBI患者进行眼动系统相关检查,并和57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和结论VBI患者存在眼动系统异常,表现为扫视时间延迟、准确度差、视动增益值降低,平稳跟踪的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眼震电图 眼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燃 杨红敏 +3 位作者 付志新 王晓雪 杨静 庞玉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3-835,共3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853例血脂异常人群分为预防组(693例)和对照组(2160例),预防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口服。分析2组血脂变化、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等差异。结果预防组受试者糖尿病患...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853例血脂异常人群分为预防组(693例)和对照组(2160例),预防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口服。分析2组血脂变化、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等差异。结果预防组受试者糖尿病患病率比对照组高,预防组随访率98.7%,对照组随访率96.2%。预防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低[(2.54±1.01)mmol/L vs(4.12±1.29)mmol/L,P<0.05],5年生存率高(94.13% vs 83.47%,P<0.01),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2组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吸烟、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是脑卒中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异常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伐他汀 高脂血症 脑血管意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静 张保华 +2 位作者 蒋薇 苏建 裘丽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组)58例、洛伐他汀组(B组)59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A组、B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组)58例、洛伐他汀组(B组)59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A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20mg/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纤维蛋白原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A组、B组TC、L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A组TC、LDL-C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治疗后hs-CRP均明显下降(P<0.01),A组hs-CRP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较洛伐他汀能更有效快速调脂,降低hs-CRP水平,短期观察神经缺损评分虽无明显改善,但仍可以考虑在脑梗死早期应用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脂异常 C反应蛋白质 降血脂药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付志新 张津华 +1 位作者 赵燕 何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6-1178,共3页
目的比较持续腰大池引流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A组24例,持续腰大池引流,B组22例,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介入治疗后1、7... 目的比较持续腰大池引流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A组24例,持续腰大池引流,B组22例,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介入治疗后1、7、14、21、28 d的血管痉挛情况,血管痉挛用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及Lingdegaard指数表示,并统计2种脑脊液置换术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血管痉挛程度在介入治疗后1 d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在介入后7、14 d MCAVm及Lingdegaard指数明显低于B组[(103.89±29.61)cm/s vs(134.31±30.17)cm/s,(1.701±0.670)vs(1.943±0.711),P<0.05;(99.27±20.11)cm/s vs(111.49±27.45),(1.569±0.487)vs(1.858±0.736),P<0.05],介入治疗后21 d差异不明显(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后14 d内,持续腰大池引流对于改善血管痉挛情况优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21 d后则不明显。2种方法的不良反应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流术 脊椎穿刺 血管痉挛 颅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马丽丽 张津华 +5 位作者 刘辉 赵春水 周凤琴 韩新生 李政国 张东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血栓烷B2水平及相互关系,从而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促进脑梗死发生的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66例,再将脑梗死组分为HHcy患者345例和非H...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血栓烷B2水平及相互关系,从而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促进脑梗死发生的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66例,再将脑梗死组分为HHcy患者345例和非HHcy患者12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检测Hcy、P选择素、血栓烷B_2水平,比较Hcy与P选择素、血栓烷B_2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P选择素、血栓烷B_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非HHcy患者比较,HHcy患者P选择素、血栓烷B_2水平明显升高(P<0.05);脑梗死组、HHcy患者Hcy与P选择素、血栓烷B_2呈正相关(r=0.223,r=0.195,r=0.227,r=0.151,P<0.05);非HHcy患者Hcy与P选择素、血栓烷B_2无相关性。结论 HHcy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它可能通过激活血小板的途径导致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半胱氨酸 血小板活化 P选择素 血栓烷B2 颅内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蛋白C、蛋白S、vWF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何蕴 尹明达 邢秀萍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9-450,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早期蛋白C(PC)、蛋白S(PS)、血管假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80例青年脑梗死和 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PC、PS、vWF水平。结果 :青年脑梗死组血浆PC、PS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 (P &l...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早期蛋白C(PC)、蛋白S(PS)、血管假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80例青年脑梗死和 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PC、PS、vWF水平。结果 :青年脑梗死组血浆PC、PS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1) ,vW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青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着高凝状态 ,PC、PS 参与血栓形成的过程。vWF可以作为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状态和损伤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脑梗死 蛋白C 蛋白S 血管假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手叩肺法用于重症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排痰 被引量:6
8
作者 钟洁 张广军 樊欣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7期16-17,共2页
