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建筑史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国源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12期37-39,共3页
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任务是反思建筑史学研究活动的性质及其方法论,在深层次上梳理建筑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对中国建筑史学的学术史回顾总结,归纳提炼其中有关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各类特征,并探寻各种基础理论问题出现的根... 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任务是反思建筑史学研究活动的性质及其方法论,在深层次上梳理建筑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对中国建筑史学的学术史回顾总结,归纳提炼其中有关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各类特征,并探寻各种基础理论问题出现的根源,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建筑史学的学科自明性及其应有的基础知识价值和建筑文化批判功能,这也为构建中国建筑理论所需的建筑史学基础理论,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学 基础理论 方法论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塑历史——建筑学的正典与时间想象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为 《新建筑》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以“建筑通史”课程的教学实验为基础,探讨一种帮助学生通过体会绘制与时间有关的模型或图像来理解抽象的历史编纂学要素的教学法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针对建筑史叙事中的“时间”概念作出分析,通过“年表”或者“分期”呈现的知觉形式... 以“建筑通史”课程的教学实验为基础,探讨一种帮助学生通过体会绘制与时间有关的模型或图像来理解抽象的历史编纂学要素的教学法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针对建筑史叙事中的“时间”概念作出分析,通过“年表”或者“分期”呈现的知觉形式揭示它们背后蕴涵的历史意识,并以此检视“现代性”观念下塑造的线性“时间模型”的复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史 通史 教学法 历史时间 历史编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叙事与空间识别——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中的民居建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辉 邱雅茹 张晓楠 《世界建筑》 2023年第6期30-37,共8页
壁画作为建筑图像信息的载体,在汉唐宋元等缺乏实物考据的历史时期,始终作为中国建筑史学研究重要的文献考证依据。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就属此例,由于写实地记录了元代的社会民俗风貌,承载发生故事的建筑图像就成为研究元代民居建筑形态... 壁画作为建筑图像信息的载体,在汉唐宋元等缺乏实物考据的历史时期,始终作为中国建筑史学研究重要的文献考证依据。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就属此例,由于写实地记录了元代的社会民俗风貌,承载发生故事的建筑图像就成为研究元代民居建筑形态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对壁画上建筑图像信息的辨识,明确元代民居与外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类型特点,探讨元代生活空间的复合式转化趋势,揭示元代民居承宋启明过渡发展的演进规律,指出元代民居建筑具有“执两用中”“四方内聚”等传统建筑文化属性,为深化元代民居建筑史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元代民居建筑的研究起到补白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宫壁画 元代民居 建筑图像 形态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板代栱”——明清河西走廊建筑檐下装饰手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佳璐 吴葱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4期33-37,共5页
明清河西走廊建筑具有地方特点的檐下装饰做法是将正常斗栱的斗、升取消,栱、昂以雕花木板取代的“花板代栱”。本文以大量调查实测为基础,主要从轮廓、雕刻和彩画三方面对花板代栱的装饰手法进行探析,并扩展到与花板代栱相关的其他檐... 明清河西走廊建筑具有地方特点的檐下装饰做法是将正常斗栱的斗、升取消,栱、昂以雕花木板取代的“花板代栱”。本文以大量调查实测为基础,主要从轮廓、雕刻和彩画三方面对花板代栱的装饰手法进行探析,并扩展到与花板代栱相关的其他檐下装饰,归纳揭示了河西建筑檐下装饰的手法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建筑 檐下装饰 花板代栱 轮廓 雕刻 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下的近代建筑遗产建设机制——以民国时期的中山陵园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汪晓茜 赵男 《新建筑》 2019年第6期121-125,共5页
作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国家纪念工程,中山陵园的建设和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射出中国社会成长和转型的艰难历程,其建设中的运作机制在当时具有先导性和示范性。文章从中山陵园工程项目建设流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以及陵园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 作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国家纪念工程,中山陵园的建设和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射出中国社会成长和转型的艰难历程,其建设中的运作机制在当时具有先导性和示范性。文章从中山陵园工程项目建设流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以及陵园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出发,针对性梳理和总结了1949年以前中山陵园建设的主要机制,借此探讨中国近代建筑遗产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入挖掘建筑遗产的价值,并反思近代建筑遗产所体现的现代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陵 建筑遗产 建设机制 民国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筑史研究中有关“类型”问题早期探索的三个线索与三重维度(20世纪40—60年代)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勉 沈旸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2期95-103,共9页
