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王秀庆 毛中臣 吴恒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116-4119,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发病4.5 h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溶栓结局是否出现END,将其分为END组46...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发病4.5 h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溶栓结局是否出现END,将其分为END组46例,非END组128例,分析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史等一般资料和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END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静脉溶栓END呈正相关,白细胞计数水平与静脉溶栓END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患者血清白蛋白的下降、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增加了静脉溶栓END的发生风险,血清白蛋白的下降、白细胞计数水平为静脉溶栓END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对静脉溶栓患者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加强检测与干预,以减少静脉溶栓E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清白蛋白 白细胞计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恒浩 申娟茹 +5 位作者 王景波 张圣旭 宋振 曹廷亮 杨文涛 张万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75岁以上小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5岁以上小脑出血患者89例,根据患者意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并分为穿刺组42例(采用CT引导钻孔血肿穿刺... 目的探讨CT引导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75岁以上小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5岁以上小脑出血患者89例,根据患者意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并分为穿刺组42例(采用CT引导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和开颅组47例(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出血量、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存活患者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2组患者年龄、男性、GCS、术前出血量、术后24 h再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ICU住院时间、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开颅组[(7.10±1.43)d vs(8.87±1.39)d,P=0.000;4.76%vs 19.15%,P=0.040]。术后随访3个月,穿刺组存活患者(39例)mRS评分良好率高于开颅组存活患者(42例),mRS评分低于开颅组存活患者(P<0.05)。结论CT引导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75岁以上小脑出血患者能降低手术感染率,改善预后,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创伤性 预后 CT引导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田卫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939-940,共2页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术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老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对比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俊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5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应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疗效,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104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双侧开颅术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单侧开颅术...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应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疗效,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104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双侧开颅术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单侧开颅术予以治疗。经治疗后,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精神障碍率以及嗅觉神经损伤率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应用单侧开颅术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快以及术中出血量低等特点,能改善患者精神障碍以及嗅觉损伤等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 单侧开颅术 双侧开颅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早期同期手术治疗68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革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同期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 d意识及神经功...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同期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 d意识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60例(88.2%),无明显变化8例(11.8%);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30例,中残22例,重残或植物生存12例,放弃继续治疗4例。结论:颅脑手术后骨质缺损易合并脑膨出及脑积水,对患者预后不利,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可大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术 同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双侧舞蹈症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文涛 吴恒浩 张万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8-1329,共2页
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non-ketotic hyperglycemic chorea, NKHC)是一种特殊的舞蹈症综合征,临床较少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合并(或无)同侧头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好发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也可为糖尿病的... 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non-ketotic hyperglycemic chorea, NKHC)是一种特殊的舞蹈症综合征,临床较少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合并(或无)同侧头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好发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也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其临床表现多为单侧肢体异常舞蹈动作,双侧发病较为罕见,现对收治的1例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双侧舞蹈症患者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舞蹈症 氟哌啶醇 咪达唑仑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文学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155-155,158,共2页
目的分析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收取的交通性脑积水患儿中选择78例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作两组。患儿均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其中观察组39例采用可调压... 目的分析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收取的交通性脑积水患儿中选择78例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作两组。患儿均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其中观察组39例采用可调压分流管,对照组39例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手术成功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显著(P<0.05)。患儿术后主要出现分流管阻塞、感染、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分流不足及分流过度等并发症,经随访分析,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显著(P<0.05)。结论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疗效优于传统固定压力分流管,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压分流管 儿童 交通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联合技术治疗CPAT继发TN患者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丁广俊 李海洋 张海军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小切口切除术对桥小脑角区肿瘤(CPAT)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神经功能、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6例CPAT继发性TN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53例)和常规组(53例),常...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小切口切除术对桥小脑角区肿瘤(CPAT)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神经功能、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6例CPAT继发性TN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53例)和常规组(5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微创组采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进行小切口切除术。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IHSS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颈静脉血氧饱和度(CJVO2)]、神经疼痛因子[血管活性肠肽(VI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IL)-1β]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95.79±10.39)min、(10.85±2.72)d]短于常规组[(120.66±12.53)min、(15.54±2.79)d],术中总出血量[(60.44±12.53)mL]少于常规组[(119.78±15.4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微创组NIHSS、VAS评分[(25.87±2.11)分、(2.47±0.73)分]低于常规组[(28.46±2.35)分、(3.34±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创组CBV、CBF、CJVO 2、β-EP水平[(1.86±0.51)mL/100 g、(31.52±2.69)g/min、(69.74±4.11)%、(184.59±15.71)ng/L]高于常规组[(1.45±0.44)mL/100 g、(25.76±2.73)g/min、(59.73±3.82)%、(162.43±14.36)ng/L],VIP、IL-1β水平[(28.73±3.68)ng/L、(37.22±3.19)ng/L]低于常规组[(35.41±3.77)ng/L、(40.42±4.3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7%)低于常规组(16.98%)(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小切口切除术治疗CPAT继发性TN能优化手术指标,改善血流动力学,调控神经疼痛因子水平,进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桥脑角肿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脑组织中NF-κB及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杨文涛 刘雪琴 吴恒浩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TBI患者(试验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试验组根据昏迷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亚型,同时根据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与预...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TBI患者(试验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试验组根据昏迷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亚型,同时根据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种类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定量检测所有受试者的NF-κB、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P-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应用硝酸还原酶法(NRM)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试验组NF-κB及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型组NF-κB及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NF-κB及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0.05);预后不良组NF-κB及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TBI患者脑组织中NF-κB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NF-κB 相关炎性因子 损伤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3a-3p与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王秀庆 毛中臣 +1 位作者 赵燕 吴恒浩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1期2021-2026,共6页
目的 检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23a-3p(miR-23a-3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4例SICH患者记为出血组,检测其血浆外泌体miR-23a-3p水平和血清白介素-6(IL... 目的 检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23a-3p(miR-23a-3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4例SICH患者记为出血组,检测其血浆外泌体miR-23a-3p水平和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出血组接受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56例)和预后良好组(145例)。分析出血组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结果 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86%,预后不良组血浆外泌体miR-23a-3p水平、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浆外泌体miR-23a-3p水平与年龄、出血部位、初始血肿体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均是出血组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浆外泌体miR-23a-3p水平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00%、98.53%、0.996,均高于血清IL-6、TNF-α水平预测。结论 SICH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3a-3p水平与预后不良有关,血浆外泌体miR-23a-3p水平可预测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小核糖核酸 自发性脑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