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演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评价——以化子坪地区延长组长6段为例
1
作者 向佳 郭峰 +6 位作者 马江波 吴向阳 张寰萌 武芳芳 方泽鑫 潘琦 郭岭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5-1231,共17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储层的储集物性差,各类成岩作用在优质储层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晰,限制了研究区优质储层的精准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研究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储层的储集物性差,各类成岩作用在优质储层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晰,限制了研究区优质储层的精准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研究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及高压压汞资料,对研究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的微观孔隙发育类型、孔喉结构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长6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含有少量极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微裂缝,孔隙结构主要为中孔—细孔、微细喉道类型,总体上属于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结论】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碳酸盐岩胶结作用较强烈,这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和绿泥石胶结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长6段原油与区域长7段暗色泥岩、泥页岩存在显著的地质关联,但生烃潜力有限,主要依赖于长7段烃源岩供烃,开发潜力受储层条件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长6段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水平井开发技术现状及应用
2
作者 易爱文 王卫忠 +2 位作者 薛颖 李国勇 马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6-231,共6页
延长油田为国内典型的特-超低渗油藏,单井产量低,采出程度低,近些年通过在不同类油藏型大规模实施水平井技术开发,提高了单井储量控制程度,其产油量是同类型常规井的2~20倍,且同期自然递减率为常规井的50%,最终采收率可提高7~10百分点,... 延长油田为国内典型的特-超低渗油藏,单井产量低,采出程度低,近些年通过在不同类油藏型大规模实施水平井技术开发,提高了单井储量控制程度,其产油量是同类型常规井的2~20倍,且同期自然递减率为常规井的50%,最终采收率可提高7~10百分点,使地面受限区无效储量得到有效开发、致密油等低效储量得到高效开发,在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缓解陕北地下资源利用和地面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开发技术现状 应用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惠瑞瑞 刘妍 +3 位作者 张志升 张治东 李斌 郭爱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8-1481,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段打出高产原油,勘探前景良好。本文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与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方法,对安塞地区长9段原油和长7段与长9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9段原油Pr/Ph值...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段打出高产原油,勘探前景良好。本文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与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方法,对安塞地区长9段原油和长7段与长9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9段原油Pr/Ph值平均为1.86,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弱氧化环境,ααα-20R C_(27)-C_(28)-C_(29)甾烷分布呈反“L”型,指示陆相高等植物为主的混合来源,C_(29)甾烷20S/(20S+20R)为0.48~0.51,C_(29)甾烷ββ/(αα+ββ)为0.52~0.53,表明原油均已成熟。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及Ⅲ型为主,沉积于弱还原-弱氧化环境,普遍进入生油高峰期,规则甾烷相对质量分数以C_(29)>C_(28)>C_(27)为主,表明与陆相高等植物输入密切相关;长9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及Ⅲ型,沉积于弱还原-弱氧化环境,均进入生油高峰期,规则甾烷C_(29)相对质量分数最高,表明与陆相高等植物成分密切相关。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安塞地区长9段原油为长7段和长9段烃源岩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化合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波波 杨塞锋 +3 位作者 贺洁 樊婷婷 车飞翔 