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安江森林公园阔叶林木本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
1
作者 郑永敏 吕江波 +3 位作者 吴文骁 邓建平 周燕 吴家森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9-627,共9页
通过建立和调查植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探讨植物种间关系、生态位及群落稳定性,掌握群落演替规律,为森林公园的植物多样性保育、森林资源管理和植被恢复提供基础。在新安江森林公园内选取1 hm2的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选取重要值排名前1... 通过建立和调查植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探讨植物种间关系、生态位及群落稳定性,掌握群落演替规律,为森林公园的植物多样性保育、森林资源管理和植被恢复提供基础。在新安江森林公园内选取1 hm2的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选取重要值排名前13的优势木本物种,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BS、BL)和生态位重叠指数(Oik),并运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皮尔逊相关系数及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物种生态位重叠指数与物种联结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木荷(Schima superba)的重要值最高,其次是青冈(Quercus glau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石栎(Lithocarpus glabra),这4个树种在群落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且优势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较高。13个优势物种的总体联结性表现为显著正联结。χ^(2)检验结果表明种间相对独立性强,只有1对种对联结性显著,联结较为松散;Pearson相关系数中显著水平为24.4%, 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中也仅有28.2%种对表现为显著联结;生态位重叠指数与物种联结性之间呈正相关。综上所述,群落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目前朝着正向演替的中后期阶段发展。建议对现在森林进行严格保护的同时,对于密度较高的林分可适当间伐部分苦槠、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以促进高质量森林群落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种间联结性 植被恢复 常绿阔叶林 新安江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建德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植物生活型特征研究
2
作者 邓国右 吴小明 +3 位作者 唐成 叶巧萍 蒋欣颖 洪利兴 《江苏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4-30,51,共8页
该研究以浙江建德洋溪街道低山丘陵地段封育33 a的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为典型,以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生长型特征和常绿、落叶、针叶、阔叶的叶特征分析其生活型组成。结果表明:该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在胸径≥3 cm或树高... 该研究以浙江建德洋溪街道低山丘陵地段封育33 a的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为典型,以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生长型特征和常绿、落叶、针叶、阔叶的叶特征分析其生活型组成。结果表明:该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在胸径≥3 cm或树高≥3 m的乔木层中,以常绿阔叶中乔木(EBMA)最多,达1211株/hm^(2),占乔木总数量1883株/hm^(2)的64.31%;在胸径<3 cm或树高<3 m的灌木层中则以常绿阔叶小乔木(EBSA)生活型最多,为7366株/hm^(2),占灌木层中乔木数量9986株/hm^(/2)的73.76%;灌木以常绿高灌(EBHS)生活型数量最多,达929株/hm^(2),占灌木数量1580株/hm^(2)的58.80%;草本植物以多年生常绿直立草本(PEEH)生活型最多,达6115株/hm^(2),占草本植物数量6368株/hm^(2)的96.03%;藤本植物以常绿木质藤本(EWV)生活型居多,达1388株/hm^(2),占藤本植物数量2190株/hm^(2)的61.10%。该常绿阔叶林以常绿阔叶中乔木、常绿阔叶小乔木、常绿阔叶高灌木、常绿直立草本和常绿木质藤本等常绿成份为优势的植物生活型组成,可反映其演替特征,同时可启示在常绿阔叶次生林抚育中,不仅要注重中乔木优势树种的培育,还要适当注意针阔大乔木的培育,以提高林地空间利用率和生产力,注重常绿小乔木和林下常绿灌木与常绿草本的保育,以维护植物的多样性,促进常绿阔叶林多层次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石栎 常绿阔叶林 生活型组成 建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德市庭院林业发展模式和经济、生态效益调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施玉书 杨荣良 +5 位作者 刘跃明 包雪芳 张文宝 饶庆敏 陈建坤 徐永成 《浙江林业科技》 2001年第6期64-67,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建德市庭院林业发展较快,成为农村庭院经济的重要成份,并对改善农林生态环境起了重要作用。通过点面结合调查,基本掌握了该市庭院林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主要树种构成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关键词 庭院林业 发展模式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红杉在浙江建德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盛卫星 何贵平 +4 位作者 胡飞 蔡建荣 周燕 张少伟 徐奎源 《江苏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37-40,共4页
