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始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山 《现代园艺》 2024年第6期63-65,共3页
茶叶是建始县适宜性最强、产业基础较好的产业之一,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可推动建始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建始县发展茶产业的自然、地理、交通优势,分析了建始... 茶叶是建始县适宜性最强、产业基础较好的产业之一,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可推动建始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建始县发展茶产业的自然、地理、交通优势,分析了建始县茶产业发展成效及存在的不足,并从大力培育及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强化茶科技支撑、优化茶叶产品结构、拓展茶叶销售渠道5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始县 茶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始县绿茶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2
作者 姚山 《现代园艺》 2024年第4期59-61,共3页
绿茶种植是建始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实现乡村振兴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环保及健康理念的深入认识,对优质绿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要求种植户掌握绿茶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基于此,阐... 绿茶种植是建始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实现乡村振兴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环保及健康理念的深入认识,对优质绿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要求种植户掌握绿茶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基于此,阐述了绿茶无公害栽培技术含义及应用重要性,并结合建始县自然条件,从科学建园、品种和苗木挑选、茶树种植、茶园管理4个方面,论述了绿茶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旨在不断提高绿茶产量和品质,促进建始县绿茶产业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建始县 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山区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实施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德迅 梁华凤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加快恩施州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探讨在恩施山区进行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实施与应用的可能性,分析利用全程机械化种植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升产量的实际效果。从玉米种子的选种、播种时期、玉米机械选择及播种... 为了加快恩施州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探讨在恩施山区进行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实施与应用的可能性,分析利用全程机械化种植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升产量的实际效果。从玉米种子的选种、播种时期、玉米机械选择及播种、田间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玉米联合收获机选择和保养、田间收获标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技术要求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分析,详细阐述在恩施州山区推广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山区 玉米种植 全程机械化 农业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山地“关口葡萄”种植技术要点
4
作者 向绪锋 向姝 +4 位作者 刘凤 阳军 周光彦 黄登武 李厚勤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口葡萄是产自于湖北省建始县花坪镇关口村的一种地方特产,属于白玫瑰葡萄的变种,已有百年种植历史。该品种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关口葡萄生产,需要做好选地、整地与施肥,种苗选择及处理,栽苗、搭架与建避雨棚,园地管理,... 关口葡萄是产自于湖北省建始县花坪镇关口村的一种地方特产,属于白玫瑰葡萄的变种,已有百年种植历史。该品种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关口葡萄生产,需要做好选地、整地与施肥,种苗选择及处理,栽苗、搭架与建避雨棚,园地管理,病虫防治,果实采收等6个技术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山地 关口葡萄 种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山区藤茶生产管理技术
5
作者 邹源芾 杨森 +5 位作者 陈韬 刘凤 黄哲 朱彦杰 黄登武 吴卓耕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1期59-60,64,共3页
藤茶是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药食兼用,具有营养与功能价值,经济价值较大。发展藤茶生产,应该在选择生长适宜区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包括选地、整地与施肥,藤茶备苗及枝条处理,扦插定植,田间管理,收获技术要求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鄂西南山区 藤茶 生产管理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区蔬菜生产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6
作者 黄登武 陈韬 +5 位作者 崔显凡 刘凤 谭远钊 王先锋 刘洪和 邢丹英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10期84-86,共3页
武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扶贫区域,也是老少边山地区,蔬菜是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发展优质 无公害蔬菜应该选准对路蔬菜种类、选准对路蔬菜品种、搞好种植规划、规范种植技术、挖掘山野菜生产潜力、搞好市场及产品营销、做好蔬菜产品... 武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扶贫区域,也是老少边山地区,蔬菜是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发展优质 无公害蔬菜应该选准对路蔬菜种类、选准对路蔬菜品种、搞好种植规划、规范种植技术、挖掘山野菜生产潜力、搞好市场及产品营销、做好蔬菜产品的升级换代等7个方面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蔬菜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山区阳荷栽培技术要点
