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和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嫚 王振军 +1 位作者 刘洁云 秦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本文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TⅡ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心功能和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Ctr... 目的本文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TⅡ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心功能和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Ctrl组、I/R组、I/R+TⅡA(0.5 mL)组、I/R+TⅡA(1mL)组和I/R+TⅡA(2mL)组;测定平均动脉压(mean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MAP)、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和心率(heart rate,HR);采集血清Elisa检测心损标记物表达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含量;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心肌损伤情况;流式分选外周血CD4+iNOS+,CD4+IL-10+凋亡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P65、IL-8及TNF-α表达情况。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上调MAP、HR和LVSP水平以改善I/R模型大鼠心功能(P<0.01);降低血清中CK-MB、cTnΙ和Mb的表达上调;减少MDA、LDH表达,增加SOD水平;改善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上调Bcl-2、下调Bax蛋白表达(P<0.01);减少iNOS+和增加IL-10^+细胞凋亡而改善Th1/Th2平衡(P<0.01);抑制P-P65、IL-8和TNF-α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改善心功能,调节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平均动脉压 左室收缩压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舒通胶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微循环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亚南 郭秋红 +2 位作者 姜涛 冯雁 秦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后(PCI)微循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10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为常规药物组(n=112),另一组常规治疗联合冠心舒通胶囊(n=98);PCI术后、出院1年分别行心脏... 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后(PCI)微循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10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为常规药物组(n=112),另一组常规治疗联合冠心舒通胶囊(n=98);PCI术后、出院1年分别行心脏彩超及心肌声学造影,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末容量、左室射血分数、造影剂评分指数(CSI)等指标,并随访出院后1年是否发生MACE事件。结果(1)入院CSI水平两组无差异,随访CSI在冠心舒通组明显降低(P=0.039)。(2)冠心舒通组(14.3%)MACE发生率低于常规药物组(25.9%)(P=0.04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随访CSI是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4.21,P=0.040)。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可以改善STEMI急诊PCI术后心肌微循环,抑制心肌重塑,降低MACE事件;随访CSI是发生MACE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舒通胶囊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心肌微循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状CYP2C19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要鑫 刘洁云 +1 位作者 秦雷 杨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状CYP2C19慢代谢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0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行CYP2C19基因检测为慢代谢型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状CYP2C19慢代谢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0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行CYP2C19基因检测为慢代谢型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口服替格瑞洛,90 mg,2次/d)和对照组50例(口服氯吡格雷片,75 mg,2次/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抑制率。并随访30 d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出血及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及出血事件发生,对照组2例发生心绞痛发作,观察组3例发生呼吸困难。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状CYP2C19慢代谢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高剂量和替格瑞洛常规剂量均能降低血小板反应性,但替格瑞洛早期对血小板抑制作用更显著,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CYP2C19基因型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MA支架在大于75岁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要鑫 刘洁云 +2 位作者 秦雷 王振军 杨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90-1091,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产BuMA支架在年龄>75岁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10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行PCI术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支架选择分为BuMA组50例,EXCEL组50例... 目的探讨国产BuMA支架在年龄>75岁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10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行PCI术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支架选择分为BuMA组50例,EXCEL组50例,出院后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随访期间心绞痛复查、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出血事件,并于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2组病变血管在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及随访期间,BuMA组有4例心绞痛复发,ECXEL组有3例心绞痛复发,PCI术后12个月95例(5例患者未复查,但未发生心绞痛)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原支架内未见狭窄,BuMA组3例、ECXEL组2例出现支架内轻度增生。2组均无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迟发性支架内血栓形成。2组心绞痛复发、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BuMA支架应用于年龄>75岁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长轴整体应变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价
5
作者 杨文 刘洁云 +1 位作者 秦雷 陈亚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43-2845,共3页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左室纵向长轴整体应变(GLS),并评估其对AMI预后的价值。方法:对70例首次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术后3.5d行心脏超声检查,使用STI技术计算GLS。对入选...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左室纵向长轴整体应变(GLS),并评估其对AMI预后的价值。方法:对70例首次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术后3.5d行心脏超声检查,使用STI技术计算GLS。对入选患者进行随访。依据结果把患者分为终点事件组以及非终点事件组。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性死亡、再梗、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结果:18例患者失访,平均随访(17.13±1.9)个月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13例。终点事件组患者GLS较非终点事件组降低。GLS预测AMI预后方面优于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评分指数等传统超声指标。结论:GLS对AMI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传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斑点追踪 纵向长轴整体应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文 秦雷 刘洁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3-1715,共3页
我国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公认高血压、糖尿病对肾功能均有损害作用。因而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预防肾功能不全进展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肾功能不全 患者 厄贝沙坦 螺内酯 损害作用 早期预防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2Y12受体抑制剂对CYP2C19中等代谢基因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宝 寅秦 雷杨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03-1806,共4页
目的:评价CYP2C19中等代谢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加量应用氯吡格雷或换用替格瑞洛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短期预后。方法:选取CYP2C19中间代谢型ACS患者302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75 mg/bid)和替格瑞洛组(90 mg/bid)。观察治疗1周... 目的:评价CYP2C19中等代谢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加量应用氯吡格雷或换用替格瑞洛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短期预后。方法:选取CYP2C19中间代谢型ACS患者302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75 mg/bid)和替格瑞洛组(90 mg/bid)。观察治疗1周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并随访1个月内不良事件。结果:中间代谢型ACS患者治疗1周后,氯吡格雷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P=0.019),氯吡格雷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替格瑞洛组(P=0.000)。1个月随访发现,两组均无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呼吸困难10例均发生在替格瑞洛组。结论:与加量应用氯吡格雷相比,CYP2C19中代谢型的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较加量应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增加呼吸困难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CYP2C19基因型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