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页岩气资源评价初探:以延长直罗—下寺湾区中生界长7段为例 被引量:98
1
作者 王香增 张金川 +7 位作者 曹金舟 张丽霞 唐玄 林腊梅 姜呈馥 杨镱婷 王龙 吴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页岩气是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聚集类型,在中国找页岩气的实践还处于初期阶段,如何合理评价其资源量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尤其针对陆相页岩气评价更缺乏借鉴和参考。文中在分析海相、陆相页岩的差异和特点的基础上,明确陆相页岩资源评价的... 页岩气是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聚集类型,在中国找页岩气的实践还处于初期阶段,如何合理评价其资源量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尤其针对陆相页岩气评价更缺乏借鉴和参考。文中在分析海相、陆相页岩的差异和特点的基础上,明确陆相页岩资源评价的条件和标准。针对延长探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页岩开展研究,在样品测试、含气量初评的基础上,对陆相页岩气的资源进行初步评价。对不同勘探程度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资源评价方法,综合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认为,延长直罗—下寺湾区中生界陆相页岩气资源量达到(626.4~6 037.2)×108 m3,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延长探区 中生界 陆相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评价——以延长下寺湾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58
2
作者 杨镱婷 张金川 +4 位作者 王香增 曹金舟 唐玄 王龙 杨升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7,4,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下寺湾区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单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泥页岩的发育与分布特点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长下寺湾区延长组长7段泥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下寺湾区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单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泥页岩的发育与分布特点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长下寺湾区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主要为浅湖—深湖相沉积,泥页岩累计厚度适宜,有机质类型以Ⅱ1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具备页岩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有机质演化主要处于成熟阶段.分析美国海相产气页岩与中国陆相产气页岩的综合特征,长7段泥页岩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大于25%,有利于储层的后期改造.相对美国储层物性较好的页岩,根据现场解析法测得的长7段泥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为4.5m3/t),埋深适中,分布稳定,具有勘探潜力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泥页岩 页岩气评价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 下寺湾区 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43
3
作者 李文厚 庞军刚 +2 位作者 曹红霞 肖丽 王若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1-506,共6页
目的查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规律。方法根据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研究区在延长期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及深湖浊... 目的查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规律。方法根据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研究区在延长期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及深湖浊积岩。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10期内陆湖盆开始形成,东西两岸两大三角洲裙初步形成;长9期湖盆快速下沉,湖区迅速扩大,三角洲多为破坏性的;长8期三角洲进一步发育;长7期湖岸线大幅度向外推移,西部浊积岩发育,东部三角洲面积明显减小;长6期湖盆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深湖-半深湖面积大大减少,三角洲沉积体系极为发育;长4+5期继承了长6的沉积格局,三角洲建设进程减慢,三角洲大面积沼泽化;从长3期湖盆开始逐步淤浅、萎缩、消亡,河道逐渐发育;长2期分流河道发育;长1期由于差异沉降,在东部子长一带形成沉降中心,沉积了湖相浊积岩。结论在继续重视三角洲砂体的同时,也要加强深湖区浊积岩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岩相古地理 鄂尔多斯 延长组 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组页岩储层纳米级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柳坪171井为例 被引量:37
4
作者 曾维特 张金川 +3 位作者 丁文龙 王香增 久凯 付景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8-1126,共9页
运用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分别对延长组页岩储层纳米级孔隙进行测定,通过等温吸附线和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照片描述,对孔隙结构特征分类表征并结合页岩样品岩石矿物组分、成熟度和有机碳含量测试讨论控制纳米级孔隙结构的主因。结果表明:... 运用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分别对延长组页岩储层纳米级孔隙进行测定,通过等温吸附线和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照片描述,对孔隙结构特征分类表征并结合页岩样品岩石矿物组分、成熟度和有机碳含量测试讨论控制纳米级孔隙结构的主因。结果表明:延长组页岩储层孔隙主要为纳米级孔隙,并以中孔为主,占总孔体积的66%-84%,孔径主要分布在1-25 nm。其中长7段、长8段页岩的比表面积主要是由孔径小于5 nm的孔隙所提供的,长9段页岩的比表面积主要是由孔径小于10 nm的孔隙所提供的。延长组页岩吸附回线特征表明纳米级孔隙多以开放型为特征,主要包括有机质内部孔隙、黄铁矿莓状体粒间孔和黏土矿物粒间孔,以及部分长石溶蚀孔,此外页岩中还存在大量微裂缝。其中有机质内部纳米级孔隙和黄铁矿莓状体粒间孔是筒柱状孔,锥形孔、楔状孔及细颈瓶状或墨水瓶状孔的主要来源;长石溶蚀孔大多为半球形孔;黏土矿物粒间孔可贡献一端封闭或两端开口的筒状孔;微裂缝以平行壁狭缝状、弯曲波浪状、夹板形楔状为特征。有机碳含量是控制延长组页岩储层中纳米级孔隙体积及其比表面积的主要内因,页岩成熟度、黏土矿物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对纳米级孔隙控制作用不明显,但莓状体黄铁矿的增加有助于页岩中孔隙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页岩 纳米级 孔隙结构 影响因素 柳坪17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类型划分方案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香增 张丽霞 +1 位作者 李宗田 伏海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对于其孔隙类型划分,当前国内尚无针对性的划分方案。