对浙江建德新安江林场营造的33年生北美红杉人工林进行了生长适应性研究,同时进行了树干解析、木材密度和心材比例测定。结果表明:北美红杉(组织培养苗)在浙江建德的适应性较强,33年生人工林平均树高逾22m,平均胸径逾36 cm,极显著大于... 对浙江建德新安江林场营造的33年生北美红杉人工林进行了生长适应性研究,同时进行了树干解析、木材密度和心材比例测定。结果表明:北美红杉(组织培养苗)在浙江建德的适应性较强,33年生人工林平均树高逾22m,平均胸径逾36 cm,极显著大于同期种植的杉木砧木嫁接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33年生北美红杉组织培养苗人工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尚未交叉,其尚处在较快生长期,其木材密度平均为0.35 g/m3以上,而心材的比例平均为69.0%。说明北美红杉可在浙江建德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红杉 生长适应性 连年生长量 心材比例 木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长型和叶片特征探讨功能群划分——以浙西山麻岭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为例
5
作者 邓国右 方茹 +4 位作者 许在恩 吴小明 唐成 罗优波 何庆海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6-23,共8页
以浙西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23个样地的575个样方调查数据为例,研究物种的功能群划分。基于生长型和叶片特征两大因素建立功能群划分体系,并用于浙西地区目标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次生常绿阔叶林包括17个功... 以浙西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23个样地的575个样方调查数据为例,研究物种的功能群划分。基于生长型和叶片特征两大因素建立功能群划分体系,并用于浙西地区目标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次生常绿阔叶林包括17个功能群。根据物种数量和生长型及叶片特征因素构建功能群结构综合图,通过对目标群落功能群结构综合图的分析,可知目标群落的功能群结构组成完全吻合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常绿功能群占比远大于落叶功能群,阔叶功能群占比远大于针叶功能群,乔木层的大、中、小乔木功能群占比随径级增大而数量减少,充分吻合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充分证明不论是功能群划分体系还是功能群结构综合图,都适用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研究,尤其是对群落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常绿阔叶林 功能群 生长型 叶片特征 浙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典型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50
6
作者 吴初平 袁位高 +5 位作者 盛卫星 黄玉洁 陈庆标 沈爱华 朱锦茹 江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7-549,共13页
松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天然次生林代表性的森林类型,通过研究主要树种分布变动趋势,可以有效地指导森林经营措施。在该地区4个1hm^2典型样地,在0—30m尺度范围内综合分析了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并对同一树... 松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天然次生林代表性的森林类型,通过研究主要树种分布变动趋势,可以有效地指导森林经营措施。在该地区4个1hm^2典型样地,在0—30m尺度范围内综合分析了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并对同一树种分发育阶段在不同森林群落中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以探讨亚热带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种群维持机制。样地1和2为松阔混交林,其中样地1的马尾松密度较低,样地3和4为常绿阔叶林。研究结果表明:(1)以完全随机模型为零假设时,样地1的主要种群在小尺度(<1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呈随机分布;样地2—4的主要种群在所有尺度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聚集强度逐渐减弱;以异质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时,4个样地的主要种群在大部分尺度呈随机分布;(2)青冈和苦槠的小树(5.0 cm≤DBH<10.0 cm)在4样地的所有尺度以聚集分布为主,大树(DBH≥10.0 cm)在松阔混交林样地呈随机分布趋势,但在常绿阔叶林样地青冈在0—20 m尺度、苦槠在所有尺度呈聚集分布;(3)松阔混交林中建群种马尾松和其他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样地1的小尺度为负相关,随尺度增加为不相关,在样地2的所有尺度为负相关;常绿阔叶林中建群种青冈和其他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在样地3的小尺度为负相关,随尺度增加为不相关,在样地4的所有尺度为负相关;所有伴生树种的种间关联性以负相关为主。结果说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随群落结构和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在松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群落格局形成中除了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以外,密度制约机制在松阔混交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常绿阔叶林中其作用随着树木生活史阶段的提高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空间格局 空间关联性 扩散限制 生境异质性 密度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处理对毛竹光响应的影响:基于4种模型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倪霞 曹永慧 +2 位作者 周本智 鲁小珍 周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471,共7页
