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二羟基查尔酮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1
作者 苏朝霞 王南苗 +7 位作者 陈丹 韩有艳 毕遥 王彤 安仁波 朴英实 任香善 李文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8-705,共8页
目的:探讨2',4'-二羟基查尔酮(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SW620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的D2处理细... 目的:探讨2',4'-二羟基查尔酮(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SW620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的D2处理细胞,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WB法检测EMT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miR-7-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借助KEGG富集分析探究miR-7-5p与结直肠癌的关联。运用RT-qPCR检测miR-7-5p的表达量,同时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miR-7-5p稳定敲低或过表达的细胞系。结果:D2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进程(P<0.05或P<0.01)。TCGA数据库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miR-7-5p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联。12.5、25、50μmol/L D2处理均可上调HCT-15、SW620细胞miR-7-5p的表达水平(均P<0.01)。25μmol/L D2处理组HCT-15、SW620细胞中LC3、p-ULK1等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而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均P<0.05),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增加(均P<0.01);与D2单独处理组相比,经D2处理的miR-7-5p敲减细胞中LC3、p-ULK表达量有所下降(P<0.05或P<0.01)。结论: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2' 4'-二羟基查尔酮 自噬 细胞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EG3通过调节miR-202-5p/STAT3轴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2
作者 王志扬 刘占东 +2 位作者 朴丽梅 金春子 许文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3-739,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调节miR-202-5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H/R细胞模型,随机分为sh-NC组(转染NC-shRNA),sh-MEG3组(转染lncRNA MEG3 shRN...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调节miR-202-5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H/R细胞模型,随机分为sh-NC组(转染NC-shRNA),sh-MEG3组(转染lncRNA MEG3 shRNA),miR-NC组(转染lncRNA MEG3 shRNA+NC-miR),in-miR-202-5p组(转染lncRNA MEG3 shRNA+miR-202-5p抑制剂),另设置H/R组(未转染的H/R模型细胞),AC16组(正常AC16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lncRNA MEG3、miR-202-5p和STAT3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色法和探针法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胱天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采用双萤光素酶实验分析lncRNA MEG3和miR-202-5p、miR-202-5p和STAT3关系。结果与AC16组相比,H/R组细胞lncRNA MEG3和STAT3表达增加,miR-202-5p表达降低(P<0.05);与H/R组和sh-NC组相比,sh-MEG3组lncRNA MEG3和STAT3表达降低,miR-202-5p表达增加(P<0.05);与sh-MEG3组和miR-NC组相比,in-miR-202-5p组lncRNA MEG3和STAT3表达增加,miR-202-5p表达降低(P<0.05)。与AC16组相比,H/R组凋亡率、IL-6、TNF-α、MDA、ROS水平及STAT3、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增加,细胞活力、克隆数、SOD、GSH-Px水平和Bcl-2表达降低(P<0.05);与H/R组和sh-NC组相比,sh-MEG3组细胞活力、克隆数、SOD、GSH-Px含量和Bcl-2表达增加,凋亡率、IL-6、TNF-α、MDA、ROS水平和STAT3、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降低(P<0.05);与sh-MEG3组和miR-NC组相比,in-miR-202-5p组凋亡率、IL-6、TNF-α、MDA、ROS水平和STAT3、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增加,细胞活力、克隆数、SOD、GSH-Px水平和Bcl-2表达降低(P<0.05)。lncRNA MEG3和miR-202-5p、miR-202-5p和STAT3有多个结合位点。与WT-MEG3+miR-NC组相比,WTMEG3+miR-202-5p组萤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与WT-STAT3+miR-NC组相比,WT-STAT3+miR-202-5p组萤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敲低lncRNA MEG3能通过负调节miR-202-5p下调STAT3,进而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miR-202-5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轴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间隔区结构域突变对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萌 吴昊 +2 位作者 李华 赵艺鸿 金圣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0-90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中的氨基酸残基TEDRLPR以点突变技术逐个基因突变(突变体M1~M7),将构建的ADAMTS13与其突变体质粒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稳定表达后提纯重组蛋白。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在变性条件、剪切应力作用和ADAMTS13抗体处理后裂解vWF的能力。结果: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验,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对FRET-vWF73剪切能力降低(P<0.05)。变性条件下,野生型ADAMTS13可以将vWF多聚体裂解,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的裂解活性明显降低(P<0.01)。在体外剪切应力作用下,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裂解vWF多聚体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与vWF之间的结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DAMTS13的C末端与vWF之间存在多个结合位点。ADAMTS13抗体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裂解vWF的能力。结论:间隔区突变后ADAMTS13的活性降低。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可能是ADAMTS13在底物识别时的重要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 间隔区结构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流体剪切力条件下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