为此,充分调研了国内外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分类方案,并从中优选出Loucks和于炳松的分类方案,结合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类型扫描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对于其孔隙类型划分,当前国内尚无针对性的划分方案。为此,充分调研了国内外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分类方案,并从中优选出Loucks和于炳松的分类方案,结合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类型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对Loucks和于炳松的分类方案适当修改,提出了针对性更强的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类型划分方案,以期为延长石油陆相页岩气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此外,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延长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发育特征,系统研究了各类孔隙的形成机制、发育规模及油气地质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延长组陆相页岩中粘土集合体内矿物片间孔隙油气地质意义最大;其次为黄铁矿晶间孔隙、有机质孔隙、裂缝孔隙和粘土矿物片间孔隙;再次为刚性颗粒粒间孔隙及边缘孔;石英颗粒溶孔孔径小、连通性差,油气地质意义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孔隙分类方案 陆相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区注入水水质对储层伤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战利 杨县超 +4 位作者 薛军民 雷利庆 王敏 康立明 史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671,共5页
目的分析延长油区延长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水质对储层伤害的因素,为延长油区注水水质标准的建立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实验分析和综合分析。结果从腐蚀性、堵塞性和敏感性3个方面的因素考虑,结合各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综合分析储层伤害的原... 目的分析延长油区延长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水质对储层伤害的因素,为延长油区注水水质标准的建立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实验分析和综合分析。结果从腐蚀性、堵塞性和敏感性3个方面的因素考虑,结合各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综合分析储层伤害的原因,认为溶解氧是主要腐蚀性因素;酸敏和水敏是主要敏感性因素。堵塞性和酸敏及水敏是对延长油区储层造成伤害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区注入水与地层水结垢量大,配物性差,水溶解氧远高于行业标准,是主要腐蚀性因素,但并非伤害储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区 注水水质 腐蚀性 堵塞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气区山西组山2段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7
作者 于波 罗小明 +4 位作者 乔向阳 朱晴 王菲菲 周康 杨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31-3937,共7页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及岩心和测井等各种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延长油气区山2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及岩心和测井等各种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延长油气区山2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结构以微孔微喉型为主,进汞曲线平台不明显,呈陡斜式,储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差,属低渗和特低渗气藏。储层特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孔隙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19.5%和14%的原生孔隙丧失;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率平均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油气区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下古生界热演化史 被引量:8
8
作者 于强 任战利 曹红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9,共6页
通过钻井和试气资料,统计了延长探区马家沟组现今地层温度.应用地化资料,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该区最大古地温梯度;采用将今论古方法探讨了该区各个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在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 通过钻井和试气资料,统计了延长探区马家沟组现今地层温度.应用地化资料,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该区最大古地温梯度;采用将今论古方法探讨了该区各个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在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详细配置各个地层的岩性、物性、地化参数等指标,恢复了该区埋藏沉降史和热演化史.沉降史模拟表明晚三叠世(217~207Ma)为该区沉降的主要发育时期.热演化史模拟表明:延长探区马家沟组烃源岩在晚三叠世末期进入成熟阶段,晚侏罗世进入高成熟阶段,早白垩世达到过成熟干气阶段.下古生界烃源岩主生烃期为晚侏罗—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 天然气 热演化史 延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于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16-20,共5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主要为8%~12%,渗透率主要为0.1~1mD。压实作用使储集层的原始孔隙空间损失;胶结作用不仅破坏了部分原生孔隙,而且使部分次生溶孔也遭到了破坏;溶解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长7—长9油层组 延长组 吴起、定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组长6低渗油藏高温高压条件下裂缝对渗吸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党海龙 姜汉桥 +3 位作者 王小锋 赵习森 崔鹏兴 侯玢池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杏子川油区长6储层是典型的特低渗油层,具有成岩压实作用强、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孔隙喉道细小且小孔喉所占比例很大、微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目前,对该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油研究不够深入,通过压裂的方法以及高温高... 杏子川油区长6储层是典型的特低渗油层,具有成岩压实作用强、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孔隙喉道细小且小孔喉所占比例很大、微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目前,对该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油研究不够深入,通过压裂的方法以及高温高压渗吸实验结合恒速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CT扫描实验等岩心资料分析方法,研究了裂缝长度和发育程度对渗吸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渗吸过程主要是小孔隙内的油水置换,水进入小孔隙将油置换到大孔隙中;含裂缝渗吸效率比基质渗吸效率高,缝长越长,渗吸效率提高就越大;在渗吸初期阶段,剩余饱和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渗吸效率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效果较为明显。