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文虎 金春子 +2 位作者 王晓龙 陈晨 崔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信号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8 mmol·L^(-1))棕榈酸刺激HUV...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信号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8 mmol·L^(-1))棕榈酸刺激HUVECs(0、12、24、48 h),CCK-8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GRP78、CHOP、PERK、IRE1、ATF6等ER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凋亡水平。结果 0.4 mmol·L^(-1)棕榈酸刺激血管内皮细胞24 h,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GRP78、CHOP、PERK、IRE1、ATF6等ER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高(P<0.05);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10 mmol·L^(-1))预处理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ERS信号通路在棕榈酸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棕榈酸 血管内皮细胞 4苯基丁酸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在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许文虎 金春子 +2 位作者 王晓龙 丛柏林 崔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在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8 mmol·L^(-1))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刺激HUVECs 0、12、24、48...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在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8 mmol·L^(-1))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刺激HUVECs 0、12、24、48 h,CCK-8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p47phox、p67phox、gp91phox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水平。结果 0.4 mmol·L^(-1)PA刺激HUVECs 24、48 h组的细胞增殖率出现明显降低。因此,实验中我们采用0.4 mmol·L^(-1)PA刺激24 h作为模型组;0.4 mmol·L^(-1)PA刺激HUVECs24、48 h时,p22phox、p47phox、p67phox、gp91phox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24 h组与48 h组差异不明显(P>0.05);0.4mmol·L^(-1)PA刺激血管内皮细胞24、48 h时,细胞内ROS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24 h组与48 h组差异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0.4 mmol·L^(-1)PA刺激24 h)相比,NADPH氧化酶抑制剂diphenyliodonium(DPI,10μmol·L^(-1))预处理可以使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ROS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NADPH氧化酶活性对高脂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PH 高脂 棕榈酸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损伤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凋亡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许文虎 金春子 +2 位作者 王晓龙 陈晨 崔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凋亡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棕榈酸(0.1、0.2、0.4、0.8 mmol·L^(-1))作用HUVECs(0、12、24、48 h),MTT法检测HUVECs... 目的探讨线粒体凋亡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棕榈酸(0.1、0.2、0.4、0.8 mmol·L^(-1))作用HUVECs(0、12、24、48 h),MTT法检测HUVECs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HUVECs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s中AIF、Cyt-C、cleaved caspase-3、Bcl-2、Bax等线粒体凋亡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内凋亡水平。结果 0.4 mmol·L^(-1)棕榈酸作用HUVECs 24 h时,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AIF、Cyt-C、cleaved caspase-3、Bax/Bcl-2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高(P<0.05);线粒体通透性抑制剂环孢素A (ciclosporine A, CsA)预处理组HUVECs凋亡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棕榈酸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相关通路密切关联,此研究对脂毒性心肌损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凋亡 棕榈酸 血管内皮细胞 活性氧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S抑制剂影响小鼠缺血诱导的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洋 朴颖 +2 位作者 类延娜 成宪武 李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S抑制剂(Cat S-I)影响小鼠缺血诱导的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将8周龄野生型小鼠(C57/BL6)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采用基础饲料饲养基础上再注射5%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at S-I组(n=20)在基础饲料饲养基础上再注射Cat ...