4
作者 赵善琛 李华 +3 位作者 王萌 赵艺鸿 李先杰 金圣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2-540,共9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表面上ULVWF的情况,采用ELISA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基中VWF抗原量的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有无流体剪切力或凝血因子VIII(FVIII)条件培养基中的VWF和蛋白水解片段的数量。多聚体分析评估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的情况。将组胺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ADAMTS13和各种N-和C-末端截断的突变体一起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与细胞保持结合的ULVWF,ELISA测定内皮细胞释放出的ULVWF,确定降解内皮细胞上ULVWF所需的ADAMTS13结构域。结果:在无流体剪切力下,重组ADAMTS13和血浆ADAMTS13迅速降解了内皮细胞表面上新形成的ULVWF。ULVWF的蛋白水解过程依赖于培养时间、ADAMTS13浓度和剪切力。ADAMTS13介导的蛋白水解释放的VWF分布与组胺刺激下内皮细胞分泌的VWF分布非常相似,提示ULVWF在内皮细胞表面发生裂解。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需要ADAMTS13半胱氨酸富集区(Cys-rich,Cys R)结构域和间隔区结构域,但不需要ADAMTS13的7个TSP1重复序列(TSP12-8)和2个补体结合区(CUB)结构域。结论:内皮细胞上ULVWF聚合物在无流体剪切力下也对ADAMTS13的裂解敏感,这为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结合的ULVWF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可能有助于理解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许文虎 金春子 +2 位作者 王晓龙 陈晨 崔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信号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8 mmol·L^(-1))棕榈酸刺激HUV...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信号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8 mmol·L^(-1))棕榈酸刺激HUVECs(0、12、24、48 h),CCK-8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GRP78、CHOP、PERK、IRE1、ATF6等ER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凋亡水平。结果 0.4 mmol·L^(-1)棕榈酸刺激血管内皮细胞24 h,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GRP78、CHOP、PERK、IRE1、ATF6等ER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高(P<0.05);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10 mmol·L^(-1))预处理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ERS信号通路在棕榈酸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棕榈酸 血管内皮细胞 4苯基丁酸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在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许文虎 金春子 +2 位作者 王晓龙 丛柏林 崔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在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8 mmol·L^(-1))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刺激HUVECs 0、12、24、48...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在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8 mmol·L^(-1))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刺激HUVECs 0、12、24、48 h,CCK-8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p47phox、p67phox、gp91phox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水平。结果 0.4 mmol·L^(-1)PA刺激HUVECs 24、48 h组的细胞增殖率出现明显降低。因此,实验中我们采用0.4 mmol·L^(-1)PA刺激24 h作为模型组;0.4 mmol·L^(-1)PA刺激HUVECs24、48 h时,p22phox、p47phox、p67phox、gp91phox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24 h组与48 h组差异不明显(P>0.05);0.4mmol·L^(-1)PA刺激血管内皮细胞24、48 h时,细胞内ROS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24 h组与48 h组差异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0.4 mmol·L^(-1)PA刺激24 h)相比,NADPH氧化酶抑制剂diphenyliodonium(DPI,10μmol·L^(-1))预处理可以使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ROS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NADPH氧化酶活性对高脂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PH 高脂 棕榈酸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损伤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凋亡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许文虎 金春子 +2 位作者 王晓龙 陈晨 崔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凋亡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棕榈酸(0.1、0.2、0.4、0.8 mmol·L^(-1))作用HUVECs(0、12、24、48 h),MTT法检测HUVECs... 目的探讨线粒体凋亡通路在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棕榈酸(0.1、0.2、0.4、0.8 mmol·L^(-1))作用HUVECs(0、12、24、48 h),MTT法检测HUVECs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HUVECs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s中AIF、Cyt-C、cleaved caspase-3、Bcl-2、Bax等线粒体凋亡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内凋亡水平。结果 0.4 mmol·L^(-1)棕榈酸作用HUVECs 24 h时,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AIF、Cyt-C、cleaved caspase-3、Bax/Bcl-2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高(P<0.05);线粒体通透性抑制剂环孢素A (ciclosporine A, CsA)预处理组HUVECs凋亡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棕榈酸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相关通路密切关联,此研究对脂毒性心肌损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凋亡 棕榈酸 血管内皮细胞 活性氧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原位核酸杂交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立群 赵志涛 +2 位作者 孙波 李广生 朴松旭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原位核酸杂交方法 ,以检测克山病 ( KSD)尸检心肌中的RNA。