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1
作者 张龙飞 白玉彬 +4 位作者 闫新智 薛宁 李鹏程 赵靖舟 张宇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5,共14页
深水湖盆沉积的重力流砂体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根据陆相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重力流成因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 深水湖盆沉积的重力流砂体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根据陆相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重力流成因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深水沉积类型丰富,主要发育3种类型重力流沉积: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重力流的主要成因包括触发机制、湖盆底形,沉积物源,不同类型的重力流在垂向上叠置发育。分3个沉积阶段总结了长7段重力流沉积过程:三角洲前缘砂体至半深湖斜坡滑塌砂体沉积阶段,半深湖滑塌砂体至砂质碎屑流沉积阶段,半深湖—深湖砂质碎屑流向浊流沉积过渡阶段。长7段非/限制性水道微相最为发育,也控制了油气分布,为下一步石油勘探的重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深水沉积 长7段 延长组 吴起—定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实验的致密油储层孔隙分形特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延长组长7油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白耀文 张刚 +4 位作者 李春生 任剑 丁文龙 尹帅 肖子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7,共8页
为准确评价致密油储层参数,为资源量评价及有效开发方式制定提供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为例,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和分形原理分析了目的层砂岩的分形特征,探讨了岩石分形特征参数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砂... 为准确评价致密油储层参数,为资源量评价及有效开发方式制定提供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为例,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和分形原理分析了目的层砂岩的分形特征,探讨了岩石分形特征参数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岩样品的分形维数(D_f)分布在2.759~2.987,平均2.890;毛细管平均迂曲度分维值(D_T)分布在1.194~1.553,平均1.391,D_f>D_T。D_f与D_T与岩样的渗透率间均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致密砂岩的D_f和D_T值要大于中砂岩,表明与中砂岩相比,致密砂岩内部微孔的分布较为杂乱,孔隙间的连通性差,且其毛细管迂曲度较大。因此,致密砂岩中流体渗流所需通过的路径更长,这是造成其渗透率低的重要原因。利用分形模型对砂岩岩样的渗透率进行了预测,预测效果非常好,表明利用分形理论预测致密油储层渗透率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分形 致密油储层 渗透率 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樊学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刚 刘万明 +1 位作者 韩迎鸽 杨玉东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根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樊学地区长4+5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4+5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分选性总体中等-较好,磨圆度较差。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分别占总孔隙的59%、34%。... 根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樊学地区长4+5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4+5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分选性总体中等-较好,磨圆度较差。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分别占总孔隙的59%、34%。孔隙度变化在0.2%~17.6%,平均值为8.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0^-3~0.4×10^-3μm^2,平均值为0.25×10^-3μm^2,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胶结物以方解石等碳酸盐胶结物、黏土矿物和硅质为主。原始沉积组分、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塑性物质含量高的储层主要因压实作用变致密。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的储层因胶结作用变致密,刚性物质含量高的储层因刚性物质支撑作用保留较多残余粒间孔及易溶组分的溶蚀作用物性较好。长石、石英等刚性物质含量越高,千枚岩、板岩、云母等塑性物质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越低,储层物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长4+5油层组 储层特征 储层物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低渗储层新型降压增注体系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刚 韩迎鸽 +5 位作者 任春燕 焦卫华 吴利超 郑娜娜 杨亮 杜秀秀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4,共8页
针对延长油田低渗区块注水井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以及常规酸化施工效果较差等问题,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缓速剂HS-Ⅱ,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主体酸液和缓蚀剂,制定了适合延长油田低渗储层的新型缓速酸降压增注体系... 针对延长油田低渗区块注水井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以及常规酸化施工效果较差等问题,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缓速剂HS-Ⅱ,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主体酸液和缓蚀剂,制定了适合延长油田低渗储层的新型缓速酸降压增注体系。新型缓速剂HS-Ⅱ不仅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润湿性能,还能有效提高主体酸液体系的缓速性能,当其质量分数为0.8%时,缓速率可以达到95%以上;新型缓速酸降压增注体系各处理剂之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且体系的溶蚀性能较好,其缓速性能和沉淀抑制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土酸、多氢酸和现场缓速酸;新型缓速酸体系残酸的黏度和表面张力均较低,有利于其返排;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新型缓速酸降压增注体系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岩心渗透率提高倍数明显增大,酸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土酸。