[目的]采用4种模型对干旱处理下毛竹叶片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分析各模型的优缺点,以选出适合毛竹光响应曲线拟合的最佳模型,并量化干旱处理对毛竹光合光响应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干旱处理下毛竹的光响应曲... [目的]采用4种模型对干旱处理下毛竹叶片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分析各模型的优缺点,以选出适合毛竹光响应曲线拟合的最佳模型,并量化干旱处理对毛竹光合光响应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干旱处理下毛竹的光响应曲线,并通过4种模型对其进行拟合。[结果]研究表明:(1)在干旱和对照处理下各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5,说明拟合精度较高。综合各参数可以看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相对误差RE平均值为0.07,而指数模型参数拟合效果最差,RE平均值为0.767;(2)通过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各光合参数,在干旱环境下,暗呼吸速率R_d、光补偿点LCP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分别为对照环境的1.57倍、1.66倍和1.06倍,而净光合速率P_(nmax)、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比对照环境降低3.6%、17.6%和4.8%。[结论]从整体拟合效果来看,这4种模型拟合顺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通过在干旱和对照间毛竹各光合参数的比较发现,毛竹对干旱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响应模型 毛竹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本砧嫁接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洪旗 叶浩然 +3 位作者 周燕 常君 夏根清 倪德良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3-205,共3页
为了提高山核桃本砧嫁接的保存率,自2003年开始,进行了3 a的山核桃本砧嫁接试验,并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观测,调查嫁接苗保存情况及嫁接苗夭折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砧木断面早期不能正常愈合并不断向下枯死是造成嫁接苗夭折的原因。针对上... 为了提高山核桃本砧嫁接的保存率,自2003年开始,进行了3 a的山核桃本砧嫁接试验,并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观测,调查嫁接苗保存情况及嫁接苗夭折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砧木断面早期不能正常愈合并不断向下枯死是造成嫁接苗夭折的原因。针对上述原因,在"建造地窖,贮藏接穗;砧木移栽,断根放水,搭建大棚,增温保湿"的技术基础上,改传统的断砧切接、腹接为留砧腹接,并在6月下旬~7月上旬生长旺盛季节时剪除砧木,缩短断面愈合时间,使苗木剪砧后短时间内形成愈伤组织,断面即开始愈合,不再向下枯死。嫁接苗当年出圃率(出圃数与嫁接数的比值)从试验开始时的11.3%提高到87.4%。造林4 a后调查,砧木断面全部愈合,保存率达85%以上。造林6~7 a后,开始正常挂果,目前未发现砧穗不亲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腹接 成活率 保存率 出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与薄壳山核桃的杂交优势在山核桃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叶浩然 邵慰忠 +3 位作者 常君 周燕 洪旗 倪德良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85,共3页
在已进入盛果期的山核桃成林中,在山核桃雌花和雄花的盛花期,用薄壳山核桃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杂交试验,结果表明:虽然林间有大量的山核桃花粉存在,但杂交仍然取得成功,座果率达26.8%~89.9%,平均52.8%,比对照平均43.2%高出9.6个百分点,坚... 在已进入盛果期的山核桃成林中,在山核桃雌花和雄花的盛花期,用薄壳山核桃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杂交试验,结果表明:虽然林间有大量的山核桃花粉存在,但杂交仍然取得成功,座果率达26.8%~89.9%,平均52.8%,比对照平均43.2%高出9.6个百分点,坚果经济性状明显改善。因此,只要在山核桃林中,适当配植一些雄花盛花期与山核桃雌花的盛花期相吻合的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系,是可以达到增加山核桃授粉机会,提高座果率,并改善坚果经济性状的目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薄壳山核桃 杂交优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翅荚木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君 李因刚 +1 位作者 柳新红 张少彭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4-47,共4页
以翅荚木湖南通道种源的种子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种子前处理(A)、激素种类(B)、激素浓度(C)和浸种时间(D)等4个因素对翅荚木种子萌发特性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 以翅荚木湖南通道种源的种子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种子前处理(A)、激素种类(B)、激素浓度(C)和浸种时间(D)等4个因素对翅荚木种子萌发特性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85%、85%、35.56;处理8最低,仅分别为50%、36.67%、7.77。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素中对翅荚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激素种类,GA3处理后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显著高于NAA和IBA。正交试验的9个处理中,处理1对翅荚木种子萌发后的幼苗生长最为有利。综合考虑,对翅荚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合条件组合为处理1:A1B1C1D1(浓硫酸拌种+GA3+200 mg/L+2 h浸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年限对山核桃林地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盛卫星 吴家森 +2 位作者 徐建春 张少伟 蔡建荣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3-808,共6页
