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开化县创意农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叶为诺
郑校平
-
机构
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7期327-329,共3页
-
文摘
在阐述开化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开化县创意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模式,并根据实际提出对策,以期为全县农业产业的转型发展指明方向。
-
关键词
创意农业
优势
问题
模式
对策
浙江开化
-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浅析开化创意农业发展成效及对策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金婷
华为
-
机构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创意农业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65-166,171,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2018C02057)
-
文摘
阐述自2014年以来开化县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3 a来的工作成效以及创意农业对开化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浅析开化县创意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关键词
创意农业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开化
-
分类号
F32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西湖莼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刘蒋琼
罗西
胡美华
叶为诺
孙家焱
郭得平
-
机构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浙江省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不详
-
出处
《长江蔬菜》
2019年第16期38-40,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助项目(2018SNLF011)
-
文摘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Gmel.),又名蒪菜、水葵等,是我国的珍稀蔬菜之一,深受消费者喜欢。目前我国莼菜栽培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省,浙江省气候温暖,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是栽培水生蔬菜的良好地区之一[1]。西湖莼菜是杭州市著名的水生蔬菜,有着较长的栽培历史。据清·乾隆《杭州府志》记载,在南宋时期西湖莼菜已是当时的名菜。目前,西湖莼菜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杭州市的西湖莼菜主要在市郊周浦乡及萧山等地生产,除少量鲜销外,大部分加工后外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通常情况下,西湖莼菜栽植一次可采收8~10 a,采收期持续时间长,一般4~9月均可采收。
-
关键词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西湖莼菜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水生蔬菜
杭州市
采收期
珍稀蔬菜
资源丰富
-
分类号
S645.9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甘薯垄栽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 4
-
-
作者
丁利群
-
机构
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72-72,99,共2页
-
文摘
甘薯是浙江省开化县主要旱粮作物之一。为提高甘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提高种植效益,对甘薯垄栽模式的种植优势进行了总结,并从选用良种、种薯收获及贮藏、保温育苗、起垄作畦、适时早插、科学提蔓、病虫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甘薯垄栽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
关键词
甘薯
垄栽
种植优势
高产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籼粳杂交稻甬优15在衢州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 5
-
-
作者
郑校平
陈建明
江德权
袁敏良
-
机构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衢州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龙游县农技推广中心
-
出处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8期104-105,共2页
-
基金
籼粳交杂种优势的应用研究(2013J038)
-
文摘
籼粳杂交稻甬优15自2010年引进在衢州种植,应用面积逐年扩大。生产应用主要表现为产量水平高、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好、稻米品质优。甬优15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适时播种、培育壮秧、短龄早插、适当稀植、垄畦栽培、科学施肥、加强水浆管理、实施化学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
关键词
甬优15
种植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早籼稻新品种台早733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郑校平
陈建明
袁敏良
江德权
-
机构
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衢州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龙游县农技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35-35,共1页
-
文摘
介绍了台早733的特征特性,总结台早733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秧、栽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和化学除草等方面内容,以为台早733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早籼稻
台早733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双季直播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7
-
-
作者
丁利群
-
机构
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32-32,共1页
-
文摘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全年双季间作栽培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土地资源,而且达到种地养地相结合。介绍了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双季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施基肥起畦、品种选择、适期早播、及时间定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鲜食大豆