方法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 ,对 72例心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结果 :各型克山病心肌石蜡组织切片的阳性杂交信号... 目的 :探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原位核酸杂交方法 ,以检测克山病 ( KSD)尸检心肌中的RNA。方法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 ,对 72例心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结果 :各型克山病心肌石蜡组织切片的阳性杂交信号为 80 %~ 87.9% ,而正常对照仅为 14.3%。结论 :应用人工合成寡核苷酸之原位核酸杂交技术 ,对长期保存的石蜡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核酸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石蜡包埋组织 肠道病毒 克山病 KSD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叶党参粗多糖对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及RAW 264.7细胞的免疫活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妍 林昌岫 +2 位作者 邵玉健 黄睿 康东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1-315,共5页
目的:研究轮叶党参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RAW 264.7)作用以探究其免疫增强的功效。方法:浓度为1000,500,250,125μg/m L多糖体外分别与脾脏细胞、RAW 264.7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6和TNF... 目的:研究轮叶党参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RAW 264.7)作用以探究其免疫增强的功效。方法:浓度为1000,500,250,125μg/m L多糖体外分别与脾脏细胞、RAW 264.7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6和TNF-α浓度的变化。采用MTT法,研究轮叶党参粗多糖对RAW 264.7增殖的影响。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变化。通过RT-PCR法检测i NOS m RNA的生成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轮叶党参粗多糖组IL-2、IFN-γ、IL-6、TNF-α和NO的分泌量极显著增加(p<0.01),显著促进RAW 264.7增殖(p<0.05)。与正常组比较,i NOS m RNA明显增加。结论:轮叶党参粗多糖可与Con A协同增强T细胞活性,也可参与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活性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叶党参 多糖 脾淋巴细胞(RAW 264.7) 巨噬细胞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肝脏糖脂代谢信号转导通路调控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金山 金国范 +2 位作者 刘艳 张立会 权海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75-1881,共7页
目的研究丁香酚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长期高脂饲料诱导的T2DM模型,将其分为4组,每周测各组小鼠血糖与体质量1次。6周后,解剖各组小鼠肝组... 目的研究丁香酚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长期高脂饲料诱导的T2DM模型,将其分为4组,每周测各组小鼠血糖与体质量1次。6周后,解剖各组小鼠肝组织并称量小鼠肝质量及体质量;检测肝指数、肝脏中脂代谢及肝功能指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清中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抵抗素、瘦素、胃饥饿素、胰高血糖素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SHP、pFOXO1、pCREB、PEPCK、G6Pase蛋白表达量。结果与HFD组比较,E40组体质量降低,肝脏体积减小并呈健康暗红色;E40组与HFD组比较,肝指数、肝脏中脂代谢及肝功能指标降低;OGTT试验显示,E40组较HFD组葡萄糖耐量增强,曲线下面积降低;E40组较HFD组血清中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抵抗素、瘦素、胰高血糖素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降低;HE染色显示,HFD组较RD组肝细胞增大并伴有大泡性脂肪变性,E40组明显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脏病理状态;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40组与HFD组比较,肝脏中SHP、pFOXO1、pCREB蛋白表达上调,PEPCK、G6Pase蛋白表达下调。结论丁香酚可能通过调控SHP/pFOXO1/PCREB/PEPCK/G6Pase信号转导通路,调节肝脏糖脂代谢、抑制胰岛素抵抗,改善T2DM的血糖水平及肝脏糖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肝脏 糖脂代谢紊乱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杭月 林昌岫 黄成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SMS2)基因沉默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以及机制分析。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分别转染siRNA control(SiR-Con)和SMS2 siRNA(SiR2),用MTT法筛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剂量(IC50)... 目的探讨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SMS2)基因沉默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以及机制分析。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分别转染siRNA control(SiR-Con)和SMS2 siRNA(SiR2),用MTT法筛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剂量(IC50)、采用薄层层析法(TLC)检测SMS2基因沉默后MCF-7细胞内SMS酶活性水平并用Hoechst 33258/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TNF-α(50~800 ng/mL)浓度的增加,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也逐渐增加,IC50为205.7 ng/mL。经TNF-α作用后,TNF-α组、SiR-Con组和SiR2组MCF-7细胞内SMS酶活性灰度值明显低于CTL组,且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均高于CTL组;以SiR2组细胞SMS酶活性为最低,凋亡率和坏死率为最高(P <0.05)。SiR2组细胞Bcl-2表达量低于其他3组,而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则高于其他3组(P <0.05)。结论 SMS2基因沉默可降低MCF-7细胞内SMS酶活性,通过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的表达,提高TNF-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 乳腺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3对耳蜗螺旋神经节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雪艳 侯书乐 +5 位作者 金永德 孙莲花 贾彦均 权海燕 金玉莲 杨军(审校)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66,共5页
