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生态 培育品牌 推进开化龙顶名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余秀宏 《茶叶》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在当前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的大背景下,茶叶如何生产与消费,这不仅是茶叶企业思考的问题,更值得政府思考。开化的做法是依托生态优势,实施茶叶品牌战略,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从而推... 在当前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的大背景下,茶叶如何生产与消费,这不仅是茶叶企业思考的问题,更值得政府思考。开化的做法是依托生态优势,实施茶叶品牌战略,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从而推进茶叶生产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生态战略 名牌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线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根生 袁海波 +5 位作者 许勇泉 江用文 邓余良 俞燎远 余书平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杀青、理条、烘焙等关键工序的作业参数进行研究,提出整套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经研究后,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摊青温度18-25℃,相对湿度60%-90%;杀青投叶量125 kg·h^-1,温度270℃,时长65 s;多级连续理条为240℃(38 Hz),210℃(40 Hz),180℃(45 Hz);滚筒干燥温度40~55℃;烘焙温度100℃,投叶量30 kg·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芽形名优绿茶 连续化生产 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 远红外提香机 设施摊青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种红茶发酵外观色差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相关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余书平 尹军峰 +4 位作者 袁海波 许勇泉 邓余良 吴蓉梅 陈根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201-2208,共8页
目的依据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理化变化原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无损检测手段判断小叶种红茶发酵程度。方法在小叶种红茶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叶色差及不同发酵程度茶样的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酵叶色差"L,a,b"... 目的依据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理化变化原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无损检测手段判断小叶种红茶发酵程度。方法在小叶种红茶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叶色差及不同发酵程度茶样的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酵叶色差"L,a,b"值逐步上升或下降,其值在180~240 min均有"稳态"的存在,结合不同发酵程度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得出"稳态"即是小叶种红茶发酵的最佳品质状态,尤以210 min最佳。儿茶素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茶黄素含量呈现的先增长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茶红素与茶黄素比值的变化情况,均与发酵叶色外观差值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色差值与审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小叶种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别指标,提出适度发酵相关判别式ΔL≤0.10,Δa≤0.16,Δb≤0.16和品质的线性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种红茶 发酵 适度发酵 茶黄素 茶红素 仪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