周梦影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安塞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综合运用岩芯描述、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等手段,对长6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其对指导致密砂岩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安塞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综合运用岩芯描述、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等手段,对长6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其对指导致密砂岩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安塞地区长6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以Ⅱ类(中高排驱压力-微细喉)为主;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9.97%,平均渗透率为1.37×10^(-3)μm~2;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不同微相下的沉积结构不同造成储层的物性差异;强烈成岩作用造成孔隙的孔喉结构差,其中压实压溶作用造成16.7%的孔隙度损失率;受东北方向物源方向影响,不同胶结物差异分布导致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主要是长石溶蚀,以及区域东北部浊沸石发生溶蚀。在成岩演化基础上进行成岩序列分析,将安塞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阶段划分为中成岩A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基萘双喹啉季铵盐型酸化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永钊 贺静 +6 位作者 李二冬 张志升 李建勋 王军 田海兰 韩薇薇 董三宝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6,共8页
为减缓油气井酸化作业过程中酸液对金属的腐蚀,研发高性能的缓蚀剂极其关键。文章用2,6-双(溴甲基)萘和喹啉合成了1,1′-(2,6-二亚甲基萘)二喹啉溴化铵(NPQ),将NPQ与1,4-丁炔二醇、乌洛托品复配得到了一种高效的三元缓蚀剂体系。采用静... 为减缓油气井酸化作业过程中酸液对金属的腐蚀,研发高性能的缓蚀剂极其关键。文章用2,6-双(溴甲基)萘和喹啉合成了1,1′-(2,6-二亚甲基萘)二喹啉溴化铵(NPQ),将NPQ与1,4-丁炔二醇、乌洛托品复配得到了一种高效的三元缓蚀剂体系。采用静态失重、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三元缓蚀剂体系在20%HCl溶液中对J55钢的缓蚀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了腐蚀后J55钢表面形貌及元素含量,探讨了NPQ在J5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并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缓蚀剂机理进行分析。在90℃下,20%HCl溶液中加入1%三元缓蚀剂后,J55钢的腐蚀速率降为5.54 g/(m^(2)·h),满足SY/T 5405-2019中90℃时低于6 g/(m^(2)·h)的要求。电化学实验表明:该三元缓蚀剂是一种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通过拟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发现NPQ在J55钢表面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量子化学计算表明三元缓蚀剂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部分可以为铁原子的空轨道提供电子形成化学键,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部分可以接受铁原子的电子形成反馈键;NPQ与1,4-丁炔二醇、乌洛托品之间存在协同作用,1,4-丁炔二醇和乌洛托品的加入增强了Br原子的福井(Fukui)指数,使其具有更强的供/得电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缓蚀剂 双子季铵盐 缓蚀性能 量子化学计算 缓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高盐油藏段塞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研究
6
作者 杨永钊 张雪莹 +3 位作者 周昱君 周明 郭肖 马江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高盐油藏现有表面活性剂驱不能提高波及体积、只能提高洗油效率、低渗区原油动用程度低、提高采收率有限的实际生产问题,开展了低渗高盐油藏调驱技术研究。方法基于毛管束理论,研发了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 目的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高盐油藏现有表面活性剂驱不能提高波及体积、只能提高洗油效率、低渗区原油动用程度低、提高采收率有限的实际生产问题,开展了低渗高盐油藏调驱技术研究。方法基于毛管束理论,研发了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作为驱油用大段塞,与反离子自主装形成ACS-2高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作为调驱用小段塞,组合成多段塞实现深部调驱。结果大小段塞注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2.7%,吸附10次后界面张力仍达到超低值,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吸附损失性。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乳化性和润湿性好,有利于提高洗油效率,而ACS-2高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流变性、黏弹性和黏温性良好,有利于扩大波及体积,调整吸液剖面。两体系组成的多段塞表面活性剂(0.1 PV小段塞驱+0.2 PV大段塞驱+后续水驱)组合调驱效果好,平均提高采收率为14.8个百分点,比只采用大段塞驱提高了1倍,具有聚/表二驱的驱油效果。结论多段塞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能有效降低无效水循环,提高波及效率,且不含有强碱或弱碱,避免腐蚀结垢,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对低渗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高盐油藏 多段塞 表面活性剂驱 组合调驱 超低界面张力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US-EOR产业的发展现状、经济效益与未来展望
7