新型缓速酸降压增注体系投入现场应用,能够明显降低注水井的注入压力,提高单井的日注水量,并且具有较长的有效期,实现了注水井长期降压增注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延长油田低渗区块注水井的降压增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低渗储层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缓速酸 降压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4+5致密油藏有效储层参数下限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彬 张刚 李春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4,共8页
有效储层的精确识别是强非均质性致密砂岩高效开发的核心和难点,综合利用钻、录井、实验及测井资料对有效储层下限进行确定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本文结合大量岩性、含油性、物性、测井、压汞测试及解释结果,构建了有效孔隙度解释方法,... 有效储层的精确识别是强非均质性致密砂岩高效开发的核心和难点,综合利用钻、录井、实验及测井资料对有效储层下限进行确定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本文结合大量岩性、含油性、物性、测井、压汞测试及解释结果,构建了有效孔隙度解释方法,并确定了致密储层含油的岩性、油气显示、物性及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长4+5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该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及晶间孔;砂岩孔隙度主要在5%~15%,砂岩渗透率主要在(0.1~1)×10^(-3)μm^(2)。利用累积频率曲线和累积储油能力丢失曲线关系及压汞资料,确定了长4+5工业油流层的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级别下限为油迹级,渗透率下限为0.10×10^(-3)μm^(2)。依据深感应电阻率、含水饱和度和孔隙度三者之间的交汇关系,得出各种测井参数的下限值分别为孔隙度7.0%、含水饱和度60%、电阻率10.0Ωm、声波时差220μs/m。致密砂岩厚度和储层孔隙度均与有效厚度呈正相关,即随着砂岩厚度的增加,有效厚度趋于变厚,储层孔隙度也趋于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致密油藏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长4+5 延长组 定边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高压注水井在线酸化增注技术
6
作者 张雪萍 刘亮 +1 位作者 高彪 张仙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4,共7页
为了解决高压欠注水井降压增注中面临的难题,以定边油田低渗透油藏的主力区块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块的高压注水井在线酸化增注技术。利用单步法酸液体系可以抑制二次、三次沉淀物和溶解堵塞物的特性,设计在线单步法酸化智能增注系统,通... 为了解决高压欠注水井降压增注中面临的难题,以定边油田低渗透油藏的主力区块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块的高压注水井在线酸化增注技术。利用单步法酸液体系可以抑制二次、三次沉淀物和溶解堵塞物的特性,设计在线单步法酸化智能增注系统,通过“监控表皮系数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对目的层段持续酸化”,确保最佳酸化效果。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G-智能复合酸对氟化钠和氟硅酸盐产生二次沉淀的抑制性最好,单步法酸液体系选择G-智能复合酸可以更好地抑制酸反应时二次沉淀物的产生;堵塞物在酸液+助渗透剂剂T影响下的溶蚀率在73.9%~79%之间,堵塞物溶蚀率高于仅加入酸液的,单步法酸液体系选择酸液+助渗透剂可提升堵塞物溶蚀率;与只注入助渗透剂T相比,注入G-智能复合酸+助渗透剂T的高压注水井的油压下降1.0~3.4 MPa,日注水量增加6.1~9.8 m 3,该技术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高压注水井 在线酸化 增注技术 单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主力油层有效储层厚度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璟 贺永红 +6 位作者 马芳侠 杜彦军 马浪 葛云锦 王瑞生 郭睿 段亮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119,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沙涧区的中生界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多套油水系统相互叠置和低电阻率与常规电阻率油层并存的特点。为了识别有效储层,基于岩心、测井、录井、试油试采、高压物性和密闭取心等资料建立了主力油层延9、长6和长9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沙涧区的中生界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多套油水系统相互叠置和低电阻率与常规电阻率油层并存的特点。为了识别有效储层,基于岩心、测井、录井、试油试采、高压物性和密闭取心等资料建立了主力油层延9、长6和长9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综合分析了各油层组的有效厚度下限,并探讨了储层物性和电性下限的差异性成因。结果表明:①定边油田沙涧区延9、长6和长9油层组有效厚度孔隙度下限分别为12.5%,9.0%,7.0%,渗透率下限分别为2.0 mD,0.2 mD,0.3 mD,声波时差下限分别为239μs/m,222μs/m,213μs/m,电阻率下限分别为6.0Ω·m,13.0Ω·m,17.5Ω·m,含油饱和度下限分别为47.5%,44.0%,41.5%。②差异化成岩作用造成了各油层组物性下限的不同,其中压实和碳酸盐岩胶结作用发育较弱的延9油层组物性条件相对长6、长9油层组好;长6油层组中绿泥石膜的发育使部分粒间孔得以保存,而自生黏土易堵塞孔喉,导致渗透率低;长9油层组因强压实和胶结作用而减少的孔隙度大于长6油层组,但后期溶蚀作用对储层渗透性的改善作用较长6油层组强。③钻井液的侵入、储层物性和黏土附加导电作用的影响是导致延9油层电阻率下限值低的主要原因。客观理解主力油层有效储层厚度下限的不同和差异的成因,有助于深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藏的储层变化规律,提高储层有利区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厚度下限 成岩作用 低电阻率油层 中生界 定边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地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6
8