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完成了资料的初步积累,开始提出整体性的叙事架构。这一时期,“如何分类”成了一个在众多方面都无法忽视的挑战,学界围绕这一挑战展开了有关“类型”问题的早期探索。期间以梁思成、刘敦桢和刘致... 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完成了资料的初步积累,开始提出整体性的叙事架构。这一时期,“如何分类”成了一个在众多方面都无法忽视的挑战,学界围绕这一挑战展开了有关“类型”问题的早期探索。期间以梁思成、刘敦桢和刘致平所提出的类型方案最具有代表性。本文尝试以三位先生的相关工作为线索,从具体内容、观念来源、问题意识等方面着手,探讨中国建筑史学界最初思考“如何分类”这一问题时的语境、方式以及困难。并提出,三个线索分别提示了类型问题的三个维度:一,不断深入地揭示中国历史传统的特质与规律;二,区分建筑现象的本质差异并进行贴切的理论阐释;三,与设计实践和教学体系之间形成有效对话。而三个维度之间顾此失彼的紧张感对今天仍有启发意义,值得更深入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史 中国建筑史 类型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日“壮游”——关于建筑学视野中“经验论”的个案研究
7
作者 王为 闫蔚清 林俏肖 《新建筑》 2023年第5期84-89,共6页
长期以来,旅行都被视作建筑学知识体系中的必要组成,它对设计实践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知识构成的理论框架,从旅行的行为动机、再现媒介、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作为专业者的建筑师群体持有的经验特性进行分析。它试图藉此... 长期以来,旅行都被视作建筑学知识体系中的必要组成,它对设计实践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知识构成的理论框架,从旅行的行为动机、再现媒介、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作为专业者的建筑师群体持有的经验特性进行分析。它试图藉此指出建筑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论前提潜在的认识论风险与局限;这也将为理解该学科在当代学院制度中的境况并审视相应问题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 建筑学 知识构成 知识社会学 经验论 实证主义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地协同”的古建筑测绘方法初探——北京寿皇殿建筑群实施案例分析和总结 被引量:9
8
作者 闫宇 李哲 +1 位作者 张玉坤 张凤梧 《古建园林技术》 2015年第4期81-86,共6页
在学生古建筑测绘实习课中,建筑群总图测绘和高大建筑顶部测绘一直是外业实施的两大难点,学生徒手操作危险且低效,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支撑,对此作者主要针对新颖的无人机低空平台、地面测绘设备、学生绘图三者之间的配合问题,在景山寿... 在学生古建筑测绘实习课中,建筑群总图测绘和高大建筑顶部测绘一直是外业实施的两大难点,学生徒手操作危险且低效,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支撑,对此作者主要针对新颖的无人机低空平台、地面测绘设备、学生绘图三者之间的配合问题,在景山寿皇殿建筑群进行了测绘实验。本文据此提出"空地协同"古建筑测绘新方法,从流程管理、数据处理、成图方法更新等角度总结基本作业原则,力求抛砖引玉,将新技术与遗产保护及勘测现实需求紧密对接,为先进技术平台填补应用实践及课程管理方法的缺陷,在解决屋顶及总图测绘难题的同时辅助学生绘图与学习、显著提高古建筑测绘外业水平,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测绘 实习课管理 空地人配合 测图方法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吾老以及城之老——适应性市政基础建设是延续历史街区生命力的关键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新建 陈建刚 《建筑与文化》 2006年第6期44-46,共3页
历史街区如同老人,应该受到尊重、体让和搀扶。本文确立了以特殊的现代市政设施适应历史街区传统空间的原则,指出了历史街区适应性市政设施改善的一般策略和主要方向,并结合案例提出了规划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法,以实现遗产保护与生活改善... 历史街区如同老人,应该受到尊重、体让和搀扶。本文确立了以特殊的现代市政设施适应历史街区传统空间的原则,指出了历史街区适应性市政设施改善的一般策略和主要方向,并结合案例提出了规划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法,以实现遗产保护与生活改善的双赢,延续历史街区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保护 市政基础设施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建筑遗产的展示?——关于中国建筑遗产展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的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源 《华中建筑》 2008年第6期125-127,共3页
展示是说明建筑遗产的内容、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手段,是建筑遗产保护的一项基本而且重要的内容。该文对建筑遗产展示的概念、内容、条件、方式和类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分析了我国建筑遗产展示的现状和问题。
关键词 建筑遗产 展示 中国 现状与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室教学法,建筑学训练的根本之路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琦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4期15-15,共1页