作者 杨永钊 周进生 +5 位作者 胡海文 郭春雨 罗淼木 马江波 郭飞 黄子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203,共14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CO_(2)捕集强化原油开采(CCUS-EOR)作为CCUS技术的核心应用形式,兼具减少碳排放和提升油田采收率的双重效益。基于国内外典型CCUS-EOR项目案例,结合...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CO_(2)捕集强化原油开采(CCUS-EOR)作为CCUS技术的核心应用形式,兼具减少碳排放和提升油田采收率的双重效益。基于国内外典型CCUS-EOR项目案例,结合前沿文献,围绕CCUS-EOR产业的特点、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探讨了CO_(2)驱油机制、核心环节及应用现状,并介绍了国内外案例的最新进展及其取得的成效。结合中国“双碳”政策要求,进一步评估了政策支持对CCUS-EOR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CCUS-EOR项目的成本主要集中于CO_(2)捕集和运输环节,而其效益则与增油量、油价及碳交易价格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工程案例,总结了各项目在技术应用、经济回报及政策支持方面的成功经验。目前,国内CCUS-EOR的推广潜力巨大,面临的主要瓶颈是产业化基础设施不足和政策激励缺失。未来,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完善、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政策激励力度的加大,CCUS-EOR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推动全球碳减排与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通过政策支持、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联动发展,中国有望弥补在技术成熟度与大规模应用上的差距,进一步提升CCUS-EOR的经济效益与推广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经济效益 碳排放 捕集技术 碳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盆深水区细粒沉积成因研究进展——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庞军刚 李赛 +3 位作者 杨友运 刘利军 朱杰 陈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6-711,724,共7页
对于以中新生代陆相湖盆勘探为主的中国,随着勘探领域由湖盆的浅水区转向深水区,打破了深水区为油气勘探禁区的观念。而深水细粒沉积的研究程度低,早期大多集中于烃源岩生油潜力分析。为了更好地认识深水区细粒沉积类型及成因,为非常规... 对于以中新生代陆相湖盆勘探为主的中国,随着勘探领域由湖盆的浅水区转向深水区,打破了深水区为油气勘探禁区的观念。而深水细粒沉积的研究程度低,早期大多集中于烃源岩生油潜力分析。为了更好地认识深水区细粒沉积类型及成因,为非常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该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在调研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深水区的沉积相及岩石沉积成因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深水原地沉积、凝灰岩、深部热液、远端浊积岩、放射性铀等的特征及成因,认为岩矿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研究细粒沉积的主要手段,而纳米技术将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研究方法。深水区细粒沉积中发育一定量的孔隙,且由于其紧邻烃源岩,很容易聚集成藏,今后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细粒沉积 沉积成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气藏压裂改造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雪峰 吴向阳 +2 位作者 李刚 李国勇 陈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指导延长气藏的压裂改造开发,对延长气藏压裂改造中常用的支撑剂进行了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并确定测试介质和压裂液破胶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不同支撑剂铺置方式中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铺砂量一定,支撑剂导流能... 为了指导延长气藏的压裂改造开发,对延长气藏压裂改造中常用的支撑剂进行了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并确定测试介质和压裂液破胶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不同支撑剂铺置方式中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铺砂量一定,支撑剂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增加而降低;闭合压力一定,支撑裂缝导流能力随铺砂量增加而增加;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随低目数支撑剂占比增加而逐渐增大。裂缝前端铺置小粒径支撑剂,可以防砂和支撑微裂缝,裂缝中部铺置中等粒径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大粒径的则处于缝口位置支撑缝口。受滑脱效应影响,采用气体测量得到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相比液体测量更高;支撑裂缝导流能力与压裂液破胶程度呈反相关关系;单一类型支撑剂,铺砂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气体流量和支撑剂等效目数、闭合压力;2种类型支撑剂组合,气体流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支撑剂等效目数、闭合压力;3种类型支撑剂组合,支撑剂等效目数影响最大,其次为气体流量、闭合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 导流能力 裂缝 灰色关联 压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地层水成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福田 李荣西 +4 位作者 左智峰 刘雪峰 赵帮胜 吴小力 李得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9-118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6段(长6段)地层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离子以Cl-、(Na++K+)和Ca2+占绝对优势,水型主要为Ca Cl2型。