作者 唐建云 张刚 +2 位作者 史政 章星 陈玉宝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6,共7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地区延长组长2和长6储层砂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开展了荧光显微镜鉴定和冷热台测温等实验分析,并应用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相结合,判断目的层的油气充注时间。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流体...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地区延长组长2和长6储层砂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开展了荧光显微镜鉴定和冷热台测温等实验分析,并应用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相结合,判断目的层的油气充注时间。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和含液态烃包裹体;②长6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0~120℃,长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10℃,流体包裹体捕获时地层处于中成岩A期,盐度小于10.5‰,属于中等盐度;③长2和长6均发生过一期油气充注,为早白垩世。长2油气充注时间为距今115~100 Ma,长6油气充注时间为距今120~105 Ma。该研究成果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地区延长组为连续充注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 延长组 丰富川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污水的电气浮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曹伟丽 王彦龙 +2 位作者 郭明 王益军 屈撑囤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547-1548,1552,共3页
采用电气浮技术处理采油污水,探讨了电极材料、电极形式、极板间距、电流强度、电导率等与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电气浮时间为20 min,极板距离为1.5 cm,电流密度超过200 A,电极材料为石墨时,处理后污水的悬浮物含量、含油量、... 采用电气浮技术处理采油污水,探讨了电极材料、电极形式、极板间距、电流强度、电导率等与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电气浮时间为20 min,极板距离为1.5 cm,电流密度超过200 A,电极材料为石墨时,处理后污水的悬浮物含量、含油量、SRB及TGB含量分别由处理前的88.3 mg/L、106 mg/L、104,105个/mL下降到1.6 mg/L、2.1 mg/L、101个/mL和102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电气浮 杀菌 除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压裂返排液中镧系示踪剂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云 李倩 +2 位作者 田培蓉 黄风林 孙天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77,共5页
采用ICP-AES法通过逐级稀释确定了镧系金属元素的检出限,并研究了不同金属阳离子和有机物对镧系金属元素测定的影响,提出分别采用基体匹配和硝酸-双氧水半干式消解法消除二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镧系金属元素La、Ce、Pr和Nd的检测下... 采用ICP-AES法通过逐级稀释确定了镧系金属元素的检出限,并研究了不同金属阳离子和有机物对镧系金属元素测定的影响,提出分别采用基体匹配和硝酸-双氧水半干式消解法消除二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镧系金属元素La、Ce、Pr和Nd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025、0.010、0.050和0.050 mg/L;Na+、Ca2+、Mg2+和有机物都会大大影响镧系金属元素的测定结果,通过使用模拟油田污水建立标准曲线,可有效降低测量金属阳离子产生的误差,硝酸-双氧水半干式消解法可有效消除有机物对测定的影响。通过加标回收实验得出此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9%~106%之间,满足压裂示踪剂的定量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示踪剂 镧系金属元素 ICP-AES 硝酸-双氧水半干式消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边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辫状河沉积模式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彬 张刚 徐帅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5-852,共8页
辫状河具河道宽而浅、弯曲指数<1.5、坡降大、易迁移、心滩发育的特点。为明确定边地区延安组辫状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测井相分析辫状河沉积微相、砂体连通模式和心滩分类。结果表明定边地区延安组辫状河识别... 辫状河具河道宽而浅、弯曲指数<1.5、坡降大、易迁移、心滩发育的特点。为明确定边地区延安组辫状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测井相分析辫状河沉积微相、砂体连通模式和心滩分类。结果表明定边地区延安组辫状河识别出心滩、辫流水道、串沟水道、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等;辫状河砂体连通模式特征主要与水流的水动力强度和河道消亡时间有关,在顺水流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上各有4种表现形式;心滩是辫状河沉积的主要构成单元与成藏单元,发育顺流加积、垂向加积、侧向加积等叠加方式,按照水动力强度的变化分为纵向沙坝、斜列沙坝、横向沙坝等。辫状河沉积模式研究对定边地区延安组辫状河砂体特征与构型特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同一盆地和其他盆地其他层位辫状河沉积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心滩 沉积微相 砂体连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双物源对石油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剑 张刚 +4 位作者 刘万明 王薇 屈红军 董治斌 李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是定边油田主力产油层,储层及石油分布非均质性很强,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及石油分布明显受西北及东北方向双物源控制,因此研究长8油层组双物源的交汇位置、双物源岩石学特征的差异性及双物源对沉积微相和石油分布... 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是定边油田主力产油层,储层及石油分布非均质性很强,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及石油分布明显受西北及东北方向双物源控制,因此研究长8油层组双物源的交汇位置、双物源岩石学特征的差异性及双物源对沉积微相和石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通过铸体薄片、X-衍射全岩分析技术研究了双物源岩石学特征,通过沉积相分析技术研究了长8油层组的相带展布规律,通过油藏分析技术研究了长8油层组石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油层组西北物源具有高石英、低长石及高沉积岩岩屑、高变质岩岩屑、低岩浆岩岩屑的特征,东北物源具有高长石、低石英及高岩浆岩岩屑、高变质岩岩屑、低沉积岩岩屑的特征;长8油层组在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西部相带呈北西向延伸,在研究区东部相带呈北东向延伸,在研究区中部叠合连片;长8油层组的石油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割性,分别呈北西向、北东向延伸。上述研究反映出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石油的宏观分布明显受北西、北东向双物源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边罗庞塬地区 长8油层组 双物源 岩石学特征 石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注入井井底滤饼对注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新民 张吉磊 +2 位作者 梁小兵 齐锐敏 徐宁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216,222,共5页