间作
高效高产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小麦粒重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4
- 8
-
-
作者
魏玮
郭嘉莲
万琳涛
徐林峰
丁明全
周伟
-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浙江勿忘农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8-35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01208)
2014年度浙江省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4R412048)
+3 种基金
浙江省旱粮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2C12902-2-6)
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26-23)
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启动基金项目(2012FR028
2010FK040)
-
文摘
粒重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极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围绕粒重形成的遗传特征和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如何高效地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不断创新以提高小麦单产是育种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围绕小麦粒重形成的构成要素、遗传特征、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遗传定位、籽粒质量形成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分子调控机制解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展开综述;同时总结了以往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研究对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后指出: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全面阐明小麦粒重形成的调控机制,后续研究首先应在小麦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籽粒激素的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其次要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进一步开发与性状密切相关联的SNP标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最后结合作图群体进行表型与SNP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基因型关联性分析,对粒重形成候选主效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和功能解析。
-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小麦
粒重
产量
分子调控
综述
-
Keywords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
wheat
grain weight
yield
molecular regulation
review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蘑菇料生物基质对小白菜品质的影响研究
- 9
-
-
作者
丁利群
陈再鸣
汪明德
陈德龙
张丽永
-
机构
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
-
出处
《南方农业》
2015年第12期43-44,46,共3页
-
基金
东南沿海地区大学农业科技服务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2013BAD20B02)
-
文摘
用发酵后的蘑菇菌糠栽培小白菜,测定小白菜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及硝态氮的含量,研究发酵后的菌糠对小白菜苗期和莲座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处理CK1的生理指标优于其它组,莲座期处理T7较优;苗期处理T1叶绿素的含量是对照组的1.2倍;莲座期处理T1小白菜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苗期处理T1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莲座期处理T7可溶性糖含量约为对照的2倍;苗期以处理CK1硝态氮的含量最低,约为处理T1的1/10;莲座期处理T7组中硝态氮的含量明显低于用田园土栽培的小白菜。总之,用草炭作为苗期基质,用菌糠作为莲座期基质栽培小白菜可以提高其品质和产量,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研究表明,发酵后的菌糠适宜在其它蔬菜上推广使用。
-
关键词
菌糠
小白菜
叶绿素
可溶性糖
硝态氮
-
分类号
S634.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单季杂交水稻机械穴直播栽培的产量与效益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吴水女
余欣煜
罗晓彧
-
机构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开化县芹阳办事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开化县杨林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114-1116,共3页
-
文摘
试验结果表明,单季杂交水稻机械穴直播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比塑盘育秧手工插秧增产6.1%,667 m^2纯收入增加246元。表现为分蘖发生早,速度快,有效分蘖终止期明显提早,齐穗期和成熟期明显提早,最高茎蘖苗明显增多,成穗率明显降低,以稳穗、多粒、高结实率和高粒重获取高产。
-
关键词
单季杂交水稻
种植方式
机械穴直播
产量
效益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甬优1540”在浙西山区单季稻生产上的种植表现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余欣煜
万琳涛
郑芬
-
机构
开化县芹阳办事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开化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
出处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期97-99,共3页
-
文摘
"甬优1540"在本县做单季稻种植,经2014-2016年三年试验、示范与推广,表现为生育期适中,植株性状优异,经济性状穗粒兼顾,适应性强,稳产高产,抗倒性强,耐肥力较高,耐高温能力强,抗稻虱能力较强,抗稻曲病比"甬优15"强,米质优,适口性好等优良特征特性。深受广大种植户亲睐与好评,已成为本县单季稻生产当前和今后几年的主栽品种。
-
关键词
甬优1540
浙西山区
单季稻
种植表现
-
分类号
S511.4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单季杂交稻机械穴直播行距与密度试验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余欣煜
陈炜平
吴定红