为探讨不同集约经营历史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演变规律,在浙江省临安市分别采集了集约经营历史为5,10,15,20 a的山核桃林土壤样品,并与天然山核桃-阔叶混交林(0 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天然混交林改造为山... 为探讨不同集约经营历史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演变规律,在浙江省临安市分别采集了集约经营历史为5,10,15,20 a的山核桃林土壤样品,并与天然山核桃-阔叶混交林(0 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天然混交林改造为山核桃纯林并经强度经营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表层(0~10 cm),表层土壤总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与0 a相比,经过5 a经营后,土壤SOC,LFOC,HFOC分别下降了28.4%,59.3%和15.1%,而20 a后,则分别下降了38.6%,68.2%和26.0%。经营前5 a,LFOC/SOC从23.0%下降为17.0%,而HFOC/SOC则从从70.0%上升到83.0%,在后期的经营过程中,轻重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学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山核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树种子处理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君 李因刚 +3 位作者 罗修宝 唐永强 周燕 柳新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8-992,共5页
以江西吉水种源地的白花树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其在层积沙藏和低温干藏2种处理下,胚和胚乳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处理的胚和胚乳IAA和ZR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ABA和GA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IAA/ABA、ZR/ABA分别与IAA、ZR的变化趋势... 以江西吉水种源地的白花树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其在层积沙藏和低温干藏2种处理下,胚和胚乳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处理的胚和胚乳IAA和ZR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ABA和GA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IAA/ABA、ZR/ABA分别与IAA、ZR的变化趋势一致。层积沙藏处理90 d时胚和胚乳ABA含量分别比未处理时下降了14.50%、11.32%,GA含量则上升了12.64%和15.33%,且GA/ABA值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试验表明,高浓度ABA是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GA是种子萌发的主要促进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树 种子 内源激素 层积沙藏 低温干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经营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根清 李国栋 +3 位作者 周燕 盛卫星 周科朝 杨明莹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共6页
选择3种人工经营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纯林,杉-竹混交林和粗放经营毛竹纯林,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探讨人工经营对毛竹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在3种类型林地中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土壤容重表现为集约经营竹林>... 选择3种人工经营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纯林,杉-竹混交林和粗放经营毛竹纯林,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探讨人工经营对毛竹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在3种类型林地中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土壤容重表现为集约经营竹林>杉-竹混交林>粗放经营竹林,孔隙度及毛管孔隙度及土壤持水能力表现为粗放经营纯林>杉-竹混交林>集约经营竹林:说明粗放经营的毛竹纯林及混交林土壤具有较好的水文生态功能。粗放经营的毛竹纯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混交林和集约经营竹林,集约经营竹林土壤全氮含量最低,水解氮、速效磷等养分则为混交林最高,说明集约经营竹林由于产出的增加,导致土壤肥力耗损,应加强平衡施肥等生态经营技术在毛竹林经营实践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人工经营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对叶百部生物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颖坤 蔡铃潇 +3 位作者 张爱莲 汪云珍 包志泉 严红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78-2082,共5页
目的得到一个快速、高效的对叶百部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为对叶百部在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PEG1000用量、硫酸钠用量和料液比为响应因素,总生物碱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考察以上提取条件对对叶百部中生物碱... 目的得到一个快速、高效的对叶百部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为对叶百部在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PEG1000用量、硫酸钠用量和料液比为响应因素,总生物碱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考察以上提取条件对对叶百部中生物碱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PEG1000质量分数32.4%,无水Na2SO4质量浓度0.353 g/m L,料液比1∶27.5,超声时间50 min。经验证,响应面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下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含有量最高,为9.01 mg/g,与理论预测值吻合良好。结论与传统的加热回流法相比,本提取工艺提高了总生物碱提取率,缩短了提取时间,降低了提取温度,在百部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叶百部 生物碱 双水相 响应面法 超声辅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皮内含物对光肩星天牛取食与刻槽产卵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紫薇 徐华潮 +1 位作者 汪云珍 包志泉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2-949,共8页