建筑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既不是纯粹工科技术,也不是单纯艺术创作。这样看来可能建筑学是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文不理,不工不农的四不像学科。尴尬的定位使大家对建筑学的认知仿佛盲人摸象,貌似建筑学包罗万象,必须了解力... 建筑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既不是纯粹工科技术,也不是单纯艺术创作。这样看来可能建筑学是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文不理,不工不农的四不像学科。尴尬的定位使大家对建筑学的认知仿佛盲人摸象,貌似建筑学包罗万象,必须了解力学、结构学、材料学等工科科目,也必须知晓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教学法 工作室 训练 艺术创作 结构学 材料学 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建筑师职业制度形成之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晓茜 俞琳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6期86-87,共2页
建筑师身份认定是现代建筑制度形成的重要部分。文章梳理并分析了中国近代背景下职业建筑师制度形成中国民政府发布的相关法规条文,以及其对中国近代职业建筑师身份确立所起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历程和特征。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职业建筑师 职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奇奇怪怪”的建筑——新常态下的建筑原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琦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期28-29,共2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中国经历过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尺度的大规模扩张催生出巨大的建设总量;这种爆炸式的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张不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很少有的。在这个发展时期里中国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中国经历过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尺度的大规模扩张催生出巨大的建设总量;这种爆炸式的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张不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很少有的。在这个发展时期里中国的城市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的中心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这种大规模建设所表现出的高速度、高效率和高建设量是前所未有的,但诸多问题也与之而来。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规划 建设总量 城市尺度 发展时期 建筑史 功能区域 基础设施 城市发展 城市肌理 维特鲁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载过去——比较视野下解读当代建筑遗产保护和设计创作中的东亚思维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晓茜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期52-55,共4页
建筑是重要的历史载体。在当代,传统建筑和街区的保护更新及结合传统的现代设计中都需要梳理面对历史的态度和方式,如何以恰当的建筑语言导引一条"诚"载过去之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既往实践中我们引入和复制了大量的西方模式... 建筑是重要的历史载体。在当代,传统建筑和街区的保护更新及结合传统的现代设计中都需要梳理面对历史的态度和方式,如何以恰当的建筑语言导引一条"诚"载过去之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既往实践中我们引入和复制了大量的西方模式,造成水土不服和诸多破坏性的建设。而事实上如何面对历史传统,东西方建筑具有跨文化的差异。文章探讨了东亚和西方建筑文化发展中关于建筑记忆、物质和精神统一性的不同态度,以及所引发建造观念的差异,提出当代中国在遗产保护和设计中如何表达东亚思维与审美的几个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方法 遗产保护 建筑设计 东亚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南京钩沉之建筑师篇
15
作者 汪晓茜 俞琳 《新建筑》 2011年第5期12-16,共5页
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是中国近代建筑师实现职业理想和施展专业技能的主要舞台。在民国南京短暂的辉煌岁月里,在此执业的近代建筑师中不少人肩负着设计师、政府机构职员、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将为中国近现代建筑体系... 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是中国近代建筑师实现职业理想和施展专业技能的主要舞台。在民国南京短暂的辉煌岁月里,在此执业的近代建筑师中不少人肩负着设计师、政府机构职员、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将为中国近现代建筑体系的创立和完善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了解其面貌,可一窥中国现代建筑转型的特殊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南京 职业建筑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建筑师的此消彼长
16
作者 周琦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12期13-13,共1页