总矿化度主要受Cl-和(Na++K+)控制,纵向上,其随深度的增加具有递增趋势,反映深部地层水逐...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6段(长6段)地层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离子以Cl-、(Na++K+)和Ca2+占绝对优势,水型主要为Ca Cl2型。总矿化度主要受Cl-和(Na++K+)控制,纵向上,其随深度的增加具有递增趋势,反映深部地层水逐渐浓缩,环境封闭性增强。平面上总矿化度与砂体厚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沉积相控制了总矿化度的分布。南部地区长6段地层水具有较小的钠氯系数、镁钙系数、脱硫系数和阳离子交换系数,较大的变质系数,表明长6段地层水整体位于交替停滞带,为封闭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分析表明,南部地区长6段地层水为与地表水隔绝的深层封闭水,总矿化度及Ca2+浓度均与孔隙度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结合区域热演化史,综合表明长6段地层水成因与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的热演化等有密切联系,其是经过较强浓缩变质作用并受油气等有机流体影响的原始沉积成因水。综上所述,长6段油气伴生地层水反映的盆地南部油气藏处于稳定封闭的环境下,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层水成因 延长组 上三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水处理药剂配伍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沈哲 黄志宇 +2 位作者 李俊 贺正泽 吴向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8-693,共6页
为了获得适用于延长油田的配伍性良好的水处理剂,通过考察缓蚀剂、杀菌剂与阻垢剂、絮凝剂、破乳剂复配后的缓蚀性能和杀菌性能,研究了常用油田水缓蚀剂与杀菌剂、阻垢剂、有机絮凝剂、破乳剂之间的配伍性。结果表明,两性含膦咪唑啉缓蚀... 为了获得适用于延长油田的配伍性良好的水处理剂,通过考察缓蚀剂、杀菌剂与阻垢剂、絮凝剂、破乳剂复配后的缓蚀性能和杀菌性能,研究了常用油田水缓蚀剂与杀菌剂、阻垢剂、有机絮凝剂、破乳剂之间的配伍性。结果表明,两性含膦咪唑啉缓蚀剂SW-629与无机类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阻垢剂氨基三甲叉膦酸ATMP、共聚物类HQ-1和破乳剂聚醚类SW-101的配伍性较差;阳离子咪唑啉缓蚀剂SW-639与杀菌剂异噻类SW-906、季铵盐类1227,絮凝剂聚合硫酸铁、阴离子聚丙烯酰胺XN-2,双1,6-亚己基三胺五甲叉膦酸BH-1、钡锶阻垢剂HQ-2、聚酯类SW-102破乳剂的配伍性不好;双咪唑啉缓蚀剂SW-649与二氧化氯杀菌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絮凝剂,ATMP、钡锶阻垢剂HQ-2,聚酯类SW-102破乳剂的配伍性较差;异噻类SW-906杀菌剂与絮凝剂聚合铁、阴离子聚丙烯酰胺XN-2,双咪咪唑啉缓蚀剂SW-649配伍性较差。含膦类咪唑啉缓蚀剂SW-629、有机膦阻垢剂(双1,6-亚己基三胺五甲叉膦酸BH-1和乙二胺四甲叉膦酸钠EDTMPS)、异噻类SW-906杀菌剂受其他药剂影响较小且相互之间配伍性良好,可以在延长油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杀菌剂 配伍性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安油田注水管线结垢原因分析及新型高效阻垢剂的研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俊莉 张颖 +2 位作者 刘彦锋 陈强 白玉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27,共6页
目的 解决靖安油田三号联合站注水管线内结垢问题。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注水管线内垢样进行分析,采用油气田水分析方法对各站区油水混合物的离子浓度进行分析。选取自制马来酸酐-丙烯酸羟丙酯-亚磷酸钠(MASP)、聚环氧琥... 目的 解决靖安油田三号联合站注水管线内结垢问题。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注水管线内垢样进行分析,采用油气田水分析方法对各站区油水混合物的离子浓度进行分析。选取自制马来酸酐-丙烯酸羟丙酯-亚磷酸钠(MASP)、聚环氧琥珀酸(PESA)和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钠(EDTMPS)三种药剂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高效阻垢剂Inhi-MPE。参照油田用防垢剂性能评定方法,评价了Inhi-MPE与常用阻垢剂PESA、AA/MA、PBTCA的阻垢性能。结果 注水管线垢样主要为Ca SO4结垢和少量的Ba(Sr)SO4垢。靖安油田三号联合站注水管线结垢主要是由两种不相容的水混合,并在注水管线中生成Ca SO4、Ca CO3和Ba(Sr)SO4垢。Inhi-MPE的最优水平组合为:MASP 10 g,PESA 7 g,EDTMPS 7 g。随着Inhi-MPE含量的增加,Inhi-MPE的阻垢性能增加。当Inhi-MPE的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对靖安油田三号联合站混合水样的阻垢率达93.7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Inhi-MPE对靖安油田三号联合站混合水样的阻垢效果最优,AA/MA和PESA次之,PBTCA效果最差,表明Inhi-MPE具有优良的阻垢性能。结论 在靖安油田三号联合站注水中连续投加Inhi-MPE,平均注水量可控制在608~628 m^3之间变动,注水压力在8.15~8.27 MPa之间变动,两者变动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Inhi-MPE可有效地减缓Ca SO4的结垢速度,保证了注水量的稳定和注入压力的平稳,注水管线结垢的问题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管线 垢样 硫酸钙 阻垢剂 正交试验 阻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东南部长_2~1油层段开发层系厘定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平 张志升 +2 位作者 孟海峰 董安国 常安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8-594,共7页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岩石地层学及含油气层系的划分,为准确、高效地开发长12油层段提供理论依据和简便易行的工作方法。从延长组的命名及其沿革入手,分析其岩石地层和含油气层系划分的现状,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将鄂尔多斯盆地内中—晚...