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S抑制剂(Cat S-I)影响小鼠缺血诱导的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将8周龄野生型小鼠(C57/BL6)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采用基础饲料饲养基础上再注射5%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at S-I组(n=20)在基础饲料饲养基础上再注射Cat S-I[1 mg/(kg·d)],分别每天1次,共17天。腹腔注射3天后建立下肢缺血模型。用激光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检测下肢血流,计算缺血肢与非缺血肢血流面积比;术后第4天利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法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 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水平;术后第7天,取缺血骨骼肌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1)Cat S-I明显抑制下肢血流的恢复。缺血与非缺血下肢血流比值统计结果显示:Cat S-I组小鼠缺血下肢血流恢复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2)Cat S-I组明显抑制毛细血管的形成。术后第14天非缺血骨骼肌中,与对照组比较,Cat S-I组毛细血管形成略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缺血骨骼肌中,Cat S-I组小鼠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Cat S-I组小鼠中,PPAR-γ、p-Akt、p-e NOS和VEGF等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Cat S-I调控缺血性血管新生可能与PPAR-γ激活及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Akt/e N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S抑制剂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腺苷葡甲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心衰疗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大植 丁江山 +3 位作者 金振一 秦孝智 关立克 崔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3-726,共4页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甲胺(MCA)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浆BNP浓度的变化。方法:将54例心功能(NA)Ⅲ-Ⅳ级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8例。Ⅰ组用常规治疗,Ⅱ组用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甲胺(MCA)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浆BNP浓度的变化。方法:将54例心功能(NA)Ⅲ-Ⅳ级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8例。Ⅰ组用常规治疗,Ⅱ组用常规治疗+MCA,Ⅲ组用常规治疗+MCA+rhBNP。结果:①临床疗效,Ⅰ组、Ⅱ组及Ⅲ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1%、77.8%和88.9%;Ⅱ和Ⅲ组的总有效率均优于Ⅰ组,且Ⅲ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Ⅰ组(P<0.05)。②血流动力学变化,3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作功指数(CⅠ)、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但以Ⅱ、Ⅲ组升高显著(均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后Ⅱ、Ⅲ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的比值(E/A)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③血浆BNP浓度的变化,3组治疗后BNP浓度均降低,但以Ⅱ、Ⅲ组降低显著(P<0.01,P<0.001);与Ⅱ组比较,Ⅲ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MCA联合rhBNP治疗冠心病心衰有效、安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腺苷葡甲胺 重组人脑利钠肽 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C型钠尿肽作用下家兔心房机械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丁大植 崔勋 +3 位作者 金秀男 兰颖 刘丽萍 洪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7-251,共5页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对C型钠尿肽(CNP)作用下家兔心房机械活动及心房肌细胞内环核苷酸(cAMP,cGMP)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耳白兔麻醉后立即开胸取出心脏置于氧饱和的36.5℃生理盐水中,剥离左心房后立即固定在心房灌流装置...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对C型钠尿肽(CNP)作用下家兔心房机械活动及心房肌细胞内环核苷酸(cAMP,cGMP)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耳白兔麻醉后立即开胸取出心脏置于氧饱和的36.5℃生理盐水中,剥离左心房后立即固定在心房灌流装置上,用CNP及不同浓度PDEI检测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AMP和cGMP浓度。结果:①与对照循环组比较,CNP(30.0nmol.L-1)组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明显降低(P<0.01),cGMP的含量显著增加(P<0.001),cAMP含量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②与对照循环组比较,磷酸二酯酶(PDE)非选择性抑制剂IBMX组(1000.0nmol.L-1)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显著增加(P<0.001),cAMP及cGMP的含量显著增加(P<0.001);与IBMX组比较,IBMX(1000.0nmol.L-1)加CNP(30.0nmol.L-1)组心房搏出量、心房搏动压、cAMP含量、cGMP含量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③与对照循环组比较,PDE2抑制剂EHNA(30.0nmol.L-1)组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明显降低(P<0.05),cAMP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EHNA(30.0nmol.L-1)加CNP(30.0nmol.L-1)组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显著降低(P<0.01),cAMP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EHNA组比较,EHNA加CNP组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明显降低(P<0.05),cAM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④与对照循环组比较,PDE3抑制剂milrinone(1.0nmol.L-1)组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AMP含量则明显增高(P<0.05);milrinone(1.0nmol.L-1)加CNP(30.0nmol.L-1)组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显著降低(P<0.001),cAMP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milrinone组比较,milrinone加CNP组心房搏出量、心房搏动压显著降低(P<0.001),cAMP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NP抑制家兔心房机械活动,其机制与增加细胞内cGMP含量有关;不同PDEI对CNP抑制心房机械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磷酸二酯酶 