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苇杆制备高热值可燃颗粒实验研究
1
作者 崔景健 李洪强 +1 位作者 刘丽芳 蔡澄汉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734,共8页
文章以芦苇杆和芦苇杆生物炭为原材料开展了制备高热值生物质可燃颗粒的研究,并测试了其物理性能、热学性能和防潮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物炭质量分数为0~50%时,可燃颗粒的密度为1188~1304kg/m^(3)、高位热值为16.75~22.00 MJ/kg、燃... 文章以芦苇杆和芦苇杆生物炭为原材料开展了制备高热值生物质可燃颗粒的研究,并测试了其物理性能、热学性能和防潮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物炭质量分数为0~50%时,可燃颗粒的密度为1188~1304kg/m^(3)、高位热值为16.75~22.00 MJ/kg、燃烧速率为3.70%/min~3.24%/min、燃烧后残余率为5.33%~7.05%、单位体积热值为19905.43~28698.51 MJ/m^(3)、吸湿率为17.44%~13.66%;当生物炭质量分数为20%时,生物质可燃颗粒的综合性能最优,此时其密度为1281 kg/m^(3)、高位热值为18.79 MJ/kg、燃烧速率为3.50%/min、燃烧后残余率为5.97%、单位体积热值为24075.11 MJ/m^(3)、吸湿率为14.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杆 生物质能 生物炭 可燃颗粒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诊疗喷溅颗粒物涡旋式集除方法研究
2
作者 艾正涛 刘芳 邢超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232,共11页
口腔诊疗过程伴随着大量喷溅颗粒物的产生,医护人员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颗粒物中可能会产生职业健康问题.为了对喷溅颗粒物实施高效去除进而降低医护人员暴露风险,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长距离、高作用效益的新型涡旋排风罩.首先采用数值... 口腔诊疗过程伴随着大量喷溅颗粒物的产生,医护人员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颗粒物中可能会产生职业健康问题.为了对喷溅颗粒物实施高效去除进而降低医护人员暴露风险,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长距离、高作用效益的新型涡旋排风罩.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涡旋排风罩的流动及颗粒物去除特性,并与传统顶吸式排风罩进行对比;继而通过分析送排风速度比、水平和垂直送风角度对涡旋排风罩轴线速度、压力分布以及颗粒物去除效率的影响,探索涡旋排风罩最佳工作条件;然后在理想气流参数情况下,分析两种排风罩对不同喷溅速度的颗粒物的控制效果,探明涡旋排风罩的应用优势.结果表明,涡旋排风罩在送排风速度比为1、水平和垂直送风角度为0°时达到最佳工作条件,颗粒物去除效率可达65.9%,优于顶吸式排风罩47%的去除效率.本研究证实了涡旋排风罩在口腔诊疗中的应用潜力,为口腔诊疗过程局部源头控制提供了新方法,对诊疗微环境防控措施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诊室 喷溅颗粒物 空气涡旋 排风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功能一体化太阳能利用系统研究
3
作者 李洪强 缪思凯 +1 位作者 刘丽芳 毛颖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84,共11页
针对轻钢装配式建筑中太阳能技术应用的研究不足,提出一种新型多功能一体化太阳能利用系统.为深入分析系统性能,根据系统特点以及能量转换关系,建立了系统发电效率、发电功率、热效率以及热水温度的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探究了太阳辐照... 针对轻钢装配式建筑中太阳能技术应用的研究不足,提出一种新型多功能一体化太阳能利用系统.为深入分析系统性能,根据系统特点以及能量转换关系,建立了系统发电效率、发电功率、热效率以及热水温度的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探究了太阳辐照度、热水箱容量、热水箱水温预设值以及系统串联量等设计参数对系统电、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当地太阳辐照度和所需热水温度,合理设定系统热水箱容量、水温预设值以及系统串并联数量,可提升热效率、发电效率.在特定集热器参数下,当太阳辐照度达550 W/m^(2)时系统满足设计要求,此时系统高温阵列热水温度为74.5℃,热效率为52.6%;低温阵列热水温度为52.3℃,热效率为60.4%;发电功率为58 W,发电效率为9.46%;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为79.1%,相较于此前文献的研究结果,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提升了30%.该系统为日后太阳能利用系统的设计以及其与轻钢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高效利用太阳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系统 太阳能 光伏光热 装配式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化环境下高岭土微观结构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康馨 苏晨曦 +1 位作者 陈仁朋 马雄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水化环境对高岭土微观结构各向异性的影响,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高岭土(Acti-MinR PG)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盐、酸、水环境下的沉积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高岭土样品基于χ角从0°转动至72°扫描测得13个XRD衍... 为研究不同水化环境对高岭土微观结构各向异性的影响,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高岭土(Acti-MinR PG)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盐、酸、水环境下的沉积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高岭土样品基于χ角从0°转动至72°扫描测得13个XRD衍射图谱,基于MAUD软件采用Rietveld全谱拟合法对衍射图谱进行定量织构分析.