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特低渗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表征——以延长油田延长组长2段和长6段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庞振宇 李艳 +3 位作者 段伟 董越 段景杰 高庆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利用恒速压汞等实验资料,对延长油田低渗、特低渗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微观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喉道是决定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储集层渗透率主要由平均喉道半径和单位体积有效喉道个数共同控制,单位体积有效喉道体积、主流喉道... 利用恒速压汞等实验资料,对延长油田低渗、特低渗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微观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喉道是决定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储集层渗透率主要由平均喉道半径和单位体积有效喉道个数共同控制,单位体积有效喉道体积、主流喉道半径、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对渗透率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与喉道进汞饱和度无关。孔喉半径比与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渗透率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孔喉半径比不断减小,喉道发育程度不断转好,流体的渗流能力不断攀升,地层中的油气容易流经喉道被驱替出来,但是孔喉半径比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孔喉半径比不随孔隙度的改变产生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低渗储集层 恒速压汞 有效喉道体积 喉道半径 微观油水分布 微观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异常低压油藏成因及异常低压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敏 樊平天 +4 位作者 李新 曲建山 邵先杰 胥昊 董新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6,45,共6页
根据南泥湾油田的压力测试资料,分析了油藏异常低压的特征及成因,认为抬升剥蚀、孔隙度反弹、温度降低改造骨架和流体的收缩以及油气散失是主要原因.异常低压油藏在生产中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自然产能低,产量递减快,一旦产生渗透率应力敏... 根据南泥湾油田的压力测试资料,分析了油藏异常低压的特征及成因,认为抬升剥蚀、孔隙度反弹、温度降低改造骨架和流体的收缩以及油气散失是主要原因.异常低压油藏在生产中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自然产能低,产量递减快,一旦产生渗透率应力敏感,很难恢复.对比分析了超前注水和正常注水开发的效果,超前注水井组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量是正常注水采油井的2.86倍,前者累计产量是后者的1.7倍.超前注水开发方式能够克服异常低压的不足,这一措施在生产中已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低压油藏 异常低压成因 注水开发 开发效果 超前注水 南泥湾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地应力特征及其对物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高毅 林利飞 +2 位作者 尹帅 胡国祥 马绒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8,共9页
致密储层物性及流体赋存状态均受现今地应力的影响。以往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岩石力学性质及地应力研究较少,制约了致密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志丹及定边地区为例,利用大量薄片、物性、岩... 致密储层物性及流体赋存状态均受现今地应力的影响。以往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岩石力学性质及地应力研究较少,制约了致密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志丹及定边地区为例,利用大量薄片、物性、岩石力学、声学、全波列阵列声波测试及压裂测试资料,对3个地区长6—长8油层组的岩石力学性质、地应力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利用测井方法识别出3种地应力状态:吴起地区长6—长8的变化不大,其现今的应力活动性较弱;志丹地区的水平应力活动性深层要大于浅层,较强的水平应力强度主要集中在长73及长8;定边地区的水平应力活动性从长6到长8整体较强,浅层的水平应力强度要略强于深层。研究区水平应力梯度有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趋势;水平主应力差的增加不是一定使岩石减孔,其造成的应力平面非均质性会使岩石孔隙度变化出现3种不同的路径;而水平主应力差的增加会造成岩石渗透率的降低,但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水平应力差 致密油 储层 延长组 上三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城油田X区块核三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洪辉 李世恩 +2 位作者 段新国 张永成 王迪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对古城油田X区块核三段Ⅳ、Ⅴ、Ⅵ油组沉积相进行研究。从泌阳凹陷整体出发,通过岩心颜色、岩性、构造、层理分析,结合测井相、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和骨架井联井剖面相研究,认为研究区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 对古城油田X区块核三段Ⅳ、Ⅴ、Ⅵ油组沉积相进行研究。从泌阳凹陷整体出发,通过岩心颜色、岩性、构造、层理分析,结合测井相、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和骨架井联井剖面相研究,认为研究区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微相。最终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油田 泌阳凹陷 测井相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沉积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2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董海波 相金元 +4 位作者 李玲 白聪萍 何子琼 王美霞 郭艳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5,46,共8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2油藏规模小但储量高、孔隙度相对较高但渗透率低、隐蔽性强且勘探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压汞测试及全岩X衍射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长2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喉...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2油藏规模小但储量高、孔隙度相对较高但渗透率低、隐蔽性强且勘探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压汞测试及全岩X衍射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长2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喉结构以及物性特征等进行研究,并从沉积相、成岩作用以及岩石成分等多角度对低渗透储层的控制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蟠龙油田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为辫状河流沉积,储渗体系由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中的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等组成。共发育4类孔隙结构且河道砂体物性最好。压实作用造成孔隙度损失最大,胶结作用次之,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石英、长石等组分含量与孔隙度、渗透率呈正相关,岩屑、黑云母与杂基、碳酸盐矿物和钙质等组分含量与储层物性呈负相关关系,微裂缝对储层渗透率贡献明显(尤其是渗透率大于10×10^(-3)μm^(2)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长2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测井、压裂资料求取储层地应力的方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红 许亮 +3 位作者 何衡 梁峰 王京舰 于海棠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4期509-512,共4页