心房 环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钠尿肽对家兔心房机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大植 崔勋 +3 位作者 金秀男 兰颖 刘丽萍 洪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C型钠尿肽(CNP)对心房机械活动和心房肌细胞内环核苷酸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麻醉后立即开胸取出心脏置于氧饱和的36.5℃生理盐水中,剥离左心房后立即固定在心房灌流装置上,以不同浓度CNP(10、30和300nmo... 目的:观察C型钠尿肽(CNP)对心房机械活动和心房肌细胞内环核苷酸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麻醉后立即开胸取出心脏置于氧饱和的36.5℃生理盐水中,剥离左心房后立即固定在心房灌流装置上,以不同浓度CNP(10、30和300nmol.L-1)处理各1个循环后,实时测定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nmol.L-1CNP处理的cAMP和cGMP含量。结果:①与对照循环组比较,不同浓度的CNP(10、30和300nmol.L-1)组家兔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CNP浓度越高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越低;其中300nmol.L-1CNP组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降低率分别达74.8%和76.9%。②与对照循环组比较,30nmol.L-1CNP组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均明显降低(P<0.01);cGMP含量明显增多,约增加10.2倍(P<0.01),cAMP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NP抑制家兔心房机械活动,其机制与增加细胞内cGMP含量有关,即经CNP-GC-cGMP信号转导途径调节心房机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钠尿肽 心房功能 环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非胰高血糖素样肽-1依赖多效性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光 类延娜 成宪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活性,提高血液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以及其他多种内源性肠促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近年,DPP4-I的非降糖作用依赖的多面效应备受关注。已经证实DPP4-I...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活性,提高血液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以及其他多种内源性肠促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近年,DPP4-I的非降糖作用依赖的多面效应备受关注。已经证实DPP4-I抑制DPP-4,调节对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生长肽和神经肽降解或修饰作用,发挥抗炎、降血脂、降血压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结合基础和临床的最新研究结果,将关于DPP4-I非GLP-1依赖多效性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中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蓝炜强 陈光文 +6 位作者 杨依昂 周香圆 吴海波 章毓厅 孙紫洋 金玉 朴俊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探讨GPX4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GNL3蛋白在结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联合作用。方法应用数据库分析结肠癌中GPX4 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GPX4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X4蛋白在8... 目的探讨GPX4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GNL3蛋白在结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联合作用。方法应用数据库分析结肠癌中GPX4 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GPX4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X4蛋白在82例结肠癌和67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敲除GNL3后GPX4蛋白的表达;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GEO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GPX4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qRT-PCR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GPX4 mRNA表达量普遍高于癌旁组织。GPX4蛋白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GPX4蛋白强阳性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GPX4蛋白非强阳性者(P=0.030);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PX4(HR:2.121,95%CI=1.054~4.268,P=0.035)、浸润深度(HR:2.896,95%CI=1.536~5.458,P=0.001)、淋巴结转移(HR:3.643,95%CI=1.916~6.926,P=0.001)、远处转移(HR:4.700,95%CI=1.761~12.546,P=0.002)、AJCC分期(HR:4.318,95%CI=2.231~8.358,P<0.001)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其中GPX4(P=0.019)和浸润深度(P=0.035)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肠癌组织中GPX4与GNL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χ^(2)=4.367,P=0.03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低GNL3可诱导GPX4蛋白表达降低。