为了明确光肩星天牛补充营养阶段寄主植物树皮内含物对其取食和产卵量的影响,观察并记录室内光肩星天牛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面积、尝试刻槽数、产卵数,并对5种寄主植物中几种树皮内含物进行提取测定。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在不同寄主... 为了明确光肩星天牛补充营养阶段寄主植物树皮内含物对其取食和产卵量的影响,观察并记录室内光肩星天牛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面积、尝试刻槽数、产卵数,并对5种寄主植物中几种树皮内含物进行提取测定。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面积为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意大利杨树Populus euramevicana cv.‘I-214'>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尝试刻槽数为垂柳>木麻黄>苦楝>意大利杨树>白蜡,而成功产卵数则为垂柳>意大利杨树>苦楝>木麻黄>白蜡,其中苦楝、木麻黄、白蜡上的尝试刻槽数与成功产卵数差异极显著(P<0.01),在垂柳上差异显著(0.01<P<0.05)。相关性实验测定结果表明:影响光肩星天牛的取食面积和尝试刻槽数的内含物因子包括可溶性糖、碳氮比、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光肩星天牛的取食面积和尝试刻槽数与它们呈显著相关而与单宁、总酚、可溶性蛋白均无关。而成功产卵数则与所测内含物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推测适宜的碳氮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加上高的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量是光肩星天牛取食产卵选择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树皮内含物 取食产卵行为 氨基酸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安息香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君 李因刚 +4 位作者 柳新红 黄有军 石从广 陈庆标 张少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1,共5页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越南安息香(Styraxtonkinensis)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越南安息香花药4室,花药壁由内向外分别为绒毡层、中层、药室内壁和表皮;花药壁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属于腺质型;小孢...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越南安息香(Styraxtonkinensis)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越南安息香花药4室,花药壁由内向外分别为绒毡层、中层、药室内壁和表皮;花药壁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属于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左右对称型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有3个萌发孔;子房3室,胚珠多数,倒生,具双珠被,厚珠心,中轴胎座;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型四分体,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1个发育成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雄蕊发育早于雌蕊,开花后雌雄蕊趋于同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安息香 大孢子 小孢子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主要树种组高蓄积林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仁鉴 刘安兴 +2 位作者 卢梅富 商克荣 刘金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1-55,共5页
根据浙江省历年来的各种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分别松、杉、阔等主要树种组筛选出不同龄组的高蓄积林分样地,并通过林分年龄、组成、层次、起源和郁闭度等调查因子的分析,得出高蓄积林分以针阔叶混交林居多,林分密度大,平均胸径大,林... 根据浙江省历年来的各种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分别松、杉、阔等主要树种组筛选出不同龄组的高蓄积林分样地,并通过林分年龄、组成、层次、起源和郁闭度等调查因子的分析,得出高蓄积林分以针阔叶混交林居多,林分密度大,平均胸径大,林分结构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杉木 阔叶树 高蓄积林分 森林经理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省沽油当年生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张都海 汪建民 +3 位作者 陈秀娟 刘亚群 商克容 柏明娥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2,共4页
