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石漠化区人工植被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梅
陈泠澜
+8 位作者
赵紫晴
王藜颖
刘玉国
丁玉雄
刘发万
周金星
万龙
普文富
张黄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69-6278,共10页
喀斯特断陷盆地区地处滇东-攀西一带,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导致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生态挑战。而植被恢复是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因此,聚焦于云南省建水县石漠化区,以4种不同的人工植被模式(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
喀斯特断陷盆地区地处滇东-攀西一带,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导致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生态挑战。而植被恢复是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因此,聚焦于云南省建水县石漠化区,以4种不同的人工植被模式(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以及草地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深入探究了不同人工植被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人工植被模式下,共计调查到39种被子植物,分属于21科35属。相较于灌木林和草地,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物种丰富度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草本植物物种的显著增加(P<0.05)。人工植被模式有助于提升石漠化区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其中以阔叶林模式的乔木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林生物多样性以阔叶林模式和针叶林模式为最高,而草本植物多样性以针阔混交林模式为较高。此外,灌木林的土壤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均低于乔木林,灌木林的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且对土壤TP含量有不利影响。经过4年的乔木林人工植被恢复,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显著,阔叶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针阔混交林则显著提升了土壤TN含量(P<0.05),而阔叶林则显著提升了土壤TP含量(P<0.05)。在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C/N化学计量比有所降低,而C/P在针阔混交林模式下则有所下降,这有利于微生物的分解过程。研究为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与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生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化学计量比
喀斯特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漠化区人工植被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梅
陈泠澜
赵紫晴
王藜颖
刘玉国
丁玉雄
刘发万
周金星
万龙
普文富
张黄俊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建水县
林业和草原科技推广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建水县
国有林场
建水县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69-627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1066,3170064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F1302901,2016YFC0502504)。
文摘
喀斯特断陷盆地区地处滇东-攀西一带,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导致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生态挑战。而植被恢复是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因此,聚焦于云南省建水县石漠化区,以4种不同的人工植被模式(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以及草地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深入探究了不同人工植被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人工植被模式下,共计调查到39种被子植物,分属于21科35属。相较于灌木林和草地,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物种丰富度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草本植物物种的显著增加(P<0.05)。人工植被模式有助于提升石漠化区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其中以阔叶林模式的乔木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林生物多样性以阔叶林模式和针叶林模式为最高,而草本植物多样性以针阔混交林模式为较高。此外,灌木林的土壤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均低于乔木林,灌木林的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且对土壤TP含量有不利影响。经过4年的乔木林人工植被恢复,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显著,阔叶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针阔混交林则显著提升了土壤TN含量(P<0.05),而阔叶林则显著提升了土壤TP含量(P<0.05)。在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C/N化学计量比有所降低,而C/P在针阔混交林模式下则有所下降,这有利于微生物的分解过程。研究为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与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生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化学计量比
喀斯特断陷盆地
Keyword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biodiversity
physical and chemical materials of soil
stoichiometry
karst graben basin area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石漠化区人工植被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梅
陈泠澜
赵紫晴
王藜颖
刘玉国
丁玉雄
刘发万
周金星
万龙
普文富
张黄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