余海根
吕永贵
-
机构
开化县芹阳办事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永康市农林局
开化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开化县爱君家庭农场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692-693,697,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项目
-
文摘
进行单季杂交水稻机械穴直播不同行距与密度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行距为25或30 cm的不同密度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在相同行距的4种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密度处理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行距与密度的互作效应显著,在行距为25 cm的情况下,种植16.65万或25.65万穴·hm^(-2)较好;在行距为30 cm的情况下,种植21.15万或25.65万穴·hm^(-2)较好。
-
关键词
单季杂交水稻
机械穴直播
行距
密度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框式基质旱育秧基质不同用量试验总结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汪明德
-
机构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6期80-80,97,共2页
-
文摘
2012~2014年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了多品种基质不同用量水平下的旱育秧试验,初步明确了适合生产上推广的基质和用量,为进一步验证和探索水稻基质旱育秧基质不同用量间秧苗生长特点和适宜的用量而进行本试验。
-
关键词
水稻
框式基质
旱育秧基质
用量试验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基质育秧大区对比试验总结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汪明德
-
机构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4期96-96,共1页
-
文摘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开展不同水稻基质旱育秧技术研究,通过不同的水稻基质旱育秧对比性试验,了解不同水稻基质旱育秧的优缺点;确定适合本地的水稻旱育秧的基质,解决与克服水稻旱育秧基质在生产上实际的问题。
-
关键词
水稻育秧
基质
对比试验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氮磷钾硼肥对油菜浙双72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邹敦强
周江明
程全通
-
机构
浙江省衢州市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
江山市农技推广中心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1106-1109,共4页
-
文摘
通过大田设置不同缺素处理,研究氮磷钾硼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油菜产量最高,达1 984.5 kg·hm-2,分别比农户经验施肥、缺氮、缺磷、缺钾及缺硼增产3.5%,96.3%,30.7%,12.9%和52.9%,各养分元素对油菜产量影响大小依次是N>B>P>K;氮磷钾硼配方处理下油菜主要经济性状较佳,有利于各养分吸收利用,其植株氮磷钾累积量均最高,分别达71.3,17.7和99.2kg·hm-2,氮素利用率和磷素利用率分别比农户经验施肥提高6.6和5.0个百分点,钾素利用率受农户施钾量少影响而比经验施肥低6.3个百分点。
-
关键词
肥料
油菜
产量
养分利用
-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油菜稻板免耕直播密度调查总结
- 16
-
-
作者
汪明德
-
机构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9期119-119,共1页
-
文摘
开化县作为钱塘江的发源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中亚热带季风区的北缘,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54天。是浙江省重点的油菜生产县。近年来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分别稳定在7 333.33hm2、110kg以上。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加之种植油菜比较效益相对不高,开化县优质油菜生产面临下降的危险。为了充分发挥开化县优质油菜生产优势,必须逐步解决优质油菜生产用工成本高的问题。为了探索直播密度对双低油菜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密度对直播优质双低油菜的影响实际调查,为进一步明确本地直播油菜的密度提供依据,以适应油菜生产的需要。
-
关键词
稻板
免耕
油菜
密度
总结
-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油菜浙大630播种期研究
- 17
-
-
作者
汪明德
徐建祥
-
机构
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3期8-9,共2页
-
文摘
通过田间试验,对浙大630的不同播种期进行研究,摸索其最佳播种期和耐迟播能力。结果表明,浙大630只要播种期适宜可以获得高产稳产。在10月28日之后采用直播的,要根据天气和种子质量,适当增加用种量,提高田间基本苗和有效穗数,可以确保油菜浙大630的高产稳产。
-
关键词
油菜
浙大630
播种期
产量
-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油菜喷施“新美洲星”叶面肥的增产效应
- 18
-
-
作者
万琳涛
余欣煜
-
机构
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浙江省开化县芹阳办事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
出处
《南方农业》
2016年第9期32-33,共2页
-
文摘
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薹花期喷施"新美洲星"叶面肥处理比对照(叶面喷清水)每667 m2油菜籽增产10.1 kg,增幅7.87%,达极显著水平,增收39.28元;比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每667 m2油菜籽增产8.1 kg,增幅6.21%,达极显著水平,增收45.66元。可见,油菜薹花期喷施"新美洲星"叶面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
关键词
油菜
“新美洲星”叶面肥
产量
经济效益
-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黑木耳接种期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 19
-
-
作者
程全通
陈青
余维良
郑明海
-
机构
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食药用菌》
2014年第2期94-95,共2页
-
文摘
自2003年浙江省代料黑木耳技术取得突破以来,产量从当年的3.3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31.9万吨,生产效益始终稳中有升。栽培方式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呈现出多样性,除占主流的全露地栽培外,出现了设施栽培、吊袋式立体栽培等方式。
-
关键词
黑木耳
接种期
产量
效益
-
分类号
S646.6
[农业科学—蔬菜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