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和理论计算,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研究了注入井井底滤饼对注入压力和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效渗透率"理论适用于计算井底滤饼对不同储层的伤害程度。实验测得120 m L 5%、150 m L30%硅藻土形成滤饼的厚... 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和理论计算,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研究了注入井井底滤饼对注入压力和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效渗透率"理论适用于计算井底滤饼对不同储层的伤害程度。实验测得120 m L 5%、150 m L30%硅藻土形成滤饼的厚度分别为0.35、2.51 cm,滤饼渗透率分别为4.2×10-3、0.3×10-3μm2。滤饼渗透率为0.3×10-3μm2时,滤饼对低渗透储层的渗透性影响较小,对中高渗和高渗储层的伤害非常严重,储层渗透率越大伤害率越高;当储层渗透率为50×10-3、100×10-3μm2时,储层渗透率伤害率分别为29.0%、45.3%。滤饼渗透率为4.2×10-3μm2时,滤饼对不同储层的渗透性几乎没有影响。低渗透储层井底滤饼的形成会引起注水压力的升高;但注水井的注水量随滤饼厚度的增加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注入井 滤饼 等效渗透率 注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体膨颗粒AA-AM-DMC-MBA合成及性能
14
作者 鲍银亮 李跃东 +2 位作者 李艳 覃孝平 袁凯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4-1139,共6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利用水溶液聚合反应制备出四元共聚物预交联体膨颗粒AA-AM-DMC-MBA。利用FTIR和扫描电镜对制备的预交联体膨颗粒进...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利用水溶液聚合反应制备出四元共聚物预交联体膨颗粒AA-AM-DMC-MBA。利用FTIR和扫描电镜对制备的预交联体膨颗粒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预交联体膨颗粒的膨胀性能、抗剪切性能、耐盐性能、长期稳定性能以及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三元共聚物预交联体膨颗粒AA-AM-MBA相比,引入DMC所制备的AA-AM-DMC-MBA的膨胀倍数提高了10.58%、在去离子水中的抗剪切强度提高了6.82%、在20000 mg·L^(-1)氯化钠溶液中的抗剪切强度提高了7.41%,同时在65℃下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能。AA-AM-DMC-MBA具有更强的封堵性能,在填砂管驱替实验中的突破压力为4.73 MPa,高于相同条件下AA-AM-MBA的3.7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共聚物 预交联体膨颗粒 高含水油藏 调剖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91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何子琼 郭艳琴 +3 位作者 郭彬程 王一军 白海东 白海燕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4,共8页
靖安油田杨66区延91油层亚组石油稳产困难,开发难度大,小层之间储层特征差异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储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通过岩心观察及测试、测井资料统计及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延91油层亚组的延911和延912这2个小层的非均... 靖安油田杨66区延91油层亚组石油稳产困难,开发难度大,小层之间储层特征差异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储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通过岩心观察及测试、测井资料统计及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延91油层亚组的延911和延912这2个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延912储层变异系数、级差、夹层频率及分层系数均较高,且主要发育沙纹交错层理,其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均较强;延911小层砂体宽度及储层物性变化较大,砂体连片性较差,其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延911小层砂岩颗粒大小、胶结物含量、孔喉半径范围变化均较大,填隙物类型较多,物性相对较差,其微观非均质性也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延91储层 靖安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边地区辫状河沉积储层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屈伟东 符超峰 +3 位作者 安山 王涛 朱谨谨 杜晨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0,共8页
辫状河储层的储集能力是由储集层的岩石性质所决定,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其中孔隙度决定储层的储存能力,渗透性决定储层的渗流能力。应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及储层地质学等学科,结合测井、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的研究了定边地... 辫状河储层的储集能力是由储集层的岩石性质所决定,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其中孔隙度决定储层的储存能力,渗透性决定储层的渗流能力。应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及储层地质学等学科,结合测井、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的研究了定边地区辫状河储层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定边地区延10油层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以及少量的石英砂岩;孔隙度主要分布于13. 9%~17. 5%,渗透率多集中于10~16×10-3μm2,属中孔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储层类型属中孔、细喉型,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相对较低;定边地区辫状河储层明显受控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其中,储层的砂体类型、厚度及展布和岩石学特征主要受沉积作用的影响,储层的储集能力主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会使储层的储集能力变差,而溶蚀作用会使储层的储集能力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储层 定边地区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长油田子128井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辉 王美霞 +3 位作者 白聪萍 何子琼 白海东 白海燕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5,共9页