在填补黏土微观织构定量(非定性)分析方法研究欠缺的基础上,确定了高岭土颗粒的空间取向分布,并从微观角度对结构各向异性形成机理进行阐述.结果表明:离子浓度和pH值会影响高岭土的颗粒排布.盐溶液离子浓度增大,双电层斥力减弱促使颗粒形成聚集结构,高岭土择优取向增强,使土体表现出强烈的结构各向异性;溶液pH值减小,边-面结构之间的静电引力促使颗粒形成絮凝结构,高岭土择优取向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离子浓度 XRD 择优取向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联机系统与轻钢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新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许馨悦 李洪强 +1 位作者 刘丽芳 毛颖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354-6365,共12页
近年来,轻钢装配式建筑因施工便捷、环境效益高等优势,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由于传统暖通空调设计方法导致的后续施工会二次破坏建筑构件,传统暖通空调设计方法已不适用于轻钢装配式建筑。目前,针对暖通空调与轻钢... 近年来,轻钢装配式建筑因施工便捷、环境效益高等优势,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由于传统暖通空调设计方法导致的后续施工会二次破坏建筑构件,传统暖通空调设计方法已不适用于轻钢装配式建筑。目前,针对暖通空调与轻钢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应用相对较少,为填补该领域的空白,提出了一种暖通空调系统(以多联机为例)与轻钢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新方法IB-VRV(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 air conditioner integrating with buildings)。探究了适用于传统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方法与适用于轻钢装配式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方法的差异。并根据这两种暖通空调设计方法的差异,在现有传统暖通空调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凝练出暖通空调系统与轻钢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三项原则。这三项融合原则分别为结构安全优先、非同寿命周期和功能区弹性化原则。基于上述三原则,进一步提出暖通空调系统与轻钢装配式建筑融合新方式,并以多联机系统为案例展开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IB-VRV能够弥补传统暖通空调设计方法应用于轻钢装配式建筑的不足,并能充分发挥轻钢装配式建筑自重轻、结构简单、构件小可暗装等优势。该研究为暖通空调系统与其他类型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开拓了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暖通空调 轻钢构件非同寿命周期 建筑功能区可变 暖通空调管道弹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皮肤温度的床上微环境控制策略
6
作者 宋鸽 艾正涛 张国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6,共10页
通风床垫被设计成通过位于脚部附近的通风口抽走床上微环境的污染空气以达到源头控制污染物的目的.实验研究发现通风床垫的使用有造成局部冷不适的风险,同时使用通风床垫和局部加热装置,并根据受试者反馈实时调控,可以解决冷不适问题,... 通风床垫被设计成通过位于脚部附近的通风口抽走床上微环境的污染空气以达到源头控制污染物的目的.实验研究发现通风床垫的使用有造成局部冷不适的风险,同时使用通风床垫和局部加热装置,并根据受试者反馈实时调控,可以解决冷不适问题,并满足不同用户的热微环境需求.为了探究通风床垫耦合局部加热装置基于局部皮肤温度的自动控制潜力,对比了30名受试者在室温下清醒地躺在通风床垫上时前额、右肩胛骨、左上胸、右上臂、左下臂、左手、右大腿前侧、左小腿后侧、右脚背、左脚背10个部位的皮肤温度和总体、面部、额头、颈部、胸部、背部、手臂、手、大腿、小腿、脚的热可接受度.结果显示:女性的局部皮肤温度与男性相比普遍较低,而可接受度较高.高斯回归模型可以计算出每个部位最佳皮肤温度区间,结合各部位的可接受度关联矩阵结果及通风床垫及局部加热的控制潜力,最终选取脚部、手部和背部的皮肤温度以实现床上微环境的个性化自动控制.本研究提供了通风床垫基于局部皮肤温度的自动控制潜力研究的新思路和建议,可以为床上微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上微环境 通风床垫 皮肤温度 可接受度 高斯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主应力偏转的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分析
7
作者 张玲 林炜 +1 位作者 周帅 周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4-1073,共10页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荷载传递的主要机理之一。基于Terzaghi土柱土拱模型,考虑小主应力偏转对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影响,假定应力偏转角随土拱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且小主应力线轨迹为圆弧形,引入小主应力形状系数来表征同一深度处桩...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荷载传递的主要机理之一。