在开发过程中应尽量增加裂缝发育程度,增大基质渗透率,增加基质与裂缝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渗吸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6储层 裂缝 核磁共振 高温高压渗吸 渗吸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8段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永红 任战利 +6 位作者 陈占军 邓亚仁 葛云锦 焦健 李红进 陈西畔 师学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2,67,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8段的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压汞测试等研究,认为该区长8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湾沉积微相,砂体多呈条带状展布,岩性为细粒级别长石砂岩。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为特低孔、超低...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8段的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压汞测试等研究,认为该区长8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湾沉积微相,砂体多呈条带状展布,岩性为细粒级别长石砂岩。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为特低孔、超低渗、特小孔道、细微喉型储层。按物性及与含油气关系可将储层分为4类:Ⅰ、Ⅱ类为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Ⅲ类仍具一定开发价值,Ⅳ类几乎无油气显示。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及含油气特征,预测有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致密储层 延长组8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初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封银国 林进 王东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5期31-36,共6页
以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的地质、地球物理、钻探以及卫星影像等资料为依据,论述了该凹陷烃源岩特征、储层类型、盖层特征以及生储盖组合、油气圈闭类型和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油气勘探方向。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宝勒根陶海凹陷 构造特征 石油地质 圈闭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区油田旦八区延长组长6~1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杨勇 曹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S2期209-212,共4页
西区油田发育低阻油气层,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在测井解释过程中经常被遗漏。根据西区油田特点,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西区油田旦八区低阻油气层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电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喉... 西区油田发育低阻油气层,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在测井解释过程中经常被遗漏。根据西区油田特点,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西区油田旦八区低阻油气层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电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喉道微细、地层水矿化度高,油藏圈闭幅度低等,这为识别低阻油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高矿化度 低阻油层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注采系统生物群落结构与硫化物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马天奇 陈刚 +3 位作者 黄子萌 施里宇 董晨曦 高愈知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7,共8页
目的为高效开展H2S防治,对靖边采油厂杨米涧区块“注水-采油”系统微生物群落进行结构分析与功能预测,并对硫化物生成关键因素开展分析研究。方法利用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了采出水、集输、水处理、注水4个阶段的水样生物群落... 目的为高效开展H2S防治,对靖边采油厂杨米涧区块“注水-采油”系统微生物群落进行结构分析与功能预测,并对硫化物生成关键因素开展分析研究。方法利用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了采出水、集输、水处理、注水4个阶段的水样生物群落差异性,利用FaPROTAX菌群功能分析方法对上述水样进行功能预测分析。结果①含硫油井中的脱硫菌门占比为16.7%~43.0%,显著高于集输、水处理和注水阶段,说明地层温度适宜的厌氧环境适于硫酸盐还原菌(SRB)生长繁殖,是产生H2S的主要原因;②含硫井O.3.1水样SRB和硝酸盐还原菌(NRB)在菌群中占比分别为33.02%和21.2%,但硝酸盐还原作用占比达到硫酸盐还原作用的2.3倍以上,说明NRB的存在对SRB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持续配注硝酸盐质量浓度高于40 mg/L以上的注水,可显著抑制SRB生长,减少H2S的产生,保障现场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S 注水-采油系统 群落结构 微生物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成藏期油气运移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凤奇 王震亮 +3 位作者 武富礼 高兴军 罗然昊 RUI Zhenhua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8,共7页
通过恢复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主要成藏期的过剩压力,结合对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物性演化历史分析,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运移过程中油气可能的动力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气运... 通过恢复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主要成藏期的过剩压力,结合对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物性演化历史分析,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运移过程中油气可能的动力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具有多样性;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在天然气的成藏时期储层已经致密,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为快速沉积、生烃、构造挤压等多因素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在早、中期油充注时储层尚未致密,在浮力作用下发生侧向运移,晚期油充注时储层已经致密,油利用先前与油长期接触而具亲油性的残留路径沿优势输导通道侧向运移,毛细管力为主要动力,储层间的过剩压力差也起一定作用,是多期次多动力联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致密砂岩 主要成藏期 储层致密史 油气运移 流体动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黏土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靖 李相方 +5 位作者 王香增 辛一男 韩俊峰 石军太 孙政 王蕊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7-1228,共12页