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GPX4与GNL3蛋白均强阳性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低于GPX4蛋白强阳性、GNL3蛋白非强阳性患者(P=0.007)。结论GPX4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GPX4 GNL3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S对小鼠主动脉环微管腔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莉艳 类延娜 +1 位作者 成宪武 李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S(Cat S)对小鼠主动脉环微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在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Cat^(S+/+)组)和CatS基因敲除雄性小鼠(Cat^(S-/-)组)建立下肢缺血模型,每组8只,分别测定术前、术后即刻、1天、4天、7天、14天、21天血...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S(Cat S)对小鼠主动脉环微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在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Cat^(S+/+)组)和CatS基因敲除雄性小鼠(Cat^(S-/-)组)建立下肢缺血模型,每组8只,分别测定术前、术后即刻、1天、4天、7天、14天、21天血流进行比较分析。再将Cat^(S+/+)组小鼠,分为正常对照亚组、选择性CatS抑制剂(LHVS)亚组、非选择性CatS抑制剂(E64d)亚组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GM6001)亚组,每组2只,观察小鼠主动脉环微管腔形成情况。用免疫荧光法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CD31标记微管腔形成情况。结果:(1)Cat^(S-/-)组小鼠明显抑制下肢血流的恢复。用激光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检测下肢血流,缺血与非缺血下肢血流比值统计结果显示:Cat^(S-/-)组小鼠术后第7、14、21天缺血下肢血流恢复均明显慢于Cat^(S+/+)组(P均<0.05)。(2)Cat^(S-/-)组小鼠的主动脉环中生长出来的微管腔与Cat^(S+/+)组小鼠比较明显减少,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3)LHVS、E64d以及GM6001亚组分别与正常对照亚组比较,均明显抑制主动脉环微管腔的形成,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主动脉环培养形成的微管腔由内皮细胞组成。结论:Cat S在缺血性血管再生中发挥有益的作用,不但增加了主动脉环微管腔形成的数量,并且促进了缺血下肢的血流恢复。这些结果为寻找下肢缺血性血管再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类 微管腔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EG3通过调节miR-202-5p/STAT3轴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11
作者 王志扬 刘占东 +2 位作者 朴丽梅 金春子 许文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733-739,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调节miR-202-5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H/R细胞模型,随机分为sh-NC组(转染NC-shRNA),sh-MEG3组(转染lncRNA MEG3 shRN...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调节miR-202-5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H/R细胞模型,随机分为sh-NC组(转染NC-shRNA),sh-MEG3组(转染lncRNA MEG3 shRNA),miR-NC组(转染lncRNA MEG3 shRNA+NC-miR),in-miR-202-5p组(转染lncRNA MEG3 shRNA+miR-202-5p抑制剂),另设置H/R组(未转染的H/R模型细胞),AC16组(正常AC16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lncRNA MEG3、miR-202-5p和STAT3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色法和探针法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胱天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采用双萤光素酶实验分析lncRNA MEG3和miR-202-5p、miR-202-5p和STAT3关系。结果与AC16组相比,H/R组细胞lncRNA MEG3和STAT3表达增加,miR-202-5p表达降低(P<0.05);与H/R组和sh-NC组相比,sh-MEG3组lncRNA MEG3和STAT3表达降低,miR-202-5p表达增加(P<0.05);与sh-MEG3组和miR-NC组相比,in-miR-202-5p组lncRNA MEG3和STAT3表达增加,miR-202-5p表达降低(P<0.05)。与AC16组相比,H/R组凋亡率、IL-6、TNF-α、MDA、ROS水平及STAT3、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增加,细胞活力、克隆数、SOD、GSH-Px水平和Bcl-2表达降低(P<0.05);与H/R组和sh-NC组相比,sh-MEG3组细胞活力、克隆数、SOD、GSH-Px含量和Bcl-2表达增加,凋亡率、IL-6、TNF-α、MDA、ROS水平和STAT3、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降低(P<0.05);与sh-MEG3组和miR-NC组相比,in-miR-202-5p组凋亡率、IL-6、TNF-α、MDA、ROS水平和STAT3、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增加,细胞活力、克隆数、SOD、GSH-Px水平和Bcl-2表达降低(P<0.05)。lncRNA MEG3和miR-202-5p、miR-202-5p和STAT3有多个结合位点。与WT-MEG3+miR-NC组相比,WTMEG3+miR-202-5p组萤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与WT-STAT3+miR-NC组相比,WT-STAT3+miR-202-5p组萤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敲低lncRNA MEG3能通过负调节miR-202-5p下调STAT3,进而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miR-202-5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轴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