基于Terzaghi土柱土拱模型,考虑小主应力偏转对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影响,假定应力偏转角随土拱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且小主应力线轨迹为圆弧形,引入小主应力形状系数来表征同一深度处桩间土平均竖向应力与滑移面竖向应力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等沉面以下桩间土上方路堤填土单元体,建立竖向应力平衡方程,同时利用Winkler地基模型表征桩间土和桩,建立等沉面至桩底的桩-土位移协调方程,解得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的桩承式路堤土拱高度,以及随土拱高度变化的桩土应力比;最后,结合2个实际工程案例,对比本文方法计算值、实测值以及其他已有理论方法计算值,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路堤高度、桩土刚度比、桩间净距等参数变化时主应力偏转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考虑了主应力偏转,优化了滑移面应力分布;与传统Terzaghi法相比,本文方法土拱高度能随剪应力动态调整;桩土应力比与Terzaghi法趋势一致,但数值更低;桩土应力比和土拱高度随桩土刚度比和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桩土应力比随桩间净距的增大而减小,而土拱高度随桩间净距的增加而增大;3个影响因素中,桩间净距对桩土应力比和土拱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路堤填土高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堤 土拱效应 主应力偏转 桩土应力比 土拱高度 桩土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桩身弯曲破坏的路堤下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
8
作者 张玲 彭搏程 +1 位作者 徐泽宇 赵明华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1,共9页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的稳定分析是其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之一,但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基于路堤下不同位置筋箍碎石桩破坏模式的差异对其进行分区,考虑桩身受压和弯曲破坏,对路堤下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开展了理论研究。...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的稳定分析是其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之一,但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基于路堤下不同位置筋箍碎石桩破坏模式的差异对其进行分区,考虑桩身受压和弯曲破坏,对路堤下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开展了理论研究。首先借鉴钢筋混凝土桩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结合筋箍碎石桩自身物理特性及二次逼近法求解超越方程的思想,提出了筋箍碎石桩临界弯矩理论值的计算方法。随后将桩身临界弯矩和等效抗剪强度概念引入传统极限平衡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桩身弯曲破坏的路堤下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比传统极限平衡法、数值强度折减法与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用于路堤下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 筋箍碎石桩 复合地基 稳定分析 弯曲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试验研究及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玲 徐泽宇 +2 位作者 姚攀 赵明华 陈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1,I0003,共11页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其荷载传递机理极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设置等因素对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其荷载传递机理极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设置等因素对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筋材设置、筋材开孔率、筋材抗拉刚度等因素对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及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开孔率、筋材抗拉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软土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界面摩擦系数则随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开孔率的增大而提高,筋材抗拉刚度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箍碎石桩 桩–土界面 直剪试验 室内试验 离散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装配式延性节点混凝土框架子结构抗连续倒塌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莎 王振生 +2 位作者 周云 裴熠麟 易伟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60,共11页
为研究全装配式干节点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采用1/2缩尺比例设计了两榀全装配式(PC)试件进行静载试验研究.其中装配式结构在梁柱节点处采用高强螺栓-延性杆-锚固板的连接方式,其中PC1试件未设置牛腿,PC2试件采用... 为研究全装配式干节点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采用1/2缩尺比例设计了两榀全装配式(PC)试件进行静载试验研究.其中装配式结构在梁柱节点处采用高强螺栓-延性杆-锚固板的连接方式,其中PC1试件未设置牛腿,PC2试件采用暗牛腿,另外结合一榀本团队开展的现浇框架结构RC试件进行对比研究.对两个试件分别进行了中柱移除状态下的竖向加载拟静力试验,并对加载过程中测试所获得的结构极限承载力、应变响应、变形性能及失效破坏模式依次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RC试件中既存在压拱效应又存在悬链线效应相比,两个PC试件中只存在压拱效应阶段,表明该类型全装配式结构的抗倒塌能力相对不足.同时PC1和PC2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RC试件在压拱效应阶段峰值荷载的95%和123%,相应的极限位移仅为RC试件的48%和61%.试验过程中,PC试件的受力及变形区域则主要集中在节点连接处,其材料利用率相对有限,PC试件则因节点区域内延性杆与锚固板连接处发生断裂而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装配式结构 延性杆节点 连续倒塌 拟静力试验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JS水平桩加固在盾构下穿既有隧道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陈仁朋 张品 +2 位作者 刘湛 穆岩松 钟志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110,共8页
