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1
作者 张龙飞 白玉彬 +4 位作者 闫新智 薛宁 李鹏程 赵靖舟 张宇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5,共14页
深水湖盆沉积的重力流砂体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根据陆相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重力流成因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 深水湖盆沉积的重力流砂体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根据陆相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重力流成因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深水沉积类型丰富,主要发育3种类型重力流沉积: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重力流的主要成因包括触发机制、湖盆底形,沉积物源,不同类型的重力流在垂向上叠置发育。分3个沉积阶段总结了长7段重力流沉积过程:三角洲前缘砂体至半深湖斜坡滑塌砂体沉积阶段,半深湖滑塌砂体至砂质碎屑流沉积阶段,半深湖—深湖砂质碎屑流向浊流沉积过渡阶段。长7段非/限制性水道微相最为发育,也控制了油气分布,为下一步石油勘探的重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深水沉积 长7段 延长组 吴起—定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洛区域延长组中下油层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雷俊杰 吴颖 +2 位作者 尹锦涛 白艳军 周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3,共12页
为查明黄洛区域延长组中下油层组沉积砂体的物源方向,在岩心、野外露头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古水流方向,总结轻、重矿物和岩屑类型的平面展布特征,探讨研究区延长组中下油层组的古水流方向及物源方向。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 为查明黄洛区域延长组中下油层组沉积砂体的物源方向,在岩心、野外露头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古水流方向,总结轻、重矿物和岩屑类型的平面展布特征,探讨研究区延长组中下油层组的古水流方向及物源方向。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中下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沉积时期古水流以南—北和东南—西北方向为主,轻、重矿物及岩屑分析显示的物源方向一致,即研究区的北部地区,由于地处沉积坳陷中心位置,具有明显的混源区物源特征,整体物源主要来自南部和东北部。该研究对分析研究区的砂体展布规律、有利区判断及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矿物组合 重矿物组合 物源分析 延长组 中下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罗庞塬地区长7储层控油性及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闫新智 吴伟涛 +1 位作者 赵靖舟 周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共10页
致密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与有利区评价影响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部署。以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压汞、试油成果等资料,研究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明确油藏类型,... 致密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与有利区评价影响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部署。以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压汞、试油成果等资料,研究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明确油藏类型,探讨储层条件对致密油的控制作用并评价了有利区。研究表明:罗庞塬地区长7砂体厚度平均为22.6 m,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度的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和粒间孔为主,其孔隙度平均为8.04%,渗透率平均为0.36×10^(-3)μm^(2),发育小孔-细喉型、细孔-细喉型和微孔-微喉型储层,油藏类型为透镜状致密油藏,呈现出成群、成带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其分布主要受砂体厚度、砂地比、孔隙度、渗透率和砂岩泥质含量的控制,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物性好的细砂岩有利于致密油的富集。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出长7油层有4个Ⅰ类区和5个Ⅱ类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致密油 石油控制因素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低”油藏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可行性研究--以甘谷驿油田唐80区块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新春 杨兴利 师晓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甘谷驿油田"三低"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水源匮乏和单井产能低等特点,而低成本、高调驱能力的空气泡沫驱技术在该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的可行性,并确保注空气的安全性,通过调研该技术的应... 甘谷驿油田"三低"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水源匮乏和单井产能低等特点,而低成本、高调驱能力的空气泡沫驱技术在该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的可行性,并确保注空气的安全性,通过调研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室内动静态低温氧化模拟实验研究及实际矿场试验检测,研究了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原油与空气的氧化反应以及实际矿场试验含氧量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类"三低"油藏条件下同样可发生低温氧化反应,且反应速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低”油藏 空气泡沫驱 低温氧化 甘谷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下限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春艳 王波 龚建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75-678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相对较好,声波时差与储层物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深感应电阻率则对含油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油水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平均值为20~40Ω·m,水层为12~16Ω·m。在此基础上综合岩心、测录井、试油试采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采用多种方法,最终确定王庄区长6油层组有效储层各项参数下限,分别为:孔隙度为8.0%,渗透率为0.2 mD,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级别下限为油迹,含油饱和度为38.0%,深感应电阻率为20.0Ω·m,声波时差为215μ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性关系 有效储层下限 致密砂岩储层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浅层低渗油田污水处理剂筛选及应用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国军 闫新智 +1 位作者 张炜 田靖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1-148,共8页
注水开发是提高陕北浅层低孔特低渗油藏最终采收率和开发效益的主要方式。随着开发工作的开展,油田污水已成为注水开发的主要水源,污水的处理、污水回注和再利用是油田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南泥湾低渗油藏脱后污水及池塘... 注水开发是提高陕北浅层低孔特低渗油藏最终采收率和开发效益的主要方式。随着开发工作的开展,油田污水已成为注水开发的主要水源,污水的处理、污水回注和再利用是油田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南泥湾低渗油藏脱后污水及池塘污水化验结果,通过对絮凝剂、助凝剂、杀菌剂、缓蚀阻垢剂、除氧剂、浮选剂种类及加药量的优选,进行了回注污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所筛选出的各种水处理剂选型及浓度选择混合后,配伍性良好,处理后的污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延长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推荐标准,可满足南泥湾油田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陕北浅层低渗油田污水处理及注水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浅层低渗油藏 污水处理 水处理剂 配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白奋飞 史云鹤 +2 位作者 曹金舟 孙智慧 高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对子长油田3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长2油层组形成的沉积相特征及储层特征,认为子长油田长2油层展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均较强,其中... 对子长油田3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长2油层组形成的沉积相特征及储层特征,认为子长油田长2油层展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均较强,其中长21的非均质性要强于长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子长油田 长2油层组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豹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林玉 曹金舟 +1 位作者 王震亮 郑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3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方法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对储层进行研究。结果白豹地区长3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3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结论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3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方法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对储层进行研究。结果白豹地区长3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3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结论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3储层的高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非均质性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 长3储层 白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