7
作者 刘凤 刘云江 +5 位作者 王先锋 朱彦杰 黄登武 肖宏俊 谭远钊 李厚勤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11期73-74,共2页
阳荷是鄂西南山地广泛分布的一种特色蔬菜,药食兼用,具有多种较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发展阳荷生产,需要把握好选地、整地与施肥,备种与块茎处理,播种定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五个方面的技术内容。
关键词 阳荷 鄂西南山区 栽培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H)_2对酸性土壤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孟 张军强 +7 位作者 姜汉峰 商水根 黄登武 黄飞跃 徐印印 姜硕琛 邢丹英 向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58-60,68,共4页
对紫色页岩发育的土壤(pH 5.2)施用Ca(OH)_2,探讨施用量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Ca(OH)_2对酸化土壤的玉米生产有积极效果。当Ca(OH)_2施用量为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时,玉米产量分别为7 134.... 对紫色页岩发育的土壤(pH 5.2)施用Ca(OH)_2,探讨施用量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Ca(OH)_2对酸化土壤的玉米生产有积极效果。当Ca(OH)_2施用量为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时,玉米产量分别为7 134.9、7 296.9、7 533.9、7 371.9、7 273.8 kg/hm^2,两者呈二次曲线(y=-0.000 1x^2+0.397 2x+7 120.4),方程达显著水平(R2=0.852 9,P<0.05);经计算,当Ca(OH)_2施用量为1 986kg/hm^2时,产量可达到最高值(8 303.66 kg/hm^2)。施用Ca(OH)_2能够提高酸化土壤的pH,施用量与土壤pH呈线性关系(y=0.009 7x+5.962 0),方程达极显著水平(R2=0.953 4,P<0.01),施用量为1 500 kg/hm^2时,土壤呈中性。施用Ca(OH)_2对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一定影响,Ca(OH)_2施用量与碱解氮含量呈三次曲线(y=-8×10^(-9)x^3+3×10^(-5)x^2-0.025x+111.87),方程达显著水平(R^2=0.914 4,P<0.05);Ca(OH)_2施用量与速效钾含量呈二次曲线(y=6×10^(-6)x^2-0.023 1x+73.257),方程达极显著水平(R^2=0.976 1,P<0.01);Ca(OH)_2施用量与有机质含量呈二次曲线(y=-4×10^(-7)x^2+0.000 2x+29.471),方程达显著水平(R^2=0.918 1,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H)2 酸化土壤 玉米(Zeamays L.) 土壤pH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山区茶网蝽危害及主要防控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宏俊 崔吉明 +4 位作者 姚秋荣 刘万学 徐辉 黄登武 陈雪玲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9期90-91,共2页
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是恩施山区茶园的一种重要的刺吸式害虫,它可使茶园减产10%以上,掌握茶网蝽的防治技术对茶园高产至关重要。针对茶网蝽的特点,作者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与防控措施。
关键词 茶网蝽 危害特点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山地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登武 沈益军 +4 位作者 徐辉 崔吉明 李休凤 陈雪玲 李武润 《农村实用技术》 2023年第3期71-72,共2页
鄂西南山地地处湖北省西南部,玉米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研究推广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意义重大。应用玉米丰产栽培技术,需要做好种子选择与处理、玉米播种、田间管理、成熟与收获储藏四个环节。
关键词 鄂西南山地 玉米丰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山区中稻富硒栽培技术要点
11
作者 曾禄斌 徐辉 +5 位作者 李世雪 刘洪和 黄登武 蔡俊平 熊勇 张武齐 《农村实用技术》 2023年第4期87-89,共3页
水稻是至关重要的农作物,对于农业大国的我国来说,它的栽培意义非比寻常。恩施地区属云贵高原,地理、气候等自有特点,本文主要从水稻、硒对人体的作用和水稻富硒要求、播种、选地、调酸、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诸多方面,主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稻 调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水稻田间中耕器
12
作者 曾禄斌 陈韬 +2 位作者 崔吉明 黄登武 向全夫 《农村实用技术》 2023年第2期83-84,共2页
利用机械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益,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动因。在平原湖区和地势较平缓的稻区,可以利用各种机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完成水稻的耕作、插秧、施肥、病虫防治、收获等各种生产作业,协助生产者达到... 利用机械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益,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动因。在平原湖区和地势较平缓的稻区,可以利用各种机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完成水稻的耕作、插秧、施肥、病虫防治、收获等各种生产作业,协助生产者达到丰产丰收的目标。然而,我国还有不少的水稻产区并不是在平原湖区,而是在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由于地形的限制,很多在平原湖区能够大显身手的技术手段不能够很好地施展,人工劳作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面积。在这样的地方,要么采取省掉某些技术程序,采用“懒”方法种田,承受一些经济损失,要么投入更多的人力,承受更多的繁重劳动。这是一个难以跳出的怪圈。位于武陵山地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在生产中观察到水稻中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后,与当地农民一起,设计了一种水稻中耕器。该中耕器采用全木制结构,由1个木柄、1个木制横梁、4个用于中耕的工作木板,加上两根约30cm长的支撑木条构成。该中耕器的重量约2.5-3.0kg,制作的技术要求不高,成本很低,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极大地减轻劳作者的工作强度,其中耕的效率比人工提高3倍左右,受到生产者的欢迎。该中耕器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134250.5]。为了让该农用器械能够为山地水稻种植者服务,特将该中耕器推荐给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中耕器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