以在富水砂层中,长沙地铁4号线近距离下穿上覆2号线运营隧道工程为背景,对Metro Jet System(MJS)水平桩加固在盾构下穿既有隧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现场钻孔取芯与室内试验,并在地表和2号线隧道内布置竖向位移监测点、管片应力监测点... 以在富水砂层中,长沙地铁4号线近距离下穿上覆2号线运营隧道工程为背景,对Metro Jet System(MJS)水平桩加固在盾构下穿既有隧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现场钻孔取芯与室内试验,并在地表和2号线隧道内布置竖向位移监测点、管片应力监测点,研究MJS水平桩的成桩效果,以及盾构掘进时周边地层与上覆隧道的变形响应规律.研究表明:MJS工法桩直径为2 m左右,抗压强度达到3 MPa以上,均满足设计要求;盾构下穿时,上覆隧道沉降呈高斯曲线分布,最大沉降4.33 mm;由于盾构开挖的卸载,相交位置处上覆隧道断面在水平方向被挤压,产生的最大附加应力为1.4 MPa;地表最大沉降为1.1 mm,其中,MJS水平桩加固区域,地表沉降相对较小.总体来看,MJS水平桩加固效果较好,可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S 隧道开挖 掘进参数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通风的长沙高校图书馆中庭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朝晖 周延彬 +1 位作者 崔加楹 张国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9-586,共8页
为研究图书馆中庭形态对自然通风的影响,通过对长沙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系统分析该地区高校图书馆自然通风特点和问题,以图式提取该地区高校图书馆中庭基本原型,并根据调研所得图书馆基本数据,建立基础物理模型.采用Phoenics... 为研究图书馆中庭形态对自然通风的影响,通过对长沙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系统分析该地区高校图书馆自然通风特点和问题,以图式提取该地区高校图书馆中庭基本原型,并根据调研所得图书馆基本数据,建立基础物理模型.采用Phoenics软件,在考虑太阳辐射和室内外热环境的情况下,对不同中庭方位、数量以及剖面形式的图书馆原型进行参数模拟.结合自然通风理论,对比数据分析所得结果,最终从中庭布局方位、中庭数量和中庭剖面形式三个方面,提出有利于长沙地区高校图书馆自然通风的中庭空间形态,为该地区高校图书馆被动低能耗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地区 高校图书馆 自然通风 模拟 中庭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住户差异性的住宅建筑在室行为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准 刘竹清 +3 位作者 李郡 周亚苹 黄余建 张国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5-172,共8页
现有住宅建筑在室行为预测模型缺乏对住户差异性的合理考虑,导致模型往往存在整体预测精度不高和适用性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住户差异性的马尔可夫链在室状态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不同影响... 现有住宅建筑在室行为预测模型缺乏对住户差异性的合理考虑,导致模型往往存在整体预测精度不高和适用性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住户差异性的马尔可夫链在室状态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不同影响因素(即特征参数)与住户总在室时长的相关性,将相关系数作为特征参数权值并结合聚类分析对住户群体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对住户在室状态进行预测.为评估所建立预测模型的性能,以英国TUS(Time Use Survey)数据库为例,将改进模型与传统马尔可夫链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不同住户特征参数及其对在室行为的影响,对住户进行合理的分类,与传统马尔可夫模型相比,所建预测模型显著提升了整体性能,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了20.57%和1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室行为 住户差异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马尔可夫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黏土矿物微观行为研究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微 陈仁朋 康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81-184,共4页
黏土矿物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土水相互作用对土体许多宏观力学响应、物质运移和传导起重要影响。现有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即很难在物理上微观探测黏土从绝对干燥至含微量水分子的吸附过程,也很难实现黏土对放射性核素吸附过... 黏土矿物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土水相互作用对土体许多宏观力学响应、物质运移和传导起重要影响。现有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即很难在物理上微观探测黏土从绝对干燥至含微量水分子的吸附过程,也很难实现黏土对放射性核素吸附过程的跟踪。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黏土矿物的水化性质及对放射性污染物吸附性能进行研究。以蛭石、高岭土及蒙脱土三种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晶层间距、自扩散系数、径向分布函数、吸附复合物结构等模拟测试结果对蛭石的水化性能和黏土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阐述。最后,对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黏土 水化膨胀性能 放射性核素 吸附 微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条件下改性膨润土的抗盐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微 任孟健 +2 位作者 陈仁朋 刘雪莹 康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85-1893,共9页