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岩石地层学及含油气层系的划分,为准确、高效地开发长12油层段提供理论依据和简便易行的工作方法。从延长组的命名及其沿革入手,分析其岩石地层和含油气层系划分的现状,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将鄂尔多斯盆地内中—晚三叠世形成的一套河—湖相沉积物划分为:延长群含油气层系,其2级单位是10个油层组(长1—长10),其中的长2油层组可分作3个油层段(长12—长32)。长12油层段又可进一步地细分、厘定为3个复层和若干个单层。开发实践证明,长12油层段开发层系的科学划分和精确厘定是该区油田开发最基础、最关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21油层段 开发层系划分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碳咪唑啉季铵盐在油田采出液中对N80钢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瑾 侯雯雯 +3 位作者 李延生 白福财 陈君 李芬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9-1132,共4页
由二乙烯三胺和全氟辛酸合成了全氟庚基-N-氨乙基咪唑啉季铵盐,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质谱确定氟碳咪唑啉季铵盐结构、滴定法测定其含量、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评价了在油田采出液中对N80钢腐蚀的缓蚀性能和电化学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其... 由二乙烯三胺和全氟辛酸合成了全氟庚基-N-氨乙基咪唑啉季铵盐,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质谱确定氟碳咪唑啉季铵盐结构、滴定法测定其含量、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评价了在油田采出液中对N80钢腐蚀的缓蚀性能和电化学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其含量为85%,用量≥50 mg/L时,具有优良的缓蚀效果和耐温效果,在30~70℃条件下,腐蚀速率<0.041983 mm/a,缓蚀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咪唑啉季铵盐 油田采出液 缓蚀剂 缓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水处理化学品性能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哲 黄志宇 +2 位作者 李俊 贺正泽 吴向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05-1509,共5页
考察了季氨盐杀菌剂、有机磷阻垢剂、沉淀型缓蚀剂和有机吸附性缓蚀剂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季氨盐型杀菌剂能增大地层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有机磷防垢剂在地层中起到防止结垢趋势产生,能降低结垢对地层的伤害;有机吸附型缓蚀... 考察了季氨盐杀菌剂、有机磷阻垢剂、沉淀型缓蚀剂和有机吸附性缓蚀剂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季氨盐型杀菌剂能增大地层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有机磷防垢剂在地层中起到防止结垢趋势产生,能降低结垢对地层的伤害;有机吸附型缓蚀剂后对岩心造成伤害比沉淀型缓蚀剂要小,伤害率在5%以内,且与阻垢剂、杀菌剂配伍性良好。同时,提出了集"物化性能、配伍性能、与地层条件适应性影响、地层伤害影响"为主体的新型水处理化学品性能评价模型,全面的反应了化学品在水处理集输系统、反应处理系统及地层伤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化学品 性能评价 地层伤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储层特征及其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添锦 李斌 张金良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26-130,共5页
安塞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伊陕斜坡中部,王界油区是安塞油田延长组含油层系的主要含油区块之一.作者以研究区大量的岩心资料为基础,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 安塞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伊陕斜坡中部,王界油区是安塞油田延长组含油层系的主要含油区块之一.作者以研究区大量的岩心资料为基础,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及其物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及少量的中-细粒砂岩;储层储集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沸石溶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组合主要是溶孔-粒间孔型,孔喉分布极不均匀,没有明显的优势孔喉范围;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过程,成岩作用复杂,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及物性特征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储层储集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相的控制作用、岩相类型的影响作用及成岩作用的改造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效油井缓蚀剂的研制及在王179采油井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霍光春 白连安 +4 位作者 何强 李俊莉 张颖 程雯 王小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57-2660,共4页