针对子长油田子128井区长6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稳产率不高等问题,综合分析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利用压汞实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深入探讨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的层内和层间非均质... 针对子长油田子128井区长6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稳产率不高等问题,综合分析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利用压汞实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深入探讨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的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自上部地层至下部地层逐渐增强,而平面非均质性逐渐减弱。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非均质性具有控制作用,单期分流河道宽度变化越大、多期河道叠加宽度越小,储层非均质性越强。成岩作用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利弊兼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长6储层 子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联合灰色系统理论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以丰富川油田长2_1储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姣 刘涛 +1 位作者 白耀文 李娜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75-79,共5页
丰富川油田地质特征复杂,利用常规方法识别沉积微相存在一定难度和多解性。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建立精准的地层格架,同时联合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技术,优选出适合研究区的沉积微相评价参数,以及确定了评价标准和权系数,并对研究... 丰富川油田地质特征复杂,利用常规方法识别沉积微相存在一定难度和多解性。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建立精准的地层格架,同时联合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技术,优选出适合研究区的沉积微相评价参数,以及确定了评价标准和权系数,并对研究区进行了沉积微相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与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技术在丰富川油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该区沉积微相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对其他地区沉积微相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小波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 测井相分析 定量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盘山区块定资44150区长8层开发方式的确定
19
作者 赵婷 何亚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7472-7475,共4页
王盘山区块定资44150井区属于樊学油区王盘山区块,位于已开发区域刘山区的正西,开发现状目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油井初期含水率很高,有的井只产水不产油;井网不完善,井网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需要逐步完善,提高水驱效果;储层物性差,注不... 王盘山区块定资44150井区属于樊学油区王盘山区块,位于已开发区域刘山区的正西,开发现状目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油井初期含水率很高,有的井只产水不产油;井网不完善,井网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需要逐步完善,提高水驱效果;储层物性差,注不进去水,月注采比和累积注采比都很低。通过对自然能量开采预测采收率,得出长8油藏天然能量贫乏,若仅靠天然能量开采,采收率低。但从注水机理上,还是从矿场注水试验看,研究区长8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是可行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盘山区块 开发方式 采收率 水驱砂岩 累计注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康小斌 闫钰琦 +1 位作者 屈亚宁 刘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
为了明确核磁共振T2谱与孔喉半径的转换及优选评价储层流体可动性参数,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14块致密砂岩样品,开展了储层物性、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可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 为了明确核磁共振T2谱与孔喉半径的转换及优选评价储层流体可动性参数,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14块致密砂岩样品,开展了储层物性、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可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可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对应的平均孔喉半径逐渐减小,且储层物性和流体可动性依次变差;通过高压压汞来转换核磁共振可动流体T2谱可以精确表征半径为0.001~4μm的全孔径孔喉大小分布以及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可定量表示可动流体占据岩样内有效孔隙空间的大小,能够有效评价储层流体的可动性;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可动性主要受控于孔喉结构参数,且受储层物性和黏土矿物含量的综合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致密砂岩储层质量评价和开发潜力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 流体可动性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可动流体T2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