为了增强膨润土防水毯(GCL)的抗盐性,使用聚丙烯酸钠对膨润土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和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特性.结果表明,膨润土颗粒与聚合物发生了良好的结... 为了增强膨润土防水毯(GCL)的抗盐性,使用聚丙烯酸钠对膨润土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和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特性.结果表明,膨润土颗粒与聚合物发生了良好的结合作用,改性膨润土表面出现新的亲水官能团,土颗粒分散更均匀,片层结构更清晰.在改性剂作用下原有小孔隙被包裹和填充,改性土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改性土在不同pH、阳离子类型和不同浓度盐溶液作用下的自由膨胀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土的膨胀性能提升显著.渗透试验结果显示,改性土水中渗透系数由原土的10^(−8) m/s减少至10^(−9) m/s数量级,且在同浓度盐溶液中抗渗性能有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膨润土 抗盐性 膨润土防水毯(GCL) 膨胀性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云 陈太平 +1 位作者 裴熠麟 胡翔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51,共12页
现有的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主要针对现浇结构展开,对装配式结构讨论的相对较少。为研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中柱失效情况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从某四跨七层空间框架结构底部提取出一榀单层两跨的框架子结构,按照1/2缩尺比例分别... 现有的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主要针对现浇结构展开,对装配式结构讨论的相对较少。为研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中柱失效情况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从某四跨七层空间框架结构底部提取出一榀单层两跨的框架子结构,按照1/2缩尺比例分别设计了一个现浇(RC)试件和两个全装配式(PC)试件,其中PC试件在梁柱节点处分别采用明(暗)牛腿-插梢杆-角型钢板的连接方式。对上述试件分别开展了中柱移除状态下的静力试验,并对加载过程中测试所得的结构持荷能力、构件应变响应及失效破坏模式依次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RC试件在加载过程中先后产生了压拱效应和悬链线效应,而PC1试件只出现了压拱效应阶段,PC2试件也仅发展了短暂的悬链线效应,均表明该类型全装配式结构的二次抗倒塌能力相对不足。试验过程中,RC试件梁端部及跨中截面处纵筋应变响应均达至屈服状态,而PC试件的受力及变形区域则主要集中在节点连接处,表明其构件的材料利用率不如现浇结构充分。同时,PC1和PC2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RC试件在压拱效应阶段峰值荷载的76%和81%,相应极限位移仅为RC试件的72%和77%,表明该全装配式结构与现浇结构相比承载力和延性均相对有限。结构失效模式方面,RC试件最终由于梁端纵筋被拉断而发生破坏,PC1及PC2试件则分别因节点处插销杆被剪断及梁端混凝土被压溃而丧失承载力,表明插销杆抗剪强度和节点区域混凝土抗压强度为该类型全装配式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装配式结构 抗连续倒塌 静力试验 梁柱节点 延性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式麦克风冲击共振测试的钢-混组合结构界面脱空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云 裴熠麟 刘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9,共13页
针对现有无损检测技术在钢-混组合结构界面混凝土脱空损伤识别问题上普遍存在的测试成本高、识别精度有限及操作过程复杂等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麦克风冲击共振测试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首先,基于四边约束矩形薄板振动理论,将钢-混... 针对现有无损检测技术在钢-混组合结构界面混凝土脱空损伤识别问题上普遍存在的测试成本高、识别精度有限及操作过程复杂等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麦克风冲击共振测试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首先,基于四边约束矩形薄板振动理论,将钢-混凝土板局部脱空处钢板简化为四边固支约束的板壳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在ABAQUS中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钢-混凝土板有限元模型,将模拟所得脱空处钢板自振频率值与理论解析结果进行对比,证明该经验公式可有效适用于脱空区域处局部钢板自振频率的估计当中。其次,依据相关声学理论研究成果,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外部激励下钢-混组合结构声压场信号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及未设置脱空损伤的有限元模型所产生的声压响应存在明显不同,且未脱空模型中信号响应具有幅值大、周期长等特征;同时,针对一钢-混凝土板设置了8种不同类型的损伤工况,并利用麦克风传感器分别进行了基于冲击共振测试的脱空损伤识别。试验结果表明,麦克风摆放位置对测试所得声压信号频响函数基本特征的影响程度并不显著;且针对本试验所设置的损伤工况,该方法基本均能实现有效识别,但对平面尺寸在60 mm以下区域的测试效果并不明显。最后,在对一特定损伤区域进行栅格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基于麦克风冲击共振法的损伤成像测试,对该脱空区域的平面轮廓进行了有效识别。