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立哌唑联合度洛西汀对难治性抑郁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世涛 祝一虹 唐文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8期937-942,共6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的增效情况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难治性抑郁患者,并招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的增效情况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难治性抑郁患者,并招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阿立哌唑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度洛西汀治疗组(单药治疗组),经过4周治疗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之间疗效、不良反应的差异。对比两个治疗组用药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VEGF水平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8.8%,单药治疗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641,P=0.624)。两个治疗组用药前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VEGF水平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VEGF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403,P<0.01),治疗前后VEGF下降水平与HAMD减分率呈正相关(R=0.330,P<0.01)。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度洛西汀较单用度洛西汀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更好的疗效,并可以显著降低外周血中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 阿立哌唑 度洛西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邵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54-365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112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护...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112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护理技能宣教、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康复训练等家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4、8、12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MMSE分别为(17.29±1.74)、(19.48±1.63)、(23.02±2.48)分,与干预前相比略有提高,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ADL得分为(17.33±4.85)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112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护理技能宣教、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康复训练等家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4、8、12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MMSE分别为(17.29±1.74)、(19.48±1.63)、(23.02±2.48)分,与干预前相比略有提高,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ADL得分为(17.33±4.85)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家庭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姜明刚 贾天成 +3 位作者 杨世涛 章继红 陈虹 张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2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的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组(简称合用组,n=61)和单用丁螺环酮组(简称单用组,n=61),疗程10周.采用汉密...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2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的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丁螺环酮合并帕罗西汀组(简称合用组,n=61)和单用丁螺环酮组(简称单用组,n=61),疗程10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s ympotomsscale,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单用组有2例脱落未纳入统计。在10周末,合用组的显效率高于单用组(80.3%vs.69.5%,P<0.05);两组治疗后HAMA,MA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合用组HAMA,MADS评分低于单用组。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第2、4、6、8、10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用组嗜睡发生率高于单用组,但多在4周内消失。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恶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螺环酮合并适当计量的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是一种值得参考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丁螺环酮 帕罗西汀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