2016年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近郊,用2015年9月采自安徽省石台县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的种子进行播种育苗,5月采用全光照(光照强度100%)、一层3针遮阳网(光照强度39.87%)、一层6针遮阳网(光照强度11.21%)对幼苗进行遮阴处理,9月测定其... 2016年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近郊,用2015年9月采自安徽省石台县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的种子进行播种育苗,5月采用全光照(光照强度100%)、一层3针遮阳网(光照强度39.87%)、一层6针遮阳网(光照强度11.21%)对幼苗进行遮阴处理,9月测定其对播种苗苗高和地径生长、叶片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层3针遮阳网下的省沽油苗高、地径生长以及枝、叶、根和总生物量均最大,该条件对苗高、地径的生长最为有利,叶长、叶宽、叶面积最大,且与其它2种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适度遮阴有利于各部分生物量的积累,且使地上部分质量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沽油 光照强度 苗高 地径 叶片特征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种配置和叶元素含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效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爱博 周本智 +3 位作者 李春友 羊美娟 汤丽萍 王利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4,共10页
【目的】在人工气候室控制试验条件下,分析不同树种配置的空气负离子(NAI)效应以及叶片养分元素和NAI效应的关系,旨在探究森林的NAI作用机理,为未来康养森林的树种配置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18年6—9月在浙江钱江源森林生态站... 【目的】在人工气候室控制试验条件下,分析不同树种配置的空气负离子(NAI)效应以及叶片养分元素和NAI效应的关系,旨在探究森林的NAI作用机理,为未来康养森林的树种配置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18年6—9月在浙江钱江源森林生态站杭州虎山实验基地人工气候室内控制相同环境的条件下,对6种亚热带典型树种及其配置的NAI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同时,测定叶元素含量。采用单因素和LSD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α=0.05),利用Person分析法对NAI浓度与叶养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树叶中锰离子和钾离子含量与NAI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阔叶树叶中铁离子含量与NAI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针叶树叶中氮和铜离子含量与NAI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树木组成会导致NAI浓度差异显著,存在树种混合的交互作用。在混合树种为2种和4种时交互作用表现为正效应,且NAI的交互效应随叶面积和单种平均NAI浓度增加而增大。在混合树种为5种和6种时交互作用表现为负效应。在混合树种为2~6种时,交互效应与各树种混合处理的叶量呈紧密的非线性递增关系,回归方程y=-0.0631x^(2)+78.322x-23783。【结论】对提升植物周围的NAI浓度而言,树叶中锰离子和钾离子含量具有积极作用,阔叶树叶中铁离子含量和针叶树叶中氮和铜离子含量的作用更显著。不同树种的数量组成会导致NAI浓度的差异,交互作用效应受到叶生物量、叶面积、树高配置和单个树种NAI效应的影响。总体来说,树种配置的NAI浓度效应取决于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针叶树种时更利于提升NAI浓度,具有高NAI效应的树种处于配置最上层空间时更利于NAI浓度提升。开展树种配置和叶元素含量的NAI浓度效应研究将为高效康养森林的树种选择和结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亚热带地区 人工气候室 叶片元素含量 树种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短时光辐射变化条件下毛竹幼苗光合限速因子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润霞 孟金柳 +5 位作者 周本智 程信金 羊美娟 汤丽萍 王利仙 羊荣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6-412,共7页
为了解析施氮和短时光辐射变化下毛竹幼苗的光合限速因子,该文对毛竹幼苗进行施氮处理,并在不同光照辐射条件下(高光:1200μmol·m^(-2)·s^(-1),低光:200μmol·m^(-2)·s^(-1))测定其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并... 为了解析施氮和短时光辐射变化下毛竹幼苗的光合限速因子,该文对毛竹幼苗进行施氮处理,并在不同光照辐射条件下(高光:1200μmol·m^(-2)·s^(-1),低光:200μmol·m^(-2)·s^(-1))测定其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并利用改进的FvCB模型研究了毛竹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经过施氮处理的毛竹幼苗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且光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Lmax))、表观羧化速率(CE)、最大羧化速率(V_(c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均显著高于对照。(2)短时的高光照条件下,毛竹幼苗的CO_(2)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Cmax))、CE、叶肉细胞导度(g_(m))、磷酸丙糖利用率(T_(p))、CO_(2)饱和点(CSP)均显著大于低光照水平的植株。(3)施氮处理并未改变毛竹幼苗的g_(m)大小,而短时光辐射的降低则使得植株的g_(m)减少了60.31%。因此,氮素处理可以通过较高的V_(cmax)和J_(max)使得毛竹幼苗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氧化酶(Rubisco)蛋白酶的数量和活性较高,促进了光合磷酸化和NADPH的合成,提高了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再生速率,促使毛竹幼苗能够充分进行光合碳同化,促进毛竹的高生长以及生物量积累。可以推断对未添加氮素的植株来说,Rubisco的含量、活性和RuBP的再生能力是其光合限速因子。综上所述,光照异质性影响了毛竹叶片内部的光合生理生化变化,光照强度的降低能够有效地调控g_(m)和T_(p)的变化,毛竹幼苗的光合作用主要受到g_(m)和T_(p)的限制。该研究表明,施氮和短时光辐射的改变影响了毛竹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碳获取,同时对毛竹幼苗的生长和更新造成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氮处理 光辐射变化 光合限速因子 FvCB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