除此之外,将试验测试效果分别与传统红外热像检测法、超声波探测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麦克风冲击共振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钢-混组合结构的脱空损伤识别问题当中,且具有非接触式、测试成本低、识别效果显著及操作便捷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结构 混凝土脱空损伤 无损检测 麦克风 冲击共振 非接触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蒙脱土对铀酰的吸附阻滞行为: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微 陈仁朋 +1 位作者 康馨 Ali Zaoui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9-245,共7页
核废料处置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渗流会引起膨润土缓冲层水化学环境改变。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揭示含蒙脱土的膨润土缓冲材料对放射性核素铀酰的吸附机理及吸附复合物微观结构。模拟得到的复合物结构展现了铀酰与蒙脱土面的3... 核废料处置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渗流会引起膨润土缓冲层水化学环境改变。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揭示含蒙脱土的膨润土缓冲材料对放射性核素铀酰的吸附机理及吸附复合物微观结构。模拟得到的复合物结构展现了铀酰与蒙脱土面的3种主要吸附模式:外球吸附、单键内球吸附、双键内球吸附。定量分析了在复杂水化学环境下3种铀酰种态与蒙脱土表面形成的复合物微观结构组成。通过计算复合物与蒙脱土表面的吸附能,发现高价阳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可以促进铀酰与缓冲材料表面形成稳定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放射性核素 铀酰 阻滞吸附 蒙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用户在室行为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俞准 周亚苹 +2 位作者 李郡 黄余建 张国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134,共6页
准确预测建筑用户在室行为可显著提高建筑能耗模拟精度,并进一步帮助建筑设计及运行控制优化.当前进行在室行为预测时所采用的主要是基于隐马尔可夫链方法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在室行为的时间关联性,可平稳有效地预测在室行为.然而... 准确预测建筑用户在室行为可显著提高建筑能耗模拟精度,并进一步帮助建筑设计及运行控制优化.当前进行在室行为预测时所采用的主要是基于隐马尔可夫链方法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在室行为的时间关联性,可平稳有效地预测在室行为.然而现有隐马尔科夫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在室行为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在室行为与可观测参数之间的关联,降低了模型预测精度.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状态转移的时变隐马尔科夫模型.该模型采用时变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量化不同时刻在室行为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关联,同时该模型基于状态转移计算可观测参数的概率分布以定量描述在室行为对可观测参数的影响.本文采用比利时某办公室在室行为数据库进行了相关建模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更有效地捕捉在室状态变化,从而提高了在室行为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室行为 人行为 预测 隐马尔可夫模型 建筑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门诊室交叉感染风险基础信息调研与人源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正涛 林晨 贾中坚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5-206,共12页
医院门诊室具有人流量大、病毒负载率高、患者免疫力差、医患间近距离接触频繁等特点,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高危场所.本研究首先通过对长沙市两所三甲医院的门诊室开展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描述了门诊室就诊过程中医患人员行为特征,评估... 医院门诊室具有人流量大、病毒负载率高、患者免疫力差、医患间近距离接触频繁等特点,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高危场所.本研究首先通过对长沙市两所三甲医院的门诊室开展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描述了门诊室就诊过程中医患人员行为特征,评估了交叉感染风险,之后基于实验测试和CFD模拟,揭示了患者呼出污染物扩散规律,最后探讨了目前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问卷和现场调研结果表明,门诊室防控漏洞较多,即窗户与空调不常开启,通风情况较差,诊室内不设净化器,消毒液使用频次较低,且存在摘下口罩、肢体接触等高风险行为.调研发现,门诊室1名医生1 d最多诊治了70名患者,患者的就诊时长平均为6~13 min左右,诊室内部人员数量最多达到6~8人,且常伴随人员走动,易加速呼出物的扩散,因此严格限制进入诊室的人员数量十分必要.实验测试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人员呼出物的运动轨迹和峰值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展示了复杂的人源特性.呼气模式对于整个过程的峰值浓度影响较小,但呼吸和说话过程会导致面部前方长时间保持高浓度状态.佩戴口罩可以大幅降低污染物水平扩散,但是会造成竖直方向上扩散距离的增加.本研究结果预期为提出和改进门诊室防控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门诊 现场调研 气溶胶 交叉感染 人源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