地应力和破裂压力是十分重要的工程基础参数.文中利用声波、密度和自然伽马等测井资料计算出地层岩石动态力学参数;由于实际工程中采用的是岩石静态力学参数,故通过拟合的动静态参数转换关系式计算出了岩石力学静态参数;实际工程应用必... 地应力和破裂压力是十分重要的工程基础参数.文中利用声波、密度和自然伽马等测井资料计算出地层岩石动态力学参数;由于实际工程中采用的是岩石静态力学参数,故通过拟合的动静态参数转换关系式计算出了岩石力学静态参数;实际工程应用必须考虑构造应力,结合典型井段的压裂资料和测井资料反算出地层构造应力系数,结合地应力计算模型和破裂压力计算模型,使用VB6.0编程计算地应力.以×井3 590~3 920 m层段为例,计算出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和破裂压力连续剖面.该层段构造应力系数为0.462和0.586;最小水平主应力62.417~84.565MPa;最大水平主应力67.651~94.474 MPa;破裂压力75.346~93.241MPa.文中所使用的方法计算结果精度高、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压裂 地应力 破裂压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压力恢复曲线求取油井控制储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鹏超 唐海 +4 位作者 吕栋梁 刘铁成 蒋作焰 王迪东 王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利用压力恢复曲线确定单井控制储量的绝大多数方法,是基于时间来求取油井实际泄油面积,进而利用容积法求取单井控制储量。如果测试数据波动较大,或者没有测得所需时间点,以上方法求取单井控制储量就会受到极大限制。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利用压力恢复曲线确定单井控制储量的绝大多数方法,是基于时间来求取油井实际泄油面积,进而利用容积法求取单井控制储量。如果测试数据波动较大,或者没有测得所需时间点,以上方法求取单井控制储量就会受到极大限制。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层压力来求取油井控制储量的新方法,避开了以上基于时间求取控制储量的种种限制,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径向流直线段数据计算出油井实际泄油面积,从而得到油井控制储量,并通过实例分析论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恢复曲线 泄油面积 地层平均压力 油井控制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海棠 郝世彦 +2 位作者 赵晨虹 俞忠宝 陈锐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4,共3页
针对特低渗透油层容易被堵塞污染、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效率低下且有效期短的情况,在分析油层堵塞原因(高分子聚合物、硫化亚铁及细菌等堵塞油层)的基础上,西区采油厂引进了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有效解除了油层污染。研究了二氧化氯的物... 针对特低渗透油层容易被堵塞污染、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效率低下且有效期短的情况,在分析油层堵塞原因(高分子聚合物、硫化亚铁及细菌等堵塞油层)的基础上,西区采油厂引进了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有效解除了油层污染。研究了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能、解堵机理及室内基本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有效解除油井的高分子聚合物、硫化亚铁及细菌的堵塞。在合理选井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现场,成功解除了地层堵塞,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解堵 油井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下限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春艳 王波 龚建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75-678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相对较好,声波时差与储层物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深感应电阻率则对含油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油水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平均值为20~40Ω·m,水层为12~16Ω·m。在此基础上综合岩心、测录井、试油试采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采用多种方法,最终确定王庄区长6油层组有效储层各项参数下限,分别为:孔隙度为8.0%,渗透率为0.2 mD,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级别下限为油迹,含油饱和度为38.0%,深感应电阻率为20.0Ω·m,声波时差为215μ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性关系 有效储层下限 致密砂岩储层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绒囊泡的形成与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易爱文 许亮 +2 位作者 杨永钊 曹岳成 高江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08-312,共5页
考查了多种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选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作为研究的绒囊形成体系。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0.02mol/L,V(SDBS)∶V(TTAC)=7∶3的体系中加入聚合物,绒囊体系的黏度增加,表面张力减小,... 考查了多种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选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作为研究的绒囊形成体系。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0.02mol/L,V(SDBS)∶V(TTAC)=7∶3的体系中加入聚合物,绒囊体系的黏度增加,表面张力减小,分子间摩擦力增大,表面分子的束缚力减小,使体系更加稳定。粒径分析表明,绒囊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PVA后,粒径变大,且分布均匀。对体系进行稳定性研究时,CaCl2和MgCl2均对绒囊有破坏作用,加入PVA的绒囊体系稳定性更好,不易受到盐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囊泡 粒径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侏罗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雄飞 王嘉伟 +3 位作者 杨波 杏毅 周国宝 曹容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21-27,共7页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及物性分析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侏罗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确定了其成岩作用类型。对其成岩演化序列的研究表明:该储层已达到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A期初...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及物性分析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侏罗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确定了其成岩作用类型。对其成岩演化序列的研究表明:该储层已达到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A期初阶段,并以晚成岩A期为主。早成岩A期,压实作用破坏了侏罗系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晚成岩A期,长石颗粒强烈的溶蚀作用使侏罗系下统砂岩储层中发育溶蚀孔,构成了油气聚集的必要空间;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中发育的晶间微孔隙较大程度地改善了侏罗系中、上统砂岩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隙 成岩作用 砂岩储层 侏罗系 轮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