以山梨醇磷酸酯缓蚀剂(SPA))、有机膦酸阻垢缓蚀剂(OPI)、醛类杀菌剂(GLU)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为原料,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缓蚀剂Inh-SPA,应用静态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法评价了Inh-SPA的缓蚀性能和电化学机理。结果表明,由SPA 7 g,O... 以山梨醇磷酸酯缓蚀剂(SPA))、有机膦酸阻垢缓蚀剂(OPI)、醛类杀菌剂(GLU)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为原料,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缓蚀剂Inh-SPA,应用静态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法评价了Inh-SPA的缓蚀性能和电化学机理。结果表明,由SPA 7 g,OPI 2 g,GLU 5 g,AEO 2 g时,复配的缓蚀剂Inh-SPA缓蚀效果最优;极化曲线表明,Inh-SPA缓蚀剂是对阴阳两极均有抑制作用的阴极型缓蚀剂;现场监测表明,连续加药能够有效的降低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能够降低断杆次数和接杆数量,明显降低维修费用和换杆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油套管 缓蚀剂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低渗储层有效厚度确定方法研究——以安塞油田长2储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霞 付国民 +3 位作者 郭爱华 王超 孙晓 靳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针对安塞油田长2储层低孔、低渗、物性变化快、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综合应用目的层段的岩心分析、试油、生产动态及测井等资料,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上,采用直方图法和交会图法确立了有效厚度下限标准,采用多种测井曲线半定... 针对安塞油田长2储层低孔、低渗、物性变化快、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综合应用目的层段的岩心分析、试油、生产动态及测井等资料,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上,采用直方图法和交会图法确立了有效厚度下限标准,采用多种测井曲线半定量、半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不同类型夹层测井定量识别图及夹层扣除标准。研究区长2储层有效厚度含油性下限为油迹级,岩性下限为细砂岩,物性下限为孔隙度11.5%、渗透率0.63×10^(-3)μm^2,电性下限为RILD≥13Ω·m、Δt≥230μs/m;夹层类型主要为泥质夹层和钙质夹层,利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井径和微梯度等曲线的定量和自然电位、深感应电阻率、中感应电阻率、微球电阻率及微电位等曲线的定性可以识别和扣除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有效厚度 下限标准 夹层扣除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胺提高延长稠油油藏聚/表二元驱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献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70-174,180,共6页
针对延长稠油油藏的水驱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方法,在原有聚表二元驱的基础上,研究一种适用于延长油田的有机碱,优选三元复合体系的配方;并通过物理流动驱油实验对三种化学驱油体系的驱油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油... 针对延长稠油油藏的水驱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方法,在原有聚表二元驱的基础上,研究一种适用于延长油田的有机碱,优选三元复合体系的配方;并通过物理流动驱油实验对三种化学驱油体系的驱油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油藏的原油酸值为1.95 mg/g,适合进行三元复合驱的研究;筛选出的有机碱是乙醇胺,其能有效减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对复合体系的黏度几乎没有影响,试验优化的三元复合体系的配方是:1 500 mg/L聚合物2 000 mg/L表面活性剂+3 500 mg/L乙醇胺。驱油实验表明:在均质岩心和三层非均质岩心模型中,与聚合物驱和聚表二元驱相比,三元复合驱都能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其中模拟油藏条件的三层非均质岩心条件下,采收率增值达13.38%,达到了控水增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有机碱 三元复合驱 油水界面张力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坪桥区延长组长9致密油储层预测及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浪 杜彦军 +5 位作者 张治东 惠瑞瑞 王变阳 宋健 许璟 何斌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6-224,共9页
针对安塞坪桥区长9油层组致密油储层难以预测、勘探开发有利区不明确、严重制约勘探开发进程等问题,笔者通过对典型取心井岩相、测井相研究,在确定砂岩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空间演化的基础上,对砂岩进行横向追踪对比,准确获取单砂体厚度数据... 针对安塞坪桥区长9油层组致密油储层难以预测、勘探开发有利区不明确、严重制约勘探开发进程等问题,笔者通过对典型取心井岩相、测井相研究,在确定砂岩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空间演化的基础上,对砂岩进行横向追踪对比,准确获取单砂体厚度数据,刻画出单砂体展布特征,并结合生产动态情况,优选出致密油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油主要分布在长9油层组上部,自上而下可以分为3套砂体。其中,上部1号砂体属于小范围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厚度为1~3 m,油藏分布局限,开发潜力小;下部3号砂体属于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厚度为6~12 m。预测研究区中部P149-6井区、南部H87-19井区和W328-8井区是致密油开发的有利区,其中研究区中部P149-6井区油层分布稳定,对油藏认识程度较高,能够作为水平井开发先导试验靶区。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坪桥区致密储层预测难的问题,可以为具有相似地质特征的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坪桥区 长9 致密油 单砂体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