真正意义上西方概念下的中国建筑设计师群体出现不过百年,这一百年中的成长历程是曲折的。但目前为止中国建筑设计师的地位与同时代的外国建筑师相比,不论在劳动强度、设计质量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有较大的距离,原因何在?当下的中国是... 真正意义上西方概念下的中国建筑设计师群体出现不过百年,这一百年中的成长历程是曲折的。但目前为止中国建筑设计师的地位与同时代的外国建筑师相比,不论在劳动强度、设计质量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有较大的距离,原因何在?当下的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建筑舞台。但在其中能够有多少中国建筑师真正参与我国自有建设项目的原创设计,受到应有的尊重并得到公平的待遇?中国建筑师群体应该如何认识自身优势和缺失?为何已经走入正轨的建筑学教育没有持续的培养出世界水平的建筑人才?外国建筑设计在中国还能走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师 建筑设计师 艺术表现形式 建筑学教育 成长历程 劳动强度 设计质量 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建筑师在中国——从中国美术馆新馆的竞标说起
17
作者 周琦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11期14-15,共2页
百年建筑的西学东渐 西方建筑师在中国的活动,几乎是伴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而一步步深入的。在西学东渐之风盛行的世纪初,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不仅带给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以改头换面的革新,同时给西方文化在建筑等间接经济层面以... 百年建筑的西学东渐 西方建筑师在中国的活动,几乎是伴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而一步步深入的。在西学东渐之风盛行的世纪初,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不仅带给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以改头换面的革新,同时给西方文化在建筑等间接经济层面以强有力的动力,去影响改变其他文化,尤其是悠久古远神秘的东方。这个时候,加上西方列强在沿海抢夺土地建立各种形式的殖民地或租界,西方建筑便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除去战争经济掠夺这个层面上的不平等,在客观上,极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我们现在辩证的看待十九世纪初的西方建筑在中国的遗迹,结合当下开放的中国业已成为世界建筑师的舞台,可以总结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强势的发展完善的文明一定会对弱势的不成熟的文明产生影响。以下五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去阐述我们在这个层面观察到的有意思的建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 建筑师 中国 美术馆 竞标 西学东渐 西方建筑 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城市化的尺度与布局
18
作者 周琦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5期16-17,共2页
【阅读指引:城市化是个综合的论题。其中经济发展、人口和生产力等社会学层面问题如核桃的仁,建筑学及城市规划层面的问题是核桃的壳(费孝通和齐康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两者是互动的关联匹配的。我们以下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 【阅读指引:城市化是个综合的论题。其中经济发展、人口和生产力等社会学层面问题如核桃的仁,建筑学及城市规划层面的问题是核桃的壳(费孝通和齐康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两者是互动的关联匹配的。我们以下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城市化问题的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西方 历史 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 社会学 生产力 建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建筑学的现代意义——祝贺吴良镛先生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
作者 周琦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3期7-7,共1页
今年2月,两院院士、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先生和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谢家麟先生一同荣膺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良镛先生成为建筑学界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既表现了国家对城市发展、建筑事业和环境科学的重视,也说明了他的... 今年2月,两院院士、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先生和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谢家麟先生一同荣膺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良镛先生成为建筑学界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既表现了国家对城市发展、建筑事业和环境科学的重视,也说明了他的个人成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传统建筑学 吴良镛 城市发展 物理学家 环境科学 中国建筑 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左”与“右”
20
作者 周琦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9期27-27,共1页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历史建筑遗产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至一定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在城市化30年后,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如何与城市建设协调,左不冒进右不保守,才是对待历史建筑的最好态度。
关键词 建筑遗产保护 城市化进程 历史建筑 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