目的寻求重症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有效排痰方法。方法将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双手叩肺法排痰、排痰机辅助震荡后行负压吸痰。对照组以传统方法叩肺排痰、排痰机辅助... 目的寻求重症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有效排痰方法。方法将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双手叩肺法排痰、排痰机辅助震荡后行负压吸痰。对照组以传统方法叩肺排痰、排痰机辅助震荡后行负压吸痰。结果排痰第2天治疗组排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第4、5天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双手叩肺排痰法有目的地叩击、震荡肺部,可使痰液顺利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下呼吸道感染 双手叩肺法 排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颅内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静 裘丽红 +1 位作者 蒋薇 苏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46-948,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与同型半胱氨酸(Hcy)、PD与脑血流灌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无异常的PD患者97例,将PD患者分为美多巴组(51例)和非美多巴组(46例),另选择正常对照者65例(正常组),均...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与同型半胱氨酸(Hcy)、PD与脑血流灌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无异常的PD患者97例,将PD患者分为美多巴组(51例)和非美多巴组(46例),另选择正常对照者65例(正常组),均为我院同期体检者;根据改良Webster评分≤10分为轻症组(56例),>10分为重症组(41例);PD患者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观察脑血流灌注和Hcy水平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非美多巴组和美多巴组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美多巴组比较,美多巴组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重症组较轻症组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重症组与轻症组脑血流灌注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9例脑血流灌注下降患者中,位于顶枕区24例(34.8%)、枕区22例(31.9%)、项区13例(18.8%)、颞顶区10例(14.5%)。结论 P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且病情越重Hcy水平越高,重症组较轻症组脑血流灌注下降比率明显升高,脑血流灌注下降部位多位于顶枕叶,服用美多巴可明显增高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趾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承仁 牛殿英 付中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6-467,共2页
关键词 蓝趾综合征 临床分析 高血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蕴 马丽丽 邢秀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抗心磷脂抗体 脑梗死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的脑脊液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蕴 李伟建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75-76,共2页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同时期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取脑脊液1~2 ml,先取0.5 ml放在血细胞计数器内算出每例患者的细胞数。再取脑脊液 1ml,经粟氏 FMU-5型脑脊液细胞玻片 离心沉淀 10 ...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同时期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取脑脊液1~2 ml,先取0.5 ml放在血细胞计数器内算出每例患者的细胞数。再取脑脊液 1ml,经粟氏 FMU-5型脑脊液细胞玻片 离心沉淀 10 min,标本晾干后再进行瑞-姬染色法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分类,并计算出各自的百分率。结 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白细胞在不同时期有3个特征演变过程。①6~7h脑脊液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 血细胞反应,72h后明显减少,1周后逐渐消失。②3~7d出现淋巴-单核吞噬细胞反应,免疫激活细胞明显增高,并出 现红细胞吞噬细胞。③3~7 d脑脊液中开始出现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14~28 d逐渐达到高峰。结论:脑脊液细胞 学观察有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出血过程监测、判断病程、推测出血时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 细胞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肌病25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志新 赵东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活组织检查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纯抗栓酶对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血凝及纤溶的影响
14
作者 何蕴 裘丽红 +1 位作者 尹明达 邢秀萍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为了解精纯抗栓酶对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和血凝及纤溶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设精纯抗栓酶治疗组31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7d后观察其疗效及血凝、纤溶系统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52%和33... 目的:为了解精纯抗栓酶对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和血凝及纤溶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设精纯抗栓酶治疗组31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7d后观察其疗效及血凝、纤溶系统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52%和33%(P<001),显效率分别为879%和404%(P<001),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tP)、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KPT)较对照组延长(P<001),纤维蛋白原(FG)亦显著降低(P<001)、D二聚体(DD)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1)。结论:精纯抗栓酶起作用快,疗效较高,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具有明显抗凝、降纤和抗凝血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纯抗栓酶 凝血酶时间 脑梗塞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15
作者 汪玉兰 匡霞 邢秀萍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68-70,共3页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汪玉兰匡霞邢秀萍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封475000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在血栓形成中,常常存在...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汪玉兰匡霞邢秀萍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封475000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在血栓形成中,常常存在多种致血栓形成因素的异常。作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 假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水岭区脑梗死的失语特点
16
作者 何蕴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85-87,共3页
为研究分水岭区脑梗死的失语特点与大脑特定部位的对应关系,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教研室高素荣教授编制的汉语失语检查法对16例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进行失语检查评测,按Benson分类法做失语分类。结果:均符合分水... 为研究分水岭区脑梗死的失语特点与大脑特定部位的对应关系,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教研室高素荣教授编制的汉语失语检查法对16例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进行失语检查评测,按Benson分类法做失语分类。结果:均符合分水岭失语综合征。其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TCM)5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TCS)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MT)4例。此类失语有3个共同特征:①复述比其他语言功能好;②病变部位大部分在分水岭区;③有模仿语言和完成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失语 分水岭区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