考虑储层原始含水特征,甲烷在页岩的吸附特征属于气液固三相复杂作用结果,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页岩吸附能力,将成为制约页岩气资源量评估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页岩水分主要分布于黏土等无机矿物孔隙内部,分析了甲烷-水膜-页岩黏... 考虑储层原始含水特征,甲烷在页岩的吸附特征属于气液固三相复杂作用结果,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页岩吸附能力,将成为制约页岩气资源量评估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页岩水分主要分布于黏土等无机矿物孔隙内部,分析了甲烷-水膜-页岩黏土三相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甲烷在干燥黏土表面吸附满足气固界面Langmuir吸附特征,在黏土水膜表面吸附满足气液界面Gibbs吸附特征,在气液固三相作用下满足"气固"与"气液"界面混合吸附特征;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尺度孔隙内含水饱和度分布特征存在差异,部分小孔隙可以被水分充满,而大孔隙仅吸附一定厚度水膜.因此,水分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小孔隙被水分阻塞而失去吸附能力;大孔隙表面水膜改变甲烷吸附特征(气固界面吸附转变为气液界面吸附),以黏土样品为例,两者综合效应可以致使甲烷吸附能力降低约90%.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水分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机理,将为建立合理评价页岩吸附气含量的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黏土 气液固三相 甲烷吸附 水膜 含水饱和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营毛沱地区公婆泉群中玄武岩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立社 杨建国 +6 位作者 王育习 雷永孝 谢春林 曹红霞 杨鹏飞 齐亚林 高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368,共6页
首次利用锆石LA-ICP-MSU-Pb法定年,发现甘肃北山营毛沱地区火石山西北处原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中有结晶年龄为早石炭世((333.1±9.8)Ma)的玄武岩,同时发现公婆泉群中存在晚泥盆世物质的信息(继承性锆石年龄(358±17)Ma),结合北... 首次利用锆石LA-ICP-MSU-Pb法定年,发现甘肃北山营毛沱地区火石山西北处原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中有结晶年龄为早石炭世((333.1±9.8)Ma)的玄武岩,同时发现公婆泉群中存在晚泥盆世物质的信息(继承性锆石年龄(358±17)Ma),结合北山各地段公婆泉群中志留纪化石部分可延至泥盆-石炭纪,认为公婆泉群形成时代可能从志留纪跨越至早石炭世,进而表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俯冲效应可能延续到早石炭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 公婆泉群 玄武岩 同位素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条件下黏土孔隙分布特征及甲烷吸附能力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东 李相方 +5 位作者 王香增 李靖 石军太 张涛 李沛桓 陈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02-2413,共12页
选用常见的页岩黏土矿物伊利石和高岭石,开展了不同湿度平衡样品的N2吸附/脱附实验和高压CH4吸附实验,研究黏土矿物孔隙分布特征的变化,并从微观上量化评价含水饱和度,分析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的存在主要影响黏土矿... 选用常见的页岩黏土矿物伊利石和高岭石,开展了不同湿度平衡样品的N2吸附/脱附实验和高压CH4吸附实验,研究黏土矿物孔隙分布特征的变化,并从微观上量化评价含水饱和度,分析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的存在主要影响黏土矿物微小孔隙的分布,高湿度条件下(RH=98%)的毛细凝聚作用导致微小孔隙(<5.15 nm)在孔径分布曲线上消失及比表面积的大幅下降。同时研究表明:黏土吸水能力与微小孔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当RH=98%时,微孔更为发育的高岭石含水饱和度(S_w=71.43%)高于伊利石(S_w=46.15%),且在此条件下,由于小孔凝聚以及吸附特征的改变(气-固吸附转变为气-液界面吸附),样品甲烷吸附能力下降近85%。因此,干燥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不能代表实际页岩储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孔隙分布 比表面积 含水饱和度 甲烷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谭晨曦 李文厚 +2 位作者 张慧元 冯娟萍 郑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辫状河相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处于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辫状河相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处于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了储层原生孔隙的大量丧失。自生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以及石英次生加大是造成本区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溶解作用对于储集性能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晚成岩阶段的酸性流体以及高岭石伊利石化所产生的H+是下石盒子组储层溶解作用发生的主要动力和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储层物性 大牛地气田 下石盒子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3
20
作者 倪春华 周小进 +1 位作者 王果寿 王永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4,共5页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组分、烷烃气碳同位素、氦同位素、氩同位素等与盆地中部主要气田进行了对比,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指出该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具有"干...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组分、烷烃气碳同位素、氦同位素、氩同位素等与盆地中部主要气田进行了对比,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指出该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具有"干燥系数大、二氧化碳含量高、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轻、热演化程度高"的特点,与靖边气田奥陶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非常接近.应用国内学者建立的甲烷碳同位素与镜质体反射率关系方程式计算了富县地区奥陶系天然气的Ro约为3.33%,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利用天然气成因判别图版综合分析,认为富县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混合气体,且以油型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