耳蜗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的存活和增殖依赖于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的调节。SGN的损伤和发育异常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但SGN无再生能力,听力下降往往很难恢复。因此,对听力下降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其不可逆的损伤尤为... 耳蜗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的存活和增殖依赖于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的调节。SGN的损伤和发育异常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但SGN无再生能力,听力下降往往很难恢复。因此,对听力下降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其不可逆的损伤尤为重要。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在耳蜗中高表达并促进SGN的存活、轴突的生长和损伤的修复,这已得到广泛的共识,但对其如何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从而调节SGN的发育仍然不清楚。本文就NT-3在SGN发育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3 TrkC受体 SGN 发育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APD2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麟媛 唐春晓 +1 位作者 杨洋 全春花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397-402,共6页
NCAPD2(non-structural maintenance of chromosome condensin I complex subunit D2)是凝缩蛋白复合物I(condensin complex I)的三种亚基之一,其参与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凝集和分离,在染色体稳定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期... NCAPD2(non-structural maintenance of chromosome condensin I complex subunit D2)是凝缩蛋白复合物I(condensin complex I)的三种亚基之一,其参与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凝集和分离,在染色体稳定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期研究表明,NCAPD2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为此,本文就NCAPD2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发挥的一系列调控作用,以及NCAPD2的表达异常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有望为NCAPD2被确立为临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APD2 有丝分裂 肿瘤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通过上皮钙黏蛋白的核移位诱导结肠癌细胞EMT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武男 吉美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方法:以结肠癌细胞系DLD-1、HCT116、SW480和HT29为研究对象,用MTT...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方法:以结肠癌细胞系DLD-1、HCT116、SW480和HT29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5、5 mmol/L) VP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上皮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型的变化,划痕愈合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结果:不同浓度VPA作用4种结肠癌细胞48 h,低浓度VPA(0.5 mmol/L)对4种结肠癌细胞增殖几乎无影响,取0.5 mmol/L为实验浓度。0.5 mmol/L VPA作用后,结肠癌细胞上皮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5 mmol/L VPA处理组细胞的上皮钙黏蛋白出现膜衰减和核移位,以及波形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上述反应在6 h后开始且可维持24 h;0.05 mmol/L的VPA处理可增强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低浓度VPA可通过上皮钙黏蛋白的核移位诱导结肠癌细胞EMT的发生且明显增强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因此在结肠癌中选择HDAC抑制剂作为一个新型抗癌药物之前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丙戊酸 上皮一间质转化 上皮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中SMS1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15
作者 杭月 林昌岫 黄成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0-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神经鞘磷脂合成酶1(sphingomyelin synthase 1,SMS1)对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HO8910细胞株,设计siRNA-SMS1序列,转染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空白对照组(blank co... 目的探讨沉默神经鞘磷脂合成酶1(sphingomyelin synthase 1,SMS1)对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HO8910细胞株,设计siRNA-SMS1序列,转染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BC)、siRNA组;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MS1 mRNA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HO8910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HO8910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薄层层析法检测HO8910细胞中SMS1活性、Cer水平。酸性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SM)酶试剂盒、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PC)试剂盒分别检测HO8910细胞中SM、PC水平。结果卵巢癌细胞中SMS1 mRM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正常卵巢细胞显著升高(P<0.05);转染48 h后,siRNA组细胞中SMS1 mRM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SMS1酶活性比NC组与BC组均显著降低(P<0.05);siRNA-SMS1组A570比BC组与NC组显著降低(P<0.05);迁移指数、侵袭细胞数较BC组与NC组显著降低(P<0.05);与NC、BC组相比,siRNA组HO8910细胞中SM水平显著降低(P<0.05),Cer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SMS1基因沉默可抑制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可能与下调细胞中SM水平、上调Cer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神经鞘磷脂合成酶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